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一 (11)
卷之一 (11)
1. 虛實(六)
若膿出而反痛,氣血虛也,八珍湯;不作膿,不腐潰,陽氣虛也,四君加歸、耆、肉桂。不生肌,不收斂,脾氣虛也,四君加芍藥、木香。惡寒憎寒,陽氣虛也,十全大補加薑桂。晡熱內熱,陰血虛也,四物加參朮。欲嘔作嘔,胃氣虛也,六君加炮姜。自汗盜汗,五臟虛也,六味丸料加五味子。
食少體倦,脾氣虛也,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。喘促咳嗽,脾肺虛也,前湯加麥門、五味。欲嘔少食,脾胃虛也,人參理中湯。腹痛泄瀉,脾胃虛寒也,附子理中湯。小腹痞,足脛腫,脾腎虛也,十全大補湯加山茱、山藥、肉桂。泄瀉足冷,脾腎虛寒也,前藥加桂附。熱渴淋秘,腎虛陰火也,加減八味丸。
喘嗽淋秘,肺腎虛火也,補中益氣湯、加減八味丸。大凡怯弱之人,不必分其腫潰,惟當先補胃氣,或疑參耆滿中,間有用者,又加發散敗毒,所補不償所損;又有泥於氣質素實,或有痰,不服補劑者,多致有誤。殊不知瘡瘍之作,緣陰陽虧損,其膿既泄,氣血愈虛,豈有不宜補者哉!故丹溪先生云:但見腫痛,參之脈證虛弱,便與滋補,氣血無虧,可保終吉。
又當舍時從證,如腫赤煩躁,發熱引冷,便秘作渴,脈洪數實,是為五實,雖在嚴寒之時,必用大苦寒之劑,瀉其陰以救其陰;若脈細皮寒,瀉利腸鳴,飲食不入,嘔吐無時,手足逆冷,是為五虛,雖在盛暑之時,必用大辛熱之劑,散其陰以回其陽。《內經》曰:用寒遠寒,用熱遠熱。
有假者反之,雖違其時,必從其證,若執泥常法則誤矣。
白話文:
虛實(六)
如果膿瘍排出後反而疼痛,是氣血虛弱,要用八珍湯;如果沒有化膿,也沒有潰爛,是陽氣虛弱,要用四君子湯加歸脾、黃耆、肉桂。如果傷口不長肉、不收口,是脾氣虛弱,要用四君子湯加白芍藥、木香。如果怕冷惡寒,是陽氣虛弱,要用十全大補湯加生薑、肉桂。如果午後發熱,內有熱象,是陰血虛弱,要用四物湯加人參、白朮。如果想吐或嘔吐,是胃氣虛弱,要用六君子湯加炮薑。如果自汗盜汗,是五臟虛弱,要用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。
如果食慾不振、身體疲倦,是脾氣虛弱,要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。如果氣喘咳嗽,是脾肺虛弱,要在前述湯藥的基礎上加麥冬、五味子。如果想吐、食慾不振,是脾胃虛弱,要用人參養榮湯。如果腹痛腹瀉,是脾胃虛寒,要用附子理中湯。如果小腹脹滿、腳脛腫脹,是脾腎虛弱,要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、山藥、肉桂。如果腹瀉腳冷,是脾腎虛寒,在前述湯藥的基礎上加桂枝、附子。如果口渴、小便不通暢,是腎虛陰虛火旺,要用加減八味丸。
如果氣喘咳嗽、小便不通暢,是肺腎虛火,要用補中益氣湯和加減八味丸。總之,對於體弱的人,不必拘泥於腫瘍是否化膿潰爛,應該先補益胃氣。如果懷疑用人參、黃耆過多,可以間斷使用,並輔以發散解毒的藥物,否則補益的藥物不足以彌補損耗;也有一些人因為體質素來強壯,或有痰濕,而不服用補益藥物,這樣往往會造成誤診。殊不知,瘡瘍的產生,都是由於陰陽虧損所致,膿液排出後,氣血更加虛弱,怎麼能不適宜補益呢!所以丹溪先生說:只要看到腫痛,再參照脈象和證狀判斷是虛弱的,就應該給予滋補藥物,這樣氣血就不會虧損,就能保證最終痊癒。
治療還應該根據季節和證候,例如腫脹、發紅、煩躁、發熱畏冷、便秘口渴、脈洪數有力,這是五實證,即使在寒冷的季節,也必須使用苦寒的藥物,瀉去陰邪以救治陰陽;如果脈細、皮膚寒冷、腹瀉腸鳴、飲食不進、嘔吐不止、手腳冰冷,這是五虛證,即使在炎熱的季節,也必須使用辛熱的藥物,散寒回陽。《內經》說:用寒藥可以遠離寒邪,用熱藥可以遠離熱邪。
有些情況則相反,雖然違背了季節,但必須根據具體證候,如果拘泥於常規法則,就會造成錯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