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三 (26)
卷之三 (26)
1. 瘰癧馬刀
若風木旺而自病,宜用瀉青丸,虛者用地黃丸。若水不能生木,亦用此丸。若金來剋木,宜補脾土,生腎水。大凡風木之病,壯脾土則木自不能克矣。若行伐肝,則脾胃先傷,而木反剋土矣。一婦患之,恐不起,致少寐年餘,癧破膿水淋漓,經水或五十日、或兩月餘一至,誤服通經丸,展轉無寐,午前惡寒,午後發熱。
薛以為思慮虧損脾血,用歸脾湯作丸,午前以六君送下,午後以逍遙送下,兩月餘得寐,半載後經行如期,年餘瘡愈。一婦瘰癧後,遍身作癢,脈大按而虛,以十全大補湯,加香附治之而愈。大凡潰後午前癢作氣虛,午後癢作血虛,若作風症,治之必死。子和治一婦人,病瘰癧延及胸臆,皆成大瘡相連,無好皮肉,求戴人療之。
戴人曰:火淫所勝,治以鹹寒,命以滄鹽吐之,即一吐而著痂,次用涼膈散、解毒湯等劑,皮肉反復如初。
東垣連翹散堅湯,治耳下至缺盆、或至肩上生瘡,堅硬如石,動之無根者名馬刀。瘡從手足少陽經中來也,或生兩脅,或已流膿作瘡,或未破並皆治之。
當歸(酒洗),黃芩(生),連翹,廣朮(酒炒),京三稜(細銼,同廣朮酒洗一次,微炒乾,以上各半兩),土瓜根(酒炒),草龍膽(酒洗,各一兩),柴胡根(一兩二錢),酒炒芩(七錢),炙甘草(六錢),黃連(酒炒),蒼朮(各三錢),芍藥(一錢)
上以一半為細末,煉蜜為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。一半㕮咀。每服半兩,水一盞八分,先浸半日,煎去滓。熱服臨臥,頭低腳高,去枕而臥,每口作十次咽;留一口送下丸子,服畢如常安臥。
升陽調經湯,治繞項下或至頰車,生瘰癧。此證出足陽明胃經中來也,若其瘡深遠,隱曲肉低,是足少陰腎中來也,是戊土傳癸水。夫傳妻,俱作塊子堅硬,大小不等,並皆治之。或作丸服亦得。
升麻(八錢),連翹,草龍膽(酒炒),桔梗,黃連(去須,酒洗),京三稜(酒洗,同廣朮微炒),葛根,甘草(炙,以上各半兩),知母(酒洗,炒),廣朮(酒洗、炒,各一兩),細黃芩(酒炒,六錢),黃柏(去粗皮,酒炒二次,七錢)
上秤一半作丸,煉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一百丸或一百五十丸。一半㕮咀。每服半兩。若能食,大便硬,可旋加至七八錢止。水二盞,先浸半日,煎至一盞,去滓。熱服臥,身腳在高處,去枕頭,噙一口作十次咽之;留一口在後,送下丸子,服藥畢,臥如常,此治法也。
散腫潰堅湯,治馬刀瘡,結硬如石,在耳下至缺盆,或至肩上,或至脅下,皆手足少陽經中;及瘰癧遍下頦,或至頰車,堅而不潰,在足陽明經中所出。或二瘡已破,及流膿水,並皆治之。服藥多少,臨病斟酌,量病人飲食多少,大便硬軟,以意消息之。
白話文:
瘰癧馬刀
若頸部腫塊是因肝氣過盛(風木旺)而起,且患者體質較強壯,宜服用瀉青丸;若體質虛弱,則用地黃丸。若因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木,也用地黃丸。若因肺金過盛克伐肝木,則需健脾益土,滋養腎水。總之,治療肝氣過盛引起的疾病,健脾益土就能使肝木不至於過盛。但若過度抑制肝氣,反而會傷及脾胃,導致肝木反過來克伐脾土。
曾有一位婦女患此症,病情危重,幾乎無法痊癒,失眠已逾一年,腫塊潰爛,膿水淋漓,月經週期紊亂,有時五十天來一次,有時兩個多月才來一次。她誤服通經藥物後,更加輾轉難眠,午前惡寒,午後發熱。
薛某認為是思慮過度損傷脾血,於是使用歸脾湯製成藥丸,午前用六君子湯送服,午後用逍遙散送服。服用兩個多月後,失眠得以改善,半年後月經恢復正常,一年後瘡瘍痊癒。另一位婦女,瘰癧痊癒後,全身奇癢,脈象有力但虛弱,用十全大補湯加香附治療而痊癒。總而言之,潰爛後,午前癢是氣虛,午後癢是血虛,若出現風症表現,治療不當則會危及生命。
子和治療一位婦女,瘰癧蔓延至胸部,形成多個互相連接的大瘡,沒有完好的皮膚和肌肉,求助於戴某治療。
戴某認為是火毒過盛,宜用寒涼之品治療,於是讓她服用鹽水催吐。吐出後,瘡瘍即結痂,然後服用涼膈散、解毒湯等藥物,皮膚和肌肉恢復如初。
東垣連翹散堅湯,用於治療耳下至鎖骨上窩,或至肩部生長的堅硬如石,觸之無根的瘡瘍,稱為「馬刀」。此瘡瘍由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循行部位發生,也可能發生在兩脅,無論是已潰爛流膿,還是尚未破潰,均可使用此方治療。藥物組成:當歸(酒洗)、黃芩(生)、連翹、白朮(酒炒)、川三棱(細銼,與白朮同用酒洗一次,微炒乾,以上各半兩)、土瓜根(酒炒)、龍膽草(酒洗,各一兩)、柴胡根(一兩二錢)、酒炒黃芩(七錢)、炙甘草(六錢)、黃連(酒炒)、蒼朮(各三錢)、芍藥(一錢)。其中一半藥物研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一百或一百五十丸。另一半藥物水煎服用,每次服用半兩,水煎服。服藥時頭低腳高,去枕臥床。
升陽調經湯,用於治療頸部或頰車部位生長的瘰癧。此症出自足陽明胃經,若瘡瘍深在隱伏,則出自足少陰腎經,屬戊土傳癸水。 無論男女,都會形成堅硬的腫塊,大小不一,均可使用此方治療,也可製成藥丸服用。藥物組成:升麻(八錢)、連翹、龍膽草(酒炒)、桔梗、黃連(去須,酒洗)、川三棱(酒洗,與白朮微炒)、葛根、甘草(炙,以上各半兩)、知母(酒洗,炒)、白朮(酒洗、炒,各一兩)、細黃芩(酒炒,六錢)、黃柏(去粗皮,酒炒二次,七錢)。其中一半藥物製成藥丸,如綠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一百或一百五十丸。另一半藥物水煎服用,每次服用半兩。若能進食,大便乾燥,可酌情增加藥量,最多至七八錢。服藥時頭低腳高,去枕臥床。
散腫潰堅湯,用於治療馬刀瘡,瘡瘍堅硬如石,位於耳下至鎖骨上窩,或至肩部,或至脅下,均出自手足少陽經;以及遍及下頜,或至頰車的瘰癧,堅硬而不潰爛,出自足陽明經。無論是兩個瘡瘍已破潰流膿,還是尚未破潰,均可使用此方治療。服藥劑量需根據病情,以及患者飲食情況、大便情況等因素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