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6)
卷之五 (6)
1. 反花瘡
(瘡有胬肉凸出者是)
〔薛〕,翻花瘡者,由瘡瘍潰後肝火血燥生風所致。或瘡口胬肉突出,如菌大小不同,
或出如蛇頭長短不一。治法:當滋肝補氣,外塗藜蘆膏,胬肉自入,須候元氣漸復,膿毒將盡塗之有效。不然,雖入而復潰。若誤用刀針、蝕藥、灸火,其勢益甚,或出血不止,必致寒熱嘔吐等症,須大補脾胃為善。,判官張承恩,內股患癰將愈,翻出一肉如菌,余曰:此屬肝經風熱血燥,當清肝熱養肝血。彼謂不然,乃內用降火,外用追蝕,蝕而復翻,翻而復蝕,其肉益大,元氣益虛,始信余言。遂內用梔子清肝散,外用藜蘆膏而痊。一上舍,素膏粱善怒,耳下結一核,從潰而瘡口翻張如菌,焮連頭痛,或胸脅作脹,或內熱寒熱,或用清熱消毒之藥,年餘未瘥。余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而尋愈。一男子背瘡,斂如豆許,翻出肉寸余,用消蝕割系法屢去屢大,此肝經血虛風熱。余用加味逍遙散三十餘劑,塗黎蘆膏而消;又用八珍散倍用參、耆、歸術而斂。一婦人,素善怒,臂患癰,瘡口出肉長二寸許,此肝脾鬱怒氣血虛而風內動,用加味逍遙散,塗藜蘆膏而愈。後因怒患處脹悶,遍身汗出如雨,此肝經風熱,風能散氣故耳。仍用前散並八珍湯而愈。一男子項患腫,痰涎湧甚,用散堅行氣等劑,腫硬愈甚。喘氣發熱,自汗盜汗,體倦食少,予曰:此屬足三陰虧損,當滋化源。不信,反追蝕患處,開翻六寸許,㠁巗色赤,日出鮮血,三月餘矣,肝脈弦洪緊實,予用大補湯加麥門、五味五十餘劑,諸症漸愈,血止三四。復因怒飲食頓少,其血湧出,此肝傷不能藏,脾傷不能攝也,用補中益氣湯為主,加五味、麥門其血頓止;再以六味丸加五味子常服,瘡口斂至寸許,遂不用藥,且不守禁而歿。
藜蘆膏,治一切瘡疽,胬肉突出,不問大小長短,用藜蘆一味為末,以生豬脂和研如膏,塗患處,周日易之。
胭脂散,治反花瘡。
胭脂,貝母,胡粉(各一分),硼砂,沒藥(各半分)
上研細。先以溫漿水洗拭,後敷藥。
甘草塗敷方,治反花瘡。
甘草(半生,半炒),礬石灰,人中白,密陀僧(各半兩)
上為細末。以童子小便半盞,以無灰火熬,用竹篦攪成膏。取塗瘡上,日五次。
惡實根塗敷方,治反花瘡,並諸瘡積年不瘥者。
惡實根(研末,四兩),豬脂(二兩)
上調和如糊。塗瘡上日三四次。
諸瘡胬肉如蛇頭出數寸者,硫黃末敷之即縮。(《聖惠》)。瘡有肉凸出,烏梅燒灰為末敷之,立盡。(《鬼遺》。)又以白梅肉杵細,入蜜捏成餅如錢大貼之妙。(《聖惠》)
〔梅〕,治反花瘡,馬齒莧一斤,燒灰細研,豬脂調敷。
白話文:
反花瘡是指潰瘍癒合後,因肝火血燥、風邪侵襲,導致瘡口長出肉芽組織,形狀大小不一,如菌或蛇頭狀的疾病。治療方法應以滋養肝氣為主,外用藜蘆膏,待元氣恢復、膿毒減少後,塗抹藜蘆膏才能有效,否則會再次潰爛。切勿使用刀針、腐蝕性藥物或灸火治療,以免加重病情,導致出血不止、寒熱嘔吐等症狀。此時應著重於大補脾胃。
一位官員患癰疽將癒,卻長出菌狀肉芽,作者認為這是肝經風熱血燥所致,應清肝熱、養肝血。但該官員卻使用降火、腐蝕的方法,結果肉芽越來越大,元氣越來越虛,最終相信了作者的說法,使用梔子清肝散和藜蘆膏而痊癒。另一位嗜酒好怒的士人,耳下長出腫塊潰爛,翻出菌狀肉芽,伴隨頭痛、胸脅脹痛、寒熱等症狀,服用清熱消毒藥物一年多未癒,後經服用補中益氣湯和六味地黃丸而痊癒。一位男子背上長瘡,癒合後翻出寸許長的肉芽,用消蝕割除的方法屢次治療卻屢次加重,這是肝經血虛風熱所致,後經服用加味逍遙散及外用藜蘆膏而痊癒;又用八珍散(加重參、耆、歸、術)使其收斂。一位好怒的婦人,手臂患癰疽,瘡口長出二寸長的肉芽,這是肝脾鬱怒、氣血虛弱,風邪內動所致,後經服用加味逍遙散及外用藜蘆膏而痊癒。再次因生氣而患處脹悶,全身大汗淋漓,這是肝經風熱所致,再次使用加味逍遙散和八珍湯而痊癒。一位男子頸部腫脹,痰涎湧盛,服用散結行氣藥物後,腫脹加重,伴隨喘息發熱、自汗盜汗、疲倦食少等症狀,作者認為這是足三陰經虧損所致,應滋養陰液。但他不信,反而繼續腐蝕患處,導致傷口擴大至六寸,顏色赤紅,持續出血三月有餘。肝脈弦急有力,作者給他服用大補湯加麥門冬、五味子五十餘劑,諸症逐漸緩解,出血停止。後來因生氣飲食驟減,再次出血,這是肝脾受損,無法藏血攝血所致,後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子、麥門冬,出血頓止;再服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,瘡口收斂至寸許,最終不再用藥,結果因為不忌口而亡故。
藜蘆膏:治療一切瘡疽、肉芽突出,不論大小長短,均可使用。將藜蘆研成細末,用生豬油調和成膏,塗於患處,每日更換。
胭脂散:治療反花瘡。胭脂、貝母、胡粉(各一分),硼砂、沒藥(各半分),研細,先用溫開水清洗患處,再敷藥。
甘草塗敷方:治療反花瘡。半生半炒甘草、礬石灰、人中白、密陀僧(各半兩),研細末,用童子尿熬成膏,每日塗抹五次。
惡實根塗敷方:治療反花瘡及多年不癒的瘡瘍。惡實根(研末四兩)、豬油(二兩),調和成糊狀,每日塗抹三四次。
其他治療方法:若肉芽如蛇頭般突出數寸,可用硫磺粉敷於其上使其縮小;若瘡口有肉芽突出,可用烏梅燒灰敷於其上,可使肉芽立即消失;或將白梅肉搗碎,加蜜製成錢幣大小的藥餅貼於患處,效果甚佳。
另有其他醫師提供的治療方法:馬齒莧燒灰,用豬油調和敷用;用花腳蜘蛛絲纏繞肉芽根部,使其乾燥脫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