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20)
卷之五 (20)
1. 楊梅瘡
圍藥方
丁香,檀香,沉香,乳香(各五錢),赤石脂(三兩),麝香(一錢),桑霜(二兩)
鹼水調圍。
廣瘡膏,亦治結毒。
黃連,黃蠟(各三錢),木鱉子(去殼),蘄艾(各二錢),韶粉,白蠟(各一錢五分),雄黃(一錢),爐甘石(五錢),龍骨(五分),冰片(一分)
香油煎膏。原方有樟腦三錢,恐作痛,故去之。
熏法,治楊梅瘡毒,流注四肢,或遍身結成大瘡,久不能愈者,用此法熏之極妙,能收輕粉毒。
好艾葉(一斤,挪熟),雄黃(一兩),黃丹(一兩),松香(四兩),蒼朮(半斤,米泔制過)
上四味為末。入艾拌勻,用黃紙做成藥筒,五寸長。以火燒著一頭,將煙燻瘡口,待筒燒過一半去筒,用水銀膏貼之。次日又洗又熏之,半月有效,如重二十日有效。
洗藥方
石菖蒲,荊芥,防風,羌活,獨活,金銀藤,地骨皮,何首烏,甘草
上日日煎湯洗之。
水銀膏,亦治臁瘡。
無名異,水銀,銀硃,黃丹,百草霜(各等分)
上研極細和勻,用桐油調成膏,油紙攤作隔紙膏貼之。其油紙先用黃連、黃柏煎湯刷數遍,然後(攤貼)。
又捷法,治楊梅瘡,不問新舊並效,不過旬日。用膽礬、白礬末並水銀各三錢半,入香油、津唾各少許和勻。坐無風處,取藥少許,塗兩腳心,以兩手心對腳心,擦磨良久。再塗藥少許,仍前再擦,用藥盡即臥,汗出或大便去垢,口出穢涎為驗。連擦三日,煎通聖散澡洗;更服內疏黃連湯或敗毒散。愈後服萆薢湯,有熱加芩、連,氣虛參、耆,血虛四物之類。
白話文:
楊梅瘡治療方法
圍藥方:
丁香、檀香、沉香、乳香各五錢,赤石脂三兩,麝香一錢,桑霜二兩,用鹼水調勻敷於患處。
廣瘡膏: 也可用於治療腫毒。
黃連、黃蠟各三錢,木鱉子(去殼)、蘄艾各二錢,滑石粉、白蠟各一錢五分,雄黃一錢,爐甘石五錢,龍骨五分,冰片一分,用香油煎成膏藥。原方含有樟腦三錢,因其可能引起疼痛,故已去除。
熏法: 治療楊梅瘡毒,蔓延至四肢或全身形成大瘡,久治不癒者,使用此法熏蒸效果極佳,能有效清除毒素。
好艾葉一斤(文火炒熟),雄黃一兩,黃丹一兩,松香四兩,蒼朮半斤(用米泔水處理過),將以上四味研磨成粉末,與艾葉拌勻,用黃紙捲成五寸長的藥筒,點燃一端,用煙熏患處。藥筒燃燒過半後取下,再敷上水銀膏。次日清洗患處後繼續熏蒸,半月見效,病情嚴重者需二十天。
洗藥方:
石菖蒲、荊芥、防風、羌活、獨活、金銀花、地骨皮、何首烏、甘草,每日煎湯清洗患處。
水銀膏: 也可用於治療臁瘡。
無名異、水銀、銀硃、黃丹、百草霜等量,研磨至極細,混合均勻,用桐油調成膏藥,用黃連、黃柏煎湯浸泡過的油紙攤開後敷貼。
快速療法: 治療楊梅瘡,無論新舊均有效,通常十天內見效。將膽礬、白礬粉末和水銀各三錢半,加入少量香油和唾液混合均勻。在無風處,取少量藥物塗抹於雙腳心,以雙手心相對腳心反覆摩擦至藥物吸收。重複塗抹和摩擦,用完藥物後臥床休息,待出汗或大便排泄出污垢,口中排出穢物即為見效。連續擦拭三日後,用通聖散煎湯沐浴;再服用內服疏散風熱的黃連湯或敗毒散。痊癒後服用萆薢湯,如有發熱症狀加黃芩、黃連;氣虛者加人參、黃耆;血虛者加四物湯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