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三 (5)
卷之三 (5)
1. 腦疽
〔鬼遺〕,正腦上一處起為腦癰及腦疽、腦鑠,並在大椎骨上入髮際生。腦癰皮起易得破穴,急破急出膿,不害。腦疽皮厚難得破穴,須急發內毒,使破穴方可。腦鑠一處,初起如橫木掘,上起頂門,下止大椎,發腫如火燒,其色青黑如靴皮,大硬不見膿,即損外皮如犬咬去肉之跡,難愈。《靈樞》云:陽氣大發,消腦溜項,名曰腦爍。其色不藥,腦項痛,如刺以針,煩心者,死不可治。
〔薛〕,腦屬足太陽膀胱經,積熱。或濕毒上湧,或陰虛火熾,或腎水虧損,陰精消涸,初起腫赤痛甚,煩渴飲冷,脈洪數而有力,乃濕熱上湧,當用黃連消毒散,並隔蒜灸,以除濕熱。漫腫微痛,渴不飲冷,脈洪數而無力,乃陰虛火熾,當用六味丸及補中益氣湯,以滋化源,若口舌乾燥,小便頻數,或淋瀝作痛,乃腎水虧損,急用加減八味丸及前湯,以固根本引火歸經。若不成膿,不腐潰,陽氣虛也,四君加歸耆。不生肌,不收斂,脾氣虛也,十全大補湯。若色黯不潰,或潰而不斂,乃陰精消涸,名曰腦爍,為不治。若攻補得宜,亦有可愈。治者審焉。
元好問記曰:予素飲酒,於九月中患腦之下項之上,出小瘡,後數日,腦項麻木,腫勢外焮,瘍醫遂處五香連翹湯,至八日不下,而云不可速療。十八日得膿出用藥,或砭刺,三月乃可平,四月如故。予記醫經云:凡瘡不見膿,九死一生。果如醫言,則當有束手待斃之悔矣。
乃請李明之診,且謂:膏粱之變,不當投五香,事已無及,當先用火攻之策,然後用藥,以大艾炷如桃核許者,攻之至百壯,乃痛覺。次為處方云:是足太陽膀胱之經,其病逆,當反治,脈中得弦緊,按之洪大而數又且有力,必當伏其所主,而先其所因,其始則同,其終則異,可使破積,可使潰堅,可使氣和。可使必已,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。
以時言之,可收不可汗,經與病俱禁下,法當結者散之,咸以軟之,然受寒邪而禁咸,諸苦寒為君為用,甘寒為佐,酒熱為因用為使,以辛溫和氣血,大辛以解結為臣,三辛三甘益元氣而和血脈,滲淡以導酒濕,扶持秋令以益氣瀉火,以入本經之藥和血且為引用,既以通經為主用,君以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生地黃、知母酒製之,本經羌活、獨活、蒿本、防風、防己、當歸、連翹以解結,黃耆、人參、甘草配諸苦寒者三之一,多則滋營氣補土也,生甘草瀉腎火補下焦元氣,人參、橘皮以補胃,蘇木、當歸尾去惡血,生地黃補血,酒製防己除膀胱留熱,澤瀉助秋令去酒之濕熱,凡此諸藥,必得桔梗為舟楫乃不下沉,投劑之後疽當不痛不拆,食進體健。予如言服之,投床大鼾日出乃寤,以手捫瘡腫減七八,至瘡痂都斂十四日而已。
白話文:
腦疽,通常是指長在頭部,尤其是腦門上方一帶的腫塊或瘡瘍。
這種病症又分為幾種情況:
- 腦癰:皮膚表面會隆起,比較容易破裂,一旦破了,膿液流出就沒事。
- 腦疽:皮膚比較厚,不容易破裂,必須想辦法把裡面的毒素逼出來,讓它破裂才行。
- 腦鑠:這種比較嚴重,剛開始會像被木頭壓到一樣,從頭頂一路腫到後頸,腫起來的地方像火燒一樣,顏色青黑色,像皮革一樣硬,而且看不到膿。如果皮膚表面破損,會像被狗咬過的傷口一樣,很難癒合。《靈樞經》說,這是因為身體陽氣過度發散,消耗了腦部的精華,導致頭部和頸部疼痛,像被針刺一樣,心煩意亂,這種情況幾乎沒救。
另一位醫家薛氏認為,腦部疾病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問題,大多是因為體內積熱、濕毒上湧、陰虛火旺、或者腎水虧損,導致陰精耗竭。
- 剛開始:腫痛紅腫,非常疼痛,口渴想喝冷飲,脈搏洪大有力,這是因為濕熱上湧,應該用黃連消毒散,並配合隔蒜灸來去除濕熱。
- 腫脹不嚴重,只有微微疼痛:口渴但不想喝冷飲,脈搏洪大但無力,這是因為陰虛火旺,應該用六味丸和補中益氣湯來滋養身體,如果口舌乾燥,小便次數多,或者小便時會疼痛,就是腎水虧損,要趕快用加減八味丸和之前的方子來穩固腎的根本,讓火氣回歸正常。
- 如果沒有化膿,也沒有潰爛,表示陽氣虛弱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當歸和黃耆來補陽氣。
- 如果沒有長出新的肌肉,也沒有收口,表示脾氣虛弱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來補脾氣。
- 如果顏色黯淡,沒有潰爛,或者潰爛後無法癒合,表示陰精已經耗竭,這就是「腦鑠」,幾乎是無法治癒的。
如果治療得當,還是有可能治好的,但醫生必須仔細判斷病因。
元好問自己也記錄了他的病例:他因為經常喝酒,在九月份時脖子後面長了一個小瘡,幾天後,脖子和頭麻木,腫脹的地方發紅發熱。醫生開了五香連翹湯,吃了八天沒效果,說這種病不能急著治療。過了十八天,膿才出來,才開始用藥或針刺,三個月才好一點,四個月又復發。他想起醫書上說:「瘡瘍不見膿,九死一生。」如果照醫生的說法,他可能就等著死了。
後來他請來李明之看病,李明之說,像他這種因為吃太好引起的病,不應該用五香連翹湯,而且現在已經來不及了。應該先用火攻的方式,再用藥治療。他用像桃核一樣大的艾柱,灸了一百壯,患者才開始感覺疼痛。然後他開了藥方,說這個病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問題,病症是逆行的,應該反過來治療。雖然脈象洪大有力,但必須先找出病因。治療方法雖然一開始相同,但結果卻不同,可以讓腫塊消散、讓堅硬的組織潰破、讓氣血調和。但必須順應時節變化,不要違反自然規律。
現在這個季節不適合發汗,不應該用瀉下的方法,應該讓結塊散開,用鹹味藥來軟化它。但因為受了寒邪,不能用鹹味,所以用苦寒的藥物為主,甘寒的藥物為輔,用酒的熱性來引導藥效。用辛溫的藥來調和氣血,用大辛的藥來解開結塊。用三辛三甘的藥來補充元氣、調和血脈,用滲濕利尿的藥物來去除體內的酒濕。利用秋天的氣候來補氣瀉火,並用屬於膀胱經的藥物來調和血脈,使藥效進入病灶。以通經絡為主,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生地黃和知母(用酒製過)作為主要藥物。用羌活、獨活、蒿本、防風、防己、當歸和連翹來解開結塊。用黃耆、人參和甘草來配合苦寒藥,增加滋養的效果,補脾胃。用生甘草來瀉腎火、補充下焦元氣,用人參、橘皮來補胃,用蘇木、當歸尾來去除惡血,用生地黃來補血。用酒製過的防己來去除膀胱的餘熱,用澤瀉來配合秋天的氣候去除酒濕。這些藥物必須用桔梗來引導,才能發揮作用。
照這個藥方服用後,腫塊應該就不會那麼痛了,食慾也會變好,身體也會比較健康。他聽了李明之的話服藥,晚上睡得很好,醒來後腫脹的地方消退了七八成,到第十四天,傷口就完全癒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