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12)
卷之一 (12)
1. 辛溫解表
脈無力而緩者,秋冬者,宜之。
精要十宣散
人參,當歸,黃耆(各二兩),川芎,防風,厚朴,桔梗,官桂,甘草,白芷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加至六錢止。熱酒調下,日數服以多為妙。不飲酒者,用木香濃煎湯下,然不若酒力之勝也。許學士云:此方得於都下異人,濟苦者不可勝數。陳無擇謂:此藥在第四節服者非也,早服中病者,必消散。
《衛生寶鑑》曰: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,言其常也。如瘡盛形贏,邪高痛下,始熱終寒,此反常也,固當察時下之宜而權治。故曰,經者常也,法者用也,醫者意也,隨其宜治之,可收十全之功矣。故此方用之於癰疽初發,或已發,或內托。然瘡證脈緩澀,或身倦惡寒熱少,脈弦或緊細者,宜用之,散風寒助陽之劑也,表裡氣血之藥。若施之於積熱焮毒,更不分經絡、時宜,不能無誤也。
丹溪曰:《精要》謂,排膿內補十宣散,治未成者速散,已成者速潰,誠哉是言也。若用之於些小癰瘡,與冬月時令,盡收內托之功;若於冬月腫瘍用之,亦可轉重就輕,移深為淺。若潰瘍於夏月用之,其桂樸之溫散,佐以防風、白芷,吾恐雖有參耆,難為倚仗。比見世人用此者,不分癰疽、冬夏,無經絡,無前後,如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,危哉。
十六味流氣飲,治無名惡腫,癰疽等證。
川芎,當歸,芍藥,防風,人參,木香,黃耆,官桂,桔梗,白芷,檳榔,厚朴,烏藥,甘草,紫蘇,枳殼
上㕮咀,水煎服。
按:此表裡氣血藥也,復以疏風助陽之劑,世俗多用之,故收入。非脈之洪緩、沉遲、緊細者,不宜用此。每見外科諸家載此,往往不分經絡、脈證,不具時宜,但云化毒消腫。有云不退者,加以補氣血之藥。蓋又使入不能無疑也,用者當觸類而長之。
凡治瘡瘍,不審元氣虛實,病在表裡,便服敗毒、流氣等藥,必有失誤。蓋敗毒散發表藥也,果有表症,止宜一二服,多則元氣損,毒愈盛,雖有人參亦莫能補。流氣飲耗血藥也,果氣結胸滿,只宜二三服,多則血反致敗,雖有芎歸亦難倚仗。丹溪曰:此不繫膏粱丹毒之變,因虛勞氣鬱所致也。
千金托裡散,治一切瘡腫、發背、疔瘡。
黃耆(一兩半),厚朴,防風,桔梗(各二兩),連翹(二兩二錢),木香,沒藥(各三錢),乳香(二錢),當歸(半兩),川芎,白芷,芍藥,官桂,人參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酒一大盞,煎三二沸,和滓溫服。
白話文:
辛溫解表
脈象虛弱緩慢,尤其秋冬季節,適合使用此方。
精要十宣散:
人參、當歸、黃耆各二兩,川芎、防風、厚朴、桔梗、官桂、甘草、白芷各一兩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至六錢,用熱酒調服,一天服用多次效果最佳。不喝酒者,可用木香濃煎湯送服,但效果不如酒。許學士說:此方來自都城一位隱士,治愈無數患者。陳無擇認為:此藥不應在病程第四階段服用,早期服用,能有效控制病情。
《衛生寶鑑》說:各種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屬於心火過盛的常見情況。但如果瘡瘍嚴重,身體消瘦,邪氣上攻,疼痛下墜,初熱後寒,則屬於反常情況,必須根據當時病情權衡治療。所以說,經絡是常規,方法是運用,醫生的判斷才是關鍵,根據病情施治才能取得最佳療效。因此,此方可用於癰疽初期、中期或內陷情況。但如果瘡瘍脈象緩慢而澀滯,或身體倦怠、惡寒發熱較輕,脈象弦緊或細小,則適合使用此方,它具有散風寒、助陽氣的功效,是兼顧表裡氣血的藥方。如果用於積熱焮毒,而不區分經絡和時令,則容易造成誤診。
朱丹溪說:《精要》說,排膿內補十宣散,可以使未成熟的癰疽迅速消散,已成熟的迅速潰破,此言甚是。如果用於小癰瘡,且在冬季,就能收到內托的功效;如果在冬季使用於腫瘍,也能減輕病情,由深轉淺。但如果在夏季潰瘍時使用,由於桂枝、厚朴溫散的特性,輔以防風、白芷,即使有參、耆補益,恐怕也難以奏效。我見很多人使用此方,不分癰疽、冬夏,不顧經絡、病程,如同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,十分危險。
十六味流氣飲:治療不明原因的惡性腫脹、癰疽等症。
川芎、當歸、芍藥、防風、人參、木香、黃耆、官桂、桔梗、白芷、檳榔、厚朴、烏藥、甘草、紫蘇、枳殼。
將藥材粗碎,水煎服。
按:此方兼顧表裡氣血,又具有疏風助陽的功效,民間常用,故收錄於此。但脈象不洪大而緩慢、沉滯、緊細者,不宜使用此方。我見許多外科醫書記載此方,往往不區分經絡、脈象、時令,只說能化毒消腫。若腫脹不退,就再加補氣血的藥物。這就讓人難免產生疑問,使用者應當觸類旁通,深入研究。
凡治療瘡瘍,不先判斷元氣虛實,病情在表還是裡,就服用敗毒、流氣等藥,必然會出錯。因為敗毒散是發表藥,如果確實有表症,只宜服用一兩劑,服用過多則元氣受損,毒氣更盛,即使有人參也難以補益。流氣飲是耗血的藥物,如果確實氣滯胸滿,只宜服用二三劑,服用過多則血液反而敗壞,即使有川芎、當歸也難以倚仗。朱丹溪說:這不單單是膏粱厚味引起的丹毒,而是由於虛勞氣鬱所致。
千金托裡散:治療一切瘡腫、發背、疔瘡。
黃耆一兩半,厚朴、防風、桔梗各二兩,連翹二兩二錢,木香、沒藥各三錢,乳香二錢,當歸半兩,川芎、白芷、芍藥、官桂、人參、甘草各一兩。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盞酒煎煮至沸騰兩三次,趁熱服用,連藥渣一起服用。
2. 辛熱解表
脈無力而遲者,陰證者,大寒之時者宜之。
托毒散(《鬼遺》),治癰疽初起,高腫發痛不定,喘息氣粗。
附子(一枚,炮去皮尖),當歸,麻黃,甘草,官桂,川芎,羌活,石韋,龍膽草
上九味等分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大盞,姜三片,鹽少許,同煎。
丹溪治一男子,年五十餘,形實色黑,背生紅腫近胛骨下,痛甚,脈數而洪緊,食亦嘔,正冬月。與麻黃桂枝湯,加酒黃柏、生附子、栝蔞子、甘草節、羌活、青皮、人參、黃耆、半夏、生薑,六帖而消,此非內托之意歟。
白話文:
脈搏微弱遲緩、屬陰虛寒證、或嚴寒季節的人,適合使用辛熱解表法。
托毒散(出自《鬼遺》),用於治療癰疽初期,患處腫脹疼痛劇烈且位置不定,伴隨呼吸急促粗重。
藥方組成:附子(炮製去皮尖,一枚)、當歸、麻黃、甘草、桂枝、川芎、羌活、石韋、龍膽草,以上九味藥材等量研磨成粉。每次服用二錢(約1.3克),用一大碗水,加三片薑、少許鹽一起煎煮服用。
丹溪先生曾治療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男子,體格壯實,面色黝黑,背部靠近肩胛骨下方長了紅腫,疼痛劇烈,脈搏有力而快速緊弦,還伴隨嘔吐,時值隆冬。 他使用了麻黃桂枝湯,並加入酒黃柏、生附子、栝蔞子、甘草節、羌活、青皮、人參、黃耆、半夏、生薑,服藥六劑後腫消,這並非內托之法。
3. 攻裡
內疏黃連湯(方見前。)
聖濟射干湯,治癰疽發背,諸瘡腫痛,脈洪實數者。
射干,犀角,升麻,玄參,黃芩,麥門冬,大黃(各一兩),山梔(半兩)
上㕮咀。每服五錢,加竹葉、芒硝一錢,以利為度。
按:此足陽明、手太陰經藥也。
托裡散,治一切惡瘡,發背、疔疽、便毒始發,脈洪弦實數,腫甚欲作膿者,三服消盡。
大黃,牡蠣,栝蔞根,皂角針,朴硝,連翹(各三錢),當歸,金銀花(各一兩),赤芍藥,黃芩(各二錢)
為粗末,每半兩,水酒各半,煎服。
按:此足厥陰、太陰、陽明經藥也。
破棺丹,治諸熱腫,一切風熱瘡症,發熱多汗,大渴便秘,譫語,結陽之證。
大黃(二兩半,半生半熟),芒硝,甘草(各二兩)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每服半丸,病重一丸至二丸,食後,童便入酒半盞化服,或白湯合酒化服。
按:此仲景正陽陽明經藥也。
瀉心湯,治瘡毒癰腫,發躁煩渴,脈實洪數者。
大黃(四兩),黃連,山梔,漏蘆,澤蘭,連翅,黃芩,蘇木(各二兩),犀角(一兩)
上㕮咀,每服三五錢,水煎服。
按:此手少陰、太陰、少陽藥也,出足陽明例。
清涼飲,治瘡瘍,煩躁飲冷,焮痛脈實,大便秘結,小便赤澀。
大黃(炒),赤芍藥,當歸,甘草(各二錢)
上水煎服。
精要漏蘆湯
生黃耆,連翹,沉香,漏蘆(各一兩),粉草(半兩),大黃(一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薑棗湯調下。
內消升麻湯,治血氣壯實,若患癰疽,大小便不通。
升麻,大黃(各二兩),黃芩(一兩半),枳實(麩炒),當歸,芍藥,甘草(炙,各一兩)
上㕮咀,水煎,食前服。
孫真人單煮大黃湯(脈實沉而數,膏粱食肉之輩,大腑秘者,詳審用之。)
錦文大黃(酒洗,去皮)
上一味,銼如麻豆大,水煮服。
宣毒散,治一切毒瘡,其功不可盡述。
大黃(煨),白芷(各五錢)
作一劑,水二盅,煎一盅,食前服。
〔薛〕,按: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,若脈沉實便秘者,乃毒在臟也,宜服之,以絕病源,其功甚大。或臟腑調和而脈不實,恐不可用。《醫林集要》方,大黃一斤,白芷六兩,為末。每服三錢,熱酒調下,更用茶清,調搽患處,命名萬金散,蓋因其功而珍之也,當以水迭為丸,令可服。吳江,申僉憲兄,背患疽,木悶堅硬,脈沉實,乃毒在內,用一服,大小便下汙物,再服而消,恐患者忽此二藥,故以所嘗治驗者告之。
治背瘡,荊芥穗、木鱉子肉、大黃、歸頭、甘草節,除荊芥穗為君外,余各等分,酒水各一碗煎至七分,空心向東飲,即下積,與粥便止。若結成者,用川楝子七枚,燒灰酒下,次與十四枚,又次與二十一枚,三帖後,雖結亦小矣。(陶氏。)
內托散,治諸腫毒惡瘡,一服立愈。
大黃,牡蠣(各半兩),栝蔞(二枚),甘草(三錢)
上銼。每服三錢,水一大碗,煎七分,去滓、溫服。
秘傳背瘡方
大黃(五錢),甘草節(一錢),木鱉仁(五枚)
上先將甘草、木鱉銼碎,同酒水各半小碗,砂銚內,文武火熬數沸,後下大黃,煎至七分,去滓,盛瓷器內,以青布覆之,明星下露一宿,五更溫服。打下膿血是驗,卻用生料四君子湯,煎服。
漏蘆湯(見四卷,股部,附骨疽條。)
車螯散,治癰疽初發腫痛,或少年熱盛發背等,急宜宣毒利下,熱退為度,大人小兒,四季皆可服之。
紫背車螯(一雙,鹽泥固濟,火煅通紅,地上出火毒用),輕粉,甘草(各二錢),大黃(五錢),黃芩,漏蘆(去須),瓜根(各半兩),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薄荷湯下,速利、酒亦可。
內消丸(《寶鑑》),治瘡腫初生,及瘰癧結核,熱毒鬱滯,服之內消。
薄荷葉,皂角(不蛀者,水煮至軟,二味各半斤,煎膏),牽牛(半斤,取頭末),青皮,陳皮(各一兩),沉香(半兩),廣朮(炮),京三稜(炮,各三錢)
上為末,人牽牛頭末,用煎膏和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煎連翹湯送下,食。
神仙解毒萬病丸(又名追毒丸,一名玉樞丹。)
治一切毒,及菰子、鼠莽、菌蕈、金石,或吃疫死牛馬、河豚等毒,或時行瘟疫、山嵐、瘴瘧,急喉閉,纏喉風,脾病、黃腫、赤眼,及沖冒寒暑,熱毒上攻,或自縊,或溺水,或打撲傷損,癰疽發背,瘡腫湯火,或蛇、蟲、犬、鼠所傷,或中邪狂走,鬼胎鬼氣,並宜服之。居家出入,不可無此藥,真濟世衛身之寶。
毒藥如嶺南兩廣最多,若從宦於此,才覺意思不快,服之即安。彼澗有草,曰胡蔓草,又名斷腸草,陰置水中飲之,即死。又有取毒蛇殺之,以草覆上,以水灑之,數日菌生其上,取為末,酒調以毒入,始亦無患,再飲酒即發,立死。其或淫婦,多與北人配合,北人回密與藥,置食中,乃戒之曰:子某年來,若從其言,婦乃以藥解之,過期則必死矣,名曰定年藥。
凡北人至彼方,亦宜知之,若覺中毒,四大不調,即便服此,況彼下藥時,必於雞豚等肉投之,後再食前物,必發其毒,急服此一錠,或吐,或利,隨手便瘥。昔有一女子,久患勞瘵,為屍蟲所噬,磨一錠服之,一時吐下小蟲千餘條,後只服蘇合香丸半月,遂如常。如牛馬、六畜中毒,亦以此藥救之,無不效者。
文蛤(三兩,淡紅黃色者,捶碎洗淨,一名五倍子),山茨菇(二兩),續隨子(去殼研致,以紙包壓去油、再研,一兩),紅芽大戟(洗淨,一兩五錢),麝香(三錢,研)
上各另為細末,和勻,以糯米粥和合,於木臼中杵千餘下,每料分作四十錠,於端午、重陽、七夕合,如欲急用,辰日亦得。勿令婦人、孝服、不具足人,及雞犬之類見之,合宜珍重,否則無效。如癰疽發背未破,用冷水磨塗痛處並服,良久,覺癢立消。陰陽二毒,傷寒心悶語狂,胸膈壅滯,邪毒未發,及瘟疫、山嵐、瘴氣,纏喉風,冷水入薄荷一葉,同研下。急中顛邪,喝叫亂走,鬼胎鬼氣,並用暖無灰酒下。
自縊或落水死,心頭暖者,及驚死,鬼迷死,未隔宿者,並冷水磨灌下。蛇、犬、蜈蚣傷,並用冷水磨塗傷處,如腹脹或迷悶者,更宜服之。諸般瘧疾,不問新久,臨發時,煎桃、柳枝湯下。小兒急慢驚風,五疳八痢,蜜水、薄荷一葉,同磨下。牙關緊急,磨一錠外塗,內服量大小用之。
牙痛酒磨塗及含少許吞下。湯火傷,東流水磨塗傷處。打撲傷損炒松節酒下。年深日久,頭痛太陽疼,用酒人薄荷磨,紙花貼太陽穴上,並服之。諸般癇疾,口眼歪斜,眼目制眨,夜多唾涎,言語謇澀,卒中風口噤,牙關緊急,筋脈攣縮,骨節風腫,手腳疼痛,行步艱難,一應風氣疼痛,並用酒磨下,有孕婦人不可服。
〔薛〕,治一婦人,腹內結塊,久而不消,又一婦人,月經過期不至,腹內作痛,服破血行氣之劑不效,服此並痊。一婦人,苦頭風作暈數年,亦服之,吐痰碗許,遂不再發。一男子喉閉,水漿難下;一男子,纏喉風,痰涎壅盛;一婦人中風牙關緊急,痰涎湧出,遂服並愈。一男子,便毒堅硬;一男子,患痔未成膿,苦痛,大便俱難,各進一錠後,去二次,痛即止,不日而消。一男子,患發背瘡頭如粟,重如負石,內服外塗後,去三四次,每去肛門如炙,即日而瘳。三男子剝自死牛,即日遍身患紫泡,不計其數,已而俱憒,各灌一錠,吐瀉而蘇。一藥不下者遂死。一小兒,昏憒六日不省;一小兒,驚風發搦,諸藥不效,挖口灌之,並蘇。一男子,中風,牙關緊急,口出涎水,亦灌之,尋愈。一女子,為邪所交,腹作痞,服之遂下惡物,其邪仍至,又服半錠,每夜更灸二三錠,使煙氣盈屋,遂不再至。一家,患傳屍勞,兄弟五人,已死者三人,有方士,令服此藥,遂各進一錠,一下惡物如膿狀;一下死蟲如蛾形,俱獲生。其人遂以此藥,廣濟屍證,無不驗者。余常用治一切雜病,及瘡疽等毒,未成膿者甚效,其已成膿者,亦能殺大勢。考其藥品雖不言補,今羸瘦之人服之並效,誠神劑也。然以賈計之,用銀三錢,藥有七十錠,可救七十人,有力之家,當合之以濟人。近人制此,往往加以原砂、雄黃,考之諸方,並無此味,余故不用,恐亂其真也,識者當自知之。
郭氏瑞效丸,治腸癰、胃癰內積,兼男子、婦人積聚證。
當歸,京三稜,檳榔,木鱉子,穿山甲(炒,各一兩),牡蠣(為末,炒山甲都用),連翹,枳殼(炒,各一兩半),硇砂(焙),琥珀(各一兩),巴豆(二十一粒,去油),麝香(少許)
上為末,酒糊為丸,桐子大。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,溫酒下,臨臥再服。如利動臟腑,減丸數,大小便有膿血出者,卻用別藥調治之。
萬靈奪命丹(郭氏。又名延壽濟世膏),治一切瘡腫疔疽,初起脈沉實,及服汗藥後,毒氣在裡不盡者,宜此下之。
硃砂,鹽花(各二錢半),雄黃,明礬(生用),楓香(各二錢),赤石脂,黃丹,琥珀,輕粉(各一錢半),麝香,片腦(各一錢),巴豆(去殼,水煮十沸),蓖麻子(另研,各四十九個)
上為末,用巴豆、蓖麻子膏,和藥為丸。如和不就,加煉蜜就成膏,收瓷器內,如用時旋丸芡實大。每服一丸,井花水下,或湯亦得。忌熱物半日,大人、小兒以意加減,與服。
一粒金丹,治一切惡瘡癰腫,無名腫毒。
沉香,木香,乳香(各五分),巴豆霜(一錢五分)
各為細末,照稱分數和勻。用黑肥棗個半,去皮搗爛為丸,如芡實大。每服一丸,量人虛實,先呷水一口,行一次。胃氣壯實者,只可呷水三四口,不可太過。後用水一口,送藥下行,盡數次,以米飲補之。
威靈仙飲
生威靈仙(不拘多少,為末。)
每服一錢。空心溫酒調服,逐日微利為度。
戴復庵治癰疽癤毒,並威靈仙飲,微利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