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47)
卷之二 (47)
1. 腸癰
《千金》謂:妄治必殺人。腸癰為病,小腹重而強,按之則痛,便數似淋,時時汗出復惡寒,身皮甲錯,腹皮急如腫狀,其脈數者,小有膿也。巢云:洪數者,已有膿;脈若遲緊者,未有膿。甚者腹脹大,轉側有水聲,或繞臍生瘡,或膿自臍出,或大便出膿血。
,《脈經》問曰:羽林婦病,何以知腸有膿?師曰:脈滑而數,滑則為實,數則為熱,滑則為榮,數則為衛,衛數下降,榮滑上升,榮衛相干,血為敗濁,小腹痞堅,小便或澀,或自汗出,或復惡寒,膿為已成,設脈遲緊,則為瘀血,血下即安。丹溪云:腸癰大腸有熱,積死血流注,桃仁承氣湯加連翹、秦艽。
〔薛〕,腸癰因七情飲食所致。治法:脈遲緊者,未有膿也,用大黃湯下之。脈洪數者,已有膿也,用薏苡仁湯排之。小腹疼痛,小便不利,膿壅滯也,牡丹皮散主之。若大便或臍間出膿者不治。《內經》曰:腸癰為病,不可驚,驚則腸斷而死。故患是者,其坐臥轉側,理宜徐緩,時少飲薄粥,及服八珍湯固其元氣,靜養調理,庶可保全其生。丹溪治一女子腹痛,百方不治,脈滑數,時作熱,腹微急。曰:痛病脈當沉細,今滑數,此腸癰也。以雲母膏一兩,丸梧子大,以牛皮膠溶入酒中,並水下之,餉時服盡,下膿血愈。一婦以毒藥去胎,後當臍右結一塊,痛甚則寒熱,塊與臍高一寸,痛不可按,脈洪數。謂曰:此瘀血流溢於腸外肓膜之間,聚結為癰也。遂用補氣血、行結滯、排膿之劑,三日。決一鋒針,膿血大出,內如糞狀者臭甚,病婦恐,因調氣血生肌,則內外之竅自合,不旬日而愈。呂滄洲治郡守李母龐病小腹痛,眾醫皆以為瘕聚,久藥不效。呂診循其少陰脈,如刀刃之切手,胞門芤而數,知其陰中痛,癰結小腸也,告之曰:太夫人病在幽隱,不敢以聞,幸出侍人語之,乃出老嫗。呂曰:苦小腸癰,以故臍下如瘕聚,今膿已成,痛迫於玉泉,當不得前後溲,溲則痛甚。嫗拜曰:誠如公言。遂用國老、將軍為嚮導,麒麟竭、琥珀之類攻之,膿自小便出,應手愈。呂又治一小兒,十二歲患內癰,腹脹臍凸而頗銳,醫欲刺臍出膿。其母不許,請呂視之,見一僧擁爐熾炭,燃銅箸一枚烈火中,瞪目視翁曰:此兒病癰,發小腸,苟舍刺臍無他法。呂諭之曰:臍神闕也,針刺所當禁,矧癰舍於內,惟當以湯丸攻之,苟如而言,必殺是子矣!僧怒趨而出。呂投透膿散一匕,明日膿自氣合潰,繼以十奇湯,下萬應膏丸而瘥。虞恆德治一人,得潮熱微似虐,但小腹右邊有一塊,大如雞卵作痛,右腳不能伸縮。一醫作奔豚氣治十餘日不驗,虞診其脈,左寸芤而帶澀,右寸芤而洪實,兩尺兩關俱洪數,曰:此大小腸之間,欲作癰耳,幸膿未成,猶可治,與五香連翹湯加減與之,間以蜈蚣炙黃,酒調服之,三日愈。儒醫李生,治一富家婦有疾。診之曰:腸胃間有所苦耶?婦曰:腸中痛不可忍,而大便從小便出,醫皆謂古無此證,不可治,李曰:試為籌之,若服我之藥,三日當瘳,下小丸子數十丸,煎黃耆湯下之,下膿血數升而愈。其家喜問治法?李曰:始切脈時,覺芤脈見於陽部,《脈訣》云:寸芤積血在胸中,關內逢芤腸里癰。此癰在內,所以致然。所服者,乃雲母膏為丸耳!切脈至此,可以言醫矣。薛己治通府張廷用,患之兩月餘矣,時出白膿,體倦惡寒,此邪氣去而中氣虛也。乃用托裡散兼益氣湯,徐徐呷之,又令以豬肚肺煮爛,取其湯調米粉煮,時呷半盞,後漸調理而痊。一男子裡急後重,下膿脹痛,此脾氣下陷,用排膿散、蠟礬丸而愈。後因勞役,寒熱體倦,用補中益氣湯而安。一婦人小腹脹痛,小便如淋,時時汗出,此瘀血凝結於內,先以神效栝蔞散二劑少愈,更以薏苡仁湯而愈。一婦人,小腹脹痛而有塊,脈芤而澀,此瘀血為患也,以四物加玄胡索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、木香,二劑血下而痊。一婦人小腹脹痛,大便秘澀,轉側有水聲,脈洪數,此膿瘀內潰也。以梅仁湯一劑,下瘀血,諸症悉退,再以薏苡仁湯二劑而瘥。一婦人膿成脹痛,小便不利,脈洪數,此膿毒內潰也。服太乙膏三錢,膿下甚多。更以栝蔞散、蠟礬丸,及托裡散而安。(如用雲母膏尤妙。),一婦人,產後惡血不止,小腹作痛,服瓜子仁湯,下瘀血而痊。凡瘀血停滯,宜急治之,緩則腐化為膿,最為難治。若流注關節,則為敗症。
白話文:
《千金方》說:錯誤的治療一定會導致死亡。腸癰這種疾病,會使小腹感到沉重和僵硬,按壓時會疼痛,小便頻繁且類似淋病,時常出汗又感到寒冷,皮膚粗糙像魚鱗一樣,腹部皮膚緊繃像腫脹的樣子,脈搏跳動快速,表示可能已經有膿。巢元方說:如果脈象呈現洪大而數,表示已經化膿;如果脈象呈現遲緩而緊,表示尚未化膿。嚴重時腹部會脹大,翻身時會有水聲,或者肚臍周圍長瘡,或者膿液從肚臍流出,或者大便中帶有膿血。
《脈經》問道:羽林婦人患病,如何知道腸內有膿?醫師回答:脈象呈現滑而數,滑代表實證,數代表熱證,滑代表營氣充盛,數代表衛氣旺盛,衛氣過盛則會向下運行,營氣充盛則會向上運行,營衛互相影響,導致血液變成腐敗污濁,小腹會感到脹痛堅硬,小便可能不順暢,或者會自發性出汗,或者又感到寒冷,表示膿液已經形成。如果脈象遲緩而緊,表示是瘀血,將瘀血排出就會好轉。朱丹溪說:腸癰是因為大腸有熱,導致積存的死血流注而成,可以使用桃仁承氣湯,並加入連翹、秦艽來治療。
薛己認為,腸癰的產生是由於情緒波動和飲食不當所致。治療方法是:如果脈象遲緩而緊,表示尚未化膿,可以使用大黃湯來通便。如果脈象洪大而數,表示已經化膿,可以使用薏苡仁湯來排膿。如果小腹疼痛、小便不順暢,是因為膿液阻塞,可以使用牡丹皮散來治療。如果大便或肚臍有膿流出,則為不治之症。《內經》說:患有腸癰這種疾病,不能受到驚嚇,驚嚇會導致腸子斷裂而死。因此,患有此病的人,坐、臥、翻身等動作應該緩慢,時常喝點稀粥,並服用八珍湯來固本培元,靜心休養調理,或許可以保全性命。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女子腹痛,用了很多方法都無法治好,她脈象滑而數,時常發熱,腹部稍微緊繃。朱丹溪說:疼痛的疾病脈象應該是沉細的,現在脈象卻滑而數,這是腸癰。於是用雲母膏一兩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牛皮膠溶在酒中,加水一同吞服,中午時分服完,之後排出膿血就痊癒了。有一位婦人因為吃毒藥墮胎,後來肚臍右邊結了一塊腫塊,疼痛時會發冷發熱,腫塊與肚臍高度相差一寸,疼痛無法按壓,脈象洪大而數。醫師說:這是瘀血流到腸外的盲膜之間,聚集結成癰腫。於是使用補氣血、行氣滯、排膿的藥物,三天後,用鋒利的針刺開,排出大量的膿血,裡面的東西像糞便一樣非常臭,病婦感到害怕,接著調養氣血、生長新肉,內外的傷口自然癒合,不到十天就痊癒了。呂滄洲曾治療郡守李母龐氏,她患有小腹疼痛,眾多醫生都認為是腫塊積聚,長期服藥都沒有效果。呂滄洲診斷時摸她的少陰脈,脈搏像刀刃劃過手指一樣,胞門脈象虛空而數,知道是陰部疼痛,癰腫結在小腸。告訴她說:老夫人的病在隱蔽之處,不敢直說,幸好有侍女能轉告,於是帶出一位老婦人。呂滄洲說:是小腸長了癰腫,所以肚臍下面像腫塊一樣,現在膿已經形成,疼痛逼迫到玉泉(尿道),應該無法正常大小便,排尿時會非常疼痛。老婦人拜謝說:確實像您說的一樣。於是使用人參、大黃等藥物作為引導,再用麒麟竭、琥珀之類的藥物攻破,膿液從小便排出,立即就痊癒了。呂滄洲又治療一個十二歲的小孩,患有內癰,腹部脹大、肚臍凸出且尖銳,醫生想要刺穿肚臍排膿。小孩的母親不同意,請呂滄洲來診治,看到一個僧人拿著爐子燒炭,把一根銅筷子燒得通紅,瞪著眼睛對老翁說:這小孩是長了癰腫,發在小腸,如果不刺破肚臍就沒有其他方法。呂滄洲勸解他說:肚臍是神闕穴,是禁止針刺的部位,何況癰腫是在裡面,應該用湯藥來攻破,如果像你說的那樣做,一定會害死這個孩子!僧人憤怒地走了。呂滄洲給他服用一匙透膿散,第二天膿液從氣血相合處潰破,接著服用十奇湯,並服用萬應膏丸就痊癒了。虞恆德治療一人,發熱像瘧疾,但小腹右邊有一塊像雞蛋大小的腫塊,會疼痛,右腳無法伸展。一位醫生當作奔豚氣來治療十多天都沒有效果,虞恆德診斷他的脈象,左手寸脈虛空而帶有澀,右手寸脈虛空而洪實,兩尺和兩關脈象都洪而數,說:這是大小腸之間要長癰腫了,幸好膿還沒有形成,還能治療,給他服用五香連翹湯加減,中間再用蜈蚣炙黃後用酒調服,三天就痊癒了。一位儒醫李生,治療一位富家婦人的疾病,診斷後說:是腸胃之間有問題嗎?婦人說:腸子裡痛得無法忍受,而且大便竟然從小便排出,醫生都說從來沒見過這種病,無法治療。李生說:讓我試試看,如果服用我的藥,三天就能好,給她服用數十顆小藥丸,用黃耆湯送服,之後排出數升膿血就痊癒了。她家人高興地問治療方法?李生說:剛把脈的時候,發覺陽部有虛脈,《脈訣》說:寸脈虛空表示胸中有積血,關脈內出現虛空表示腸裡有癰。這癰腫在裡面,所以才會這樣。所服用的藥,其實就是雲母膏做成的藥丸!把脈能到這種程度,就可以算是好醫生了。薛己曾治療通府張廷用,他患病兩個多月了,時常排出白色膿液,身體疲倦怕冷,這是邪氣消退而中氣虛弱。於是使用托裡散搭配益氣湯,慢慢地喝,又讓他用豬肚肺煮爛,取湯調米粉煮粥,時常喝半碗,後來慢慢調理而痊癒。一位男子感到裡急後重,排膿時腹部脹痛,這是脾氣下陷,使用排膿散、蠟礬丸就痊癒了。後來因為勞累,出現發冷發熱、身體疲倦,使用補中益氣湯就好了。一位婦人感到小腹脹痛,小便像淋病,時常出汗,這是瘀血凝結在裡面,先用神效栝蔞散兩劑稍微好轉,再用薏苡仁湯就好了。一位婦人小腹脹痛且有腫塊,脈象虛空而澀,這是瘀血造成的,使用四物湯加玄胡索、紅花、桃仁、牛膝、木香,兩劑後血塊排出就痊癒了。一位婦人小腹脹痛,大便乾澀,翻身時有水聲,脈象洪大而數,這是膿液和瘀血內潰,使用梅仁湯一劑,排出瘀血,所有症狀都消退了,再用薏苡仁湯兩劑就痊癒了。一位婦人膿液形成導致脹痛,小便不順暢,脈象洪大而數,這是膿毒內潰,服用太乙膏三錢,排出很多膿液。再用栝蔞散、蠟礬丸,以及托裡散就痊癒了(如果使用雲母膏效果更好)。一位婦人,產後惡露不止,小腹疼痛,服用瓜子仁湯,排出瘀血就痊癒了。凡是瘀血停滯,應該及早治療,拖延久了就會腐化成膿,最難治療。如果流到關節,就會變成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