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57)
卷之五 (57)
1. 熱瘡痱子
《千金》云:凡熱瘡起便生白膿,即今俗名膿窠瘡是也。其初起即淺,但出黃汁,名肥瘡,又名黃爛瘡。初作亦如肥瘡,喜著手足,常相對生,隨月生死,痛癢坼裂,春夏秋冬隨瘥,劇者名瘑瘡,治法已見疥門。
膿胞瘡,治熱為主。
黃芩,黃連,大黃(各三錢),蛇床子,寒水石(二錢),黃丹(五分),白礬(一錢),輕粉,白芷,無名異(各少許),木香(少許,痛者加)
上為細末,麻油調塗。
又方,蕎麥麵(一兩),硫黃(八錢,研),水銀製鉛(一錢,研)
或油或豬膽汁,調搽。
白蒺藜散,治熱毒瘡瘙癢,心神壅躁。
白蒺藜(炒,去刺),白鮮皮,防風(去蘆),川大黃(銼,炒),赤芍藥,梔子仁,子芩,麥門冬(去心,焙),玄參,桔梗(去蘆),甘草(炙赤,銼),前胡(去蘆,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食後,用薄荷湯調服。
密陀僧散,治熱毒惡瘡、臭爛,久不生肌。
密陀僧,雄黃,雌黃,定粉(各半兩),膩粉(三錢)
上研為細末。先用柳枝一握、生甘草一兩、捶碎,以漿二升煎六七沸,去滓。稍熱,淋洗瘡淨,拭乾敷之。
白金散,治風毒攻注遍身,及手足生熱瘡,疼痛出黃水。
用桂府滑石為細末,先用虎杖、甘草、豌豆各等分,約半兩許。水二碗煎上項藥至一碗,去滓。微熱淋洗瘡,水冷拭乾。上摻滑石末令通身,便睡至明,決愈。
玉粉散,治熱汗浸漬成瘡,腫癢焮痛。
定粉(一兩),蛤粉(九兩半),白石脂,白龍骨,石膏(各半兩),滑石(八兩半),寒水石(燒通赤,放淨地上冷,出火毒,一兩),粟米粉(二兩)
上為細末,研勻。每用些少,乾擦患處。
七寶散,治熱汗浸漬成瘡,癢痛不止。
黃耆,當歸,防風,荊芥穗,地骨皮,木通(各二兩),白礬(一兩)
上為粗末。每用藥一兩,水三大碗煎五六沸,濾去滓。稍熱,淋渫患處,避風少時。
赤石脂散,治痱子磨破成瘡,用此止痛生肌。
赤石脂(細研),黃柏(去粗皮,銼),臘茶末(各半兩),白麵(二兩),龍腦(半錢,另研)
上為細末,研勻。每用時,綿搵撲之。
龍腦粉方,治痱瘡,癢痛。
龍腦(一錢,研),粟米粉(五兩)
上研勻。先用棗葉湯洗後,用綿搵撲之。
玉女英,治痱瘡,癢痛。
滑石(半兩,細研),綠豆粉(四兩,微炒)
上研勻,以綿擦撲之。一方,有棗葉一兩。
楝花粉敷方,治痱子,瘙癢。
上用苦楝花不拘多少,焙乾為末,入蚌粉、滑石末各少許,研勻。日頻敷之。治暑月,汗漬腋下赤腫,及痱瘡。
上取臘雪水,和蛤粉敷之。
戴院使治痱子,用香撲粉入朴硝末,如常撲使,更入少許枯礬末。
白話文:
熱瘡痱子
《千金方》記載:凡是因熱而起的瘡瘍,長出白色膿液的,就是俗稱的膿窠瘡。初期較淺,只流出黃色液體,稱為肥瘡或黃爛瘡。初期症狀也像肥瘡,好發於手足,常成對出現,隨著季節變化而好轉或加重,伴隨疼痛、搔癢、裂口,春夏秋冬都有可能痊癒,嚴重者稱為瘑瘡,治療方法已在疥瘡部分記載。
膿胞瘡,治療以清熱為主。
處方一:黃芩、黃連、大黃(各三錢),蛇床子、寒水石(二錢),黃丹(五分),白礬(一錢),輕粉、白芷、無名異(各少許),木香(少許,疼痛者加)。研成細末,用麻油調和塗抹。
處方二:蕎麥麵(一兩),硫黃(八錢,研磨),水銀製鉛(一錢,研磨)。用麻油或豬膽汁調和塗抹。
白蒺藜散:治療熱毒瘡瘍引起的搔癢、心煩意亂。
處方:白蒺藜(炒,去刺)、白鮮皮、防風(去蘆頭)、川大黃(切碎,炒)、赤芍藥、梔子仁、子芩、麥門冬(去心,烘焙)、玄參、桔梗(去蘆頭)、甘草(炙烤至赤色,切碎)、前胡(去蘆頭)(各一兩)。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薄荷湯送服。
密陀僧散:治療熱毒引起的惡瘡、臭爛,久治不癒的瘡瘍。
處方:密陀僧、雄黃、雌黃、定粉(各半兩),膩粉(三錢)。研成細末。先用柳枝一把、生甘草一兩,捶碎後,加水二升煎煮六七沸,去渣。稍稍加熱後,清洗患處,拭乾後敷藥。
白金散:治療風毒侵襲全身,以及手足出現熱瘡,疼痛並流出黃色液體。
處方:先用桂枝、滑石研成細末備用。再用虎杖、甘草、豌豆等分,約半兩,加水二碗煎至一碗,去渣。微熱後清洗患處,水冷後拭乾。然後將滑石粉撒在患處全身,睡至天明,即可痊癒。
玉粉散:治療因熱汗浸漬引起的瘡瘍,腫脹、搔癢、疼痛。
處方:定粉(一兩),蛤粉(九兩半),白石脂、白龍骨、石膏(各半兩),滑石(八兩半),寒水石(燒至通紅,放在乾淨地面上冷卻,去除火毒,一兩),粟米粉(二兩)。研成細末,均勻混合。每次取少量,乾擦患處。
七寶散:治療熱汗浸漬引起的瘡瘍,搔癢疼痛不止。
處方:黃耆、當歸、防風、荊芥穗、地骨皮、木通(各二兩),白礬(一兩)。研成粗末。每次取藥一兩,加水三碗煎煮五六沸,過濾去渣。稍稍加熱後,清洗患處,避風片刻。
赤石脂散:治療痱子磨破成瘡,用於止痛生肌。
處方:赤石脂(研磨細膩)、黃柏(去粗皮,切碎)、臘茶末(各半兩),白麵(二兩),龍腦(半錢,另研磨)。研成細末,均勻混合。使用時,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。
龍腦粉方:治療痱瘡,搔癢疼痛。
處方:龍腦(一錢,研磨),粟米粉(五兩)。研磨均勻。先用棗葉湯清洗患處,然後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。
玉女英:治療痱瘡,搔癢疼痛。
處方:滑石(半兩,研磨細膩),綠豆粉(四兩,微炒)。研磨均勻,用棉花蘸取輕輕塗抹。另一方:另加棗葉一兩。
楝花粉敷方:治療痱子,搔癢。
處方:苦楝花適量,烘乾研磨成粉,加入蚌粉、滑石粉少許,研磨均勻。每日多次塗抹。治療夏季汗液浸漬腋下引起的紅腫,以及痱瘡。用臘雪水和蛤粉調和敷用。
戴院使治療痱子的方法:將香撲粉和朴硝末混合,像平時撲粉一樣使用,再加入少許枯礬末。
治療熱痱,全身像蠶豆一樣的小疹子:用不灰木、棗葉研磨成粉,塗抹在患處即可。另一方法:用茨菰葉陰乾研磨成粉,敷於患處。另一方:用臘雪裝在瓶子裡保存。遇到長痱子時,用融化的臘雪水塗抹。另一方:用黃瓜切斷,擦拭痱子,即可止癢。另一方:用棗葉煎湯沐浴。另一方:用蚌粉四兩、綠豆粉二兩、滑石一兩研磨成粉,乾擦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