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25)

1. 發表

上㕮咀,每服五錢。水二盞,生薑三片,煎至八分。食遠服。沐浴取微汗效速,使血氣通和,服之應效。

人參敗毒散

人參,獨活,柴胡,桔梗(炒),羌活,枳殼(麩炒),茯苓,川芎,前胡,甘草(各一錢)

作一劑。水二盅,姜三片,煎一盅。服後服內托復煎散。

郭氏神效烏金散,治癰疽、疔腫、時毒、附骨疽、諸惡瘡等證。若瘡黑陷如石堅,四肢冷,脈細,或時昏昧,譫語、循衣,煩渴,危篤者,服此汗之瘡起。

蒼耳頭(端午日午時收),小草烏頭,火麻頭(火日收),木賊(去節),蛤蟆頭,樺皮節(酥炙),麻黃(去根、節)

上曬乾,各等分。同入瓷器內,鹽泥固濟,炭火內從早煆至申分,如黑煤色為度,碾為末。每服二錢,病重者三錢,用熱酒調下;未汗再一服,如汗乾,卻服解毒疏利之藥。如修合此藥,必選天晴、好日,於靜室中,勿令雞犬、貓畜,及陰人見也。又名首功玄黑散。

奪命丹,治諸般腫毒、疔疽、惡瘡。

蟾酥,輕粉(各五分),硃砂(三錢),白礬(枯),寒水石,銅綠(各一錢),蝸牛(三十一粒,另研),乳香,沒藥,麝香(一錢)

上件為細末。將蝸牛另碾一處丸,如丸不就,用好酒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一丸,生蔥三五莖,嚼極爛,吐於手心,包藥在內,熱酒和蔥送下,如重車行五七里,汗出為效。重者,再服一、二丸。

蟾酥丸,治疔黃,一切惡瘡。

川烏,蓮花蕊,硃砂(各一錢半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輕粉,蟾酥(各一錢),麝香(五分)

上為細末。糊為丸,豌豆大。每服一丸,病重者二丸。依前法服,取汗。

上三方,郭氏稱為首藥,皆主乎發散。首出太陽例,後二方出少陰例,然皆劫劑也,智者當較輕重陰陽之分,取擇用之。

寸金丹,二名返魂丹,三名再生丸,四名追命丹,五名延壽丸,六名來蘇丸,七名知命丸,八名得道丸,非人勿示此方。若有人患瘡,身未爛者,與三丸服之,嚥下便活。如口噤,但斡開牙關,研化三丸,灌下喉中立生。此方治發背、腦疽、癰腫、偏身附骨腫痛。先覺時飲水,口中煩渴發熱,四肢沉重,體壯熱。

麝香(一分),南乳香,烏金石,輕粉,雄黃,狗寶,沒藥(各一錢),蟾酥(二錢),粉霜,黃臘(各三錢),硇砂(五錢),鯉魚膽,狗膽(各一個,乾用),金頭蜈蚣(七條,全者,酥炙黃色),頭首男孩兒乳(一合)

上件為細末。除黃臘、乳汁二味,熬成膏子,同和丸如綠豆大;小兒丸如芥子大。每服一丸,病重者,加三丸,白丁香七個。研爛,新汲水調送下,用衣服蓋之睡,勿令透風,汗出為度。大段疼痛,如無頭瘡腫,不過三服立效。眼藥後吃白粥、瓜齏,就睡大妙。

白話文:

[發表]

上藥研末,每次服用五錢。用兩小碗水,三片生薑,煎煮至八分滿。飯後服用。沐浴至微微出汗,效果很快,能使氣血調和,服用後應該見效。

人參敗毒散

人參、獨活、柴胡、炒桔梗、羌活、麩炒枳殼、茯苓、川芎、前胡、甘草(各一錢),共製成一劑。用兩小盅水,三片薑,煎成一小盅。服下後再煎服藥渣。

郭氏神效烏金散,用於治療癰疽、疔腫、急性毒症、附骨疽、各種惡瘡等症狀。如果瘡瘍潰爛變黑、堅硬如石,四肢冰冷,脈搏細弱,或昏迷、譫語、抓撓衣物、煩躁口渴,病情危重者,服用此藥使其出汗,瘡瘍才能好轉。

端午正午時分採集的蒼耳頭、小草烏頭、火日採集的火麻頭、去節的木賊、蛤蟆頭、酥炙過的樺皮節、去根去節的麻黃,以上藥材曬乾,等量混合,放入瓷器中,用鹽泥封固,用炭火從早到申時(下午五點)煅燒,至呈黑色如煤炭為度,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病情嚴重者服用三錢,用熱酒送服;不出汗則再服一次,如果汗已干,則改服解毒疏通的藥物。如果要配製此藥,必須選擇晴朗的好天氣,在安靜的房間內進行,避免雞、犬、貓、畜以及婦女見之。此藥又名首功玄黑散。

奪命丹,用於治療各種腫毒、疔疽、惡瘡。

蟾酥、輕粉(各五分)、硃砂(三錢)、枯白礬、寒水石、銅綠(各一錢)、研磨的蝸牛(三十一個)、乳香、沒藥、麝香(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另將蝸牛研磨成丸,如果丸劑不易成型,可用好酒調和成丸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一丸,生蔥三到五莖,充分咀嚼後吐在掌心,將藥丸包在蔥泥中,用熱酒送服,服用後需步行五到七里路,出汗則為有效。病情嚴重者,可再服用一到兩丸。

蟾酥丸,用於治療疔瘡、各種惡瘡。

川烏、蓮花蕊、硃砂(各一錢半)、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、輕粉、蟾酥(各一錢)、麝香(五分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製成豌豆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病情嚴重者服用兩丸。按照前述方法服用,以出汗為效。

以上三方,郭氏稱之為首要藥方,都以發散為主。第一方出自太陽經,後兩方出自少陰經,但都是峻猛的藥方,聰明的人應該根據陰陽輕重來選擇使用。

寸金丹,又名返魂丹、再生丸、追命丹、延壽丸、來蘇丸、知命丸、得道丸,非內行人不得告知此方。如果有人患瘡,身體尚未潰爛,給予三丸服用,服下即可痊癒。如果口噤,則掰開牙關,將三丸研碎,灌入喉嚨,立即生效。此方用於治療發背、腦疽、癰腫、半身附骨腫痛等症。初期症狀為口渴、發熱、四肢沉重、全身發熱。

麝香(一分)、南乳香、烏金石、輕粉、雄黃、狗寶、沒藥(各一錢)、蟾酥(二錢)、粉霜、黃蠟(各三錢)、硇砂(五錢)、鯉魚膽、狗膽(各一個,乾燥使用)、酥炙至黃色的完整金頭蜈蚣(七條)、嬰兒頭部乳汁(一合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。除黃蠟和乳汁外,將其餘藥材熬製成膏,再與黃蠟和乳汁混合,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;小兒服用者,製成芥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一丸,病情嚴重者加服三丸,並佐以研碎的丁香七個。用新汲取的水送服,用衣物蓋住睡覺,避免風吹,出汗為度。劇烈疼痛、無頭瘡腫等症,服用三次即可見效。服藥後食用白粥、瓜醬,然後睡覺效果最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