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16)
卷之一 (16)
1. 敷貼熱藥
《鬼遺方》云:凡癰疽外冷內疼者,由陰氣外逼,用熱物熨之,大熱亦不覺者,須用熱物熨令透,隨手便用緊急潰膿藥,使膿外出盡,腫平即用生肉暖瘡和正氣藥,令進飲食不倦。
治癰疽、發背,初腫時方
風化石灰(二兩),細辛(一兩)
上為粗末。用熱醋敷患處干再敷,三上其腫即消。
四虎散,治發背初生,筋脈緊急不舒。
附子(生,去皮,一兩),天南星,半夏,狼毒(各半兩),一方,無附子,有草烏各等分。
白話文:
《鬼遺方》記載,凡是癰疽表面冰冷但內部疼痛的,是由於陰氣外逼,應該用熱物熨敷,即使很熱也不感到疼痛,必須要熨敷到熱氣透入,然後馬上使用能促使膿液排出的藥物,使膿液盡快排出,腫脹消退後就用生肉溫暖瘡口並服用益氣藥物,讓病人恢復食慾,不再倦怠。
治療癰疽、發背初腫的方劑:
取生石灰二兩,細辛一兩,研磨成粗末。用熱醋敷在患處,待醋乾後再敷,連續敷三次,腫脹就會消退。
治療發背初起,筋脈緊繃不舒的方劑:
取生附子(去皮)一兩,天南星、半夏、狼毒各半兩,研磨成粉末。另一方則不用附子,改用草烏各等分。
上四味為末。熱酒調成膏,攤上腫處,以熟絹壓定,覺患處如火燒,不妨。
回陽玉龍膏
草烏頭(三兩,炒),南星(一兩,煨),軍姜(二兩,煨),白芷(一兩,不見火),赤芍藥(一兩,炒),肉桂(半兩,不見火)
此方治陰發背,冷流注,鼓椎風,久損痛,冷痹風濕,諸腳氣冷腫,無紅赤者,冷腫不痛者,足頑麻痹,婦人冷血風,諸陰證之第一藥也,用熱酒調塗,用法詳具於後。夫雜病雖見於皮膚手足之間,而因必本於五臟六腑。蓋臟腑之血脈、經絡,一身晝夜運行,周而復始,一臟受病,必見於本臟脈息所經之處,即陰陽分手足之所屬也。為病有冷有熱,熱者易治,冷者難療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末。用熱酒調和成膏狀,塗抹在腫脹的地方,用熟絹布壓緊。如果感覺患處像火燒一樣,不必擔心。
回陽玉龍膏
草烏頭(三兩,炒過),南星(一兩,煨過),生薑(二兩,煨過),白芷(一兩,不經火),赤芍藥(一兩,炒過),肉桂(半兩,不經火)。
此方治療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背部疼痛、肢體麻木、風濕痹痛、腳氣腫脹等症狀,以及女性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經血不調等症狀,是治療這些寒證的首選藥方。
使用方法:用熱酒調和藥膏,塗抹在患處,詳細用法後面會說明。
各種雜病雖然表現出來是在皮膚、手足等部位,但其根源往往來自五臟六腑。因為臟腑的血液循環系統和經絡遍布全身,晝夜不停地運行,循環不止。如果某個臟腑生病了,就會在這個臟腑的經絡所經過的部位出現症狀,也就是陰陽經絡在手足部位所屬的區域。疾病有寒熱之分,熱證容易治療,寒證則較難治癒。
夫冷必由臟腑元陽虛弱,然後風邪得以乘間而入,血氣不勻,遂自經絡而客於皮膚之間,脈息不能周流,遂澀於所滯,愈冷則愈積而不散,復加庸醫用涼劑,而內外交攻,則其為病,鮮有不危者矣。學者當觀其外之為證,而察其內之所屬,表裡相應,萬無一失。
此藥有軍薑、肉桂,足以熱血、生血,然既生既熱而不能散,又反為害,故有草烏、南星,足以破惡氣,驅風毒,活死肌,除骨痛,消結塊,喚陽氣,又有赤芍、白芷,足以散滯血,住痛苦,生肌肉,加以酒行藥性,散氣血,雖十分冷證,未有不愈,端如發寒灰之焰,回枯木之春。
大抵病冷則肌肉陰爛,不知痛癢,其有痛者,又多附骨之痛,不除則寒根透髓,非尋常之藥所能及,惟此藥大能逐去陰毒,迎回陽氣,住骨中痛,且止肌肉皮胃之病,從可知矣,當斟酌用之,不可太過,則為全美。一發背發於陰,又為冷藥所誤,又或發於陽,而誤於藥冷,陽變為陰,滿背黑爛,四圍好肉上,用洪寶丹把住,中間以此藥敷之。一夜陽氣回,黑者皆紅,察其紅活,即住此藥,卻以沖和仙膏收功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寒冷,一定是臟腑元陽不足,讓風邪趁虛而入,導致氣血不暢,進而停留在皮膚表層。經絡不通暢,氣血無法流通,就會瘀積在患處,越冷越積累,無法散去。如果再用寒涼的藥物治療,就會内外夾攻,病情危急。學習醫術的人應該觀察患者的表面症狀,分析病症的內在根源,表裡相應,才能百戰百勝。
這副藥方中有生薑和肉桂,能溫熱血液、生血,但如果只生熱而不散寒,反而有害。因此,加入草烏和南星,可以祛除寒邪,驅散風毒,活化僵硬的肌肉,消除骨痛,消散腫塊,喚醒陽氣。再用赤芍和白芷,可以散瘀止痛,生長肌肉。配合酒來引導藥效,使氣血流通,即使是極嚴重的寒症,也能治愈,就像燃起熄滅的火苗,讓枯木重現生機。
一般來說,寒症會導致肌肉腐爛,麻木不仁,即使有痛感,也多是骨頭深处的疼痛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寒邪就會侵入骨髓,一般的藥物無效。這副藥方可以有效地驱散寒毒,恢复阳气,止骨痛,还能治疗肌肉、皮肤和胃部的疾病,功效顯著。但要注意,用藥不能過量,否則會适得其反。
如果患者患有陰寒性的發背,誤服寒凉药物,或者陽性發背误用寒凉藥物,導致陽氣轉為陰氣,背部出现大面积黑色腐烂,四周皮肤正常,可以用洪寶丹控制病情,并在患處敷上這副藥方。一夜之後,黑色部位就會變紅,說明陽气恢复。等恢复正常后,停止用藥,用沖和仙膏收功。
如不效欲作膿,又以南星、草烏,加於沖和用之。如陽已回,黑已紅,惟中間一點黑爛不能紅者,蓋血已死,可以朴硝、明礬。又云:白丁香、硇砂、乳香,用唾調勻,於黑紅交處作一圈,上用沖和蓋之,至明早起藥,自然去黑肉如割,卻以藥洗之,掞以生肉合口藥收功。
一流注冷證,多附骨內硬不消,骨寒而痛,筋縮不伸,若輕用刀針,並無膿血,若止有乳汁清流,或有瘀血,宜用此藥敷之;若稍緩,止以軍薑、白芷、肉桂、草烏等分,熱酒調敷,骨寒除而痛止,則氣溫和而筋自伸,肉硬自消矣。然治流注,不可無木蠟,以其能破積滯之氣,消堅硬之腫最妙,又不可多,多則能解藥性,蓋此證主於溫藥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藥效不佳,可能要化膿,可以用南星、草烏加入沖和藥一起使用。如果陽氣已經回升,黑色已經轉為紅色,但中間還有一點黑色潰爛無法變紅,代表血已經壞死,可以用朴硝、明礬。另外,可以用白丁香、硇砂、乳香,用唾液調勻,在黑紅交界處塗抹一圈,上面用沖和藥蓋住,到隔天早上起藥,黑色肉自然會脫落就像割掉一樣,再用藥洗淨,塗上生肉並用藥合口,即可收功。
流注屬於寒症,大多附著在骨頭內部,堅硬難消,骨頭寒冷疼痛,筋脈收縮不能伸展。如果輕易用刀針,沒有膿血,只有乳白色清液流出,或者有瘀血,就應該用這些藥敷在患處。如果病情稍緩,可以用軍薑、白芷、肉桂、草烏等量,用熱酒調和敷在患處,骨頭寒氣消除疼痛止息,則氣血溫和筋脈自然伸展,硬塊自然消散。但是治療流注,不能沒有木蠟,因為它能破除積滯之氣,消散堅硬腫塊最有效,但也不能用太多,太多會減弱藥性,因為此症主要用溫藥治療。
一鼓椎風,起於中濕或傷寒餘毒,又或起於流注之壞證,或起於風濕虛痹,此證有三:一是兩膝相搕,行步振掉,膝𦚐脛骨微腫;二是膝𦚐脛骨交接處,大如椎腿股,肉消皮縮裹骨;三是上腿腫大,下股冷消。蓋足膝屬肝,肝經有風寒濕氣,則血脈不流而作此,遂為膝寒,所澀凝流不動,下股之血脈,有去無返,是以愈瘦愈冷而筋愈縮,上腿之血脈有積而無散,是以愈腫愈熱而肉愈瘦。其原若起於流注,則肉凝者為爛,爛則冷毒腐骨,腐骨一出,神仙無術。
未破則肌肉尚未死,急以此藥,熱酒調敷膝𦚐骨腿處,以住骨痛,回陽氣。又以沖和塗下腿冷處,引其血氣,使流動而下通貫血脈,又以此方敷脛骨交處,以接所引之血脈,以散所積之陰氣,內用追風丸,倍加乳香以伸筋,如法服之,無不愈者。如人慾出方,可用五積散加薑、桂、芷、歸。
白話文:
膝蓋疼痛,可能是因為體內濕氣重、傷寒後遺症、經絡受損、風濕痺痛等原因造成。常見症狀包括:兩膝互相摩擦、走路時腿會發抖、膝蓋和脛骨輕微腫脹;膝蓋和脛骨交接處腫大如椎骨,肌肉消瘦、皮膚萎縮、包住骨頭;大腿腫大,小腿冰冷消瘦。這是因為膝蓋屬於肝臟經絡,肝經積聚風寒濕氣,導致血液循環不暢,造成膝蓋冰冷、僵硬,無法活動,小腿的血液無法流通,所以越來越瘦、越來越冷,筋也越來越緊縮;而大腿的血液積聚無法散開,所以越來越腫、越來越熱,肌肉也越來越消瘦。如果疼痛是因經絡受損引起,則肌肉會變得僵硬,進而潰爛,冰冷的毒氣腐蝕骨頭,一旦骨頭腐爛,就無藥可醫。
如果還沒到骨頭腐爛的程度,肌肉還沒有壞死,應立即使用藥物,用熱酒調和後敷在膝蓋、脛骨和腿部,以止痛、回暖。再用沖和藥膏塗抹在小腿冰冷的地方,引導血液流通,讓血脈暢通。最後,用藥方敷在脛骨交接處,連接引導來的血液,散去積聚的陰氣。同時服用追風丸,加倍乳香,以舒筋活絡。依照方法服用,必能治癒。若想自行配藥,可以用五積散加入薑、桂、芷、歸等藥材。
又加大川芎、牛膝、檳榔、木瓜,或茶或酒調之。一男子、婦人久患冷痹血風,手足頑麻,或不能舉動,可用綿子夾袋此藥在中心,卻以長片纏在痛處,用絹袋系定,此藥能除骨痛,附在肉上,覺皮膚如蟻緣,是其功也。如痹可加丁皮、吳茉萸、沒藥、大川烏等分,然後全在追風丸,表裡交攻,去病如神。
一風腳痛不可忍,內用追風丸,外用此方,加生面、薑汁調熱敷。欲得立止,可依法加乳香、沒藥化開,酒調為妙。一久損入骨者,蓋因墜壓跌撲傷折,不曾通血,以至死血在所患之處,久則如雞肺之附肋,輕者苔蘚之暈石。年少之時,血氣溫和,尤且不覺,年老血衰,遇風寒雨濕,其病即發,宜此方熱酒調敷,內則用搜損尋痛丸,表裡交攻為妙。
白話文:
再加入川芎、牛膝、檳榔、木瓜,可以用茶或酒調和。如果有人,不論男女,長期患有寒痹血風,手腳麻木僵硬,甚至無法活動,可以用棉花包裹著這些藥材放在中心,再用長布條纏繞在疼痛的地方,用絲綢袋子固定,這些藥材可以消除骨頭的疼痛,貼在肉上,會感覺皮膚像螞蟻爬行一樣,這就是它的功效。如果患有痹症,可以加入丁皮、吳茱萸、沒藥、大川烏等分,然後全部加入追風丸,表裡雙攻,治病就像神仙一樣。
如果風腳痛得難以忍受,可以內服追風丸,外用這個方子,再加入生面、薑汁調和熱敷。想要馬上止痛,可以按照這個方法加入乳香、沒藥,化開後用酒調和效果最佳。如果長期損傷到骨頭,可能是因為墜壓、跌倒、碰撞、骨折,導致血液不通,久而久之瘀血就會停留在患處,時間久了就像雞肺附著在肋骨上一樣,輕則像苔蘚一樣附著在石頭上。年輕的時候,血氣溫和,可能不會有什麼感覺,年老血氣衰弱,遇到風寒雨濕,就會發病,這時候應該用這個方子用熱酒調和敷在患處,內服搜損尋痛丸,表裡雙攻效果最好。
雖然血氣虛弱之人,病在胸肋腰背之間者,謂之脫垢,不除變為血結勞,不論老少,年遠近歲,大而遍身,小而一拳半肘,醫之則一,此等乃根蒂之病,則非一劑可愈,磨以歲月方可安,未成勞者易已,成勞者難。一法只用南星、草烏,加少肉桂,能去黑爛潰膿,謂之小玉龍,此法大效。
一治石癰用此方,熱酒調敷,外卻用洪寶,箍住四圍,待成膿後破。一婦人乳癰,多因小兒斷乳之後,不能回化;又有婦人乳多,孩兒飲少,積滯凝結;又為經候不調,逆行失道;又有邪氣內鬱而後結成癰腫。
初發之時,切不宜用涼藥冰之,蓋乳者血化所成,不能漏泄,遂結實腫核,其性清寒,若為冷藥一冰,凝結不散,聚久而外血不能化乳者,方作熱痛,蒸逼乳核而成膿,其苦異常,必爛盡而後已,故病乳癰者,既愈則失其乳矣。蓋乳性最寒,而又滯以涼劑,則陰爛宜也,然涼藥亦未嘗不用,用於既破之後則佳,如初發之時,宜於此方中用南星、薑汁、酒兩停調勻熱敷,即可內消。欲急則又佐以草烏,此藥味性烈,能破惡塊,逐寒熱,遇冷即消,遇熱即潰。
白話文:
雖然身體虛弱的人,如果疾病出現在胸部、肋骨、腰部和背部,叫做脫垢,不治療就會變成血結勞。無論年紀大小,病症輕重,範圍大到全身,小到一拳半肘,治療方法都是一樣的。這些都是根深蒂固的疾病,不可能一劑藥就能治好,必須慢慢調養,才能恢復健康。還沒有變成勞累的人比較容易治,已經變成勞累的人就很難治。有一個方法是用南星、草烏,再加少許肉桂,可以去除黑腐潰膿,叫做小玉龍,這個方法非常有效。
治療石癰可以使用這個方法,用熱酒調和後敷在患處,外面用洪寶包住四圍,等到化膿後再破開。有些婦女乳癰,可能是因為小兒斷奶後,乳汁不能回歸正常,也可能是因為母乳太多,孩子喝的少,積聚在乳房裡凝結起來,還可能是因為月經不調,導致經血逆行不通,也可能是因為邪氣內郁,最終形成癰腫。
剛開始發病時,絕對不能用涼藥冷敷,因為乳房是血化而成的,不能漏泄,否則就會形成腫塊,而且乳房的性質是清寒,如果用冷藥冷敷,就會讓腫塊凝結不散,時間久了,外血不能化成乳汁,就會形成熱痛,蒸逼乳房腫塊化膿,痛苦不堪,必須徹底化膿後才能痊癒,所以患乳癰的病人,即使治好了也會失去乳房。因為乳房的性質最寒,又用涼藥冷敷,就會導致陰寒腐爛。但是涼藥也不是完全不能用,在化膿後使用效果很好。如果剛開始發病,可以用南星、薑汁、酒等量調和後熱敷,就可以內消。如果想要快速治好,可以再加草烏,這種藥性猛烈,可以破壞惡性腫塊,驅寒熱,遇冷則消,遇熱則潰。
如已成癰腫,則又從沖和,依常法用之。或加此草烏、南星二味,亦可破後觀其原,原於冷用沖和收功,原於熱用洪寶生肌,且須用乳、沒住痛,以減其苦。至於吃藥,只用栝蔞散,隨人虛實,參以通順散、十宣相間服之。多口者,為乳發,乳房堅硬者,為乳石,正在乳嘴處腫者,為吹乳,在乳兜囊下,為乳漏,以肉懸垂而血易滿故也,故為難治。
一囊一口為乳癰,五十歲老人無治法外,有老人乳節,又為可治,蓋在垂囊肉上為癰,若近胸則為節矣。一宿痰失道,癰腫無膿者,可用此藥點頭,病必旁出,再作為佳,不然,則元陽虛耗,此為敗證。如元陽虛耗敗證者,急用全體玉龍敷之,拔出成膿,服藥則通順散加桔梗、半夏、當歸、肉桂等藥。若病紅活熱驟,則當歸沖和為佳,切不可誤投涼劑,此方但能拔毒作膿,病回即止不可過。
白話文:
如果已經形成癰腫,就依照一般的治療方法,使用沖和法。也可以額外加入草烏和南星,幫助化解。化解之後要觀察病因,如果是寒性就用沖和法收功,如果是熱性就用洪寶生肌法。還要用乳汁和沒藥止痛,減輕疼痛。至於吃藥,只用栝蔞散,根據患者虛實狀況,配合通順散和十宣穴交替服用。乳房有許多開口,屬於乳發;乳房堅硬,屬於乳石;腫在乳頭處,屬於吹乳;腫在乳房下方的乳兜囊,屬於乳漏,因為乳房組織鬆軟,容易積血,所以很難治療。
一個囊一個開口就是乳癰,五十歲以上的老人沒有治療方法,但如果老人只是乳房局部腫塊,還是可以治療的。因為垂囊肉上的癰腫,靠近胸部就叫乳節。如果一夜之間痰液失道,癰腫沒有化膿,可以用藥物塗抹在頭部,病症就會轉移到其他地方,再進行治療,否則元陽就會虛耗,這就是敗證。如果出現元陽虛耗的敗證,要緊急使用全體玉龍敷在患處,使之化膿,同時服用通順散,加入桔梗、半夏、當歸、肉桂等藥物。如果病症發熱,紅腫厲害,就用當歸沖和法,絕對不能錯誤地使用涼性藥物。這個方法只能拔毒使之化膿,病症一旦好轉就停止治療,不能過度使用。
若能參用陷脈神劑尤妙,出《外科精要》。一肚癰一證,十有九死,蓋胃屬陰,外寒裡熱,凡氣血潮聚,驅熱避寒,故多為內癰,不能外現,間有微影欲出,則又為冷藥所觸,及服涼劑,雖有神仙莫施其功,醫者可不慎乎!凡有此證,初覺腰痛,且以手按之痛。若走閃移動,則為氣塊;若根不動,外面微有紅腫,則為內癰。
急以此方拔出毒氣,作成外癰,然後收功沖和,內則用通順散加忍冬藤,治法如前。若癰自能外現者,不必用此方,只用沖和為妙,不可輕用針刀。如犯鐵器,口不能合,只用玉龍貼癰頭上,四面以沖和圍之,依法自破。若膿流不快,依法用洪寶三分,薑汁七分,茶調敷之,膿出皆盡,內用十宣、平補生肌外,則依然收功沖和。
白話文:
如果能配合使用陷脈神劑效果更佳,這出自《外科精要》。一肚癰這個病症,十個病人中就有九個會死,因為胃屬於陰性,外寒內熱,氣血聚集,驅散熱氣避寒,所以大多是內癰,不能從外表看到,偶爾會出現輕微的影子想要從體內出來,但又會被寒性藥物觸碰,或是服用涼性藥品,即使神仙也無力回天,醫生不可不謹慎啊!患有這種病症的人,一開始會感到腰痛,用手按壓也會痛。如果疼痛的位置會移動,就是氣塊;如果疼痛位置固定,表面出現輕微紅腫,就是內癰。
應該立刻用這個藥方將毒氣拔出來,讓它變成外癰,然後再收功調和。內服則使用通順散加忍冬藤,治療方法如前。如果癰自己能夠從體內出來,就不必使用這個藥方,只要用沖和藥方就夠了,不可輕易使用針刀。如果碰到鐵器,嘴巴合不攏,只要用玉龍貼在癰的頭部,四面用沖和藥方圍住,依照方法自然就會破開。如果膿液流不快,按照方法用洪寶三分、薑汁七分,用茶水調和敷在患處,膿液就會全部排出來。內服十宣、平補生肌,外用藥方依然是收功調和。
此證陰多陽少,損人最甚,將安之際,倍服內補,以生氣血,庶幾易愈,否則消而復脹,口不合。既安之後,尤宜多服內補加附子,否則氣弱難平。證冷者,未破之先,尤宜先服附子方好,既破之後,切不可用急澀、斂口之藥,恐食毒不散,服藥力到,自然合口。至於內癰已成,不能拔出,只用沖和外貼,使在外溫和成膿,自臟腑而出,不至肉爛,死生所繫,全在服藥之功,治法見前。最忌毒食,食毒即發,反復難療。
又有孕婦病此者,又與此異,內用紫蘇飲安胎,勿輕與他藥。若臨月,則兒與膿俱下,若尚遠,則膿自大腑中下。若初萌只服藥可消,若癰在外面,其證必熱,惟可用沖和收功,亦須審輕重用之,恐有誤也。
白話文:
這個病症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,對人體傷害最大。快要好轉的時候,要加倍服用補益內臟的藥物,以滋生氣血,這樣才容易痊癒。否則會消退後又腫脹,嘴巴合不攏。病情穩定後,更應該多服用補益內臟的藥物,再加上附子,否則氣虛難以恢復。如果症狀是寒性的,在膿腫破裂之前,更應該先服用附子方,效果更好。膿腫破裂之後,絕對不能用收斂止瀉、緊縮口氣的藥物,以免毒素無法散去,服藥效果也達不到,自然也無法讓嘴巴合攏。至於內部膿腫已經形成,無法排出,只能用溫和的藥物外敷,使膿腫在體表溫和化膿,從臟腑排出,不至於腐爛,生死關鍵就在於服藥的效果,治療方法之前已經說過。最忌諱吃毒性的食物,吃了毒食就會發病,反覆難以治療。
另外,孕婦患有這種疾病,又有所不同,需要服用紫蘇飲安胎,不可輕易服用其他藥物。如果快要臨盆,孩子和膿腫會一起排出,如果還早,膿腫會從大腸排出。如果剛開始只用藥物就能消退,如果膿腫在體表,症狀一定會發熱,只能用溫和的藥物收功,也需要根據病情輕重來用藥,以免出現差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