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15)
卷之一 (15)
1. 針烙(十)
凡用針烙,先察癰疽之淺深,及膿未成已成。高阜而軟者,發於血脈;腫平而堅者,發於筋脈;皮色不相辨者,發於骨髓。高阜而淺者,用鈹針開之。疽始生白粒,便可消退,漸長如蜂窠者,尋初起白粒上烙,及四圍烙四五處,如牛項之皮者,疽頂平而淺者,皆宜用火針烙之。
其針用圓針,如箸,如緯鋌大,頭圓平,長六七寸,一樣二枚,蘸香油於炭火中燒紅,於瘡頭近下烙之,宜斜入,向軟處一烙,不透再烙,必得膿也。瘡口烙者,名曰熟瘡,膿水常流下,不假按抑,用紝藥使瘡口不合,舊用紙捻,及新取牛膝根,如瘡口大小,略刮去皮,一頭系線紝之。不如用翠青、搜膿等錠子,臨用以糯米飯,和成軟條子,看淺深紝之,外用拔毒膏貼之。
瘡毒末成,烙之可散;潰而末破,針之可消,但要用得其宜耳。若當用針烙而不用,則毒無從而泄膿,瘀蝕其膏膜,爛筋壞骨,難乎免矣。若毒深針淺,膿不得出,毒淺烙深,損傷良肉,不當其所,他處作頭,此皆不能愈疾,反增痛耳。或瘰癧潰久不愈,漏瘡經年,或通或閉,癰疽瘡口不收,皆因冷滯不能收斂,亦宜瘡口內外,四畔烙之。癰疽正發,及膿見後紅腫焮開,用鐵針燒赤,四圍刺之,則紅腫隨縮矣。
薛新甫曰:毒氣已成者,宜用托裡以速其膿。膿成者,當驗其生熟、深淺而針之。膿生而用針,氣血既泄,膿反難成;若膿熟而不針,腐潰益深,瘡口難斂。若瘡深而針淺,內膿不出,外血反泄;若瘡淺而針深,內膿雖出,良肉受傷。若元氣虛弱,必先補而後針,其膿一出諸證自退;若膿出而反痛,或煩躁嘔逆,皆由胃氣虧損,宜急補之。
若背瘡熱毒熾盛,中央肉黯,內用托裡壯其脾胃,外用烏金膏,塗於黯處,其赤處漸高,黯處漸低,至六七日間,赤黯分界,自有裂紋如刀劃,然黯肉漸潰矣。當用鈚針、利剪,徐徐去之,須使不知疼痛,不見鮮血為妙。雖有裂紋,膿未流利,及膿水雖出而仍痛者,皆未通於內,並用針於紋中引之,患於背胛之間,肉腐膿出,腫痛仍作,此內有毒筋間隔,膿未通耳,尤宜引之。
若元氣虛弱,誤服克伐,患處不痛,或肉將死,急溫補脾胃,亦有生者,後須純補之藥,庶可收斂,若妄用刀針,去肉出血,則氣無所依附,氣血愈虛,元氣愈傷矣,何以生肌收斂乎。又曰:針灸之法,有太乙、人神,周身血忌、逐年尻神,逐日人神,而其穴有禁針、禁灸之論,犯之者其病難瘳,理固然也。
但瘡瘍氣血已傷,肌肉已壞,宜迎而奪之,順而取之,非平人針灸之比,何忌之有?《外科精義》云:瘡瘍之證,毒氣無從而解,膿瘀無從而泄,反攻於內,內既消敗,欲望其生,豈可得乎。危惡之發於致命之所,禍在反掌,腹癰、囊癰,二便不通,胸腹脹悶,唇疔、喉痹咽喉腫塞,其禍尤速,患者審之。
白話文:
針烙(十)
凡是用針烙治療癰疽,首先要觀察癰疽的深淺,以及膿是否已形成。腫塊高聳柔軟的,是發於血脈;腫塊平坦堅硬的,是發於筋脈;皮膚顏色分辨不清的,是發於骨髓。腫塊高聳而淺表的,用鈹針劃開。癰疽初期出現白色小點,很快就能消退;逐漸長大如蜂窩狀的,則在最初出現白色小點的地方以及周圍烙上四五處。對於腫塊頂部平坦而淺表的,像牛頸部皮膚一樣的,都應該用火針烙灼。
所用的針是圓針,粗細像筷子或紡錘一樣,針頭圓而平,長六七寸,準備兩枚。將針蘸上香油,在炭火中燒紅,在瘡頭下方靠近的地方烙灼。針應該斜著插入,朝柔軟的地方烙,如果一次沒有烙透就再烙一次,直到逼出膿液為止。烙灼過的瘡口,稱為熟瘡,膿水會持續流出,不需要壓迫。可以用藥線或藥物填塞瘡口,防止其癒合。過去常用紙捻,或取新鮮的牛膝根,削去外皮,大小與瘡口相符,一端繫上線然後填塞。但不如使用翠青、搜膿等藥錠,臨用時用糯米飯和成軟條,根據深淺填塞,外敷拔毒膏。
瘡毒尚未成形,烙灼可以使其消散;已經潰爛但尚未破裂,針刺可以使其消腫,但必須掌握好方法。如果該用針烙而不用,毒氣就無法排出,會腐蝕膏膜,爛筋壞骨,很難避免。如果毒深針淺,膿液出不來;毒淺烙深,會損傷好肉。針烙不到位,則會在其他地方復發,這些情況都會使病情難以痊癒,反而增加疼痛。對於久治不愈的瘰癧潰瘍、多年漏瘡(時通時閉)、癰疽瘡口難以癒合等,都是由於寒邪阻滯,不能收斂,也應該在瘡口內外及四周烙灼。癰疽正在發作,或膿液出現後紅腫熱痛,可用燒紅的鐵針在周圍刺幾下,紅腫就會消退。
薛新甫說:毒氣已成形的,應該用托裡藥物以加速膿液的形成。膿液形成後,要根據其生熟、深淺來針刺。膿液尚未成熟就針刺,氣血外泄,膿液反而難以形成;如果膿液成熟而不針刺,腐敗潰爛會加深,瘡口難以癒合。如果瘡瘍深而針淺,裡面的膿液出不來,反而會流出血液;如果瘡瘍淺而針深,雖然膿液出來了,但也會損傷好肉。如果元氣虛弱,必須先補益後再針刺,膿液一出,諸症自然會消退。如果膿液排出後仍然疼痛,或煩躁嘔吐,都是由於胃氣虧損,應該立即補益。
如果背部瘡瘍熱毒熾盛,中央皮膚顏色暗黑,內服托裡藥物以壯脾胃,外敷烏金膏於暗黑處,紅腫處會逐漸隆起,暗黑處會逐漸下陷。六七天后,紅黑分界處會出現裂紋,像刀劃一樣,暗黑的肉會逐漸潰爛。這時要用鈚針或鋒利的剪刀,慢慢地清除腐肉,要做到病人感覺不到疼痛,不流鮮血為妙。即使出現裂紋,膿液仍不能順利流出,或膿液流出但仍疼痛,都是因為膿液未完全排出,要用針在裂紋中引導膿液排出。如果患者患處在背胛之間,肉腐爛膿液流出,腫痛仍然存在,這是因為毒氣深入筋膜之間,膿液尚未完全排出,更應該用針引導膿液排出。
如果元氣虛弱,誤服傷身的藥物,患處不痛,或肉將要壞死,要緊急溫補脾胃,也可能使其恢復。之後必須服用純粹的補益藥物,才能收斂傷口。如果胡亂用刀針,去除腐肉出血,則氣血無所依附,氣血會更加虛弱,元氣會更加受損,怎麼能使肌肉再生,傷口癒合呢?又說:針灸的方法,有太乙、人神等法,還有周身血忌、逐年尻神、逐日人神等禁忌,以及穴位的禁針、禁灸之說,觸犯這些禁忌,疾病就難以痊癒,道理確實如此。
但是,瘡瘍的氣血已經受損,肌肉已經壞死,應該逆著病情發展來治療,順著病情發展來採取措施,這與正常人的針灸不同,有什麼忌諱呢?《外科精義》說:瘡瘍的症狀,毒氣無法排出,膿液瘀積無法排出,反而會內攻,內部已經潰爛,還想讓它恢復,怎麼可能呢?危急的疾病發生在致命部位,禍在旦夕,例如腹癰、囊癰,二便不通,胸腹脹悶,唇疔、喉痹咽喉腫塞,其禍害尤其迅速,患者要慎重考慮。
螞蟻針法:治療癰疽初期,先取一根筆管,放進一隻螞蟻,用筆管開口對準瘡頭,讓螞蟻吮吸瘡口的膿血,毒氣就會消散。如果瘡口大,需要更換三四隻螞蟻。如果螞蟻吮吸的是正穴,螞蟻就會死掉。屢試屢驗。如果出血不止,用藕節上的泥塗抹。如果瘡頭不明顯,用井邊的泥塗抹,先乾的地方就是瘡頭。這種方法適用於血實毒淺的症狀,如果毒氣積聚在臟腑,單純地排出體表血液是沒有益處的。
曾經有人腦後長瘡,紅腫熱痛,用此法而痊癒。也有一個小孩患赤疹,用七八隻大螞蟻吮吸其血,疹子三天就消退了,但卻因為高燒而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