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三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40)

1. 瘰癧馬刀

黑虎膏,治瘰癧諸瘡神效。

大黃,黃連,黃芩,黃柏,當歸(各一兩),木鱉子(五錢),穿山甲(三錢),亂髮(一丸),蛇蛻(一條),麻油(一斤),黃丹(水飛炒,,八兩,無真的,以好光粉代之,妙),乳香(一兩),沒藥(五錢),阿魏(一錢半)

上將前九味,銼碎,入油浸五七日,煎熬微黑,濾去渣。入黃丹慢火熬成膏,候冷入乳香、沒藥、阿魏末,攪勻,油紙攤貼。

十香膏,治五發、惡瘡、結核、瘰癧、疳瘻、疽痔。

沉香,麝香(各一錢),木香,丁香,乳香,甘松,白芷,安息香,藿香,零陵香(各五錢,為細末),當歸,川芎,黃耆,木通,芍藥,細辛,升麻,白蘞,獨活,川椒,藁本,菖蒲,厚朴,商陸根,木鱉子,官桂(各二錢,銼),桃仁,柏子仁,松子仁,杏仁(各五錢)槐枝,桑枝,柳枝,松枝(各二兩,銼),沒藥,輕粉,雄黃,硃砂,雲母石,生犀角,亂髮灰,白礬灰(各二兩,另研如粉),真酥,羊腎脂,豬脂(各二兩),黃丹(一斤),清芝麻油(三斤)

上先用木炭火煉油香熟,下一十六味銼碎藥,並四枝、四仁,熬至紫黑色,出火濾去渣;入酥脂煎十餘沸,再以新綿濾過,油澄清,拭鐺令淨;再入火上煎油沸,下丹,用濕柳枝作篦子,不住攪熬一日,滴在水中成珠不散則成也,離火入十味藥末攪勻,再上火,入雲母等粉八味,輕煎令沸,出火不住攪一食時,於瓷盒內密封收。每用量瘡口大小,緋帛上攤貼之,腸胃癰疽可作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每服七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又方,治瘰癧已破,核不腐,致瘡口不斂。或貼琥珀膏,不應,用時效針頭散敷之以去腐肉,以如神散敷之,更服益氣養榮湯。若氣血虛者,先服益氣養榮湯,待氣血稍充,方用針頭散,仍服前湯。

〔丸〕,

治瘰癧,上先於瘡上灸三壯,然後用藥潰作瘡口。用新活鱔魚截長一指大,批開,就掩在瘡口上。少時,覺瘡內癢,急揭起魚,覷魚上有細蟲如馬尾一節,蟲出如卷。三五次取盡蟲子後,用斂瘡口藥。

龍腦,乳香(各一字),麝香,粉霜,雄黃,輕粉(各半錢)

上為細末,水糊為丸,如小麥大。每用一丸兩丸,紝在瘡口內,覺腫痛是效。

洗方拔毒湯,治瘰癧,百雜瘡腫,悉能內消。

防風,荊芥,羌活,獨活,細辛,藁本,川芎,白芷,大黃,苦參,當歸,赤芍藥,威靈仙,玄參,何首烏,黃柏,甘草,蜂房,甘松,藿香,蒼朮,石菖蒲,零陵香,枸杞子

上蔥白、川椒煎水熱洗,又用綿布二帖,煮熱蒸熨。

針灸法

《靈樞·寒熱篇》黃帝曰:寒熱瘰癧,在於頸腋者,皆何氣使然?岐伯曰:此皆鼠瘻寒熱之毒氣也,留於脈而不去者也。鼠瘻之本,皆在於藏,其末上出於頸腋之間,其浮於脈中而未內著於肌肉,而外為膿血者,易去也。黃帝曰:去之奈何?岐伯曰:請從其本引其末,可使衰去而絕其寒熱。審按其道以予之,徐往徐來以去之,其小如麥者,一刺知,三刺而已。

白話文:

瘰癧馬刀

黑虎膏,治療瘰癧等瘡瘍效果顯著。配方如下: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當歸各一兩,木鱉子五錢,穿山甲三錢,亂髮一丸,蛇蛻一條,麻油一斤,黃丹(水飛炒,八兩,如無真品,可用上等光粉代替,效果極佳),乳香一兩,沒藥五錢,阿魏一錢半。 將前九味藥材切碎,浸泡在麻油中五到七天,然後煎熬至顏色微黑,過濾掉藥渣。加入黃丹,用小火熬製成膏,待其冷卻後,加入研磨好的乳香、沒藥、阿魏粉末,攪拌均勻,用油紙攤開敷貼。

十香膏,治療五發、惡瘡、結核、瘰癧、疳瘻、疽痔等症。配方如下:沉香、麝香各一錢,木香、丁香、乳香、甘松、白芷、安息香、藿香、零陵香各五錢(研成細末),當歸、川芎、黃耆、木通、芍藥、細辛、升麻、白蘞、獨活、川椒、藁本、菖蒲、厚朴、商陸根、木鱉子、官桂各二錢(切碎),桃仁、柏子仁、松子仁、杏仁各五錢,槐枝、桑枝、柳枝、松枝各二兩(切碎),沒藥、輕粉、雄黃、硃砂、雲母石、生犀角、亂髮灰、白礬灰各二兩(另研磨成粉),真酥、羊腎脂、豬脂各二兩,黃丹一斤,清芝麻油三斤。 先用木炭火煉製芝麻油至香熟,然後加入十六味切碎的藥材,以及四種樹枝和四種仁,熬製至紫黑色,離火過濾藥渣;加入酥、脂煎熬十幾沸,再用新棉布過濾,使油澄清;擦拭乾淨鍋鐺,再次加熱煎熬至油沸騰,加入黃丹,用濕柳枝做成的篦子不斷攪拌熬製一天,滴入水中成珠而不散則表示熬製成功,離火後加入十味藥末攪拌均勻,再次加熱,加入雲母等八味藥粉,輕輕煎煮至沸騰,離火後不斷攪拌一刻鐘,裝入瓷盒內密封保存。使用時根據瘡口大小,攤貼在緋紅色布帛上敷貼,腸胃癰疽可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服用,每次服用七丸,空腹溫酒送服。

另一方,治療瘰癧已破,核未腐爛,導致瘡口難以癒合的:可以先貼琥珀膏,如果無效,則使用時效針頭散敷於患處以去除腐肉,再用如神散敷貼,並服用益氣養榮湯。如果氣血虛弱,應先服用益氣養榮湯,待氣血略微充盈後,再使用針頭散,並繼續服用益氣養榮湯。

(丸劑)治療瘰癧:先在患處灸三壯,然後用藥物使之潰爛形成瘡口。用活鱔魚截取一指長,剖開,覆蓋在瘡口上。不久,會感到瘡內發癢,迅速將魚揭起,觀察魚身上是否有細蟲,如馬尾般粗細的一節,蟲子取出後像卷曲狀。如此反覆三到五次,將蟲子清除乾淨後,再用藥物收斂瘡口。配方如下:龍腦、乳香各一字,麝香、粉霜、雄黃、輕粉各半錢。研成細末,用水糊成小麥粒大小的丸藥。每次使用一到兩丸,塞入瘡口內,感到腫痛即為有效。

洗方拔毒湯,治療瘰癧和各種雜瘡腫痛,均能內消。配方如下:防風、荊芥、羌活、獨活、細辛、藁本、川芎、白芷、大黃、苦參、當歸、赤芍藥、威靈仙、玄參、何首烏、黃柏、甘草、蜂房、甘松、藿香、蒼朮、石菖蒲、零陵香、枸杞子。用蔥白、川椒煎水熱洗,再用熱的棉布敷貼熱熨。

針灸法: 引述《靈樞·寒熱篇》中關於寒熱瘰癧的針灸療法,簡述其病因病機和治療方法,指出針灸治療的策略為從病根入手,引導病邪外出。對於較小的瘰癧,一到三次針刺即可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