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29)

1. 紫白癜風

〔丹〕,又方,杜大黃,飛礬

上以肥皂為丸,擦之。

〔紫癜風〕

夫紫癜風者,由皮膚生紫點,搔之皮起而不癢痛者是也。此皆風濕邪氣。客於腠理與氣血相搏,致榮衛否澀,風冷在於肌肉之間,故令色紫也。

白花蛇散,治紫癜風。

白花蛇(二兩),晚蠶蛾(二錢半),白殭蠶(炒),烏犀角屑,麻黃(去節),何首烏,天南星(薑製),天麻,白附子(炮),桂心,萆薢(酒浸),白鮮皮,羌活(去蘆),蔓荊子,防風(去蘆,各半兩)

磁石(一兩,醋淬為末,研)

上為細末,入研令勻,每服二錢,食前溫酒調下,忌熱面、豬、魚、蒜等物。

酸石榴丸,治紫癜風,其效如神。

酸石榴(七枚,去皮,瓷盆內盛,隨炊飯甑上蒸爛,絞取汁),羌活(去蘆),防風(去叉),薄荷葉,人參(去蘆,各一兩),茺蔚子,白附子(炮),苦參(去蘆),烏喙,犀角屑(各半兩),冬消梨(二十枚,去皮核,搗絞取汁)

上件為末。取前二味汁煎如膏,和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桑枝煎,治紫癜風。

桑枝(十斤),益母草(三斤)

上件用水五斗,慢火煮至五升,濾去渣,入小鐺內熬為膏。每夜臨臥服半合,溫酒調下

硫黃膏,治紫癜風。

硫黃,白礬(並細研,各一兩),硇砂(細研),白附子(各半兩),附子,雄黃(細研,各七錢半),蛇蛻(一條)

上為細末,入研令勻。用清油四兩,黃蠟二兩,先煎油三五沸,下蠟後入藥末煎成膏。每取塗所患處,日三度用之。

灰藋膏,治紫癜風。

灰藋草(不以多少,燒作灰用,重紙襯水淋取汁,熬膏),蛤蟆灰,白礬灰,硫黃(各半兩),雄黃(二錢),硃砂(七錢半,水飛),膩粉(研),麝香(各一錢,研)

上外藥為細末,同研令勻。用灰藋膏調塗所患處,干即再塗之。

治紫癜風

硫黃(二兩,細研)

上先用粗布,擦患處令傷。用面油調藥末如膏,一日三度塗之。

〔白癜風〕,

夫肺有壅熱,又風氣外傷於肌肉,熱與風交併,邪毒之氣伏留於腠理,與衛氣相搏,不能消散,令皮膚皴起生白斑點,故名白癜風也。

烏蛇散,治身體頑麻,及生白癜風。

烏蛇(三兩,酒浸),白殭蠶(炒),獨活(去蘆),天麻,胡麻子(各二兩),天南星(二錢半),白附子(炮),川烏頭(炮,去皮、臍),桂心,防風(去蘆),細辛(去苗),枳殼(去穰,麩炒),蟬蛻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。

防風湯,治白癜風。

防風(去蘆),地骨皮,山梔子,王不留行,荊芥穗,惡實,人參(去蘆),生乾地黃(各一兩),甘草(炙,七錢半)

白話文:

紫白癜風

紫癜風

紫癜風是指皮膚上出現紫紅色斑點,搔抓時皮膚會隆起,但不伴隨癢痛的疾病。這是因為風濕邪氣侵犯肌膚,與氣血搏鬥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寒風滯留在肌肉之間,因此皮膚呈現紫色。

治療紫癜風的方劑有:白花蛇散、酸石榴丸、桑枝煎、硫黃膏、灰藋膏,以及一個硫黃外敷法。

白花蛇散:包含白花蛇、晚蠶蛾、白殭蠶、烏犀角屑、麻黃、何首烏、天南星、天麻、白附子、桂心、萆薢、白鮮皮、羌活、蔓荊子、防風、磁石等藥材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溫酒送服,飯前服用。忌食熱面、豬肉、魚肉、大蒜等食物。

酸石榴丸:包含酸石榴汁、羌活、防風、薄荷葉、人參、茺蔚子、白附子、苦參、烏喙、犀角屑、冬消梨汁等。將藥材研磨成粉,用酸石榴汁和冬消梨汁煎成膏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

桑枝煎:包含桑枝和益母草,水煎熬成膏。每晚睡前服用半合,溫酒送服。

硫黃膏:包含硫黃、白礬、硇砂、白附子、附子、雄黃、蛇蛻等藥材,用清油和黃蠟煎成膏,塗抹患處,一日三次。

灰藋膏:包含灰藋草膏、蛤蟆灰、白礬灰、硫黃、雄黃、硃砂、膩粉、麝香等藥材,研磨成細粉,用灰藋草膏調和塗抹患處,乾燥後再次塗抹。

硫黃外敷法:將硫黃研磨成細粉,用粗布擦拭患處使其受傷,再用麵粉油調和藥粉成膏狀,一日三次塗抹。

白癜風

白癜風是由於肺部有壅盛的熱邪,以及風邪外侵肌膚,熱邪和風邪交織在一起,邪毒之氣滯留在肌膚,與衛氣搏鬥,無法消散,導致皮膚粗糙,出現白色斑點,因此稱為白癜風。

治療白癜風的方劑有:烏蛇散、防風湯。

烏蛇散:包含烏蛇、白殭蠶、獨活、天麻、胡麻子、天南星、白附子、川烏頭、桂心、防風、細辛、枳殼、蟬蛻等藥材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溫酒送服,不限時間。

防風湯:包含防風、地骨皮、山梔子、王不留行、荊芥穗、惡實、人參、生地黃、甘草等藥材。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