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44)
卷之四 (44)
1. 臁瘡
治賺瘡久不愈
龍骨(二錢半),輕粉(少許),檳榔(半兩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,干豬糞(半兩,燒存性)
上為細末。先以燒鹽湯洗瘡,以軟絹帛拭乾,清油調敷;瘡濕則乾摻之。
治臁瘡下注
白石脂,龍骨(各半兩),白礬(一兩,枯),五倍子(二兩,燒存性),黃丹(三錢,飛),雄黃(少許)
上為細末。先將蔥鹽湯,洗瘡見赤肉。然後將前藥敷瘡上,用藥如法。厚者卻用帛子縛者,不要動,直候乾,自脫去瘡皮。
治臁瘡
黃丹,輕粉,白芨,樟腦,敗船灰(各等分)
上研細末,以桐油調成膏,攤在油紙袋內。先煎溫蔥湯洗淨,以帛拭乾,將藥置瘡上,扎住。用了一面,番轉如前洗貼。一方,無輕粉,若用糞船灰亦妙。
治臁瘡方,詹武子年三十時,曾患此,用之屢效。
白芨,白蘞,黃柏,黃丹(另研,各等分)
上為極細末。入輕粉些少,研勻,以煉蜜和成劑,捏作餅貼瘡上,深者填滿,以帛片包紮,一日一換,後來瘡漸干,或有裂處,只須乾摻,以瘥為度。
治血住腳
桑樹菰,牛屎菰(又名石灰菰,生地上,如有石成塊者碎,其中有灰起),肥株樹菰,胎髮(男用男,女用女,三個)
上將三菰焙乾,各五錢;胎髮燒灰存性,三錢,併為細末,研勻。濕則乾摻,干則清麻油調塗。
治臁瘡方
冬青葉,臘豬膽,百草霜(二味和勻)
上將冬青葉,與本人嚼爛,先以蔥椒洗淨瘡口,以膽霜敷後,卻敷嚼葉在上,三四次即可。
奇妙梔子散,治遠年日久,內外臁瘡。
山梔子(不拘多少,燒作灰,研為細末),乳香(另研,各半錢),輕粉(少許)
上研勻,以瓷器盛。每用時,先以蔥白、花椒煎湯,洗淨瘡稍歇;再以溫漿水,又洗一次。候惡水去盡,再將白水煎百沸,候溫再洗。但瘡口無膿水血絲,清水各盡,又用粉帛片拭乾,然後敷藥。如干者香油調敷,濕者乾摻,但將瘡口實滿,軟絹帛護之。堅硬不作膿者,未可用。腫如軟有膿者,依前法再洗後,敷貼之,三二次即愈。乃一藥二洗之功也。
治臁瘡方,先以蔥白、漿水熬湯,洗淨瘡口,拭乾,徐以輕粉未,摻上瘡口,卻用五靈脂、黃柏各等分,碾細末,涼水調敷瘡上,紙蓋定,三五次即平復。
白話文:
臁瘡治療方法彙編:
-
久治不愈的臁瘡: 將龍骨、少許輕粉、半兩檳榔、一錢乳香、一錢沒藥、半兩燒過的豬糞研成細末。先用燒鹽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,用清油調和藥末敷於患處;若患處潮濕,則直接撒上藥粉。
-
臁瘡向下蔓延: 將等量白石脂、龍骨、一兩枯白礬、二兩燒過的五倍子、三錢飛黃丹、少許雄黃研成細末。先用蔥鹽水清洗患處至露出紅肉,再敷上藥末。藥敷厚實處可用布條綁紮固定,勿動,待藥乾後自行脫落。
-
臁瘡: 將黃丹、輕粉、白芨、樟腦、敗船灰等量研成細末,用桐油調成膏狀,塗在油紙上。先用溫熱的蔥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將藥膏敷上並固定。用完一面後,重複清洗並更換藥膏。也可不使用輕粉,改用敗船灰。
-
詹武子臁瘡方: 將白芨、白蘞、黃柏、黃丹等量研成極細末,加入少許輕粉拌勻,用煉蜜調成藥膏,捏成餅狀貼於患處,較深的患處需填滿,用布條包紮,每日更換一次。待患處逐漸乾燥,如有裂口,只需撒上藥粉即可。
-
腿部出血: 將焙乾的桑樹菰、牛屎菰(又名石灰菰)、肥株樹菰各五錢,以及三錢燒成灰的胎髮(男用男髮,女用女髮,各三根)研成細末。患處潮濕則撒藥粉,乾燥則用清麻油調和藥末塗抹。
-
臁瘡: 將冬青葉嚼爛,先用蔥椒水清洗患處,再敷上臘豬膽和百草霜混合物,最後再敷上嚼爛的冬青葉,重複三四次即可。
-
奇妙梔子散(久治不愈的內外臁瘡): 將燒成灰並研成細末的山梔子,與等量研磨的乳香和少許輕粉混合。使用前,先用蔥白、花椒水清洗患處,再用溫熱的米漿水清洗一次,直至膿水血絲完全清除。然後用煮沸後放涼的白水清洗,擦乾後敷藥。患處乾燥則用香油調和藥粉敷用,潮濕則直接撒藥粉。需將患處完全覆蓋,並用柔軟的布條包紮。堅硬無膿的患處不宜使用此方,軟腫有膿的患處則可依此法清洗後敷藥,通常三五次即可痊癒。
-
臁瘡: 先用蔥白、米漿水煮沸清洗患處,擦乾後,撒上輕粉,再用等量的五靈脂、黃柏研成細末,用涼水調和敷在患處,用紙蓋住固定,三五次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