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7)
卷之五 (7)
1. 反花瘡
〔世〕,瘡凸出寸許,根如小豆或大如梅者,用花腳蜘蛛絲纏其根,則漸干而自脫落。
白話文:
患有反花瘡,瘡腫凸起約一寸,根部大小如小豆或梅子般,可用花腳蜘蛛絲綁住瘡根,瘡腫就會逐漸乾燥脫落。
2. 多骨疽
〔薛〕,多骨疽者,由瘡瘍久潰,氣血不能營於患處,邪氣陷襲,久則爛筋腐骨而脫
出,屬足三陰虧損之症也。用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。若陰火發熱者,佐以六味丸,壯水之主以鎮陽光。陽氣虛寒者,佐以八味丸,益火之源以消陰翳。外以附子餅、蔥熨法祛散寒邪,補接榮氣,則骨自脫瘡自斂也。夫腎主骨,若腎氣虧損,其骨漸腫,荏苒歲月潰而出骨,亦用前法。若投以克伐之劑,復傷真氣,鮮有不誤者。,舉人於廷器,腿患流注年餘,出腐骨少許,午前畏寒,午後發熱,口乾唾痰,小便頻數,予以為足三陰虧損,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味丸料加黃耆、當歸、五味子,各三十餘劑,外用豆豉餅,諸症漸愈,又以十全大補之類,喜其慎疾而愈。
一儒者患附骨疽,失於調補,瘡口不斂,日出清膿少許,已而常出三腐骨,其脈但數而無邪,此所血虛,瘡結膿管而不能愈。紝以烏金膏,日服十全大補湯而愈。上舍王廷璋患前症,三年未愈,肢體消瘦,飲食難化,手足並冷,大便不通,手足陰冷。予謂此陽氣虛寒,用補中益氣湯、八味丸,仍灸其患處而痊。
,一男子,上齶腫硬年餘方潰,內熱作渴,肢體消瘦,六脈洪大,左手尤甚。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丸出腐骨一塊,仍服前藥,諸症悉去,瘡口亦斂。一男子十六歲,足間腫黯,潰而露骨,體瘦盜汗,發熱口乾,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地黃丸,各五十餘劑而愈。不然,多變瘵癥,或瀝盡氣血而亡。
,一男子,自十四歲閃足腫痛,服流氣飲,外敷寒涼腐潰而至十六,瘡口張開,足背漫腫黯黑,骨露出,形體消瘦,盜汗不止,發熱口舌乾燥,天真已喪。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地黃丸,各五十餘劑,元氣漸復,患處漸赤,脫落骨一塊,又各五十餘劑始愈。一婦人年三十餘,素弱,左手背漸腫,二年後潰,出清膿,腫黯連臂,內熱晡熱,自汗盜汗,經水兩月一至,此肝脾氣血虧損。
朝用歸脾湯,夕用逍遙散,腫處頻用蔥熨法,兩月餘諸症漸愈,瘡出腐骨,仍服前藥,前後共三百餘劑得愈。
白話文:
多骨疽,是指長期潰瘍未癒,導致氣血無法滋養患處,邪氣入侵,時間久了就會腐蝕筋骨而脫落,屬於足三陰經虧損的病症。治療方法是用補中益氣湯來鞏固根本。如果伴隨陰虛火旺,則加服六味地黃丸,滋陰降火。若為陽氣虛寒,則加服八味丸,溫補陽氣。局部可使用附子餅或蔥熨法來驅散寒邪,補充營氣,這樣骨頭自然會脫落,瘡口也會癒合。腎主骨,如果腎氣虧損,骨頭會逐漸腫脹,經過時間的推移就會潰爛,露出骨頭,治療方法與上述相同。如果使用攻伐的藥物,反而會損傷正氣,很容易導致治療失敗。
舉例說明,一位舉人腿部患有流注病症一年多,流出少許腐骨,上午畏寒,下午發熱,口乾舌燥,小便頻數,診斷為足三陰經虧損,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,並加入黃耆、當歸、五味子,服用三十多劑,外用豆豉餅,症狀逐漸好轉,之後又服用十全大補湯等藥物,最終痊癒。
另一位儒者患有附骨疽,因為調養不當,瘡口難以癒合,每天流出少量膿液,並且經常排出腐骨,脈象頻數但無邪氣,這是氣血虛弱,膿液堵塞瘡口導致難以癒合。使用烏金膏外敷,每天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。一位王姓官員也患有類似疾病,三年未癒,身體消瘦,消化不良,手腳冰冷,大便秘結,診斷為陽氣虛寒,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八味丸,並在患處施灸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上顎腫脹堅硬一年多才潰爛,伴有內熱口渴,身體消瘦,脈象洪大,尤以左手為甚。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後排出塊腐骨,繼續服用原藥,諸症皆消,瘡口也癒合了。一位十六歲的男子,足部腫脹發黑,潰爛露出骨頭,身體消瘦,盜汗,發熱口乾,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地黃丸各五十多劑而痊癒。否則,病情變化多端,可能耗盡氣血而亡。
一位男子十四歲時閃傷足部腫痛,服用流氣飲,外敷寒涼藥物,結果病情加重,到十六歲時,瘡口張開,足背腫脹發黑,骨頭外露,形體消瘦,盜汗不止,發熱口乾舌燥,元氣已損。服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地黃丸各五十多劑,元氣漸復,患處逐漸紅腫,脫落一塊骨頭,又服用五十多劑才痊癒。一位三十多歲的婦女,體質虛弱,左手背逐漸腫脹,兩年後潰爛,流出清膿,腫脹發黑蔓延到手臂,內熱午後加重,自汗盜汗,月經兩個月才來一次,這是肝脾氣血虧損。早上服用歸脾湯,晚上服用逍遙散,腫脹處經常使用蔥熨法,兩個多月後症狀逐漸好轉,瘡口排出腐骨,繼續服用原藥,前後共服用三百多劑才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