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36)
卷之五 (36)
1. 癮疹
石南葉(《神巧》用根),乾薑(炮),黃芩,細辛(去苗),人參(去蘆,各一兩),桂心,麻黃(去節),當歸,芎藭(各一兩半),甘草(炙,二兩),乾地黃(七錢半),食茱萸(一兩二錢半)
上為㕮咀。每服四大錢,水一大盞,好酒二合,同煎至八分,去渣。熱服不拘時候,衣蓋令出汗。
加味羌活飲,治風寒暑濕外搏肌膚,發為癮疹,憎寒發熱,遍身瘙癢,隨臟氣虛實,或赤或白,心迷悶亂,口苦咽乾。
羌活,前胡(並去蘆,各一兩),人參,桔梗(並去蘆),甘草(炙),枳殼(去穰,麩炒),川芎,天麻,茯苓(去皮,各半兩),薄荷,蟬蛻(去頭,各三錢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大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煎至七分,去渣。溫服無時。
羚羊角散,治風癮疹,遍身癢痛,心胸滿悶。
羚羊角屑,白鮮皮,白蒺藜,防風(去蘆),麻黃(去節),甘草(炙),羌活(去蘆,各一兩),枳殼(麩炒,去穰,半兩),人參(去蘆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黃芩(各七錢半),生乾地黃
上為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中盞,煎至五分,去渣。入酒一合,更煎一兩沸溫服。
樺皮散,治肺臟風毒,遍身瘡疥及風癮疹。
枳殼(去穰,用炭火燒存性),樺皮(燒灰,各四兩),甘草(炙,半兩),荊芥穗,杏仁(各二兩,麩炒,去皮尖)
上件除杏仁用水一碗,於銀器內熬去水一半已來,放令乾,另研令細;次用諸藥未同研勻,於瓷合內收之。每服三錢,食後溫酒調下。
犀角散,治風癮疹,心悶。
犀角屑,川升麻,人參,玄參,沙參,防風(四味,各去蘆),白鮮皮,白蒺藜(各一兩),甘草(炙),馬牙硝(各半兩,研),牛黃(二錢半,研細)
上為細末,入牛黃末同研令勻。每服二錢,用竹葉湯調下,不拘時。
鬼箭羽散,治風癮疹,累醫不效。
鬼箭羽,白蒺藜,防風(去蘆),白蘞,甘草(炙),白礬(枯,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先用粟米粉五合粉身了。每服二錢,溫熟水調下,不拘時。
漏蘆丸,治風癮疹。
漏蘆(一兩),枳殼(麩炒,去穰),苦參(各三兩),防風(去蘆),川大黃(煅),烏蛇
上為細末。煉蜜和搗三二百下,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用溫漿水送下,食後服。
楓香丸,治風癮疹,癢不可忍。
楓香,白鮮皮,白蒺藜,蛇床子,羚羊角屑(各一兩),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藁本(去蘆),仙靈脾,蔓荊子,莽草,赤箭(各半兩)
上制服法,同前。
加味烏荊丸,治癮疹上攻頭面。赤腫瘙癢,抓之皮脫落作瘡作癢,或痛淫液走注,有如蟲行。
川烏頭(湯洗,浸三五次,去皮尖,焙乾),荊芥穗(各半兩),當歸(水浸三日,洗、焙乾秤一兩),薄荷(五錢)
白話文:
癮疹
以下列出幾種古代中醫治療癮疹的處方及使用方法:
**方劑一:**此方用石南葉根、乾薑、黃芩、細辛、人參、桂心、麻黃、當歸、川芎、炙甘草、乾地黃、食茱萸等藥材組成,研磨成粉末服用。每次服用四大錢,用一大盞水和二合好酒煎煮至八分,去渣後熱服,服用後蓋好衣物以促進出汗。
**方劑二(加味羌活飲):**此方用於治療因風寒暑濕侵犯肌膚引起的癮疹,症狀包括憎寒發熱、全身瘙癢、疹子顏色或紅或白,伴隨心煩悶、口苦咽乾等。藥材包括羌活、前胡、人參、桔梗、炙甘草、枳殼、川芎、天麻、茯苓、薄荷、蟬蛻等,研磨成細末服用。每次服用三大錢,用一盞水和三片生薑煎煮至七分,去渣後溫服。
**方劑三(羚羊角散):**此方用於治療風疹引起的癮疹,症狀包括全身瘙癢疼痛、心胸滿悶。藥材包括羚羊角屑、白鮮皮、白蒺藜、防風、麻黃、炙甘草、羌活、枳殼、人參、杏仁、黃芩、生乾地黃等,研磨成粉末服用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煎煮至五分,去渣後加入一合酒,再煎煮一兩沸後溫服。
**方劑四(樺皮散):**此方用於治療肺臟風毒引起的全身瘡疥及風癮疹。藥材包括枳殼、樺皮、炙甘草、荊芥穗、杏仁等。杏仁需先用水熬煮至一半,曬乾研磨;其他藥材研磨成細末混合。每次服用三錢,飯後用溫酒調服。
**方劑五(犀角散):**此方用於治療風癮疹伴隨心悶的症狀。藥材包括犀角屑、川升麻、人參、玄參、沙參、防風、白鮮皮、白蒺藜、炙甘草、馬牙硝、牛黃等,研磨成細末服用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竹葉湯調服。
**方劑六(鬼箭羽散):**此方用於治療經多方治療無效的風癮疹。藥材包括鬼箭羽、白蒺藜、防風、白蘞、炙甘草、白礬等,研磨成細末服用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熟水調服。
**方劑七(漏蘆丸):**此方用於治療風癮疹。藥材包括漏蘆、枳殼、苦參、防風、煅川大黃、烏蛇等,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和成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溫漿水送服。
**方劑八(楓香丸):**此方用於治療瘙癢難忍的風癮疹。藥材包括楓香、白鮮皮、白蒺藜、蛇床子、羚羊角屑、炮川烏頭、藁本、仙靈脾、蔓荊子、莽草、赤箭等,製成丸劑服用,服用方法同前。
**方劑九(加味烏荊丸):**此方用於治療癮疹上犯頭面,症狀包括赤腫瘙癢、抓破後皮脫落成瘡,或伴隨疼痛及滲液,如同蟲行般。藥材包括川烏頭、荊芥穗、當歸、薄荷等,製成丸劑服用。
註: 以上劑量及使用方法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需遵照專業中醫師的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