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9)

1. 時毒

常見饑饉之際,芻堯之人多患之,乃是胃氣有損,邪氣從之,不可不察。一人腫痛發寒熱,脈浮數,以荊防敗毒散二劑少愈,再用人參敗毒散二劑勢減半,又二劑而瘥。一人耳、面赤腫作痛,咽乾發熱,脈浮數,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,勢退大半,又以葛根牛蒡子湯四劑而痊。

一人,冬月病頭面赤腫,耳前後尤甚,痛不可忍,發熱惡寒,牙關緊急,涕唾稠黏,飲食難下,不得安臥。醫砭腫上四五十針,腫赤不減,痛益甚,予診其脈浮緊,按之洪緩,知為寒覆皮毛,郁遏經絡,熱不得升聚而赤腫,且夫天令寒凜之時,腠理閉,汗不出,血氣強,肉堅澀,善用針者,不得取四厥,必待天溫。又云:冬月閉藏,用藥多,少針石也。

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,所謂寒致腠理,以苦發之,以辛散之。方名

托裡溫經湯

麻黃(苦溫發之為君,去根節,二錢),防風(辛溫散之,去蘆,二錢),升麻(苦辛,四錢),葛根(甘平解肌出汗,專治陽明經邪,故以為臣),白芷,當歸身(血流不行則痛,二味辛溫以和血散滯,各二錢),蒼朮(濕熱則腫,蒼朮甘溫,體輕浮,力雄壯,能泄膚腠間濕熱,一錢),人參(去蘆,一錢),甘草(甘溫),白芍藥(酸微寒,調中益氣,使托其里為佐,各一錢半)

上銼。每服一兩,水二盞,先煎麻黃令沸去沫,再下余藥同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服訖,以薄衣覆首,厚被覆身,臥暖處使經血溫,腠理開,寒乃散,陽氣升,大汗出,腫減七八分,再服去麻黃、防風,加連翹、鼠黏子腫痛悉愈,經言汗之則瘡已,信哉。

郭氏升麻牛蒡子散,治時毒瘡疹,脈浮洪,在表者,瘡發於頭面、胸膈之際。

升麻,牛蒡(子炒、研),甘草,桔梗,葛根,玄參,麻黃(各一錢),連翹(二錢)

上㕮咀,姜三片,水二盞作一服。

又方,治時毒。

升麻,赤芍,乾葛,青木香,甘草,防風,白芷,荊芥,牛蒡子,桔梗,金銀花,玄參,麻黃,連翹,藍葉

上薄荷煎服。

芩連敗毒散,治時毒腫痛發熱,左脈浮數者。

防風,荊芥,黃連,黃芩,連翹,羌活,獨活,柴胡,前胡,川芎,桔梗,藍葉,玄參,牛蒡子,升麻,赤芍藥,金銀花,白芷,甘草,乾葛,青木香

上生薑,薄荷煎服。發熱無汗,加麻黃。

葛根牛蒡湯,治時毒腫痛而便利調和者。

葛根,貫眾,甘草(又名國老),豆豉,牛蒡子(半生、半炒,各二錢)

上水煎服。

返魂丹,治時毒瘴氣,疔瘡惡瘡。

硃砂,雄黃,血竭,黃丹,穿山甲(炮),白礬(枯),銅青,乳香,沒藥,輕粉,蟾酥(各一錢),麝香(二分半)

上為末,酒煮麵糊丸,如胡椒大。每服二丸,蔥白一根嚼爛,裹丸溫酒吞下。

白話文:

時毒

古代饑荒時期,許多人患上這種疾病,這是因為胃氣受損,邪氣乘虛而入,必須引起重視。

一位病人腫痛發寒熱,脈象浮數,服用荊防敗毒散兩劑後病情稍有好轉,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,病情減輕一半,又服用兩劑後痊癒。另一位病人耳面赤腫疼痛,咽喉乾燥發熱,脈象浮數,先服用荊防敗毒散兩劑,病情減輕大半,再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後痊癒。

還有一位病人,冬天患病,頭面赤腫,耳前後尤其嚴重,疼痛難忍,發熱惡寒,牙關緊閉,鼻涕唾液黏稠,飲食困難,無法安睡。醫生在他腫脹處針刺四五十針,但腫脹和發紅並沒有減輕,疼痛反而加劇。醫生診斷其脈象浮緊,按之則洪緩,認為是寒邪侵犯皮膚毛髮,阻塞經絡,導致熱邪不能上升而出現赤腫。因為當時天氣寒冷,皮膚毛孔閉塞,汗液無法排出,氣血旺盛,肌肉僵硬,因此善於用針者,不應針刺四厥穴,必須等到天氣轉暖再施針。又說:冬天是閉藏的季節,用藥宜多,少用針灸。

宜用溫熱苦味的藥物溫經散寒,寒邪導致腠理閉塞,用苦味藥物發散寒邪,用辛味藥物疏散寒邪。處方:

托裡溫經湯

麻黃(苦溫發散寒邪,去根節,二錢),防風(辛溫散寒,去蘆,二錢),升麻(苦辛,四錢),葛根(甘平解肌發汗,專治陽明經邪氣,故為臣藥),白芷,當歸身(氣血運行不暢則疼痛,二味辛溫和血散瘀,各二錢),蒼朮(濕熱則腫脹,蒼朮甘溫,體輕浮,力量雄厚,能泄去皮膚腠理間的濕熱,一錢),人參(去蘆,一錢),甘草(甘溫),白芍藥(酸微寒,調和脾胃益氣,使藥力托於裡為佐藥,各一錢半)

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兩,水二盞,先煎麻黃至沸騰去沫,再加入其他藥物同煎至一盞,去渣,溫服。服藥後,用薄衣覆蓋頭部,厚被蓋住身體,臥於溫暖處,使經血溫暖,毛孔疏通,寒邪散去,陽氣上升,大量出汗,腫脹減輕七八分,再服用時去掉麻黃、防風,加入連翹、鼠黏子,腫痛即可痊癒。經書上說:出汗則瘡瘍自愈,果然如此。

郭氏升麻牛蒡子散,治療時毒瘡疹,脈象浮洪,邪氣在表者,瘡瘍長在頭面、胸膈部位。

升麻,牛蒡子(炒、研磨),甘草,桔梗,葛根,玄參,麻黃(各一錢),連翹(二錢)

以上藥物切碎,加生薑三片,水二盞煎成一劑。

另一個方劑,治療時毒。

升麻,赤芍藥,乾葛根,青木香,甘草,防風,白芷,荊芥,牛蒡子,桔梗,金銀花,玄參,麻黃,連翹,藍葉

以上藥物加薄荷煎服。

芩連敗毒散,治療時毒腫痛發熱,左脈浮數的病人。

防風,荊芥,黃連,黃芩,連翹,羌活,獨活,柴胡,前胡,川芎,桔梗,藍葉,玄參,牛蒡子,升麻,赤芍藥,金銀花,白芷,甘草,乾葛根,青木香

以上藥物加生薑、薄荷煎服。發熱無汗者,加麻黃。

葛根牛蒡湯,治療時毒腫痛,但大小便通暢的病人。

葛根,貫眾,甘草(又名國老),豆豉,牛蒡子(一半生,一半炒,各二錢)

以上藥物水煎服。

返魂丹,治療時毒瘴氣,疔瘡惡瘡。

硃砂,雄黃,血竭,黃丹,穿山甲(炮製),白礬(枯燥),銅青,乳香,沒藥,輕粉,蟾酥(各一錢),麝香(二分半)

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麵糊做成丸劑,如胡椒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二丸,取蔥白一根嚼爛,裹住藥丸用溫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