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9)

1. 囊癰

又別用清熱涼血之劑,飲食少思,唾痰不止。薛以為脾肺復虛,不能攝涎歸源,仍用前湯加茯苓、半夏而愈。後入房頭暈吐痰,腰骨作痛,大小便道牽痛。薛曰:此精己耗而復竭所致,危殆之證也,遂朝用前湯加麥門、五味,夕用六味丸料加五味子,萆薢,五十餘劑諸證頓退。後又入房,陰囊、陰莖作痛,別用淡滲之劑,陰囊內潰。

薛用補陰托裡之劑,出膿甚多,喜腫消痛止,竟不善調養,以致大便不通,小便如淋,痰涎上湧。薛曰:腎虛之證復作矣,誠為可慮。有保其可生者,用礞石滾痰丸,牛黃清心丸之類,吐痰愈加。薛曰:非惟無以保其生,而反促其危矣!固辭不治,後果歿。

,一男子,醉而入房,陰囊腫脹大如斗,小腹脹悶,小水淋赤,發熱口乾,痰涎壅甚,此膀胱陰虛,酒毒所乘也,用六味丸料,加車前、牛膝作飲,下滋腎丸,諸證頓退,再加五味、麥門二劑而愈。卻以補中益氣加麥門、五味,調理而康。若用淡滲,復損真陰,決致不起。

加味小柴胡湯,治囊癰腐爛,或飲食少思,日晡發熱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(炒),川芎,白朮(炒),鹽水(浸,炒),當歸(酒洗),黃柏(酒拌,炒),知母(酒拌,炒),甘草(各一錢),半夏(五分)

作一劑。水二盅,煎八分,食前服。痛甚加黃連。小便不利,加木通。

知州王汝道,先晡熱發熱,肢體倦怠,入房則腿足痠軟,足必熱至腿膝,六脈洪數,兩尺為甚。余以足三陰虛,欲滋補化源。彼反服苦寒降火之劑,後陰囊腫脹,用治疝之藥,腫脹益甚,形氣愈虛。服溫補之劑,腫痛上攻,小便不利,兩尺脈洪滑,按之虛甚,余曰:此囊癰也,因氣血虛而不能潰。

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山茱萸、車前子、柴胡、山梔,一劑腫脹頓消,隨用六味丸料加車前、牛膝、柴胡、山梔,一劑小便漸通,乃用活命飲與前二藥,消息兼用至二十餘劑。囊裂出穢膿甚多,乃用托裡消毒散六劑,膿穢清,又用托裡散數劑,膿水漸少,更用補陰托裡散,及十全大補湯五十餘劑而痊。一人年逾五十,患此瘡口不斂,診之微有濕熱。

治以龍膽瀉肝湯,濕熱悉退,乃以托裡藥,及豆豉餅灸而愈。次年復患濕熱頗盛,仍用前湯四劑而退,又以滋陰藥而消。若潰後虛而不補,少壯者成漏,老弱者不治。膿清作渴,脈大者,亦不治。一人患此久不斂,以十全大補湯加五味、麥門、灸以豆豉餅,月餘而平。一弱人,膿熟脹痛,大小便秘,急針之,膿出三碗許即鼾睡,覺神思少健。

但針遲,故用托裡藥,至三十餘劑始瘥。若服解毒藥,即潰盡矣。

〔似是而非〕,

一人囊腫,狀如水晶,時痛時癢出水,小腹按之作水聲,小便頻數,脈遲緩,此醉後飲水入房,汗出遇風寒濕毒乘聚於囊,名水疝也。先以導水丸二服,腹水已去,小便如常,再以胃苓散倍白朮、茯苓,更用氣針,引去聚水而瘥。一人年逾四十,陰囊腫痛,以熱手熨之少緩,服五苓散不應,尺脈遲軟,此下虛寒邪所襲而然,名曰陰疝,非瘡毒也。治以蟠蔥散少可,更服葫蘆巴丸而平。

白話文:

囊癰

一位男子飲酒後房事,陰囊腫脹如斗,小腹脹悶,小便短赤,發熱口乾,痰涎壅盛。醫生診斷為膀胱陰虛,酒毒乘虛而入,用六味地黃丸加車前子、牛膝服用,並服用滋腎丸,症狀很快減輕,再加五味子、麥芽各兩劑便痊癒。之後用補中益氣湯加麥芽、五味子調理身體,恢復健康。醫生認為如果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,反而會損傷陰液,導致病情加重。

另一位男子,同樣因房事後出現陰囊腫脹,伴隨飲食減少、思慮過少、唾液不止的症狀。醫生認為是脾肺虛弱,不能將津液輸送到體內,因此在原方基礎上加茯苓、半夏治療,病症痊癒。後來再次房事後,出現頭暈、嘔吐、腰痛、大小便牽引疼痛的症狀。醫生診斷為精氣耗竭,病情危急,於是白天服用原方加麥芽、五味子,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、萆薢,服用五十多劑後症狀全部消失。之後再次房事,陰囊、陰莖疼痛,醫生使用清利滲濕的藥物治療,結果陰囊潰爛。醫生改用補益陰液、托毒排膿的藥物,排出大量膿液後,腫痛消退。但患者沒有好好調養身體,導致大便秘結、小便淋漓、痰涎湧上。醫生診斷為腎虛復發,情況令人擔憂。醫生開了礞石滾痰丸、牛黃清心丸等藥物,結果痰涎更多,醫生認為這樣反而會加重病情,拒絕繼續治療,患者最終去世。

加味小柴胡湯用於治療囊癰腐爛,或伴有飲食減少、思慮過少、午後發熱等症狀。藥物組成:柴胡、人參、炒黃芩、川芎、炒白朮、鹽水炒甘草、酒洗當歸、酒拌炒黃柏、酒拌炒知母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、半夏(五分)。

知州王汝道,出現午後發熱、肢體倦怠,房事後腿足酸軟,足部發熱至膝蓋,脈象洪數,兩尺脈尤甚。醫生診斷為足三陰經虛弱,需要滋補,但他卻服用寒涼的瀉火藥物,結果陰囊腫脹,又用治療疝氣的藥物,腫脹加重,氣血更加虛弱。服用溫補藥物後,腫痛加劇,小便不利,兩尺脈洪滑,按之虛弱。醫生診斷為囊癰,因為氣血虛弱而不能潰破。醫生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山茱萸、車前子、柴胡、山梔子,一劑藥後腫脹消退,接著用六味地黃丸加車前子、牛膝、柴胡、山梔子,小便漸通,再用活命飲與前面兩種藥物,經過二十多劑藥的治療,囊腫破裂,排出大量膿液。然後用托裡消毒散六劑,膿液減少,再用托裡散數劑,膿水漸少,最後用補陰托裡散及十全大補湯五十多劑痊癒。

一位五十多歲的人,患有久治不愈的囊癰,醫生診斷為輕微濕熱,用龍膽瀉肝湯治療,濕熱消除,然後使用托毒排膿的藥物,以及豆豉餅灸治療痊癒。次年再次患病,濕熱較盛,服用龍膽瀉肝湯四劑後退熱,再用滋陰藥治療痊癒。醫生指出,如果潰爛後不進行補益,年輕人會形成久不癒合的廔管,老年人則難以治癒。膿液清稀,口渴,脈象大的病人也不容易治癒。一位病人久治不愈的囊癰,用十全大補湯加五味子、麥芽,並用豆豉餅灸治療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一位體弱的病人,膿液成熟,腫脹疼痛,大小便不通,醫生用針刺治療,排出大量膿液後病人昏睡,醒後精神稍差。由於針刺時間較晚,因此又使用了托毒排膿的藥物,三十多劑才痊癒。如果服用解毒藥物,膿液會全部流出。

一位病人陰囊腫脹,像水晶一樣,時痛時癢,流出水分,小腹按壓有水聲,小便頻繁,脈象遲緩。這是飲酒後飲水再行房事,出汗後受風寒濕邪,濕毒聚集於陰囊,稱為水疝。醫生先用導水丸兩劑,腹水消退,小便正常,再用胃苓散加倍白朮、茯苓,並用針灸治療,引導積水排出而痊癒。一位四十多歲的人,陰囊腫痛,用溫熱的手捂著稍有緩解,服用五苓散無效,尺脈遲軟,這是下焦虛寒,邪氣入侵所致,稱為陰疝,不是瘡毒。用蟠蔥散少許,再服用葫蘆巴丸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