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46)
卷之二 (46)
1. 肺癰
肺癰已破,入風者不治。肺癰吐膿後,其脈短而澀者自痊,浮大者難治。其面色白而反赤者,此火之剋金,皆不可治。
《金匱·方論》曰:熱在上焦者,因咳為肺痿。肺痿之病,何從得之?或從汗出,或從嘔吐,或從消渴,小便利數,或從便難,又被快藥下利,重亡津液。故寸口脈數,其人咳,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,為肺痿之病。若口中辟辟燥,咳即胸中隱隱痛,脈反滑數,此為肺癰咳唾膿血。脈數虛者,為肺痿,數實者,為肺癰。
〔婁〕,此言肺痿屬熱。如咳久肺傷,聲啞聲嘶咯血,此屬陰虛火熱,甚是也。本論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,其人不渴,必遺尿,小便數,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,此為肺中冷,必眩多涎唾,用炙甘草乾姜,此屬寒也。肺痿吐涎,多心中溫液者,用炙甘草湯,此補虛勞也,亦與補陰虛火熱不同,是皆宜分治之。故肺痿又有寒熱之異也。
〔精〕,勞傷血氣,腠理虛而風邪乘之,內盛於肺也,則汗出,惡風,咳嗽短氣,鼻塞項強,胸脅脹滿,久久不瘥,已成肺痿也。
〔保〕,肺癰者,由食啖辛熱、炙爆,或酣飲熱酒,燥熱傷肺所致,治之宜早。
白話文:
肺癰破裂後,如果受風寒侵襲,則難以治愈。肺癰吐膿後,脈象短而澀者,通常能自行痊癒;但如果脈象浮大,則難以治療。如果面色蒼白卻又泛紅,這是火克金的表現,也難以治愈。
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上焦(心肺)有熱,因咳嗽而導致肺痿。肺痿是怎麼引起的?可能是因為出汗太多,或嘔吐,或消渴(糖尿病),小便頻繁,或大便困難,或因服用峻下藥而損傷津液。所以,寸口脈脈象數而有力,病人咳嗽,口中又有濁唾涎沫,這就是肺痿。如果口中乾燥發熱,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,脈象滑數,這就是肺癰,會咳出膿血。脈象數而虛弱的是肺痿,脈象數而有力的是肺癰。
(註解一)這段話說明肺痿屬熱證。如果咳嗽久治不愈,導致肺受損傷,聲音嘶啞,咯血,這屬於陰虛火熱,病情非常嚴重。本論治療肺痿吐涎沫但不咳嗽的病人,他們不口渴,卻會遺尿,小便頻繁,這是因為上焦虛弱,不能約束下焦的緣故,這屬於肺中寒證,病人常會頭暈目眩,多涎唾,要用炙甘草乾薑湯治療,這是寒證。肺痿吐涎沫,但心中感覺溫熱的,要用炙甘草湯治療,這是補益虛勞的,與治療陰虛火熱不同,這些都需要區別治療。所以,肺痿也有寒熱不同的證候。
(註解二)勞累傷損氣血,肌膚腠理疏鬆,風邪乘虛而入,積聚於肺部,就會出現汗出、惡風、咳嗽氣短、鼻塞項強、胸脅脹滿等症狀,久久不愈,就成了肺痿。
(註解三)肺癰是由於食用辛辣炙烤的食物,或大量飲用熱酒,燥熱傷肺引起的,治療應該及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