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13)
卷之五 (13)
1. 流注
〔薛〕,流注之證,或因飲食勞倦脾胃傷損,或因房勞陰虛陽氣湊襲,或因營氣不從
逆於肉理,或因腠理不密外邪客之,或暴怒傷肝,或鬱結傷脾,或濕痰流注,或跌撲血滯,或產後惡露,皆因氣血凝滯而成也。或生於四肢關節,或生於胸腹腰臀,或結塊,或漫腫,或作痛,皆元氣虧損所致。悉宜蔥熨及用益氣養榮湯固其元氣,則未成者自消,已成者自潰。若久而不斂,佐以豆豉餅、琥珀膏祛散寒邪,補接陽氣。若內有膿管而不斂者,用針頭散腐化之。經云:形傷痛。氣傷腫。又曰:真氣奪則虛,邪氣盛則實。若不補氣血,節飲食,慎起居,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克伐,其不死者幸耳。,黃,不串流者俗日馬𤷍。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,俗曰爪藤馬𤷍。外形微腫,骨節內疼甚,名曰嗍骨馬𤷍。若遍身骨節內疼痛,不能起坐,無堆作熱不退者,亦曰嗍骨馬𤷍。若脊骨及髀骨上起堆,或一二個、或三五個名曰過脊馬𤷍。若尾骶骨上起堆作熱者,名曰殺著馬𤷍。若髁骨下痛甚,無堆但腫者,名曰鎖腳馬𤷍。若骨相交接之處,疼痛無堆微腫,名曰接骨馬𤷍。此證因風熱走散四肢,治當疏風散熱,初起不可用火針烙之,腫熱盛者,只宜刺以稜針;久熟者,可火針烙之。流注入股者死。傷寒餘邪未盡者,和解之,以人參敗毒散;次以小柴胡合二陳湯加羌活、川芎、枳殼、當歸、白朮。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,調氣為主,宜方脈流氣飲。抑鬱所致而不痛者,宜調經脈補氣血,益氣養榮湯。腫硬作痛者行氣和血,宜瘡科流氣飲。潰而不斂者益氣血,宜人參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。脾氣虛,濕熱凝滯肉理而致者,但腫一塊不痛,肉色不變,飲食少思,宜健脾除濕,六君子湯加芎、歸、黃耆、白芍、肉桂。悶肭瘀血凝滯為患者,和氣血調經絡,宜方脈流氣飲;次以二陳合四物加香附、烏藥、桔梗。寒邪所襲筋攣骨痛,或遍身痛,宜溫經絡養氣血,宜大防風湯、及五積散、合敗毒散,加川牛膝、杜仲,或獨活寄生湯;次以四物湯加黃耆、羌活、杜仲。病尚有潮熱者,里有寒邪未盡散,宜榮衛返魂湯加乾葛、升麻、紫蘇、川芎、獨活,姜水煎服。如無潮熱,用榮衛返魂湯,加獨活,酒水各半煎服。接骨馬𤷍,用穿山蜈蚣、白田柯、石楠藤、山良薑、九節香、紫金皮,含笑葉,煎水,時時熱淋洗之。卻服續骨散、九金六馬散。起堆核數枚,但小些,名馬疔;又名馬鈴。用紫金鐘、紫金皮、紫河車、天南星,磨醋暖塗,又用紫金皮、紫金藤、紅內消、馬蹄香、馬蹄藤,煎酒服。鎖腳馬𤷍,用野芋子根、馬藍草、梨蘆子、紫河車、山枇杷根皮、山布瓜根、紫金皮,搗爛、鹽糟炒縛,又以煎水熱淋洗之。卻服輕腳散、九金六馬散。嗍骨馬𤷍,用穿山蜈蚣、紫金皮、石楠藤、白田柯、溪楓根、九節香、對節金驚,煎水淋洗。卻服嗍骨散、九金六馬散、四味浸酒方。過脊馬𤷍,用山枇杷根皮、藜蘆子、小樟子根皮、天門冬、天南星、仙人掌根、山布瓜根、赤牛膝、半夏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馬藍草、野芋子根,天銅柯、普營子根皮、赤毛桃根皮、赤芎根皮,搗爛,半泔半醋調暖刷,渣封。瓜藤馬𤷍並效,卻服蠲脊散、九金六馬散。瓜藤馬𤷍,用山布瓜根、多赤葛子根皮、樟柳根、紫金皮、紫金鐘、落鴉槍根。七葉楊香、天花粉、真珠簾根、白芙蓉葉、凌霄根皮、溪楓根皮、赤毛桃根皮,搗爛,鹽糟炒縛之。又方,山布瓜根、葛合根、紫河車、藜蘆子、馬鞭穢、紫金皮、山枇杷根皮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落鴉槍根、白田柯,搗爛,鹽糟炒縛之。又方,山布瓜根、紫金皮、溪楓根皮,搗爛,酒炒縛之,此方馬𤷍並大效。卻服九金六馬散、四味浸酒方,又用洗腫方熱淋之。殺著馬𤷍,用紫河車、山枇杷根皮、藜蘆子、山布瓜根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葛合根、石萍,搗爛,醋調刷,渣封。用洗腫方淋洗。卻以九金六馬散、蠲骶散服之。諸馬𤷍有熱者,用去熱散,有表者用荊防敗毒散,有里者用內疏黃連湯,有表復有里者用追疔奪命湯;卻用水金鳳,搗爛縛核堆上,即效。馬𤷍有熱未成,服藥即能退之,若已成者但要出膿,其熱即退。若生堆核四五個,只一二個未成膿,余者皆已出膿,其熱亦不能退,要五個盡出膿,熱方退也。若潰爛者即系潰瘍,宜查本門治之。〔治驗〕,
白話文:
流注這種病症,有時是因為飲食不節制、勞累過度,損傷了脾胃;有時是因為性生活過度,導致陰虛,陽氣乘虛侵入;有時是因為營氣運行不暢,違逆了肌肉的紋理;有時是因為皮膚腠理不緊密,讓外邪入侵;有時是因為暴怒傷肝;有時是因為鬱悶傷脾;有時是因為濕痰流注;有時是因為跌打損傷導致血瘀;有時是因為產後惡露不盡,這些都是因為氣血凝滯而造成的。病症可能發生在四肢關節,也可能發生在胸腹腰臀等部位。可能形成硬塊,也可能只是漫腫,或會感到疼痛,這些都是因為元氣虧損所導致的。
治療上,應該用蔥來熱敷,並服用益氣養榮湯來固本培元,這樣還沒形成的就會消散,已經形成的就會潰破流膿。如果久久不癒合,可以輔以豆豉餅、琥珀膏來驅散寒邪,補充陽氣。如果內部有膿管而不癒合,可以用針頭散來腐蝕化解。古書說:「形體受傷會感到疼痛,氣受傷會腫脹。」又說:「真氣虛弱就會虛,邪氣強盛就會實。」如果不補養氣血,節制飲食,注意起居,戒除七情,反而只用寒涼的藥物來剋伐,那能活下來的就很幸運了。
還有一種病,不串流的俗稱馬疔,會串流的則稱作走散流注,俗稱爪藤馬疔。外形稍微腫脹,骨節內部疼痛劇烈的,叫做嗍骨馬疔。如果全身骨節內部疼痛,不能站立或坐下,而且沒有發熱不退的情況,也叫做嗍骨馬疔。如果脊椎骨或髖骨上出現腫塊,可能一兩個,也可能三五個,叫做過脊馬疔。如果尾骶骨上出現腫塊並發熱,叫做殺著馬疔。如果踝骨下疼痛劇烈,沒有腫塊但腫脹,叫做鎖腳馬疔。如果骨頭相接的地方疼痛,沒有腫塊只是輕微腫脹,叫做接骨馬疔。
這種病症是因為風熱遊走在四肢,治療應該疏散風熱。初期不要用火針燒灼,腫脹發熱厲害的,只能用稜針刺破;時間久了,成熟的可以用火針燒灼。如果流注發生在大腿部位,會有生命危險。
如果是傷寒後遺留的邪氣沒有完全消除,要用人參敗毒散來調和解決,然後再用小柴胡湯合二陳湯,並加入羌活、川芎、枳殼、當歸、白朮。如果因為暴怒導致胸膈不暢,要以調理氣機為主,可以使用方脈流氣飲。如果因為抑鬱導致不痛,要調經脈補氣血,使用益氣養榮湯。腫硬疼痛的,要行氣活血,使用瘡科流氣飲。潰破後不癒合的,要補益氣血,使用人參養榮湯、十全大補湯。如果脾氣虛弱,濕熱凝滯在肌肉紋理導致的,只腫一塊不痛,肉色不變,食慾不振,要健脾除濕,使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黃耆、白芍、肉桂。如果感到胸悶、有瘀血凝滯,要和氣血、調經絡,使用方脈流氣飲;然後再用二陳湯合四物湯,並加入香附、烏藥、桔梗。如果寒邪侵襲導致筋攣骨痛,或全身疼痛,要溫通經絡、養氣血,使用大防風湯、五積散,合敗毒散,並加入川牛膝、杜仲,或獨活寄生湯;然後再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黃耆、羌活、杜仲。
如果病情還有潮熱,說明體內還有寒邪沒有完全散去,可以使用榮衛返魂湯,並加入乾葛、升麻、紫蘇、川芎、獨活,用薑湯煎服。如果沒有潮熱,就用榮衛返魂湯,加入獨活,用酒水各半煎服。
接骨馬疔,可以用穿山甲、蜈蚣、白田柯、石楠藤、山良薑、九節香、紫金皮、含笑葉,煎水,時時熱敷洗。然後服用續骨散、九金六馬散。
如果出現幾個小腫塊,形狀像果核,但比較小,叫做馬疔,又名馬鈴。可以用紫金鐘、紫金皮、紫河車、天南星,磨成醋後加熱塗抹,再用紫金皮、紫金藤、紅內消、馬蹄香、馬蹄藤煎酒服用。
鎖腳馬疔,可以用野芋頭根、馬藍草、梨蘆子、紫河車、山枇杷根皮、山布瓜根、紫金皮,搗爛,用鹽糟炒熱後敷上,再用煎水熱敷洗。然後服用輕腳散、九金六馬散。
嗍骨馬疔,可以用穿山甲、蜈蚣、紫金皮、石楠藤、白田柯、溪楓根、九節香、對節金驚,煎水熱敷洗。然後服用嗍骨散、九金六馬散、四味浸酒方。
過脊馬疔,可以用山枇杷根皮、藜蘆子、小樟子根皮、天門冬、天南星、仙人掌根、山布瓜根、赤牛膝、半夏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馬藍草、野芋頭根、天銅柯、普營子根皮、赤毛桃根皮、赤芎根皮,搗爛,用一半米泔水一半醋調溫刷在患處,然後用藥渣敷上。這種方法對瓜藤馬疔也有效,然後服用蠲脊散、九金六馬散。
瓜藤馬疔,可以用山布瓜根、多赤葛子根皮、樟柳根、紫金皮、紫金鐘、落鴉槍根、七葉楊香、天花粉、真珠簾根、白芙蓉葉、凌霄根皮、溪楓根皮、赤毛桃根皮,搗爛,用鹽糟炒熱後敷上。或者用山布瓜根、葛合根、紫河車、藜蘆子、馬鞭草、紫金皮、山枇杷根皮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落鴉槍根、白田柯,搗爛,用鹽糟炒熱後敷上。或者用山布瓜根、紫金皮、溪楓根皮,搗爛,用酒炒熱後敷上,這個方子對馬疔都非常有效。然後服用九金六馬散、四味浸酒方,再用洗腫方熱敷洗。
殺著馬疔,可以用紫河車、山枇杷根皮、藜蘆子、山布瓜根、凌霄根皮、佛桑花、葛合根、石萍,搗爛,用醋調好刷在患處,然後用藥渣敷上。用洗腫方熱敷洗。然後服用九金六馬散、蠲骶散。
各種馬疔有發熱的,用去熱散;在表面的用荊防敗毒散;在裡面的用內疏黃連湯;表裡都有的用追疔奪命湯。然後用水金鳳,搗爛敷在腫塊上,就會有效。馬疔有熱但還沒形成膿的,服藥後就能消退,如果已經形成膿的,只要把膿排出來,熱就會退。如果長了四五個腫塊,只有一兩個還沒出膿,其他都已經出膿了,熱還是不能退,要五個腫塊都出膿,熱才能退。如果潰爛了就屬於潰瘍,應該參考相關的潰瘍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