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21)
卷之五 (21)
1. 惡瘡
諸痛癢瘡,皆屬於心,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。心主血,脾主肉,血熱而肉濕,濕熱相合,潰敗肌膚,浸淫不休,不可以定名命之,故謂之惡瘡也。然有辨焉,如疥癬、癮疹之屬,怫鬱氣血,在皮膚腠理間者,可以表而散。《內經》有謂:汗之則瘡已者,是已。若鬱氣血在肌肉之分,外連皮膚,作寒熱而生膿者,或七情所招,或膏粱之變,皆宜解內熱不宜汗也。張仲景所謂:瘡家不可發汗,汗之則痙者,是已。
一瘡而有宜汗、不宜汗之別,熱有淺深表里故也。故瘡在皮膚,則當因其輕而揚之,汗之浴之,外以殺蟲潤燥,皆解凝結涎沫之藥敷之。瘡在肌肉,則當因其重而減之,瀉經絡之熱,清涼氣血外,以化膿生肌膏熁之。瘡在頭巔,則當射而取之,用酒製寒涼劑,更以風藥升而上之,外以殺蟲解熱藥敷之。
能明此三者,其於治瘡思過半矣。
乳香消毒散(《寶鑑》),專治惡瘡。
大黃(煨),黃耆,牛蒡子(炒),金銀花(各五兩),甘草(三兩),牡蠣(鹽泥煨燒,五兩),乳香,沒藥,懸蔞(各半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,水煎。瘡在上食後。在下食前。
連翹飲,治諸惡瘡,紅赤痛癢,心煩口乾,及婦人血風斑圓點,開爛成瘡,癢痛流黃水汁。
連翹,當歸,栝蔞根,生乾地黃,荊芥,黃芩,赤芍藥,麥門冬,瞿麥,木通,牛蒡子(炒),山梔子,防風,川芎,粉草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燈心二十莖煎至八分,去滓。不拘時服。
救苦黃耆散,治惡瘡癰癤
黃耆,當歸,芍藥,栝蔞根,甘草(各一兩五錢),栝蔞(一對),金銀花(二兩),熟地黃(不拘多少),皂角刺(為引)
上㕮咀。每服半兩,無灰好酒一升,同引子裝入瓷瓶內,瓶頭用筍葉封,將瓶坐於鍋內,上以火盆覆鍋口,盆外以黃泥封之,勿令出氣,煮至外聞藥香為度。取出瓶,澄定飲清,將藥滓再添酒一升,依前煮服。若飲少者,酒水各半煎服。瘡在上食後臨臥服。在下空心服。此藥治病,萬無一失,神驗如谷應聲。常於五月五日修合。
托裡金銀地丁散,治諸惡瘡、腫毒疼痛。
金銀花,黃連,當歸,紫花地丁,赤芍藥,黃耆,人參,甘草節,桔梗,大黃(各半兩),乳香,白檀香,沒藥,連翹(各三錢),子芩,梔子仁,玄參(各二兩),麥門冬(去心),前胡,甘草(微炙,各一兩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水一盞,酒一盞,煎到八分,去滓。隨病上下溫服。
紫花地丁散,治諸惡毒瘡,腫痛如神。
紫花地丁,當歸,大黃,赤芍藥,金銀花,黃耆(各半兩),甘草節(二錢)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,用水一盞、酒一盞,同煎至一大盞,去滓。隨病上下服。
白話文:
各種痛癢的瘡,都和心有關;各種濕腫脹滿,都和脾有關。心主管血液,脾主管肌肉,當血液發熱而肌肉濕潤時,濕熱結合,就會腐蝕皮膚,蔓延不止,無法明確歸類,所以稱之為惡瘡。但還是需要辨別,像疥癬、癮疹這類,是由於氣血鬱結,停留在皮膚淺表層的,可以通過發汗的方式來疏散。《內經》說「發汗後瘡就好了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如果鬱結的氣血是在肌肉層,並連帶到皮膚,出現發冷發熱並產生膿液,或是因為情緒波動、或是因為飲食過於豐盛所導致,都應該以清解內熱為主,不適合發汗。就像張仲景說的「長瘡的人不適合發汗,發汗會導致抽搐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同是瘡,卻有適合發汗和不適合發汗的區別,是因為熱邪有深淺表裡的差異。因此,瘡在皮膚淺表層,就應該順應它的輕淺,用發汗或洗浴的方式,外用殺蟲潤燥的藥物,以及化解凝結痰液的藥物來敷。瘡在肌肉深層,就應該順應它的嚴重,用瀉經絡之熱、清涼氣血的方法,再外用化膿生肌的藥膏來敷。瘡在頭頂,就應該從上往下治療,用酒調和寒涼藥,再用升散的風藥向上引導,外用殺蟲解熱的藥物來敷。
能了解這三種情況,對於治療瘡的理解就過了一半。
乳香消毒散(出自《寶鑑》),專門治療惡瘡。
藥材:大黃(煨過)、黃耆、牛蒡子(炒過)、金銀花(各五兩)、甘草(三兩)、牡蠣(用鹽泥煨燒過,五兩)、乳香、沒藥、懸蔞(各半兩)
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服。瘡在上半身的飯後服用,在下半身的飯前服用。
連翹飲,治療各種惡瘡,紅腫疼痛瘙癢,心煩口渴,以及婦女的血風斑點,破潰成瘡,癢痛流黃水。
藥材:連翹、當歸、栝蔞根、生地黃、荊芥、黃芩、赤芍藥、麥門冬、瞿麥、木通、牛蒡子(炒過)、山梔子、防風、川芎、甘草粉(各等分)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水一碗半,加燈心草二十根,煎至八分,去藥渣。不拘時間服用。
救苦黃耆散,治療惡瘡癰癤。
藥材:黃耆、當歸、芍藥、栝蔞根、甘草(各一兩五錢)、栝蔞(一對)、金銀花(二兩)、熟地黃(不拘多少)、皂角刺(作為藥引)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半兩,用無灰好酒一升,加入藥引,一同裝入瓷瓶中,瓶口用筍葉封住,將瓶子放在鍋裡,上面用火盆蓋住鍋口,盆外用黃泥封住,不要讓氣跑出,煮到外面聞到藥香為止。取出瓶子,澄清藥液飲用,將藥渣再加入酒一升,按照先前的方法煮過後服用。如果飲酒量少,可用酒水各半煎服。瘡在上半身的飯後臨睡前服用,在下半身的空腹服用。這個藥治療疾病,萬無一失,效果非常顯著。通常在農曆五月初五配製。
托裡金銀地丁散,治療各種惡瘡、腫毒疼痛。
藥材:金銀花、黃連、當歸、紫花地丁、赤芍藥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節、桔梗、大黃(各半兩),乳香、白檀香、沒藥、連翹(各三錢),子芩、梔子仁、玄參(各二兩),麥門冬(去心)、前胡、甘草(微烤過,各一兩)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碗,酒一碗,煎到八分,去藥渣。根據病情,在不同時間溫服。
紫花地丁散,治療各種惡毒瘡,消腫止痛效果顯著。
藥材:紫花地丁、當歸、大黃、赤芍藥、金銀花、黃耆(各半兩),甘草節(二錢)
將上述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一碗、酒一碗,一同煎至一大碗,去藥渣。根據病情,在不同時間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