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三 (3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38)

1. 瘰癧馬刀

紫霞錠子,治瘰癧,痔漏,惡瘡。

信石(煅),白礬(煅),硇砂(各一錢),膽礬,雄黃,硃砂(各五分),乳香,沒藥(各二分半),麝香,片腦(各半分)

上末,稠糊為錠子,如豆大帶扁些,及作藥線。隨瘡大小、深淺、長短,臨時裁度。先以拔毒膏點破,次以藥錠放在瘡口,膏藥貼上,三日一換藥。待肉腐之時,藥線插入瘡口,膏藥貼上,直候腐肉去盡為度。

三才絳云錠子,治瘰癧,痔漏,六瘤,惡瘡。

天才,初開瘡口,緊峻之藥。

白礬(煅,五錢),雄黃(三錢),信石(生),硇砂(生),硃砂(各二錢),膽礬(生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半)

地才,次去死肉,緊緩之藥。

白礬(煅,五錢),雄黃(三錢),信石(煅過),硃砂(各二錢),硇砂(生),膽礬(生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半),兒茶,血竭,輕粉(各五分),麝香,片腦(各少許)

人才,又次生新肌,去瘀肉,緩慢之藥。

白礬(煅,五錢),雄黃(三錢),赤石脂(煅),兒茶,硃砂(各二錢),硇砂(水煮乾),膽礬(煅),乳香,沒藥,輕粉,血竭(各一錢半),麝香,片腦(各少許)

上末,用秫米糊為錠子,如豆大帶扁些,陰乾;又作藥線如麻黃樣。先用鐵罐膏點癧頭,令黑;次紝此錠,膏藥貼上,三日一換藥。腐肉不盡出者,可更用下品錠子及針頭散,取盡腐肉。止有膿汁不幹者,用生肌干膿散,摻瘡口,膏藥貼上。如要生肌,速用生肌散摻瘡口上,膏藥貼之。

碧玉錠子,治瘰癧,惡瘡。

銅青(三錢),膽礬(生),白礬(煅),白丁香,信石(煅),硇砂(生),雄黃,硃砂,乳香,沒藥,輕粉(各一錢),麝香,片腦(各少許)

上末,稠糊為錠子,如豆大帶扁些,及作藥線,陰乾。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,上貼膏藥,直至腐肉去盡,只貼膏藥,以肉生滿為度。

有一老媼,亦治此證,索重價始肯醫治。其方法,乃是下品錠子,紝瘡內,以膏藥貼之,其根自腐,未盡再用。去盡,更搽生肌藥,數日即愈,人多異之,予見其治氣血不虛者果驗;若氣血虛者,雖潰亦不愈。

〔餅〕,

項後側,少陽經中疙瘩,不辨肉色,不問大小及月日深遠,或有赤硬腫痛用。

生山藥(一塊,去皮),蓖麻子(一粒)

上研勻,攤貼之如神。(丹溪云:山藥補陽氣,生者能消腫硬。經曰:虛之所在,邪必湊之,留而不去,其病為實。非腫硬之謂乎,固其氣則留滯,自不容不行。)

清涼散餅

山茨菇(生用),良薑(等分)

上俱搗為餅,去汁罨之,能散去寒熱。或以山茨菇磨,調酒服大妙,此藥大能散癧如神。

香附餅,治瘰癧腫核,或風寒襲於經絡,結腫或痛。

白話文:

瘰癧馬刀

紫霞錠子,用於治療瘰癧、痔漏、惡瘡。藥方:煅信石、煅白礬、硇砂(各一錢)、膽礬、雄黃、硃砂(各五分)、乳香、沒藥(各二分半)、麝香、片腦(各半分)。將藥磨成粉末,用稠糊調成豆粒大小的扁平藥錠,並製成藥線。根據瘡瘍的大小、深淺、長短,適時調整用量。先用拔毒膏點破瘡瘍,再將藥錠敷於瘡口,並貼上膏藥,三日換藥一次。待腐肉出現後,將藥線插入瘡口,繼續貼膏藥,直至腐肉完全清除。

三才絳云錠子,用於治療瘰癧、痔漏、六瘤、惡瘡。此藥方分為三種:

  • 天才(初開瘡口,藥性峻烈):煅白礬(五錢)、雄黃(三錢)、生信石、生硇砂、硃砂(各二錢)、生膽礬、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半)。

  • 地才(次去死肉,藥性緩和):煅白礬(五錢)、雄黃(三錢)、煅信石、硃砂(各二錢)、生硇砂、生膽礬、乳香、沒藥(各一錢半)、兒茶、血竭、輕粉(各五分)、麝香、片腦(少許)。

  • 人才(促使新生肌膚,去除瘀肉,藥性平和):煅白礬(五錢)、雄黃(三錢)、煅赤石脂、兒茶、硃砂(各二錢)、水煮乾硇砂、煅膽礬、乳香、沒藥、輕粉、血竭(各一錢半)、麝香、片腦(少許)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秫米糊調成豆粒大小的扁平藥錠,陰乾,並製成如麻黃樣的藥線。先用鐵罐膏點在癧頭,使其變黑;然後敷上藥錠,並貼上膏藥,三日換藥一次。若腐肉未完全清除,可使用下品藥錠及針頭散,將腐肉清除乾淨。若只有膿液而不癒合,則用生肌干膿散敷於瘡口,並貼上膏藥。若需促使肉芽生長,則用生肌散敷於瘡口,並貼上膏藥。

碧玉錠子,用於治療瘰癧、惡瘡。藥方:銅青(三錢)、生膽礬、煅白礬、白丁香、煅信石、生硇砂、雄黃、硃砂、乳香、沒藥、輕粉(各一錢)、麝香、片腦(少許)。將藥磨成粉末,用稠糊調成豆粒大小的扁平藥錠,並製成藥線,陰乾。先用拔毒膏點破瘡口,貼上膏藥,直至腐肉完全清除,只貼膏藥,待肉長滿為止。

一位老嫗也治療此症,收費很高。她的方法是用下品藥錠敷於瘡內,貼上膏藥,待病根腐爛,未完全清除前繼續使用。清除乾淨後,再塗抹生肌藥,數日即可痊癒。許多人對此感到驚奇。經觀察發現,此法對於氣血不虛者有效;但氣血虛弱者,即使潰爛也不易痊癒。

[餅]方:針對項後少陽經疙瘩,不論顏色、大小及病程長短,或有紅腫熱痛者。藥方:生山藥(一塊,去皮)、蓖麻子(一粒)。將藥材研磨均勻,攤貼於患處,療效如神。(丹溪注:山藥補陽氣,生山藥能消腫硬。經書云:虛弱之處,邪氣必聚,停留不去,病則成實證。腫硬不就是這樣嗎?固護其正氣,則滯留之邪氣,自然無法停留。)

清涼散餅:山茨菇(生用)、良薑(等分)。將藥材搗碎成餅,擠出汁液後敷於患處,能散寒熱。或將山茨菇磨碎,用酒調服,效果極佳,此藥能散解癧瘍,療效如神。

香附餅,用於治療瘰癧腫塊,或因風寒侵襲經絡,導致腫脹疼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