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3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35)

1. 附骨疽

應痛丸,治走注疼痛,疑是附骨疽者。

蒼朮(去皮),當歸,黑牽牛,草烏頭(炮,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醋湯下。

貫眾湯,治附骨癰,生股上伏肉間,淋渫。

地骨皮,穀精草,枇杷葉(拭去毛,刷炙),荊芥(去梗),蜀椒(去目併合口者,以上各一兩)

上搗篩。以水三升,煮取二升,和滓淋渫,蘸布帛拓之。

密陀僧散

密陀僧,自然銅(各半兩),杏仁(去皮尖、雙仁,二七枚)

上用苦竹筒一枚,入藥在內,紙封筒口,慢火煨,候筒黃色。取出研極細。看瘡大小,用藥以新汲水調勻,用雞翎掃塗癰上,甚者不過二七日效。

白話文:

附骨疽

應痛丸,用於治療疼痛遊走竄痛,懷疑是附骨疽的藥方。 藥材包括:蒼朮(去皮)、當歸、黑牽牛、草烏頭(炮製),各一兩。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醋糊做成小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醋湯送服。

貫眾湯,用於治療長在股部肌肉間的附骨癰,用於淋洗患處。藥材包括:地骨皮、穀精草、枇杷葉(去除絨毛,炙烤)、荊芥(去梗)、蜀椒(去除蟲蛀及開口者),各一兩。將藥材搗碎過篩,加水三升,煎煮至二升,連渣一起用來淋洗患處,用布蘸藥液敷貼。

密陀僧散,用於治療附骨疽。藥材包括:密陀僧、自然銅(各半兩)、杏仁(去皮尖、雙仁,十四枚)。將藥材放入苦竹筒中,封口後用慢火煨烤,直到竹筒變黃色。取出後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根據瘡瘍的大小,用新汲取的水調勻藥粉,用雞毛刷塗抹在患處,即使病情嚴重,最多二十天也能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