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37)

1. 鶴膝風

羅氏蛜螂丸,治鶴膝風,腰膝風縮之疾。

蛜𧌴(頭尾全者生,一條),桃仁(生),白附子,阿魏,桂心,安息香(桃仁同研),白芷(各一兩),乳香,沒藥(各七錢半,以上九味,用童便、酒二升,炒熱,另處),北漏蘆,當歸,白芍藥,牛膝,羌活,地骨皮,威靈仙(各一兩,共為末)

上煉蜜丸,彈子大,空心,溫酒化下一丸。胡楚望博士,病風痙,手足指節皆如桃李,痛不可忍,服之悉愈。

丹溪治一丈人,年七十,患腳膝疼,稍腫。

生地黃,當歸頭,白芍藥,蒼朮,炒柏(各三錢),川芎,桂(各二錢),木通(一錢半),

分四帖。煎取小盞,食前熱服。

一男子,年近三十,滋味素厚,性多焦怒,秋間,髀樞左右一點發痛,延及於膝,晝靜夜劇,惡寒,口或渴或不渴,或痞或不痞。醫多用風藥兼用補血。至次年春,其膝漸腫,痛愈甚,食漸減,形瘦羸。至春末膝腫如桃,不可屈伸。診其脈,左弦大頗實,寸澀甚,大率皆數。

知其小便必數而短,遂作飲食痰積在太陽、陽明治之。炒黃柏一兩,生甘草梢、犀角屑、蒼朮鹽炒各三錢,川芎二錢,陳皮、牛膝、木通、芍藥各五錢,遇暄熱加條芩三錢,為細末。每三錢重,與生薑自然汁同研細,多少以水蕩起,煎令沸,帶熱食前飲之,一晝夜四次與。至半月後數脈漸減。

痛漸輕,去犀角加牛膝、敗龜板半兩,當歸半兩,如前服。又與半月,腫漸減,食漸進,不惡寒。唯腳膝痠軟,未能久立久行,去蒼朮、黃芩,時當夏熱,加炒黃柏至一兩半。予依本方內加牛膝,春夏用莖葉,冬用根,杵取汁用之,效尤速。須斷酒肉、濕面、胡椒。當仲夏,加生地黃半兩,冬加茱萸、桂枝。

換骨丹,通治風,兼治鶴膝風。

防風,牛膝,當歸,虎骨(酥炙,各一兩),枸杞(二兩半),羌活,獨活,敗龜板,秦艽,萆薢,松節,蠶砂(各一兩),茄根(洗,二兩),蒼朮(四兩),

酒浸,或酒糊丸,皆可。

腳筋急痛,煮木瓜令爛,研作粥漿樣,用裹痛處,冷即易,一宿三五度,熱裹便瘥,煮木瓜時,入一半酒煮之。子和治嶺北李文卿,病兩膝臏屈伸有聲,剝剝然,或以為骨鳴。戴人曰:非也,骨不戛,皆能鳴,此筋濕也,濕則筋急,緩者不鳴,急者鳴也,若用予之藥,一湧一泄,上下去其水,則自無聲矣。文卿從之,既而果然。

,州守張天澤,左膝腫痛,胸膈痞滿,飲食少思,時欲作嘔,頭暈痰壅,日晡益倦,此脾肺氣虛,用蔥熨法,及六君加炮姜,諸證頓退,飲食少進。用補中益氣加蔓荊子,頭目清爽。間與大防風湯十餘劑,又用補中益氣三十餘劑而消。通府劉國威,先筋攣骨痛,右膝漫腫,用化痰消毒之劑,腫痛益甚,食少體倦。

白話文:

鶴膝風

羅氏蛜螂丸,用於治療鶴膝風以及腰膝關節疼痛、屈伸不利等症。

藥方組成:蛜蝛(頭尾完整者,一條)、桃仁(生)、白附子、阿魏、桂心、安息香(與桃仁一同研磨)、白芷(各一兩)、乳香、沒藥(各七錢半,以上九味,用童便、酒各二升,炒熱備用)、北漏蘆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牛膝、羌活、地骨皮、威靈仙(各一兩,共研磨成粉)。

製法:用煉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

用法:空腹時,溫酒送服一丸。

案例一:胡楚望博士患風濕痙攣,手足關節疼痛如桃李般腫脹,難以忍受,服用此藥後痊癒。

案例二:丹溪先生治療一位七十歲的老人,患有腳膝疼痛,略微腫脹。

藥方組成:生地黃、當歸頭、白芍藥、蒼朮、炒柏子仁(各三錢)、川芎、桂枝(各二錢)、木通(一錢半)。

用法:分四劑服用,煎煮成小碗,飯前溫服。

案例三:一位近三十歲的男子,飲食豐盛,性情暴躁易怒,秋季時髀樞(大腿外側)左右疼痛,延伸至膝蓋,白天輕微,晚上加劇,惡寒,口或渴或不渴,或有胃脹或無胃脹。多位醫生使用祛風藥和補血藥治療,但到次年春天,膝蓋腫脹加劇,疼痛更甚,食慾減退,身體消瘦。春末時,膝蓋腫脹如桃,無法屈伸。診脈發現左寸脈弦大而實,寸脈澀滯,脈象大多較快。

醫生判斷其小便頻數而量少,認為是飲食積滯在太陽、陽明經脈,故處方如下:炒黃柏一兩,生甘草梢、犀角屑、鹽炒蒼朮(各三錢)、川芎二錢、陳皮、牛膝、木通、白芍藥(各五錢),天氣炎熱時加黃芩三錢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取三錢重的藥粉,用生薑汁研磨細緻,加少量水調勻,煎煮沸騰,溫熱時飯前服用,一日四次。半個月後,脈象頻數減輕,疼痛減輕,去除犀角,增加牛膝、炮製過的龜板半兩,當歸半兩,繼續服用。又過了半個月,腫脹減輕,食慾增加,不再惡寒。只是腳膝痠軟,不能久站久走,去除蒼朮、黃芩,因時值夏季炎熱,增加炒黃柏至一兩半。並在原方中增加牛膝,春夏用牛膝莖葉,冬季用牛膝根,搗碎取汁服用,療效更快。需戒酒肉、濕面、胡椒。仲夏時,加生地黃半兩,冬季加茱萸、桂枝。

換骨丹,治療各種風濕病,也包括鶴膝風。

藥方組成:防風、牛膝、當歸、虎骨(酥炙,各一兩)、枸杞(二兩半)、羌活、獨活、炮製過的龜板、秦艽、萆薢、松節、蠶砂(各一兩)、茄根(洗淨,二兩)、蒼朮(四兩)。

製法:酒浸泡,或用酒糊做成丸藥。

案例四:腳筋疼痛,將木瓜煮爛,研磨成粥狀,敷於疼痛處,冷了就換新的,一夜三到五次,熱敷後疼痛就會緩解。煮木瓜時,加入一半的酒一起煮。

案例五:治療嶺北李文卿,兩膝關節屈伸時有聲響,像骨骼摩擦的聲音,有人認為是骨骼摩擦,戴人(醫生)說不是,骨骼不會互相碰撞發出聲音,這是筋絡濕潤所致,濕潤則筋絡繃緊,鬆弛則無聲,繃緊則有聲,如果服用我的藥物,使其排出水分,則自然無聲。李文卿遵從醫囑,果然如此。

案例六:州守張天澤,左膝腫痛,胸悶,食慾不振,想嘔吐,頭暈,痰多,日暮時分更加疲倦。這是脾肺氣虛,用蔥葉熨法,以及六君子湯加炮薑,諸症狀立即緩解,食慾略微增加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,頭目清爽。間歇服用大防風湯十幾劑,又服用補中益氣湯三十幾劑後腫痛消退。

案例七:通府劉國威,先患筋攣骨痛,右膝腫脹,服用化痰消腫藥物後,腫痛加劇,食慾不振,身體疲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