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18)
卷之五 (18)
1. 楊梅瘡
或問:廣瘡何如?曰:此肝腎二經濕熱。或色欲太過,腎經虛損,感邪穢之氣而成。或因下疳蓄毒,纏綿不已而作。一名翻花瘡,肉反於外,狀如蠟色,有如綿花,故又名綿花瘡,此則邪毒盛。細小者名廣豆,或如赤根膿窠,此則邪毒淺。凡患此證,先宜食毒物以發之,後服通聖散之類。
須用土茯苓對停服。毒勢既殺,八珍,十全大補湯之類以補氣血,必守禁忌,方獲全愈。大忌房勞,如犯之服藥不效,慮後結毒。一忌酸醋,酸斂邪毒,後結廣癬,一忌白腸,能發鬱火,以致纏綿不已。一忌輕粉及冷水,致後筋骨疼痛,結成風塊,或一二年或數年方發。其狀堅硬,肉色平淡,或痛或癢,多結於骨節、頭面、喉鼻之間,經絡交會之處。
已破則膿水淋漓,甚可畏也,輕則發廣癬,亦名千層癬,多生手心足底重疊不已。又有餘毒,亦名氣毒,筋骨疼痛,來去不定。亦名濕毒,筋骨痛酸,乍作乍止,宜隨其淺深治之。先服消風敗毒,後服補劑。瘡勢盛及結毒深者,必用熏藥,後服通聖散以泄火毒,後服八珍湯、大補湯之類,弱者不宜熏,恐不能勝火氣也。
〔薛〕,屬元氣不足,邪氣所乘,亦有傳染而患受,症在肝腎二經,故多在下體發起,
有先筋骨痛而後患者,有先患而後痛者。初起脈浮數,邪在脾肺經也,先用荊防敗毒散解散之。脈弦數,邪在肝膽經也,先用龍膽瀉肝湯清解之。脈沉數,邪在臟腑也,先用內疏黃連湯通導之,後用換肌消毒散為主,愈後再無筋骨疼痛之患。若瘡凸赤作痛,熱毒熾盛也。瘡微作痛,毒將殺也。瘡色白而不結痂,陽氣虛也。色赤而不結痂,陰血虛也。搔癢,脈虛浮,氣不能相榮也。搔癢脈浮數,血不能相榮也。臀背間或頸間作癢,膀胱陰虛也。陰器間或股內癢,肝經血虛也。陰囊作癢重墜,肝經陰虛濕熱也。小便頻數,短少色赤,肝經陰虛也。小便頻數,色白短少,脾肺氣虛也。面目搔癢或搔變赤,外邪相搏也。眉間癢或毛落,肝膽血燥也。飲食少思,口乾飲湯,胃氣虛也。飲食難化,大便不實,脾氣虛也。侵晨或夜間泄瀉,脾腎虛也。若治失其法,有蝕傷眼目,腐爛玉莖,拳攣肢體者,但用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火,六味丸以生腎水,蠲痹解毒飲以養血祛邪,亦有可愈者。若誤用輕粉等劑,反為難治。濕勝者,宜先導濕。表實者,宜先解表。裡實者,宜先疏里。表裡若俱實,解表攻裡。表虛者補氣。裡虛者補血。表裡俱虛者補氣血。,一人遍身皆患,左手脈數,以荊防敗毒散,表症乃退,以仙方活命飲六劑,瘡漸愈,兼萆薢湯月餘而痊。一婦焮痛發熱,便秘作渴,脈沉實,以內疏黃連湯二劑,里症已退,以龍膽瀉肝湯數劑,瘡毒頓退,間服萆薢湯,月餘而痊。一人下部生疳,諸藥不應,延及遍身突腫,狀如翻花,筋攣骨痛,至夜尤甚,此肝腎二經濕熱所致。先以導水丸進五服,次以龍膽瀉肝湯數劑,再與除濕健脾之藥,外貼神異膏吸其膿,隔蒜灸拔其毒而愈。若表實者,荊防敗毒散。裡實者,防風通聖散。氣虛者,四君子。血虛者,四物仍加兼症之藥並愈。若服輕粉等藥,反收毒於內,以致迭發。概服防風通聖,則氣血愈虛,因而不治者多矣。一人患之,發寒熱,作渴便秘,兩手脈實,用防風通聖散而退,以荊防敗毒散兼龍膽瀉肝湯而痊。一人患之腫痛,先以龍膽瀉肝湯、導水丸各四劑少愈,再以小柴胡加黃柏、蒼朮五十餘劑而平。一人玉莖腫潰,小便赤澀,肝脈弦數,以小柴胡加木通、青皮、龍膽草四劑,又龍膽瀉肝湯數劑而痊。一童玉莖患之,延及小腹數枚,作痛發熱,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,更貼神異膏,月餘而痊。一人愈後,腿腫一塊,久而潰爛不斂,以蒜搗爛敷患處,以艾灸其上,更貼神異膏及服黑丸子並托裡藥,兩月而愈。一婦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,致遍身皮塌,膿水淋漓不能起居,以滑石、黃柏為末,綠豆粉等分鋪席上,令可臥,更以金銀花散,月餘而痊。一人皆愈,但背腫一塊甚硬,肉色不變,年餘方潰,出水三載不愈,氣血俱虛,飲食少思,以六君子湯加當歸、藿香三十餘劑,更飲萆薢湯,兩月餘而痊。一人患之勢熾,兼脾胃氣血皆虛,亦服前藥而瘥。一婦患之皆愈,惟兩腿、兩臁各爛一塊如掌,兼筋攣骨痛,三載不愈。諸藥不應,且晡熱甚,飲食少思,以萆薢湯兼逍遙散,倍用白朮、茯苓數劑,熱止食進,貼神異膏;更服八珍湯加牛膝、杜仲、木瓜三十餘劑而痊。一人楊梅瘡後,兩腿一臂各潰二寸許,一穴膿水淋漓,少食不睡,久而不愈。以八珍湯加茯神、酸棗仁服,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,灸良久,隨貼膏藥數日稍可。卻用豆豉灸,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。凡有腫硬或作痛,亦用蒜灸及敷中和膏,內服補藥並效。一儒者患前證,先玉莖作癢出水,後陰囊股內、小腹、脅、臂,發小癗,或干膿窠,誤服祛風等藥,肢體倦怠,惡寒發熱,飲食漸減,大便不實,左尺洪數,左關弦數。右關浮緩,按之微弦。予曰:此患屬肝膽經也,左關脈弦,左尺脈浮數者,腎水少而虛熱傳於肝也,右關脈浮緩,脾胃之氣弱也,按之而弦者,肝木乘脾土也。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為主,佐以換肌消毒散而愈。一儒者患前症,色焮赤作痛,大便秘而不實,服祛風敗毒等藥,舌痛口乾,脈浮而數,此邪氣去而陰虛所致。用六味丸料加山梔、當歸四劑,脈症頓退。又用八珍湯加山梔、丹皮,瘡色漸白,後用四君加歸、耆而愈。一患者,服攻毒等藥,患處凸而色赤作痛,肢體倦怠,惡寒發熱,脈浮而虛,此元氣復傷而邪氣實也,用補中益氣湯二劑而痊。一儒者患之,誤服祛風消毒之藥,復傷元氣,因勞役過度,內熱口乾,齒齦作痛,右關脈洪數而虛,此脾胃受傷而火動,用清胃散之類而愈,,進士劉華甫,患之數月,用輕粉、硃砂等藥,頭面、臂、臀各結一塊二寸許,潰而形氣消弱,寒熱口乾,舌燥唇裂,小便淋漓,痰涎上湧,飲食少思,此脾胃傷,諸臟弱,而虛火動也。先用六君子二十餘劑,又用補中益氣加山茱萸、山藥、麥門、五味服之,胃氣復而諸症愈,惟小便未清,痰涎未止,用加減八味丸而痊。一儒者患之,頭面搔癢,或成粒、或成片、或出水,脾肺脈俱洪數,此風邪所傷。先用荊防敗毒散加萆薢、釣藤鉤數劑漸愈,但口乾內熱,用四物加山梔、釣藤、金銀花、甘草節而愈,後遍身搔癢,內熱口乾,佐以六味丸而痊。一商人,每勞役飲酒後則遍身生瘡,服祛風敗毒之劑,面目、胸背、臂脅結一塊如桃慄,凹凸癢痛,膿水淋漓,氣血虛甚,寒熱往來,作渴痰壅,此濕熱壅盛,元氣虛而不能愈也。外敷當歸膏;內服補陰八珍加萆薢五錢,並換肌消毒散加乾葛、釣藤鉤各一錢,二十餘劑諸症漸退,仍以前藥為主,佐以調理之劑兩月餘,血氣復而瘡愈。萆薢湯
白話文:
有人問:「廣瘡這種病是怎麼回事?」回答說:「這是肝經和腎經的濕熱造成的。有的是因為性慾過度,導致腎經虛損,又感染了邪穢之氣而得病。也有的是因為下疳毒素累積,久治不癒而導致。這種病又叫翻花瘡,患處的肉向外翻,顏色像蠟一樣,又像棉花,所以也叫綿花瘡,這種情況說明邪毒很嚴重。細小的叫廣豆,有的像長在紅色根部的膿皰,這說明邪毒比較輕。凡是得了這種病,應該先吃能發散毒素的食物,然後服用通聖散之類的藥。
必須搭配土茯苓一起服用。等毒性被抑制後,再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之類的藥來補氣血,一定要遵守禁忌,才能完全康復。最忌諱房事,如果犯了這個禁忌,吃藥也沒效果,還會擔心之後毒素結聚。第一忌諱酸醋,酸味會收斂邪毒,之後可能會結成廣癬;第二忌諱白腸,它會引發體內鬱積的火氣,導致病情纏綿不癒;第三忌諱輕粉和冷水,會導致之後筋骨疼痛,結成風塊,可能一兩年或者數年後才發作。發作時患處堅硬,肉色平淡,有時痛有時癢,多半會結在骨節、頭面、喉鼻等經絡交會的地方。
如果瘡破了,膿水淋漓,非常可怕。輕微的會引發廣癬,也叫千層癬,多生在手心和腳底,而且會一層層疊加。還有殘留的毒素,也叫氣毒,會引起筋骨疼痛,而且疼痛部位不固定。也叫濕毒,會導致筋骨酸痛,時好時壞,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來治療。先服用消風敗毒的藥,再服用補藥。如果瘡勢很嚴重,毒素結得很深,必須用熏藥,然後服用通聖散來瀉火毒,之後再服用八珍湯、大補湯之類的藥,體弱的人不適合熏,怕承受不了火氣。
薛氏認為,這種病屬於元氣不足,邪氣侵入導致,也可能因為傳染而得病。病症主要在肝經和腎經,所以多半在下身發病。
有的人是先筋骨痛然後才長瘡,有的人是先長瘡然後才筋骨痛。剛開始發病時,脈象浮數,說明邪氣在脾肺經,應該先用荊防敗毒散來疏散邪氣。如果脈象弦數,說明邪氣在肝膽經,應該先用龍膽瀉肝湯來清除邪氣。如果脈象沉數,說明邪氣在臟腑,應該先用內疏黃連湯來疏導,然後用換肌消毒散為主藥,這樣痊癒後就不會再有筋骨疼痛的毛病。如果瘡紅腫疼痛,說明熱毒很嚴重。如果瘡微微作痛,說明毒素快要消退了。如果瘡色白而不結痂,說明陽氣虛弱。如果瘡色紅而不結痂,說明陰血虛弱。如果搔癢,脈象虛浮,說明氣血不能相互滋養。如果搔癢,脈象浮數,說明血不能相互滋養。如果臀部、背部或者頸部發癢,說明膀胱陰虛。如果陰器之間或者大腿內側發癢,說明肝經血虛。如果陰囊發癢並有下墜感,說明肝經陰虛且有濕熱。如果小便頻繁,量少顏色發紅,說明肝經陰虛。如果小便頻繁,量少顏色發白,說明脾肺氣虛。如果臉部發癢或者抓撓後變紅,說明是外邪侵入。如果眉毛之間發癢或者脫落,說明肝膽血燥。如果食慾不振,口渴想喝水,說明胃氣虛弱。如果消化不良,大便不成形,說明脾氣虛弱。如果早上或者晚上腹瀉,說明脾腎虛弱。如果治療方法不對,可能會腐蝕眼睛,腐爛陰莖,導致肢體彎曲。可以用九味蘆薈丸來清肝火,六味丸來滋養腎水,蠲痹解毒飲來養血祛邪,這樣也有可能治好。如果誤用輕粉等藥,反而會變得難以治療。濕氣過盛,應該先祛濕。表證實在,應該先解表。裡證實在,應該先疏里。如果表裡都實在,就要解表攻裡。表虛應該補氣。裡虛應該補血。如果表裡都虛,就應該補氣血。有一個人全身都長了這種瘡,左手脈象數,用荊防敗毒散,表證就消退了,再用仙方活命飲六劑,瘡就逐漸好了,再配合萆薢湯服用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有一個婦人發熱疼痛,便秘口渴,脈象沉實,用內疏黃連湯兩劑,裡證就消退了,再用龍膽瀉肝湯幾劑,瘡毒就消退了,再間隔服用萆薢湯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下部生了下疳,用了很多藥都沒效果,蔓延到全身,腫得像翻花,筋攣骨痛,晚上尤其嚴重,這是肝腎二經濕熱導致的。先用導水丸五服,然後用龍膽瀉肝湯幾劑,再用祛濕健脾的藥,外貼神異膏吸出膿液,再用隔蒜灸拔出毒素就痊癒了。如果表證實在,就用荊防敗毒散。如果裡證實在,就用防風通聖散。如果氣虛,就用四君子湯。如果血虛,就用四物湯,再根據兼症加藥就能痊癒。如果服用輕粉等藥,反而會把毒素收在體內,導致反覆發作。一味服用防風通聖散,只會讓氣血更加虛弱,所以導致無法治癒的例子很多。有一個人得了這種病,發冷發熱,口渴便秘,兩手脈象實,用防風通聖散後病情有所好轉,再用荊防敗毒散配合龍膽瀉肝湯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得了這種病,腫痛,先用龍膽瀉肝湯、導水丸各四劑,稍微好轉,再用小柴胡湯加黃柏、蒼朮五十多劑就好了。有一個人陰莖腫潰,小便赤澀,肝脈弦數,用小柴胡湯加木通、青皮、龍膽草四劑,又用龍膽瀉肝湯幾劑就痊癒了。有一個小孩陰莖得了這種病,蔓延到小腹長了好幾個,疼痛發熱,用小柴胡湯送服蘆薈丸,再貼神異膏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痊癒後,腿上腫了一塊,很久之後潰爛不收口,用搗爛的蒜敷在患處,用艾灸,再貼神異膏,服用黑丸子和托裡藥,兩個月就好了。有一個婦人把輕粉藥在被子裡熏,導致全身皮膚塌陷,膿水淋漓,不能起床,用滑石、黃柏磨成粉,再用等量的綠豆粉鋪在席子上,讓她可以躺下,再用金銀花散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痊癒後,背上腫了一塊,很硬,肉色沒有變化,一年多才潰爛,流水三年都沒有好,氣血都很虛弱,食慾不振,用六君子湯加當歸、藿香三十多劑,再喝萆薢湯,兩個多月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得了這種病,病情很嚴重,兼脾胃氣血虛弱,也服用之前的藥就好了。有一個婦人得了這種病,都痊癒了,只有兩條腿和脛骨各爛了一塊像手掌那麼大,還筋攣骨痛,三年都沒有好。用了很多藥都沒效果,而且傍晚發熱,食慾不振,用萆薢湯配合逍遙散,加倍用白朮、茯苓幾劑,發熱就止住了,食慾也增加了,再貼神異膏,服用八珍湯加牛膝、杜仲、木瓜三十多劑就痊癒了。有一個人得了楊梅瘡後,兩條腿和一條胳膊各潰爛兩寸左右,一個洞流出膿水,食慾不振,睡不著覺,很久都沒有好。用八珍湯加茯神、酸棗仁服用,每天用搗爛的蒜塗在患處,灸很久,再貼膏藥幾天稍有好轉。再用豆豉灸,再服用十全大補湯就好了。凡是出現腫硬或者疼痛,也可以用蒜灸或者敷中和膏,內服補藥都有效果。有一個讀書人得了這種病,先是陰莖發癢流水,後來陰囊、大腿內側、小腹、脅部、胳膊長了小疙瘩,有的是乾膿包,誤服祛風等藥,導致肢體倦怠,怕冷發熱,食慾逐漸減少,大便不成形,左尺脈洪數,左關脈弦數,右關脈浮緩,按下去稍微弦。我說:這是肝膽經的病,左關脈弦,左尺脈浮數,說明腎水不足,虛熱傳到肝,右關脈浮緩,說明脾胃之氣弱,按下去弦,說明肝木克脾土。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為主,輔以換肌消毒散就痊癒了。有一個讀書人得了這種病,患處紅腫疼痛,大便秘結而且不成形,服用祛風敗毒等藥,舌頭痛口乾,脈象浮數,說明邪氣退去,但陰虛了。用六味丸加山梔、當歸四劑,脈象和症狀就消退了。又用八珍湯加山梔、丹皮,瘡色逐漸變白,後來用四君子湯加當歸、黃耆就好了。有一個病人,服用攻毒等藥,患處凸起而且紅腫疼痛,肢體倦怠,怕冷發熱,脈象浮而虛,這是元氣受損,而邪氣還很實。用補中益氣湯兩劑就好了。有一個讀書人得了這種病,誤服祛風消毒的藥,又傷了元氣,因為勞累過度,內熱口乾,牙齦疼痛,右關脈洪數而虛,這是脾胃受傷,火氣上炎。用清胃散之類的藥就好了。進士劉華甫,得了這種病好幾個月,用輕粉、朱砂等藥,頭面、胳膊、臀部各結了一塊兩寸左右的硬塊,潰爛後形體消瘦虛弱,寒熱交替,口乾舌燥,嘴唇乾裂,小便淋漓,痰液很多,食慾不振,這是脾胃受傷,各個臟腑都虛弱,虛火上炎。先用六君子湯二十多劑,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茱萸、山藥、麥門冬、五味子服用,胃氣恢復,各種症狀都好了,只有小便還不清澈,痰液還沒止住,用加減八味丸就好了。有一個讀書人得了這種病,頭面發癢,有的長成顆粒,有的長成片,有的流水,脾肺脈象都洪數,這是風邪侵入。先用荊防敗毒散加萆薢、釣藤鉤幾劑逐漸好轉,但是口乾內熱,用四物湯加山梔、釣藤、金銀花、甘草節就好了,後來全身搔癢,內熱口乾,用六味丸就好了。有一個商人,每次勞累喝酒後就全身長瘡,服用祛風敗毒的藥,臉上、胸背、胳膊、脅部結成一塊像桃子栗子那麼大的硬塊,凹凸不平,又癢又痛,膿水淋漓,氣血極度虛弱,寒熱交替,口渴痰多,這是濕熱壅盛,元氣虛弱,所以不能痊癒。外敷當歸膏;內服補陰八珍湯加萆薢五錢,再加換肌消毒散加葛根、釣藤鉤各一錢,二十多劑各種症狀就逐漸消退了,仍然以之前的藥為主,再輔以調理的藥兩個多月,氣血恢復,瘡就好了。萆薢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