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四 (13)
卷之四 (13)
1. 便毒
〔丹〕,治便毒初起
射干(二寸),生薑(如指大,搗細)
上取順流水煎微沸。服之以瀉為度;又用牛皮膠醋煮,塗患處。(射干紫花者是,紅花者非。)
治已結成膿者
大黃(半兩),枳實,厚朴(各三錢),甘草節(一錢),連翹(半兩),桃仁泥(二十一枚)
上分三服。姜三片,水煎服。
又治便毒
青皮,白芷,柴胡,赤芍藥,檳榔,朴硝,烏藥,木瓜,大黃,連翹,栝蔞,生地黃,甘草節,黃芩,三稜,蓬朮,犀角,皂角刺
上為㕮咀。以水三碗,煎至一碗。候大飢服,以瀉為度。
三物湯,治便癰
牡蠣,大黃,山梔子(各等分)
上為末。以酒水一大盞,煎至七分,露一宿。空心溫服。
四神散,治便毒,初起寒熱,欲成癰疽,服此神效。
大黃,木鱉子,殭蠶,貝母(各二錢半)
用酒水各一盅。煎至一盅。食前熱服,若得汗下為妙。
雙解散,治便毒,內蘊熱氣,外挾寒邪,精血交滯,腫結疼痛。
川大黃(三錢),澤瀉,牽牛,白芍藥,桃仁(去皮尖,各二錢),辣桂,甘草(各一錢)
上作一服。水二盅,生薑五片,煎至一盅,食前服。
補骨脂散
破故紙(炒研),牛蒡子(微炒),牽牛(炒),大黃酒(拌炒,各等分)
上為末。每服一兩,酒調下。
消毒五聖湯,治便毒腫疼神效。
五靈脂,白殭蠶,鬱金,貝母,大黃(各三錢)
上酒水各半煎服,連服三帖立愈。
消毒飲,治便毒初發,三四日可消。
皂角針,金銀花,防風,當歸,大黃,甘草節,栝蔞實(各等分)
上㕮咀。水酒各半煎,食前溫服。仍頻提掣頂中發立效。
又方
木鱉子、大黃、栝蔞、桃仁、草龍膽。
㕮咀,濃煎,露一宿。清晨溫服立愈。
止痛妙絕飲,治便毒腫硬,不消不潰,疼痛無已,此方一服,立能止痛。
人參,大黃(各五錢)
上用酒水各一盅。煎至一盅,人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空心食前服。
牡蠣散,治血疝,即便毒。
當歸(酒拌),甘草節,滑石(煅),牡蠣(煅,各一錢半),大黃(三錢),木鱉子(五枚,杵)
作一劑。用水二盅,煎一盅,露一宿。五更頓服,冬月火溫服。已未潰膿血從大便出。
〔薛〕,按:此方乃鹹寒導滯之劑。若久曠房室,大小便秘,發熱焮痛,或交感強固精氣,致精血交錯,腫結疼痛,便秘者宜用。若勞倦之人,不甚焮痛,大小便如常,或小便赤色,發熱不作膿,及潰而不斂,宜用十全大補湯。蓋此證多起於勞役不足,或房勞過度,精氣俱虛之人。俗云:一石米瘡,此言百日後可愈也。若大補氣血,不旬日而愈,何用百日?蓋瘡之收斂,在乎血氣之盛也。嘗治舉人凌待之,虛而服克伐藥,幾致危殆,予用托裡健脾藥而消。秀才王文遠,勞苦患之,服小柴胡湯而表證散,後用托裡藥,膿成針之而旬日愈。胡判官,膿清脈弱,以大補之藥而已愈。因新婚後發,自用連翹消毒散,致瀉痢不止,竟致不救。可見此證屬不足多矣,非補不可。大抵便毒屬肝經,初起堅硬,肝主筋故也,五七日後當赤軟,膿成故也。若尚堅硬,乃元氣不能腐化。往往人見堅硬,只欲內消,反服攻散藥,多致虛虛之禍,前所治者,即其驗也。
白話文:
便毒
治便毒初起,用射干(二寸)、生薑(如手指般大小,搗碎)以順流水煎煮至微沸,服用,瀉下為度;另用牛皮膠以醋煮,塗於患處。(需用紫花射干,紅花者不可用。)
治便毒已結成膿者,用大黃(半兩)、枳實、厚朴(各三錢)、甘草節(一錢)、連翹(半兩)、桃仁泥(二十一枚),分三服,每服加薑三片,水煎服。
另有治便毒方:青皮、白芷、柴胡、赤芍藥、檳榔、朴硝、烏藥、木瓜、大黃、連翹、栝蔞、生地黃、甘草節、黃芩、三稜、蓬朮、犀角、皂角刺,共研細末。用三碗水煎成一碗,待飢餓時服用,瀉下為度。
三物湯治便癰:牡蠣、大黃、山梔子(各等分)研末,用酒水一大盞煎至七分,放置一夜,空腹溫服。
四神散治便毒初起寒熱,將要化膿成癰疽者,療效甚佳:大黃、木鱉子、殭蠶、貝母(各二錢半),用酒水各一盅煎成一盅,飯前溫服,若能發汗則效果最佳。
雙解散治便毒內蘊熱氣,外挾寒邪,精血交滯,腫結疼痛:川大黃(三錢)、澤瀉、牽牛、白芍藥、桃仁(去皮尖,各二錢)、肉桂、甘草(各一錢),作一劑,用二盅水,加生薑五片,煎成一盅,飯前服用。
補骨脂散:破故紙(炒研)、牛蒡子(微炒)、牽牛(炒)、大黃酒(拌炒,各等分)研末,每次服用一兩,酒送服。
消毒五聖湯治便毒腫痛,療效甚佳:五靈脂、白殭蠶、鬱金、貝母、大黃(各三錢),用酒水各半煎服,連服三劑即可痊癒。
消毒飲治便毒初發,三四日即可消腫:皂角刺、金銀花、防風、當歸、大黃、甘草節、栝蔞實(各等分)研細末,用等量水酒煎服,飯前溫服,並經常提拉頂部,效果更佳。
另一方:木鱉子、大黃、栝蔞、桃仁、草龍膽研細末,濃煎,放置一夜,清晨溫服即可痊癒。
止痛妙絕飲治便毒腫硬,不消不潰,疼痛難忍,服用此方即可止痛:人參、大黃(各五錢),用酒水各一盅煎成一盅,加入人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空腹飯前服用。
牡蠣散治血疝,以及便毒:當歸(酒拌)、甘草節、滑石(煅)、牡蠣(煅,各一錢半)、大黃(三錢)、木鱉子(五枚,搗碎),作一劑,用二盅水煎成一盅,放置一夜,五更時服用,冬天需溫服。膿血會從大便排出。
薛氏按語:上述藥方多屬鹹寒導滯之劑。若久未行房事,大小便不通,發熱紅腫疼痛,或因房事過度,導致精血交錯,腫結疼痛,便秘者宜用。若勞累之人,不甚紅腫疼痛,大小便正常,或小便赤色,發熱但不化膿,或化膿後不易癒合,宜用十全大補湯。因為此症多因勞累不足,或房事過度,精氣皆虛所致。俗話說:「一石米瘡,百日可癒」,若能大補氣血,十天左右即可痊癒,何須百日?瘡瘍的癒合,在於氣血是否充盛。曾治一舉人,體虛卻服用攻伐之藥,險些危及生命,我改用補益脾胃之藥才使其痊癒。秀才王文遠,因勞累患病,我用小柴胡湯散表證,之後再用補益之藥,膿成後針刺,十天痊癒。胡判官,膿液清稀,脈象虛弱,我用大補之藥便痊癒。曾有一人新婚後患此病,自行服用連翹消毒散,導致瀉痢不止,最終不治。可見此症多屬氣血不足,非補不可。大抵便毒屬肝經,初起堅硬,因肝主筋也,五七日後則轉為紅腫柔軟,膿成也。若仍然堅硬,乃元氣不足,不能使之腐化。很多人見其堅硬,只想內消,反服攻散之藥,多致虛虛之禍,以上所治者,即其驗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