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23)

1. 陰瘡

〔集〕,腎臟風瘡,血郄(即百蟲窠,針入寸半,灸二七壯),三陰交

〔下疳瘡〕

〔薛〕,下疳瘡,屬肝經濕熱下注,或陰虛火燥。治法:腫痛發熱者,血虛而有熱也,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。腫痛寒熱者,肝經濕熱也,小柴胡湯加龍膽草、黃連。腫痛便澀者,濕熱壅滯也,龍膽瀉肝湯。腫痛腐潰者,氣血虛而有火也,八物湯加山梔、柴胡。日晡熱甚者,陰血虛而有熱也,小柴胡湯加參、朮、芎歸。日晡倦怠者,陽氣虛而下陷也,補中益氣湯,其經久不愈而發寒熱者,腎水不能生肝木也,用六味丸。若筋縮縱或為癢痛,或出白津,此筋疝也,用龍膽瀉肝湯。氣虛者,補中益氣加炒山梔、炒龍膽。陰虛火燥者,用六味丸。莖中癢出白津,用補中益氣湯,與清心蓮子飲間服。蓋此證肝經陰虛為本,腫痛寒熱等證為標,須用六味丸以生肝血。凡脾土虛不能生金水,而見一切肝證者,當佐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以滋化源。

〔丹〕,治男子恥瘡,或痛在莖之竅,或痛在莖之標,皆手足太陽不利,熱毒下傳入

足厥陰,故變紫黑色,作蝕瘡毀其莖而死。宜以子和泄水丸,散導濕毒,無不愈者。若已成瘡,先泄其根,次從標而治。外以蔥白、黑豆汁渫洗,拭乾,以黃連、木香、密陀僧、干胭脂之類,細末搽之。如內潰膿不出,以追膿散上之,又用子和和泄水丸。如後竅膿少,可用黃連、木香、胭脂等貼之。,一鄰人,年三十,性狡而躁,素患下疳瘡,或作或止。夏初患白痢,膈上微悶。醫與理中湯四帖,昏悶若死,片時而蘇。予脈之,兩手皆澀,重取略弦似數,予曰:此下疳瘡之深重者,與當歸龍薈丸去麝,四帖而利減,與小柴胡去半夏加黃連、芍藥、川芎、生薑,煎五六帖而安。一男子近三十歲,有下疳瘡,雖屢求治,以其不能忌口卻之,忽一日,頭痛發熱自汗,眾作傷寒陽證,治之反劇。予診其脈,弦甚七至,重按則澀。予曰:此證在厥陰,藥與證不相應。遂作小柴胡湯,加草龍膽、黃連、胡黃連,帶熱服,四劑而病脫然。

〔婁〕,嘗治一男子下疳瘡,每恣飲酒則發,醫與小柴胡湯,加黃連,數帖不效,又與玉燭散,下之反劇。予以甘草節、小建中湯各半煎服之,下咽痛止,後以四物湯、建中、甘草等分,與之遂安。

〔薛〕,庶吉士,劉華甫,或莖中作痛,或竅出白津,或小便秘澀。先用小柴胡湯加

山梔、澤瀉、黃連、木通、膽草、茯苓二劑,以清肝火,導濕熱,諸證漸愈。後因勞倦,忽然寒熱,此元氣復傷也,用補中益氣湯而安,又用六味丸,生肝血,滋腎水而全愈。,州守姜節甫患前證,膿水淋漓,作渴吐痰,午前惡寒,午後發熱。余曰:午前惡寒屬陽氣虛弱,午後發熱屬陰血不足。不信,反服二陳,黃柏、知母之類,飲食益少,大便不實,又日晡熱渴,小腹重墜,患處焮痛,恪用四物,黃柏、知母之類,飲食亦不思。余以脾氣虛而下陷,先用補中益氣湯,調養脾胃,以升陽氣,諸證漸愈。又用六味丸,滋補腎水,以生肝血而痊。一小兒十五歲患前證,雜用消毒之藥,虛證悉具,二年餘矣,詢之乃稟所致。用萆薢湯月餘,諸證漸愈,又用補陰八珍、補中益氣二湯而痊。一儒者,莖中作癢,發熱倦怠,外皮浮腫,二年矣。用八珍加柴胡、山梔,及六味地黃丸而愈;有兼陰毛間生蟲作癢者,用桃仁研爛塗之。一儒者,因勞而患,焮痛寒熱,體倦頭疼,小便赤澀,用補中益氣湯加車前、牛膝、山梔而愈。一儒者,陰莖腐爛,腫痛不止,日晡熱甚,口乾體倦,食少欲嘔,此肝脾血虛也,先用六君子加柴胡、升麻,脾胃醒而諸證退,更以補中益氣加炒山梔,肝火退而腫痛痊。子和泄水丸一名大智丸。)

白話文:

陰瘡

腎臟風瘡,用針刺入寸半深,灸二七壯(灸法),並使用三陰交穴位針灸。

下疳瘡

下疳瘡屬於肝經濕熱下注,或陰虛火燥。治療方法如下:

  • 腫痛發熱:血虛有熱,使用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子。
  • 腫痛寒熱:肝經濕熱,使用小柴胡湯加龍膽草、黃連。
  • 腫痛便秘:濕熱壅滯,使用龍膽瀉肝湯。
  • 腫痛潰爛:氣血虛弱有熱,使用八珍湯加山梔子、柴胡。
  • 午後熱甚:陰血虛弱有熱,使用小柴胡湯加人參、蒼朮、川芎、當歸。
  • 午後倦怠:陽氣虛弱下陷,使用補中益氣湯。
  • 久治不癒且發寒熱:腎水不能滋生肝木,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  • 筋縮、疼痛或癢,或流出白色分泌物(筋疝):使用龍膽瀉肝湯。
  • 氣虛: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子、炒龍膽草。
  • 陰虛火燥:使用六味地黃丸。
  • 陰莖癢並流出白色分泌物:補中益氣湯和清心蓮子飲交替服用。此症肝經陰虛為本,腫痛寒熱等為標,需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肝血。凡脾土虛弱不能滋生金水,而出現各種肝病症狀者,應輔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滋養根本。

男子恥瘡,疼痛位於陰莖的竅部或莖部,都是手足太陽經不通暢,熱毒下傳入足厥陰經,導致陰莖變成紫黑色,形成潰瘍,甚至毀壞陰莖而致死。應當使用子和泄水丸(大智丸),疏導濕毒,效果很好。如果已經形成潰瘍,應先治療根源,再治療局部。外用蔥白、黑豆汁清洗,擦乾,再用黃連、木香、密陀僧、幹胭脂等研成細末外敷。如果內部潰瘍膿液不能排出,則使用追膿散,並繼續服用子和泄水丸。如果膿液很少,可用黃連、木香、胭脂等藥物外敷。

一個三十歲的鄰居,性情急躁,素患下疳瘡,時好時壞。夏初患白痢,膈上略感悶脹。醫生給他服用理中湯四劑,結果昏迷得像死了一樣,過了一會兒才甦醒。我診脈,發現兩手脈象皆澀,重按略弦,脈數較快,我說這是下疳瘡嚴重的情況,給他服用當歸龍薈丸(去麝香),四劑後大便次數減少,再給他服用小柴胡湯(去半夏)加黃連、芍藥、川芎、生薑,煎服五六劑後病情好轉。一個將近三十歲的男子,患有下疳瘡,多次求醫,因他不能忌口而未能治癒,有一天突然頭痛發熱自汗,眾人認為是傷寒陽證,用藥反而加重病情。我診脈,脈象弦數有力,重按則澀。我說:此病在於厥陰經,所用的藥物與病情不相符。於是給他服用小柴胡湯,加龍膽草、黃連、胡黃連,溫服,四劑後病情痊癒。

我曾治療一個男子下疳瘡,每當飲酒就發作,醫生給他服用小柴胡湯加黃連,服用了幾劑無效,又給他服用玉燭散,瀉下反而加重病情。我給他服用甘草節湯和小建中湯各半量,服後咽喉疼痛停止,之後給他服用四物湯、建中湯、甘草湯等量,病情就痊癒了。

一位庶吉士劉華甫,有時陰莖疼痛,有時陰莖竅部流出白色分泌物,有時小便不通暢。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澤瀉、黃連、木通、龍膽草、茯苓兩劑,以清肝火、導濕熱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。後來因為勞累,突然寒熱交作,這是元氣再次受損,於是服用補中益氣湯而痊癒,又服用六味地黃丸滋養肝血,滋補腎水而完全康復。州守姜節甫患有上述症狀,膿水淋漓,口渴吐痰,上午惡寒,下午發熱。我說:上午惡寒是陽氣虛弱,下午發熱是陰血不足。他不相信,反而服用二陳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飲食越來越少,大便不實,而且每天下午發熱口渴,小腹墜脹,患處紅腫疼痛,堅持服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飲食也不想吃。我認為是脾氣虛弱下陷,先用補中益氣湯調理脾胃,以升提陽氣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。又服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,滋生肝血而痊癒。一個十五歲的小孩患有上述症狀,使用了各種消毒藥物,虛證都出現了,兩年多了,詢問得知是先天稟賦不足所致。服用萆薢湯一個多月,各種症狀逐漸好轉,又服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而痊癒。一個讀書人,陰莖瘙癢,發熱倦怠,外皮浮腫,兩年了。服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子,以及六味地黃丸而痊癒;有的兼有陰毛間生蟲瘙癢,用桃仁研爛塗抹。一個讀書人,因勞累而患病,紅腫疼痛寒熱,身體疲倦頭痛,小便短赤澀痛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車前子、牛膝、山梔子而痊癒。一個讀書人,陰莖腐爛,腫痛不止,午後熱甚,口乾身體疲倦,食慾不振想嘔吐,這是肝脾血虛,先服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升麻,脾胃功能恢復後各種症狀減退,再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子,肝火退去,腫痛痊癒。子和泄水丸又名大智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