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5)

1. 肺癰

排膿散,治肺癰吐膿後,宜服此補肺。

黃耆(鹽水,拌炒),白芷,五味子(炒、杵),人參(各等分)

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食後,蜜湯調下。

寧肺湯,治咳嗽唾膿自汗,上氣喘急,用此補肺及治榮衛俱虛,發熱自汗。

人參,當歸(酒拌),白朮,熟地黃,川芎,白芍藥,甘草(炙),五味子(搗),麥門冬(去心),桑白皮(炙),阿膠(蛤粉炒,各一錢),白茯苓(一錢)

作一劑。水二盅,姜三片,煎八分,食後服。

人參補肺湯,治肺症咳喘短氣,或腎水不足,虛火上炎,痰涎湧盛,或吐膿血,發熱作渴,小便短澀。

人參,黃耆,白朮,茯苓,陳皮,當歸(各一錢),山茱萸肉,山藥(各二錢),麥門冬(七分),甘草(炙),五味子(各五分),熟地黃(自制,一錢半),牡丹皮(八分)

上薑棗,水煎服。

人參平肺散,治心火克肺,傳為疽痿,咳嗽喘嘔,痰涎壅盛,胸膈痞滿,咽嗌不利。若因肝木太過而致,當補肺。若因腎水不足而患,當補脾肺。若因心火旺而自病,當利小便。

人參,陳皮,甘草,地骨皮,茯苓(各一錢),知母(炒,七分),五味子(杵、炒,四分),青皮,天門冬(去心,各五分),桑白皮(炒,一錢)

上水煎服。

參耆補脾湯,治肺疽脾氣虧損,久咳吐膿涎,或中滿不食,必服此藥,補脾土以生肺金,否則不治。

人參,白朮(各二錢),黃耆(二錢五分),茯苓,陳皮,當歸(各一錢),升麻(三分),麥門冬(七分)五味子(四分),桔梗(六分),甘草(炙,五分)

上薑棗,水煎服。

葶藶散,治肺癰咳嗽氣急,睡臥不安,心胸脹滿。

甜葶藶子(二兩半,隔紙炒赤色),百合(炒),白附子,北五味子(炒),甘草節,羅參,款冬花,百藥煎,紫菀(去木,各一兩),大硃砂(半兩另研)
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燈心湯調下。

補肺散,治肺癰已吐出膿血,以此潤護。

真鍾乳粉(一兩),白滑石(二兩)

上研細。每服三錢,米飲調下。

理肺膏,治肺癰正作咳唾不利,胸膈迫塞。

訶子(去核),百藥煎,五味子(微炒),條參(去蘆),款冬花蕊,杏仁,知母,貝母,甜葶,藶子,紫菀,百合,甘草節(各五錢)

上為末。用白茅根淨洗秤三斤,研取自然汁,入瓷石器中熬成膏,更添入好蜜二兩,再熬勻,候調和前藥為丸,如梧子大。溫水吞下。

五香白朮散,寬中和氣,滋益脾土,生肺金,進美飲食。

沉香,木香,明乳香,丁香,藿香葉(各半兩),白朮,羅參,白茯苓,薏苡仁,山藥,扁豆,桔梗,縮砂,白豆蔻,粉草,蓮肉(各一兩)

上為末。蘇鹽湯調,空心服,棗湯亦可。有汗加浮麥煎湯下。

白話文:

肺癰

排膿散: 肺癰吐膿後,服用此方可以補益肺氣。藥物組成:黃耆(鹽水拌炒)、白芷、五味子(炒、搗碎)、人參(各等量)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飯後用蜜湯送服。

寧肺湯: 治療咳嗽、吐膿、自汗、氣喘、呼吸急促,用於補益肺氣及治療氣血兩虛、發熱自汗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當歸(酒拌)、白朮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藥、甘草(炙)、五味子(搗碎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桑白皮(炙)、阿膠(蛤粉炒,各一錢)、白茯苓(一錢)。一劑藥用水二盅,加薑三片,煎至八分,飯後服用。

人參補肺湯: 治療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、氣喘、呼吸短促,或因腎精不足、虛火上炎、痰涎壅盛、吐膿血、發熱口渴、小便短澀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當歸(各一錢)、山茱萸肉、山藥(各二錢)、麥門冬(七分)、甘草(炙)、五味子(各五分)、熟地黃(自制,一錢半)、牡丹皮(八分)。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人參平肺散: 治療心火犯肺,導致疽瘡、痿證,出現咳嗽、氣喘、嘔吐、痰涎壅盛、胸悶、咽喉不利等症狀。若因肝火過旺引起,則需補益肺氣;若因腎精不足引起,則需補益脾肺;若因心火旺盛引起,則需利尿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陳皮、甘草、地骨皮、茯苓(各一錢)、知母(炒,七分)、五味子(搗碎、炒,四分)、青皮、天門冬(去心,各五分)、桑白皮(炒,一錢)。水煎服。

參耆補脾湯: 治療肺疽合併脾氣虛損,久咳吐膿痰,或腹部脹滿不思飲食,必須服用此方,補益脾土以滋養肺金,否則難以痊癒。藥物組成:人參、白朮(各二錢)、黃耆(二錢五分)、茯苓、陳皮、當歸(各一錢)、升麻(三分)、麥門冬(七分)、五味子(四分)、桔梗(六分)、甘草(炙,五分)。加生薑、大棗,水煎服。

葶藶散: 治療肺癰引起的咳嗽、氣急、睡眠不安、心胸脹滿。藥物組成:甜葶藶子(二兩半,隔紙炒至赤色)、百合(炒)、白附子、北五味子(炒)、甘草節、羅漢參、款冬花、百藥煎、紫菀(去木心,各一兩)、大硃砂(半兩,另研磨)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用燈芯湯送服。

補肺散: 治療肺癰吐出膿血後,用於潤肺護肺。藥物組成:真鍾乳粉(一兩)、白滑石(二兩)。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米湯送服。

理肺膏: 治療肺癰發作,咳嗽咳痰不利,胸膈憋悶。藥物組成:訶子(去核)、百藥煎、五味子(微炒)、條參(去蘆頭)、款冬花蕊、杏仁、知母、貝母、甜葶藶子、紫菀、百合、甘草節(各五錢)。研磨成細粉,用白茅根汁三斤熬成膏,加入好蜜二兩,再熬勻,和藥粉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溫水送服。

五香白朮散: 健脾和胃,滋補脾土,生髮肺金,增進食慾。藥物組成:沉香、木香、乳香、丁香、藿香葉(各半兩)、白朮、羅漢參、白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藥、扁豆、桔梗、縮砂仁、白豆蔻、香附子、蓮子肉(各一兩)。研磨成細粉,用蘇鹽湯或棗湯送服,出汗者可用浮麥煎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