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14)
卷之一 (14)
1. 內消
精要柞木飲子
干柞木葉(四兩半),乾荷葉(中心蒂),干萱草根,甘草節,地榆(各一兩)
上細銼。每服半兩,水二碗,煎一碗,分作二服,早晚各一服。未成者自消,潰者自干。其荷蒂去惡血,萱根下水,解毒,利胸膈,柞木有芒刺,能驅逐,地榆主下焦血病。輕小證候或可倚仗。
車螯散
車螯(一兩,煅通赤。《本草》云:車螯消酒毒),生甘草(二錢半),輕粉(五分)
白話文:
柞木飲子用柞木葉四兩半,荷葉中心蒂、萱草根、甘草節、地榆各一兩,將藥材切碎。每次取半兩藥材,用兩碗水煎成一碗,分兩次服用,早晚各一次。未化膿的瘡瘍會自行消退,化膿的瘡瘍則會自行乾燥。荷葉蒂能去除惡血,萱草根能解毒,利通胸膈,柞木有芒刺,能驅逐毒邪,地榆主治下焦血病。輕微的病症可以依靠此方治療。
車螯散用車螯一兩,煅燒至通紅,甘草二錢半,輕粉五分。
為細末。每服四錢,濃煎,栝蔞酒調,五更服。轉下惡物為度,未知再用,效在五香之上。(《本草》云:車螯,大蛤也。一名蜃。)
又方
車螯(四個,黃泥固濟,火煅赤,出火毒一宿),栝蔞(一枚,去皮,瓦上炒香),燈心(三十莖),甘草節(五分)
上為粗末。作一服,酒二盞,煎一盞,去渣,入蜜一大匙和勻。每用酒八分盞,車螯末二錢,膩粉少許,調勻,空心溫服。取下惡物、黃涎為效。
內消散,治癰疽,結硬疼痛。
人參(去蘆),瞿麥,白蘞,川升麻,當歸(微炒),黃芩,防風,黃耆(銼),沉香,甘草(生,銼,各一兩),赤小豆(煮熟,一合)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濃水煎煮,用栝蔞酒調和,在五更時服用。直到排泄出不好的東西為止,效果未知是否需要再次使用,療效比五香還要好。(《本草》記載:車螯就是大蛤蜊,又稱蜃。)
另一個方子:
將車螯(四個,用黃泥包裹,火燒至紅色,取出放置一晚上,去除火毒),栝蔞(一枚,去皮,用瓦片炒香),燈心(三十根),甘草節(五分)
研磨成粗粉,作為一劑藥。用兩盞酒煎煮成一盞,去除藥渣,加入一匙蜜糖混合均勻。每次用八分盞酒,加入兩錢車螯粉末和少量膩粉,混合均勻,空腹溫服。排出不好的東西和黃色口水,即為有效。
內消散,用於治療癰疽,腫硬疼痛。
人參(去蘆頭),瞿麥,白蘞,川升麻,當歸(微炒),黃芩,防風,黃耆(切片),沉香,甘草(生,切片,各一兩),赤小豆(煮熟,一合)
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不拘時,溫酒調服。
丹溪云:車螯散,一以輕粉為佐,一以燈心為佐,其散腫消毒下積,安詳穩重,輕小症候,可以倚仗。
化毒為水內托散,凡患癰疽發背,對口惡疔瘡,乳花百種,無名無頭歹瘡,此藥能令內消去毒,化為黑水從小便出,萬不失一。此方不可秘藏,不可輕視,寶之寶之。
乳香,穿山甲,白芨,知母,貝母,半夏,金銀花,皂角刺,天花粉(各一錢)
白話文:
將以下的草藥細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不分時間,用溫熱的酒調和後飲用。
丹溪先生曾說:車螯散,有時候會使用輕粉作為輔助,也有時候會使用燈心作為輔助。這藥物對於消除腫脹、清潔消毒和排除積滯具有很好的效果。對於輕微和小規模的症狀,這藥物可以成為治療的選擇。
內託散,適用於各種膿腫、背疽、對口惡性疔瘡、乳部發炎等疾病,無論是否有名稱或是否有明確的病竈。這種藥物能夠讓體內的毒素被轉化為黑色的液體,從尿道排出,萬無一失。這方子不可被祕密保存,也不能被輕視,應該珍惜並珍藏它。
其中包含的草藥有:
- 乳香 (1錢)
- 穿山甲 (1錢)
- 白芨 (1錢)
- 知母 (1錢)
- 貝母 (1錢)
- 半夏 (1錢)
- 金銀花 (1錢)
- 皁角刺 (1錢)
- 天花粉 (1錢)
上㕮咀。用無灰酒一碗,煎半碗,去渣,作一服,溫進。不宜加減,將渣搗爛,加秋過芙蓉葉細末一兩,以蜜水潤,過一宿自消,不必用第二服。忌發物大效。
仙方活命飲(又名真人活命飲),治一切瘡瘍,未成膿者內消,已成膿者即潰,又止痛、消毒之聖藥也。
滴乳香(研),防風,白芷,貝母,赤芍藥,當歸尾,明沒藥(研),皂角刺(炒),天花粉,甘草節,穿山甲(炮,各一錢),陳皮,金銀花(各三錢)
白話文:
上唇潰爛,可以用無灰酒一杯,煎煮至半杯,去除渣滓,溫熱服用。不需增減藥量,將藥渣搗碎,加入乾燥的芙蓉葉研磨成細末一兩,用蜂蜜水潤濕,放置一夜自然消退,不用服用第二劑。忌食發物,效果顯著。
仙方活命飲(又名真人活命飲),治療各種瘡瘍,未化膿者內消,已化膿者則迅速潰爛,同時止痛、消毒,是治療瘡瘍的良藥。
藥方:滴乳香(研磨)、防風、白芷、貝母、赤芍藥、當歸尾、沒藥(研磨)、皂角刺(炒)、天花粉、甘草節、穿山甲(炮製)、陳皮、金銀花(各三錢)。
在背俞,皂角刺為君。在腹募,白芷為君。在胸次,加栝蔞仁(二錢)。在四肢,金銀花為君。如疔瘡,加紫河車草根(三錢,如無亦可。)
上為粗末,大者四兩,小者二兩,作一劑。無灰酒十茶盅,瘡小五茶盅,入有嘴瓶內,以厚紙封口,勿令泄氣,煎至三大盅,去渣,作三次服,接連不斷,隨瘡上下服,能飲酒者,服藥後再飲三五杯。此藥並無酒氣,不動臟腑,不傷氣血,忌酸、薄酒、鐵器。服後側睡,覺痛定回生,神功浩大,不可臆度。
潔古保安湯,治瘡托裡,或已成者,速潰。
白話文:
背部用皂角刺,腹部用白芷,胸部加栝蔞仁,四肢用金銀花。如果長了疔瘡,再加紫河車草根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成人用量四兩,小孩用量二兩,做成一劑。用無灰酒十茶盅,小瘡用五茶盅,裝入有嘴瓶中,用厚紙封口,不要漏氣,煎煮到剩下三大盅,去渣,分三次服用,連續不斷,隨著瘡的部位上下調整服用的時間。能喝酒的人,服藥後再喝三五杯酒。這個藥方沒有酒味,不傷臟腑,不傷氣血,忌食酸性食物、薄酒,也忌用鐵器。服用後側臥休息,感覺疼痛消失,恢復如初,療效極佳,不可輕視。
栝蔞(新者一枚,去皮,火焙),沒藥(通明者,一錢,研),金銀花,甘草,生薑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用好無灰酒三升,於銀石器內煎至一升。分作三盞,三次飲盡,病微者,只一服。如服托裡藥不能發散,又作瘡者用此。
《葦航紀談》云:戶部尚書沈洗,為人仁厚,一兵卒患背疽,乞假,親為合藥治之,時旱蝗,當致齊園丘,猶丁寧料理,藥內用酒恐市酤不中用,自取酒入藥,服之即愈。其法:用栝蔞子一枚,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甘草三錢,用醇酒九盞,臨服嚼沒藥一塊,飲此酒極妙。
秘方托裡散,治一應瘡毒,始終常服,不致內陷。
白話文:
將栝蔞去皮,用火烤過,取一顆,再取沒藥(透明的,一錢,研磨成粉),金銀花、甘草、生薑(各半兩),一起研磨成細粉。用乾淨的無灰酒三升,在銀器中煎煮至一升,分為三杯,三次喝完。病情較輕者,只需服用一次。如果服用內服藥物無法散發毒氣,並且出現瘡瘍,可以用這個方子。
《葦航紀談》中記載,戶部尚書沈洗是一位仁厚的人,有一位士兵患了背部膿瘡,請求休假。沈洗親自為他配藥治療,當時正值旱災蝗災,他應該去照料莊稼,但依然細心地照料士兵。擔心市面上買的酒不適合入藥,就自己拿了酒來配藥,士兵服藥後很快痊癒。他的方法是用栝蔞子一顆,乳香、沒藥各一錢,甘草三錢,用純酒九杯,服用前嚼一小塊沒藥,用這種酒來服用效果最佳。
這個秘方叫做“托裡散”,可以治療各種瘡毒,長期服用,可以防止毒氣侵入內部。
栝蔞(大者一枚,杵),當歸(酒拌),黃耆(鹽水拌,炒),甘草,白芍藥(各一兩半),皂角刺(炒),金銀花,天花粉,熟地黃(用生者,酒拌入瓷器,蒸半日,四味各一兩)
用無灰酒五茶盅,和藥五兩,入瓷器內,厚紙封口,再用油紙重封,置湯鍋內煮,用蓋覆之,煮至藥香,取出分服,直至瘡愈。
〔薛〕,按:此方藥品平易,消毒之功甚大。且不動臟腑,不傷氣血,不問陰陽腫潰,屢用屢效,誠仙方也。常治發背、腦疽勢盛者,更隔蒜灸。若脈沉實,大小便秘者,先用疏通而後用此,其功甚捷。若大毒已退不作膿,或不潰者,用托裡,潰而不斂及膿清,用峻補。
白話文:
取一個大栝蔞,搗碎;將當歸用酒拌勻,黃耆用鹽水拌勻後炒香,甘草、白芍各一兩半,皂角刺炒香,金銀花、天花粉、生熟地黃(用生熟地黃,用酒拌勻,放入瓷器中蒸半日),以上四味各一兩。
將所有藥材和五兩藥材混合,用五茶盅無灰酒浸泡,放入瓷器中,用厚紙封口,再用油紙加封,置於湯鍋中煮,蓋上鍋蓋,煮至藥香四溢,取出分服,直到瘡瘍痊癒。
這個藥方藥性平緩,具有很好的消毒功效,而且不傷及臟腑和氣血,不論是陰性或陽性腫潰,都屢試不爽,可謂是仙方。常用于治療發背、腦疽病情嚴重者,可配合隔蒜灸。如果患者脈象沉實,大小便不通,應先用通便藥,再使用此方,效果更佳。如果毒性已退,不化膿或不潰爛,應使用托裡藥;如果瘡瘍潰爛而不收口或膿液清澈,則應使用峻補藥。
秘方拔毒散,治一切癰疽腫毒,其功不可盡述。
乳香,沒藥,穿山甲(炮),當歸,木鱉子(各一錢),栝蔞實(八錢),甘草(炙,五分),忍冬藤(二錢),牙皂角(炒,七分),大黃(生熟,各一錢半),連翹(一錢),貝母(七分)
作一劑。用酒、水各一盅,煎至一盅。食前服。
按:此方攻毒、止痛、化膿之良劑也,屢用屢驗。若有膿或已潰者,大黃不可用,恐泄其真氣,則膿者難潰,潰者難斂也。亦有膿雖潰,脈仍洪數,或沉實喜冷者,火邪尚在,又所宜用。
白話文:
祕方「拔毒散」,治療各種癰疽和腫毒,其療效無窮。
乳香,沒藥,穿山甲(經過炮製),當歸,木鱉子(各取一錢),栝蔞實(取八錢),甘草(經過炙烤,取五分),忍冬藤(取二錢),牙皁角(經過炒製,取七分),大黃(生熟各取一錢半),連翹(取一錢),貝母(取七分)
做成一副藥。使用酒和水各一杯,煎煮到一杯。在飯前服用。
說明:這是一個攻毒、止痛、化膿的良方,多次使用都驗證有效。如果已經有膿液或者破潰的,大黃不可以用,否則會耗損真氣,使膿液難以破潰,破潰後難以收斂。也有膿液雖然已經破潰,脈象仍然強盛或沈實喜涼,這代表火邪還在體內,這時這個方子也是適用的。
歸耆湯,治癰疽無頭,但腫痛。
黃耆,當歸,栝蔞,甘草,皂角刺,金銀花(各一錢)
上㕮咀。水一盅半,煎八分,去滓,入乳香酒,再煎服。
又方
貝母,穿山甲,天花粉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二盅,煎半盅,一日四服,其毒自在大小便下矣。可與前方合為一帖。
破毒無比散
豬牙皂角,去皮如法,醋炙焦黃,為末。每服半錢,加穿山甲全者,看患人證在何處,就取此處甲,用以蛤粉炒為末,一錢,與皂角末相和,溫酒調下,症在上食後服,在下食前服,神效。
白話文:
【歸耆湯】,治療沒有化膿的疽癰,只是腫脹疼痛。
黃耆、當歸、栝蔔、甘草、皁角刺、銀花(各一錢)
將這些藥物切碎後,用半杯水煎至剩下一杯的八分,然後過濾掉渣,加入乳香酒,再次煮沸後服用。
另一個方子:
貝母、穿山甲、天花粉
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半,一天服用四次,毒素會隨著大小便排出。可以與前面的方子混合使用為一帖。
【無比散】破毒
豬牙皁角,去除皮後按方法處理,用醋炙至黃色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加上整塊的穿山甲,根據病人的症狀在身體的哪個部位,就取該部位的穿山甲,用蛤粉炒成粉末,每次一錢,與豬牙皁角粉末混合,用溫酒調服。如果病竈在上部,飯後服用;如果在下部,則在進食前服用,效果神妙。
消毒散,治一切無名腫毒、瘡癤。
貝母一味,去心切細,一半生曬,一半微炒,和勻為末。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,酒調一二錢。
一男子,肩患毒,腫硬作痛,惡症迭見,用白礬末三錢糊丸,以蔥頭七莖,煎湯調下,腫痛悉退,再服諸症亦退,更以仙方活命飲二劑出水而消。此秘方名千金化毒湯,本礬末蔥湯調服,因末難服,故易為丸,一方士,治瘡疽不問腫潰,先用此藥三二服,後用消毒藥甚效,常治芻蕘之人,用此即退,不用托裡藥亦愈。蓋止熱毒為患,血氣不虧故也。
白話文:
消毒散
功用: 治療各種原因不明的腫毒、瘡癤。
組成: 貝母一味,去心切細,一半生曬,一半微炒,混合研成粉末。
用法: 腫毒在上半身者,飯後服用;腫毒在下半身者,飯前服用。用酒調和,每次服用一至二錢。
案例: 有一男子,肩膀患有毒瘡,腫脹堅硬疼痛,病情反覆。先用白礬末三錢,製成丸劑,以蔥頭七根煎湯送服,腫痛皆消退。之後再服用其他藥物,諸症亦退。最後再用活命飲兩劑,毒瘡完全消退。
解說: 這個秘方叫做千金化毒湯,原本是以白礬末與蔥湯調服,因為粉末難以服用,所以改為丸劑。一位方士治療瘡疽,無論腫脹或潰瘍,都先用此藥三至二服,之後再使用消毒藥,效果顯著。他常治病於貧困之人,使用此藥後腫毒皆退,不用托裡藥也能痊癒。這是因為它能止熱毒,避免耗損血氣的緣故。
若金石毒藥發疽者,尤效,蓋礬又能解金石之毒也。一方,用礬末五錢,硃砂五分,熱酒下亦效,此藥托裡固內,止瀉解毒,排膿不動臟腑,不傷氣血,有益無損,其藥易得,其功甚大,偏僻之處,不可不知。此方或蟲犬所傷,溶化熱塗患處,更以熱酒調末服,皆效。
榮衛返魂湯(又名通順散;又名何首烏散。)
何首烏(不犯鐵),當歸,木通(去皮尖),赤芍藥(炒),白芷(不見火),蘹香(炒),土烏藥(炒),陳枳殼(麩炒,若噁心,加薑汁炒),甘草
白話文:
對於使用金屬、礦物或有毒藥物導致產生膿腫的狀況,這種方法尤其有效,因為礬石能解毒金屬和礦物。一種配方使用礬石粉末五錢、硃砂五分,加入熱酒中服用,效果同樣顯著。這類藥物具有扶助體內環境穩定、止瀉、解毒、排膿而不影響臟器和血液循環的特性,對身體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。這些藥物容易取得,功效卻非常強大,即使是遠離城市的地方,也應該知道這種療法。有時在受到蟲子或狗的傷害後,可以將熱溶化的礬石液塗抹於傷處,或者將礬石粉末與熱酒調和後服用,同樣有效。
「榮衛返魂湯」(又名「通順散」、「何首烏散」):
何首烏(不能接觸到鐵器)、當歸、木通(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赤芍藥(炒過)、白芷(不經過火烤)、蘹香(炒過)、土烏藥(炒過)、陳枳殼(用麩炒,如果出現噁心,則用薑汁炒)。甘草則是本方中的一種調味藥材。
上方止此九味各等分,水、酒湯使,隨證用之,水酒相半亦可。惟流注加獨活,每服四錢。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
此一藥,流注、癰疽、發背、傷折,非此不能效。至於救壞病,活死肌,彌患於未萌之前,拔根於既愈之後,中間君臣佐使,如四時五行,更相迭旺,真神仙妙劑,隨證加減,其效無窮。何則?此藥大能順氣勻血故也。夫氣陽也,血陰也。陽動則陰隨,氣運則血行。陽滯則陰凝,氣弱則血死。
血死則肌死,肌死則病未有不死者矣!必調其陽,和其陰,然後氣血勻,二者不可偏廢。只調陽不和陰,則氣耗而血凝,肌必不活,如五香連翹之類是已。只和陰不調陽,則血旺而氣弱,疾必再作,如內補十宣之類是已。然二藥亦須參用,不可執一為妙。此藥扶植胃本,不傷元氣,盪滌邪穢,自然順通,不生變證,真仙劑也。
白話文:
這九味藥各取相同份量,用水或酒湯煎煮,根據病情服用,也可以水酒各半。如果是流注症,還要加獨活,每次服用四錢。病在上半身,飯後服用;病在下半身,飯前服用。
這種藥對流注、癰疽、發背、傷折等病症特別有效,甚至可以救治重病,讓壞死的肌肉復原,在病症還沒發作前就預防,在痊癒後也能防止復發。藥方中君臣佐使相互配合,如同四季五行相生相剋,相互影響,真是神仙妙藥,可以根據病情加減用藥,效果無窮。為什麼呢?因為這藥能很好地調和氣血。氣是陽氣,血是陰血。陽動則陰隨,氣運行則血流動。陽氣停滯則陰血凝結,氣弱則血死。
血死則肌肉死,肌肉死則病症必死無疑!必須調和陽氣,平衡陰血,才能讓氣血運行順暢,二者不可偏廢。只調陽不和陰,陽氣耗損而陰血凝結,肌肉必定無法恢復,例如五香連翹類藥物就是如此。只和陰不調陽,陰血旺盛而陽氣衰弱,疾病必定會復發,例如內補十宣類藥物就是如此。所以,兩種藥物都要配合使用,不可偏執於其中一種。這種藥能扶持脾胃,不傷元氣,清除邪氣,自然流通,不會產生變症,真是仙丹妙藥。
用法列之於下。
一發背既久不愈,乃前醫用涼藥過也。涼藥內傷其脾,外冰其血。脾主肌肉,脾既受傷,飲食必減,顏色痿瘁,肌肉不生。血為脈絡,血一受冰,則氣不旺,肌肉糜爛。故必理脾,脾健肉自生。宜於此方中去木通,少用當歸,倍加厚朴、陳皮,盛則用家傳對金飲子,又盛則加白豆蔻之類為妙。一凡治流注,可加獨活。
流注者,氣血凝滯,故氣流而滯,則血注而凝。加此藥者,可以動盪一身血脈,血脈既動,豈復有流注乎。一流注起於傷寒,傷寒表未盡,餘毒流於四肢,經絡澀於所滯,而後為流注也。如病尚有潮熱,則里有寒邪未盡散,此方中可加升麻、蘇葉。如服此而熱不退,可加乾葛。
白話文:
用法如下:
如果背部疼痛很久都治不好,很可能是以前醫生用涼藥過度造成的。涼藥會傷脾胃,使血液受寒。脾臟主宰肌肉,脾胃受傷後,飲食就會減少,面色萎黃憔悴,肌肉長不出來。血液是血管的本質,血液受寒後,氣血不旺,肌肉就會糜爛。所以必須調理脾胃,脾胃健壯,肌肉自然會再生。
建議在此方中去除木通,減少當歸的用量,增加厚朴和陳皮的份量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家傳對金飲子,病情更嚴重的話,可以加入白豆蔻等藥物。
凡是治療流注的方子,都可以加入獨活。
流注是指氣血凝滯,導致氣血流動不暢,凝結在一起。加入獨活可以活血化瘀,打通全身經脈,血脈流動起來,流注自然就會消失。
如果流注是由於傷寒引起的,傷寒表證尚未完全消除,餘毒流入四肢,經絡受阻而導致流注。如果患者還伴有潮熱症狀,說明體內還有寒邪未散,可以在此方中加入升麻和蘇葉。如果服用此方後,熱症不退,可以加入乾葛。
如有頭疼,加川芎,並用姜水煎。如無潮熱,可用水、酒相半煎。酒,大能行血生氣故也,氣生血行,病愈可必。然流注須表者,何也?所以推其因,究其源,不忘病之根本也。寒邪既盡,表之太過,則為冷流注,尤為難治,故宜略表為妙,表後第二節,宜服溫平之藥,乃十宣、內補是已。
如不效,第三節宜加附子,或服四柱散,數服即止,溫藥亦不可多用,恐增痛苦,反成膿血不幹。第四節仍歸本方收效,然表未盡則餘毒附骨而為骨癰。夫流注者,傷寒之餘毒、骨癰者,又流注之敗證也。流注非傷寒之罪,乃醫者表之未盡也。骨癰非流注之過,又庸醫涼藥之過也。
白話文:
如果頭痛,就加川芎,用薑水煎煮。如果沒有潮熱,可以用水和酒各半煎煮。酒能夠促進血液循環,生發氣血,所以氣血流通,病自然就會好。但是流注必須要兼顧表症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為了追究病因,探尋病根,不要忘記疾病的根本。寒邪去除之後,如果表症過於嚴重,就會變成冷流注,這就更難治癒了,所以要稍微留著表症比較好。表症減輕之後,第二階段要服用溫和的藥物,像是十宣、內補之類。
如果沒有效果,第三階段要加附子,或者服用四柱散,服用幾次就可以了。溫性藥物也不能過度使用,否則會加重痛苦,反而會造成膿血不幹。第四階段還是要回到原方,就能奏效,但是如果表症沒有完全消退,就會留下餘毒附著在骨頭上,形成骨癰。流注是傷寒的餘毒,骨癰又是流注的惡化病症。流注不是因為傷寒的過失,而是因為醫生沒有徹底處理表症;骨癰也不是因為流注的過失,而是因為庸醫使用了寒涼的藥物。
庸醫無識,心盲志聾,妄稱明見,雖知為骨癰,而治之無法,又復投之涼藥,烈之毒刃,則毒氣滯,涼藥觸鐵器,則愈附骨而不能愈矣。不然,則人之骨何以有癰?骨而成癰,非藥所治,故名附骨疽,又名白虎、飛屍。留連周期,展轉數歲,冷毒朽骨,出盡自愈,其不愈者,至於終身有之,此皆失於初也。
其骨腐者,多為副骨,猶或可痊,正骨腐則終身廢疾。故膿白而清者,碎骨初脫,肉深難取,膿黃而濃者,碎骨將出,肉淺可取,宜以利刀取之,詳在後章,此不過治骨癰之概耳。又有病經數月,傷於刀刃,羸弱拳攣,咳嗽膿血,壞肉陰爛者,此皆冷極,陽弱陰盛,不可以唾紅為熱,宜以好附子,加減治之。
白話文:
庸醫不懂,心中無明,虛稱明見,即使知道是骨癰,卻無法治療,反而投以寒涼藥物,或是劇毒之刃,導致毒素停留,寒涼藥物碰到鐵器,反而會加重病情,無法痊癒。否則,人的骨頭怎麼會長出骨癰?骨頭長出骨癰,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,所以被稱為附骨疽,又稱為白虎、飛屍。長期延宕,反覆數年,寒毒腐蝕骨頭,最終會自行痊癒,若未能痊癒者,可能會終生受此困擾,這都是因為初期處理錯誤所致。
對於骨頭腐爛的情況,大多為附骨,還有可能痊癒,但若是正骨腐爛,則可能終生殘廢。因此,膿液白色且清澈的,表示骨頭剛開始脫落,肉層較深,不易取出;膿液黃色且濃厚的,表示骨頭即將脫落,肉層較淺,較易取出。應使用鋒利的刀具進行取膿,詳細方法在後面的篇章中有詳細說明,這些只是對骨癰的一般治療方式而已。
此外,有些病人經過幾個月的病程,因刀傷而變得虛弱,手指彎曲,咳嗽帶血,肌肉腐爛,這是因為寒毒極重,陽氣衰弱,陰氣旺盛,不能以口吐紅潤作為熱性的指標,應使用好的附子,根據情況調整藥量來進行治療。
又有毒自手腳頭面而起,疼痛遍身,上至頸項經絡,所繫去處,如瘍癧貫珠者,此為風濕流氣之證,宜以加減小續命湯,及獨活寄生湯,與此方參錯用之。又有兩膝痛起,以至遍身骨節皆痛,婦人類血風,男子類軟風,此名風濕痹,又名歷節。宜以附子八物湯加減用之。又有癰腫在項腋、兩乳旁,兩胯軟肉處,名為𤷍癧癰,此冷證無熱,宜以內補十宣散與此方參用。
小兒不可輕用附子,恐生驚癇,切不可更犯針刀,薄血無膿,胬肉難合,宜以溫熱藥,貼散內消。倘犯針刀,生胬肉,亦以此藥收功。倘用藥微疼,略有驚癇,宜用全蠍觀音散加減用之,驚定藥如故事。又有小兒,亦患宿痰失道者,癰腫見於頸項、臂膊、胸背等處,是為冷極,全在熱藥敷貼之功(留口),病須再作為佳,治法見後。又有流注,大如匏瓠、覆碗,見於胸背,其證類發而甚峻。
白話文:
有病症由四肢、臉部開始,全身疼痛,延至頸部、經絡,像珍珠串成的疹子,這是風濕症狀,應使用「加減小續命湯」和「獨活寄生湯」來治療。也有膝蓋疼痛,進而導致全身關節疼痛,女性可能為血風症,男性則為軟風症,稱為風濕痹或歷節,應使用「附子八物湯」加減治療。另外,頸部、腋下、胸部、腹部的腫脹,稱為「癰癰」,這是一種冷症狀,沒有熱性,應使用「十宣散」加減治療。
對於兒童不應輕易使用附子,以免引發驚癇,避免針刀治療,因為可能會導致血液薄弱、不易結疤,應使用溫熱藥物進行貼敷和內服。如果使用針刀治療,造成血液薄弱、不易結疤,也應使用這些藥物來治療。如果藥物治療時感到微疼且有驚癇現象,可以使用「全蠍觀音散」加減治療,直到驚癇消失。對於患有長期痰積的兒童,腫脹出現於頸部、手臂、胸部等部位,這是極度寒冷的症狀,主要依靠熱藥敷貼來治療。此外,還有一種病症,類似於瓢瓠或覆碗大小,出現在胸部背部,症狀嚴重。
用藥之後,形勢一有微動,既非發矣,宜以內補、十宣與此方隨證通變用之,可以內消。大抵諸證皆原於冷,故為痛者骨痛也,骨者腎之餘,腎虛則骨冷,骨冷所以痛,所謂骨疽皆起腎者,亦以其根於此也,故補腎必須大附子,方能作效。腎實則骨有生氣,疽不附骨矣,凡用藥不可執一,貴乎通變。
凡癰疽初萌,必氣血凝滯所成,為日既久,則血積於所滯,而後盛作,故病人氣血盛者,此方中減當歸。多則生血發於他所,再結癰腫,生生不絕,斯乃秘傳,醫者少知也。一凡癰疽生痰,有二證,一胃寒生痰,此方中加半夏,健脾化痰;二熱鬱而成風痰,此方中加桔梗以化咽膈之痰,並用生薑和水酒煎。一凡腦發、背發在上者,此方中可去木通,恐導虛下元,為上盛下虛之病,難於用藥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後,如果病情稍微有所變化,但還沒有完全好轉,應該使用內補、十宣等方法,並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,這樣可以從內部消散病症。一般來說,各種病症的根源都來自於寒氣,所以會出現疼痛,而骨頭是腎臟的餘氣,腎虛就會導致骨寒,骨寒就會引起疼痛,所謂的骨疽也都是因為腎氣不足而引起的,所以補腎一定要用大量附子才能見效。腎臟充實了,骨頭就會有生機,疽瘡就不会附著在骨頭上了。用藥不能死板,要靈活變通。
癰疽剛開始形成,一定是氣血凝滯造成的,時間久了,血液就會積聚在凝滯的地方,然後病情加重,所以氣血旺盛的病人,這個藥方中要減少當歸的用量。用量太多會生血,導致血氣淤積在其他地方,再次形成癰腫,這樣就會反反复复,永无止境。這是秘傳的醫術,很多醫生都不知道。癰疽如果生痰,有兩種情況:一是胃寒生痰,這個藥方中要加半夏,健脾化痰;二是熱氣鬱積形成風痰,這個藥方中要加桔梗,化解咽喉的痰液,並且用生薑和水酒煎藥。如果長在頭部或背部上面的,這個藥方可以去掉木通,因為擔心會導致下元虛弱,造成上實下虛的病症,用藥就更加困難了。
老人虛弱者,尤宜去之。一凡病人有瀉者,不可便用此方,宜先用止瀉藥。(白礬生用為末,溶開,黃蠟為丸,為飲下,三十丸。)俟瀉止方用此藥。蓋人身以血氣為主,病癰之人,氣血潮聚一處為膿,若臟腑不固,必元氣泄而血愈寒難愈,此藥大能順氣故也。
大抵氣順則血行,氣耗則血寒,氣寒則血死,血死則肌肉不生,投之熱藥,則肌肉無元氣,不足以當之,徒增苦投之涼藥,則無是理,是方雖仙授,要在用之得當,不然,則有刻舟之患矣。至於流注,又不可一概論也。
若涼藥耗散,元氣虛敗,有用三建取效者,其疾多緣於冷故也,尤當審其脈,辨其證,的出於冷,然後用之,亦不可過,過亦有害,但陽脈回,腫處紅活,骨有生氣,寒氣不能相附為疽,即歸功本方以取效,此萬全妙法。一此藥丸、散、未,皆可水酒湯使,臨時裁度用之,貴人加木香為衣,病者,有熱痰咳嗽,(富)沉香,(貧)蘇葉湯皆可下,丸用蜜劑。一此方非但治癰疽、發背、傷折,至於男子、婦人疝氣,血氣,皆可用,屢獲效矣。
白話文:
年紀大體弱的人,尤其應該避免使用這個藥方。一般來說,病人如果有腹瀉,也不應該馬上使用這個方子,應該先用止瀉藥。等腹瀉停止後,再使用這個藥方。因為人體以氣血為根本,患有癰疽的人,氣血會聚集在患處形成膿液,如果臟腑虛弱,就會導致元氣外泄,血變得更加寒冷,不容易痊癒。這個藥方能有效地順氣,所以能幫助痊癒。
總的來說,氣順暢,血液就會流動,氣虛弱,血液就會寒冷,氣寒冷,血液就會凝固,血液凝固,肌肉就無法生長。如果使用溫熱的藥物,肌肉沒有元氣,無法承受,只會徒增痛苦;如果使用寒涼的藥物,也並不合理。這個藥方雖然是神醫傳授的,但是使用時一定要得當,否則就會像刻舟求劍一樣,得不償失。至於流注,也不能一概而論。
如果寒涼的藥物耗散元氣,導致身體虛弱,可以使用三建方來恢復元氣,因為這種病症大多是因為寒氣引起的。尤其要仔細觀察脈象,辨別病症,確定是寒氣引起的,才能使用。使用時也不能過度,過度使用也會造成傷害。只要陽脈回升,腫處紅潤有活力,骨頭有生機,寒氣就不能附著形成疽,就能歸功於這個藥方,達到療效。這就是萬無一失的妙法。這個藥方可以用丸劑、散劑、末劑,都可以用水、酒、湯劑服用,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。富裕的人可以加入木香作為藥衣,貧困的人,如果有熱痰咳嗽,可以使用沉香或者蘇葉湯來治療,丸劑可以用蜂蜜調製。這個藥方不僅可以治療癰疽、發背、傷折,對於男人和女人的疝氣,血氣不通,都可以使用,效果顯著。
有一婦人,患氣疾五年,發時只是塊痛嘔逆,水漿不下,一發便欲死,用此藥為丸,木香湯下,一服嘔止,再服氣順,疾遂愈。一凡傷折,皆不脫此方,但加減有差,詳見傷折類中。如尋常打破傷損,或傷心胞,並皆治之。在頭上則去木通、枳殼,加川芎、陳皮。常用加丁皮、蘇葉能活血;加破故紙、五靈脂能破宿血。
水煎熟,用濃酒一盞,侵入候再沸,卻人大黃末,空心服之,如通順,藥只四服,先二服中入大黃,後二服不必用,只是催發便下。如不通,只枳殼湯一向催。如若不通,即不可治。不可坐視人死而不知也,補血、十宣散之類。一凡傷折,常用此方,可去木通,名何首烏散,蓋首烏能扶血故也。
白話文:
一位婦女患有氣疾五年,發病時會感到胸口疼痛,嘔吐逆流,喝水也吞不下去,每次發作都像是要死了一樣。服用這個藥丸,用木香湯送服,一劑藥後嘔吐就止住了,再服用一劑氣順暢了,病就好了。所有傷折,都可用這個方子,只是加減藥物有所不同,詳見傷折類的藥方。像平常的跌打損傷,或是傷到心臟,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。如果是頭部受傷,則去掉木通、枳殼,加川芎、陳皮。常用時可以加入丁皮、蘇葉來活血;加入破故紙、五靈脂可以破除瘀血。
將藥材用水煎煮,然後用一杯濃酒浸泡,等再次沸騰後,加入大黃末,空腹服用。如果通暢了,只要服用四劑,前兩劑加入大黃,後兩劑則不用,因為只是用來催促排便。如果不通暢,就一直用枳殼湯來催促排便。如果仍然不通暢,就無法治療了。不可眼看著病人死去而無動於衷,可以補血、用十宣散等方法治療。所有傷折,常用這個方子,可以去掉木通,叫做首烏散,因為首烏能扶持血液。
如刀刃傷,有潮熱、面腫、氣喘,乃破傷風證,可服索血散、葛根湯數服,薑蔥煎發散,或敗毒散三四服。外用敷貼藥,依法治之,無不愈者矣。一經年腰痛,加萆薢、玄胡索以酒煎服。一腳氣,加檳榔、木瓜、穿山甲水煎服之。一宿痰失道,非惟人不識,自仙授以來,惟予一派知之。
人身有痰,潤滑一身,猶魚之有涎,然痰居胃中,不動則無病,動則百病生,或喘、或咳、或嘔、或暈、頭痛、睛疼、遍身拘急、骨節痹疼,皆外來新益之痰,乃血氣敗濁凝結而成也。何則?臟腑氣逆,鬱結生痰,當汗不汗,蓄積生痰,飲食過傷,津液不行,聚而生痰。其常道,則自胃脘達肺脘而出;其失道,自胃脘,而流散於肌肉、皮毛之間。
白話文:
如果被刀刃傷了,出現潮熱、面腫、氣喘,就是破傷風,可以服用索血散、葛根湯幾次,用薑蔥煎湯發散,或者服用敗毒散三四次。外用敷貼藥,依照醫囑治療,沒有不痊癒的。如果一年來腰痛,可以加入萆薢、玄胡索用酒煎服。如果腳氣,可以加入檳榔、木瓜、穿山甲用水煎服。如果宿痰失道,一般人都不了解,只有從我師父傳授下來,只有我這一派知道。
人體有痰,可以潤滑全身,就像魚有涎一樣,但是痰停留在胃中,不動就沒病,動了就會百病叢生,可能會喘、咳嗽、嘔吐、昏眩、頭痛、眼痛、全身拘緊、關節疼痛,這些都是外來的新生痰,是血氣敗濁凝結而成。為什麼呢?因為臟腑氣逆,鬱結生痰;應該出汗卻不出汗,積聚成痰;飲食過度,津液無法運行,聚積成痰。正常情況下,痰會從胃脘到達肺脘排出;如果失道,就會從胃脘流散到肌肉、皮膚之間。
脾主肌肉,肺主皮毛,故凡胸背、頭項、腋胯、腰腿、手足結聚腫硬,或痛,或不痛,按之無血潮,雖或有微紅,亦淡薄不熱,堅如石,破之無膿,或有薄血,或清水,或如乳汁,又有壞肉如破絮,又或如瘰癧,在皮肉之間,如雞卵浮浴於水中,可移動,軟活不硬,破之亦無膿血,針口胬肉突出,惟覺咽喉痰實結塞,作寒作熱,即皆其證,急於此方中加南星、半夏等藥,以治其內,外用玉龍熱藥,以拔其毒,便成膿破為良,其輕無膿者,必自內消,如熱極痰壅,則用控涎丹。(紫大戟、甘遂、白芥子,等分為末,米糊為丸。
白話文:
脾臟主管肌肉,肺臟主管皮膚和毛髮,因此凡是胸部、背部、頭頸、腋窩、胯部、腰部、腿部、手腳等部位出現腫塊、硬結,或是疼痛,或是無痛,按壓時沒有血流,即使有輕微泛紅,也是淡薄且不熱,堅硬如石,破開後沒有膿液,或是只有少許血液,或是清水,或是像乳汁一樣的液體,還有些壞死的肉組織像破布一樣,或者像瘰癧一樣,位於皮膚和肌肉之間,像雞蛋漂浮在水面上,可以移動,柔軟不硬,破開後也沒有膿血,針孔周圍的肉組織突出,只是感覺喉嚨有痰積聚阻塞,時冷時熱,這些都是脾肺氣虛濕痰凝滯的表現。
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在原方中加入南星、半夏等藥物,用以治療內在病症,同時在外用玉龍熱藥,拔除毒素,使之化膿破潰,這樣才是最佳治療方法。如果病情較輕,沒有膿液,則會自行消散。如果熱邪極盛,痰液阻塞,則可以用控涎丹治療。(紫大戟、甘遂、白芥子,等分研末,用米糊做成丸劑。)
)如遍身腫硬,塊大如杯盂,生於喉項要處者,尤為難治。夫血氣和暢,自無他病,氣行不順,血化為痰,痰復失道,則血氣衰敗,不能為膿,但能為腫硬,理必然也。此證陽少陰多,隨證用藥,回陽生氣,補血、控涎外,則用敷法作起,一身氣血,引散冷塊,萬一腫不消,不作痛,不為熱,體氣實,無他證,肉塊與好肉無異,此又一證也,切不可輕用針刀自戕。
如草醫曾用針灸,陰爛其肉,或用毒藥點脫,使人憎寒壯熱,法當通順其氣血,於此方中加升麻,以除其寒邪,用斂口結痂之藥,以安之,使為疣贅而已。萬一病自作臭穢糜爛,不免動刀,則有妙劑可以代刀,不可輕泄。(即白礬、枯,朴硝二味,為末敷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全身腫脹硬塊,塊狀如同杯盤,長在喉嚨和頸部要害的地方,就特別難治。因為血氣暢通,自然不會有其他病症,氣血運行不順暢,血液就化為痰液,痰液又走錯地方,就會導致血氣衰敗,無法化膿,只能形成腫脹硬塊,這是必然的道理。這種情況屬於陽氣不足,陰氣偏盛,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用藥,溫陽補氣、補血、控制涎液,同時配合敷藥,使全身氣血運行,引散寒塊。萬一腫塊不消退,也不疼痛,不發熱,身體氣血充盈,沒有其他症狀,肉塊與正常肉體無異,這又是另外一種情況,絕對不可輕易用針刀自殘。
如果民間醫生曾經用針灸,導致肉體腐爛,或者用毒藥點治,使病人畏寒發熱,應該用藥通暢氣血,在原方中加入升麻,清除寒邪,再用收口結痂的藥物,讓傷口癒合,形成疣贅就好。萬一病灶自行臭穢糜爛,無法避免動刀,就有妙方可以代替手術,不可輕易放棄。(即用白礬、枯礬、朴硝三味,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。)
)一肚腸內癰,宜服十宣散與此方相間用之,並加忍冬藤,此藥最治內癰,但當審其虛實,或通或補,補須用附子,通則用大黃,如不明虛實,則此方亦自能通順,十宣自能內補,可無他變。至於肺癰初覺,飲食有礙,胸膈微痛,即是此證,急須察脈,審其虛實,虛則用此方加附子,相出入用之;若稍再作,即用十宣散內補之即自消散。實則用此方,加大黃略通之,使毒氣下宣為妙,蓋肺與大腸相表裡故也。
如內癰已成,宜以海上方與此方,加減參用之。喘咳膿血者,肺癰也。大便有膿自臍出者,肚癰也。忍冬藤、甘草節,煮酒妙。
龍虎交加散,治發背癰疽,發腦、髮鬢、發髭,又治腦虛頭暈,風濕之症。
白話文:
如果患有內癰,可以服用十宣散與此方交替使用,並加入忍冬藤,此藥最擅長治療內癰,但必須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,選擇通補方法。虛者需加附子補氣,實者需加大黃通便,若不確定虛實,此方也能自行調節,十宣散則能內補,不必擔心其他變化。至於肺癰初期,患者會出現飲食不適、胸膈微痛的症狀,應立即把脈,判斷虛實。虛者需服用此方並加附子,交替使用;若病情加重,則使用十宣散內補即可消散。實者則需服用此方加大黃,略微通便,使毒氣下泄,效果最佳,因為肺和大腸是表裡關係。
若內癰已成,宜用海上方與此方加減使用。喘咳帶膿血者,屬於肺癰;大便帶膿,從肚臍排出者,屬於肚癰。忍冬藤、甘草節,煮酒服用效果佳。
龍虎交加散,用於治療發背癰疽、發腦、髮鬢、發髭,以及腦虛頭暈、風濕等病症。
製藥法:
南木香(銼碎,用紙墊鍋焙乾,研為細末),罌粟殼(去頂穰筋,銼、焙乾,為細末),甘草(用濕紙裹煨,焙乾,為細末),吳白芷(麵裹煨,去面焙乾,為細末),川芎(濕紙裹煨,焙乾,為細末)
上件藥末,各另包收,看瘡加減用之。
加減法:
若瘡勢紅腫熱大,先服如神托裡散一帖,臥、蓋取微汗;如紅暈大,腫高,瘡頭有似碎米大白膿點者,可進交加散一帖,用木香(四分),,罌粟殼(二錢二分),甘草(六分),白芷(一錢四分),川芎(一錢半),共為一帖。用水七分,生白酒三分,共一碗,用銀器煎八分,如無銀器,新瓷器亦好,不用銅、鐵舊器。
白話文:
製藥法:
南木香(切碎,用紙墊鍋烘焙乾燥,研磨成細末),罌粟殼(去除頂部穀穀與筋絡,切碎、烘焙乾燥,研磨成細末),甘草(用濕紙包裹烘焙乾燥,研磨成細末),吳白芷(用麵粉包裹烘焙乾燥,去除麵粉後研磨成細末),川芎(用濕紙包裹烘焙乾燥,研磨成細末)
以上藥物粉末,各自單獨包裝保存,根據傷口情況調整使用份量。
加減法:
若傷口紅腫發熱嚴重,首先服用如神託裡散一劑,躺下並覆蓋衣物以引發輕微出汗;如果紅腫範圍廣,傷口隆起,傷口頭部出現類似碎米大小的白色膿點,可以服用交加散一劑,用木香(四分),罌粟殼(二錢二分),甘草(六分),白芷(一錢四分),川芎(一錢半)等材料混合研磨成一劑。用水七分,加入生白酒三分,合計一碗,使用銀器煎煮至八分,若無銀器,新製的陶瓷器皿也可以,不使用銅或鐵的老器皿。
於炭火旁,先滾五七滾,用細絹水濕,扭干,濾去渣,食後服,以干鹽菜壓之;渣敷瘡四圍,用禳絹帕包之。如噁心嘔吐,即服護心散一帖止嘔,次服前藥。若胸腹膨滿,或大小便閉澀,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,行五七次,用溫米粥湯補正。如瘡已成潰膿,不寒不熱,止是爛開疼痛,木香(三分),甘草(六錢),川芎(一錢半),白芷(一錢四分),粟殼(二錢),水五分,酒五分,合煎八分服。若紅暈白者好也,仍紅其瘡不退。
若紫黑稍可,如紅暈不退,每日於晚進藥一帖,吃交加散四五帖,可服當歸連翹散一帖。要行,加大黃。只有熱,腹不脹,不用大黃。如瘡患要將好,腐肉不脫,可用針刺破皮,令隨膿出,將水紅花根煎湯洗之,用生肌散摻上,每日洗一次,依此法無不效。有蛆者難治。最忌酸、辣、醬、面、發氣,並生冷之物。
白話文:
將藥材在炭火上煮沸,反覆煮五、七次,用細絹布浸濕後擰乾,過濾掉渣滓,飯後服用,並用乾鹹菜壓住藥物。將藥渣敷在瘡瘍周圍,用乾淨的絹帕包好。如果出現噁心嘔吐,就服用護心散一帖止嘔,然後再服用之前的藥物。如果胸腹脹滿,或大小便不通,可以服用當歸連翹散一帖,連續服用五、七次,並用溫米粥湯補充氣血。如果瘡瘍已經潰爛流膿,沒有寒熱,只是疼痛難忍,可以用木香、甘草、川芎、白芷、粟殼等藥材煎湯服用。如果瘡瘍周圍出現紅暈,顏色偏白,預後良好,如果仍然紅腫不退,就每天晚上服用一帖藥物,並服用交加散四、五帖,同時可以服用當歸連翹散一帖。如果需要促進排膿,可以加大黃的用量。如果只有發熱,沒有腹脹,就不用加黃連。如果瘡瘍快好了,但腐肉沒有脫落,可以用針刺破皮膚,讓腐肉隨著膿液排出,然後用紅花根煎湯清洗瘡瘍,並撒上生肌散,每天清洗一次,按照這種方法,效果都很顯著。如果有蛆蟲,則難以治療。最忌諱食用酸、辣、醬、麵等發氣的食物,以及生冷的食物。
護心散,治證見前交加散。
甘草(炙,一錢),綠豆粉(炒,二錢),硃砂(研、水飛,過,一錢)
上為細末。作一服,白湯調下。
當歸連翹散,治證同前。
當歸,連翹,梔子仁,芍藥,金銀藤(各一兩),黃芩(五錢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用水二盞,煎至七分,空心溫服,要行,加大黃二錢,待藥熟,入大黃煎一二沸,去渣服。
如神托裡散,治發背等瘡初起,又治疔瘡,並一切腫毒,及發散傷寒。
蒼耳根,兔耳草根(又名一枝箭),金銀藤(用花亦可),五味子根(各等分)
白話文:
「護心散」用於治療心氣不足、心神不寧、心悸氣短等症狀。方劑由甘草、綠豆粉、硃砂組成,研磨成細末,用白湯調服。
「當歸連翹散」用於治療與「護心散」相同的症狀。方劑由當歸、連翹、梔子仁、芍藥、金銀藤、黃芩組成,研磨後,每次取五錢,用兩杯水煎煮至七分,空腹溫服。若症狀需要促進排泄,可加入大黃兩錢,待藥煎好後,再加入大黃煎煮一二沸,去渣服用。
「如神托裡散」用於治療初期發背等瘡瘍,以及疔瘡、腫毒等,並能發散傷寒。方劑由蒼耳根、兔耳草根、金銀藤(可用花)、五味子根組成,各取等量。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用生白酒二盞,煎至七分,去渣,服臥,蓋取微汗,渣再煎。
生肌散
水紅花葉
上為細末。先用水紅花根銼碎,煎湯,洗淨。卻用葉末撒瘡上,每日洗一次,撒一次。
前鋒正將,治一切癰疽,不問發肩發背,作臖疼痛,其效如神。
荊芥,薄荷,山蜈蚣,老公須,天花粉,菇荑菇片,敗荷心,川白芷,豬牙皂角(切、炒),赤芍藥(以上各等分),淮烏(大者一個,煨),紅內消(倍其數),甘草(每十五文,入一文,喜甜加用)
白話文:
取藥粉五錢,用生白酒兩小杯煎煮,煮至七分滿時,濾去渣滓,睡前服用,蓋好被子讓身體微微出汗,藥渣再煎煮一次。
將水紅花葉研磨成細粉。先用水紅花根切碎煮水,清洗患處。然後將研磨好的葉粉撒在患處,每天清洗一次,並撒一次藥粉。
此方名為前鋒正將,專治一切癰疽,不論長在肩部或背部,以及患處腫大疼痛,都有奇效。
將荊芥、薄荷、山蜈蚣、老公須、天花粉、菇荑菇片、敗荷心、川白芷、豬牙皂角(切片,炒制)、赤芍藥(以上各等份)、淮烏(大個頭的用一個,煨制)、紅內消(加倍)、甘草(每十五份藥材中加一份,喜甜者可適量加用)等藥材混合使用。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薄荷、茶清調下,欲快利用酒調服效。若服經日未見效,恐是涼藥澀血,可加當歸、羌活。如熱重,雄黃酒調。乳癰,加萱草根研汁調。其餘候只用酒下不飲,麥門冬去心煎湯亦可,但較緩耳。
引兵先鋒,凡用內消,先用此藥。退潮、止渴、解熱以升麻葛根湯,表散後,服此。
木通,瞿麥,荊芥,薄荷,白芷,天花粉,甘草,赤芍藥,麥門冬(去心),生乾地黃,山梔子,車前子,連翹(各等分)
白話文:
上方藥方末了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薄荷、茶水調和服下,想要快速見效可以用酒調和服用。如果服用多日不見效,可能是涼藥收澀了血液,可以加入當歸、羌活。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用雄黃酒調服。乳癰,可以加入萱草根研成汁調和服用。其他情況,只需用酒送服,不用飲酒,也可以用麥門冬去心煎湯服用,但見效較慢。
引兵先鋒方,凡是內消的病症,都要先服用此方。退潮、止渴、解熱,可以用升麻葛根湯;表散之後,再服用此方。
藥方組成:木通、瞿麥、荊芥、薄荷、白芷、天花粉、甘草、赤芍藥、麥門冬(去心)、生乾地黃、山梔子、車前子、連翹(各等分)。
上銼,每服二錢,燈心、生地黃煎。熱潮,加淡竹葉煎,溫服。上膈食前,下膈空心。老人氣虛者,宜加當歸、羌活。
加味十奇散,主內護。治癰發已成,未成服內消。三五日不效,或年四十以上,氣血衰弱,成者速潰,未成者速散,服至瘡口合而止。內能固濟去舊生新,又名固壘元帥。
當歸(酒浸),桂心(不見火),人參,土芎,香白芷,防風(去蘆),桔梗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炒),甘草(五文),乳香,沒藥(並別研)
白話文:
服用上銼,每次兩錢,以燈心和生地黃煎水服用。若有發熱潮紅,則加入淡竹葉一起煎服,溫溫地喝下。上膈食前服用,下膈空心服用。老年體虛者,宜加入當歸和羌活。
加味十奇散,主要功效是內護身體。用於治療癰瘡已發作,但尚未成熟者,可服藥內消。若服用三五天不見效,或患者年過四十,氣血虛弱,已發作的癰瘡很快就潰爛,尚未成熟的也很快散開,則應服用至瘡口癒合為止。此方內能固本培元,去舊生新,又名固壘元帥。
藥方組成:當歸(酒浸)、桂心(不經火炙)、人參、土芎、香白芷、防風(去蘆頭)、桔梗、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炒)、甘草(五錢)、乳香、沒藥(各別研磨)。
上件藥,各等分,研為末,每服二錢,酒調日三服,病愈而止。不飲者,麥門冬去心煎湯,或木香湯。
一方,治背癰、附骨疽、乳癰,及一切癰腫。未成膿者,發散極效。
槐花(一兩,炒焦色),胡桃(十個,新鮮不油者,煻火煨熟,去殼)
上二味,入砂盆內,研爛如泥,熱酒調,和渣溫服,如能飲酒人,多飲愈效,醉後而癰腫散矣。
⿱艹豨薟散,治癰疽發背,及一切癤毒等證如神。
⿱艹豨簽草(其葉長如牛舌,其氣如豬臭者),小薊根,五爪龍(即五藤),生大蒜
白話文:
將藥材依照比例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酒調服,一天服用三次,直到病癒為止。不喝酒的人可以用麥門冬去心煎湯,或用木香湯服用。
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背癰、附骨疽、乳癰,以及各種癰腫。如果還沒化膿,用這個方子效果極佳。
取炒焦的槐花一兩和新鮮未油的胡桃十個,用火煨熟去殼,放入砂盆中研磨成泥狀,用熱酒調服,連渣一起溫服。如果可以喝酒的人,多喝些酒效果更好,喝醉之後,癰腫就會消散。
豨薟散可以治療癰疽發背,以及各種癤毒,效果如神。
取豨簽草葉(葉子長得像牛舌,氣味像豬臭)、小薊根和五爪龍(就是五藤)、生大蒜。
上四物各等分,細研。用酒和勻,濾去渣。服一碗,得大汗通身而愈。
上方,治諸般癰腫,神效。
新掘天門冬(一味,約三五兩)
上洗淨,入砂盆內研爛,以好酒蕩起,濾去渣,頓服。未效再服。一二服必愈。
白話文:
取四種藥材,份量相同,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勻後過濾掉渣滓,服用一碗,直到全身出汗即可痊癒。這個方子能有效治療各種癰腫,效果奇佳。另外,取新挖出的天門冬,洗淨後研磨成泥狀,用好酒攪拌後過濾掉渣滓,一次服用完畢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再次服用,通常服用一到兩次就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