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4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42)

1. 多骨疽(別見)

或問:足脛生疽,既潰甚,久而不愈,腐爛出骨者何如?曰:此名多骨疽,亦名剩骨,又名朽骨。蓋因毒氣壅盛,結成此骨,非正骨也。宜服勝金丹、十全大補湯加牛膝、防己,紫金丹、烏金散、人參養榮湯加木瓜、牛膝、防己相間服。此疽因未潰之前,補劑太過,故結毒而不散耳,宜授仙紙黃龍膏貼之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腳脛長了疽,潰爛得很厲害,很久都不好,腐爛到露出骨頭是什麼情況?這是多骨疽,也叫剩骨、朽骨。是因為毒氣鬱積過盛,形成的這塊骨頭,並不是正常的骨頭。應該服用勝金丹、十全大補湯(加入牛膝、防己),紫金丹、烏金散、人參養榮湯(加入木瓜、牛膝、防己),這些藥物交替服用。這種疽,是因為在潰爛之前,補藥服用過度,所以毒氣凝聚而不散,應該用仙紙黃龍膏貼敷。

2. 腓腨發

或問:足小肚生疽,寒熱煩躁何如?曰:此名腓牻發疽,屬足少陰腎經,由腎水不足,積熱所致。古方云不治。宜活命飲加牛膝、木瓜、黃柏。老弱者,八珍湯加牛膝。壯實者,一粒金丹下之。涉虛者難治,以腎氣丸、十全大補湯主之。潰出血膿者生,潰出清水者死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腳踝附近長了疽(毒瘡),又寒又熱,煩躁不安,該怎麼辦?回答說:這叫做腓腨發疽,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病症,是腎精不足,積聚內熱造成的。古方說這種病不治。建議用活命飲加牛膝、木瓜、黃柏。老年體弱者,用八珍湯加牛膝。身體強壯者,服用一粒金丹。如果病情虛弱,則難以治療,應以腎氣丸、十全大補湯為主。如果潰爛流出的是血膿,則有生機;如果潰爛流出的是清水,則凶多吉少。

3. 臁瘡

《鬼遺》云:兩曲䐐,膀肚下內外兩踝前,有廉刃兩邊,為裡外廉。上結癰腫,此處近骨難瘥。宜用收毒散外貼四畔,中心即用活血肉藥貼,無害。或問:足內外臁生瘡,連年不已何如?曰:此由濕熱下注,瘀血凝滯於經絡,以致肌內紫黑,癢痛不時,女人名為裙風褲口瘡,即臁瘡也,最難克效。

蓋以裙扇地,風濕盛故也,宜服獨活寄生湯、防風通聖散加牛膝、木瓜、防己,外用隔紙膏,或制女貞葉貼之。

〔薛〕,臁瘡生於兩臁,初起赤腫,久而腐潰,或浸淫搔癢,破而膿水淋漓。蓋因飲

食起居,虧損肝腎,或因陰火下流,外邪相搏而致。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。內臁屬足三陰虛熱難治,若初起惡寒壯熱,腫焮作痛者屬濕熱,用檳蘇敗毒散。若漫腫作痛,或不腫不痛者屬陰虛,用補陰八珍湯。若膿水淋漓,體倦食少,內熱口乾者屬脾虛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酒炒白芍藥。若午後熱,或作痛,頭目不清者屬陰火,前湯加酒炒黑黃柏,及六味地黃丸。若午後發熱,至子時分方止是血虛,前湯加芎、歸、熟地。若鬱結傷脾而甚,用歸脾湯加柴胡、山梔。若怒動肝火而甚,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、山梔、黃芩。內熱口乾,肢體倦怠,或痰涎上升,或口舌生瘡,屬脾腎虛熱,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。若患處黑黯,肢體畏寒,飲食少思,或脾腎虛敗,用八味丸。或誤用攻伐,復損胃氣,絕其化源,治亦難矣。,鴻臚翟少溪,兩臁生瘡,漸至遍身,發熱吐痰,口燥咽乾,盜汗心煩,溺赤足熱,日晡益甚,形體日瘦,此腎經虛火也。用六味丸,不月諸證悉退,三月元氣平復。一男子。左臁腫,肉色如故,寒熱噁心,飲食少思,此脾氣不足而為外邪所感也,用六君加藿香、桔梗、川芎而寒熱止,又用補中益氣湯而腫痛消。陸懋誠,素因陰虛,過飲入房,發熱腿痛似臁瘡,用發表之劑,兩腿腫黯,熱氣如霧,欲發痙,脈皆洪數,兩尺尤大。余曰:屬足三陰虛,酒濕所乘,元氣損而邪益甚耳。用十全大補加山藥、山茱萸、附子,一劑脈證頓退,卻去附子,又二劑全愈。一男子先患兩臁,後及遍身,生瘡似疥非疥,時或膿水淋漓,兩腿為甚,肢體倦怠,作癢煩熱,年餘不愈。余作腎經虛火,用加減八味丸而痊。

二妙丸,治下焦濕瘡,(但是下焦有瘡,皆可服。)潛行散末、蒼朮末各等分,煉蜜為丸,桐子大。

〔海〕黃耆丸(《局方》),治兩膁腳膝生瘡,服此立安。

川烏頭(炮,去皮臍),川楝子,地龍(去土,炒),蘹香(炒),杜蒺藜(炒,去刺),赤小豆,防風(去蘆),黃耆(銼,各一兩),烏藥

上為細末。酒煮麵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溫酒下,鹽湯亦得,婦人醋湯下,並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《鬼遺》說:兩腿彎曲處,小腿肚下方,內外兩腳踝的前方,有像刀刃的兩邊,分別是內側和外側。如果這些地方長了癰腫,因為靠近骨頭,很難痊癒。應該用收毒散敷在腫塊四周,中心部位用活血生肌的藥膏敷貼,這樣就沒有問題。

有人問:腳的內外兩側小腿長瘡,多年不好,該怎麼辦?回答說:這是因為濕熱往下流注,瘀血凝結在經絡,導致肌肉內呈現紫黑色,時常感到搔癢和疼痛。女性這種病又稱為「裙風褲口瘡」,也就是臁瘡,非常難以治療。

這是因為裙子經常貼地,容易受到風濕侵襲的緣故。應該服用獨活寄生湯、防風通聖散,並加入牛膝、木瓜、防己等藥材。外用方面,可以貼隔紙膏,或是用女貞葉製成的藥膏敷貼。

[薛]認為,臁瘡生長在兩側小腿,初期會紅腫,久了會腐爛潰破,或蔓延開來,搔抓後會流出膿水。這大多是因為飲食起居不當,導致肝腎虧損,或是因為體內虛火下行,加上外邪侵襲而引起的。外側小腿的臁瘡屬於足三陽經的濕熱,比較容易治療;內側小腿的臁瘡屬於足三陰經的虛熱,比較難治療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出現怕冷、發高燒、腫脹疼痛等症狀,屬於濕熱,可以用檳蘇敗毒散來治療。如果腫脹不甚明顯,但會疼痛,或者不腫也不痛,屬於陰虛,可以用補陰八珍湯來治療。如果膿水淋漓,身體疲倦、食慾不振、內熱口渴,屬於脾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酒炒白芍藥來治療。如果午後發熱或疼痛,頭暈目眩,屬於陰虛火旺,可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酒炒過的黑黃柏,以及六味地黃丸。如果午後發熱,到子時才退,是屬於血虛,可以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入川芎、當歸、熟地。如果因為鬱悶傷及脾胃,病情加重,可以用歸脾湯加上柴胡、山梔。如果因為發怒導致肝火旺盛,病情加重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川芎、山梔、黃芩。如果內熱口渴,身體疲倦乏力,或者痰多,或口舌生瘡,屬於脾腎虛熱,可以用六味地黃丸、補中益氣湯來治療。如果患處呈現黯黑色,身體畏寒怕冷,食慾不佳,或是脾腎虛衰,可以用八味丸來治療。如果錯誤地使用攻伐藥物,反而會損傷胃氣,斷絕營養來源,這樣治療就更加困難了。[薛]還提到鴻臚翟少溪,他兩側小腿都長瘡,後來蔓延到全身,發燒、吐痰、口乾舌燥、盜汗心煩、小便赤黃、腳心發熱,在傍晚時病情更加嚴重,身體一天天消瘦,這是腎經虛火的緣故。用六味丸治療,不到一個月,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,三個月後身體就恢復健康了。另一個男子,左小腿腫脹,皮膚顏色沒有改變,但發冷發熱、噁心,食慾不振,這是因為脾氣不足而感受了外邪。用六君子湯加上藿香、桔梗、川芎,寒熱就停止了;再用補中益氣湯,腫痛就消退了。陸懋誠,平時因為陰虛,又過度飲酒、性生活,發熱腿痛,類似臁瘡,用了發散的藥物,導致兩腿腫脹、皮膚顏色黯淡,熱氣像霧一樣蒸騰,差點要抽搐,脈象都洪大有力,兩尺脈尤其明顯。我認為這是屬於足三陰經虛,加上酒濕入侵,元氣受損,邪氣更加旺盛。用十全大補湯加上山藥、山茱萸、附子,服藥一次,脈象和症狀就減輕了,去掉附子後,再服兩劑就痊癒了。另一個男子,先是兩側小腿長瘡,後來蔓延到全身,長得像疥瘡又不是疥瘡,時而流出膿水,兩條腿的病情最嚴重,身體疲憊、搔癢、煩躁發熱,一年多都沒好。我認為這是腎經虛火的緣故,用加減八味丸治好了。

二妙丸,可以治療下焦的濕瘡(實際上,下焦長瘡都可以服用)。將潛行散末和蒼朮末等量混合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劑,像桐子大小。

[海]黃耆丸(出自《局方》),可以治療兩側小腿和膝蓋長瘡,服用後很快就會好。

配方:川烏頭(炮製過,去掉皮和臍),川楝子,地龍(去掉泥土,炒過),蘹香(炒過),杜蒺藜(炒過,去掉刺),赤小豆,防風(去掉蘆頭),黃耆(切碎,各一兩),烏藥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過的麵糊做成丸劑,像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酒送服,也可以用鹽湯送服,婦女可以用醋湯送服,最好是空腹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