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0)

1. 竹木刺針入肉

綠礬散,治竹草刺瘡,發腫作疼,傷時不曾出血,盡被惡毒氣注痛不止,夜臥不安,初破時,其瘡紫赤黑色,較時起三五重皮是也。

綠礬(半兩,小便燒熱,放礬於內,候冷取出,日乾),丹參(二錢半),麝香(一字),馬兜鈴根(一錢半)

上為細末。漿水洗淨瘡口上,敷貼立效。

又方,治被刺入肉,或針、棘、竹、木等,多日不出疼痛。

龍葵根(一把,洗淨,取皮),人參(一兩,俱為末),醋(少許),臘月豬脂(一兩)

白話文:

綠礬散,專治被竹草刺傷導致的發腫疼痛,尤其是傷口初期沒有出血,而是被惡毒之氣灌注,疼痛難忍,夜間無法安眠,傷口初破時呈紫紅色或黑色,並伴有層層皮肉隆起。藥方包括小便燒熱後浸泡的綠礬、丹參、麝香、馬兜鈴根,研成細末,用漿水洗淨傷口後敷貼即可見效。另一個方子專治被刺入肉中的針、棘、竹、木等異物導致的久痛不愈,方子包括龍葵根、人參研成末,以醋調和,再加入臘月豬脂。

上和,搗令勻。每用少許,敷瘡上,其刺自出。

治手足卒中刺,中水毒方

韭,藍青

上搗,置瘡上,以火炙熱徹,即愈。

又方

上嚼豉,不以多少塗之良。若治狐尿刺人者,當看豉中有毛為度,如無再敷之。

治竹刺不出者

上爛研蓖麻,以絹帛襯傷處,然後敷藥。時時看覷,若覺刺出即拔,恐藥太緊,並好肉努出也。一方,不用絹襯。

牛蒡葉散,治一切金、木、竹所傷。

上用牛蒡葉惡實,是六七月收者,風乾,為末。每用乾摻,不得犯別藥。如經暑月蠅蟲,下蛆在瘡上,或因肌肉生合,有成竅子者,即用杏仁研成膏,手捻作條子,入在竅內,其蛆蟲自出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混合均勻,每次取少量敷在患處,刺就會自然出來。

治療手腳突然刺痛,中毒的方子:

韭菜和藍草,搗碎後敷在患處,用火烤熱,直到刺痛消失即可。

另一個方子:

將大豆嚼碎,塗在患處,不用管多少,效果很好。如果治療狐尿刺傷,要注意大豆中是否有毛,如果沒有,就需要再次敷藥。

治療竹刺卡住拔不出來:

將蓖麻搗爛,用絹布墊在傷口處,然後敷藥。要時常觀察,如果感覺刺要出來,就趕緊拔掉,以免藥物過緊,把肉也擠出來了。還有一個方法,不用絹布墊。

牛蒡葉散,治療一切金屬、木頭、竹子造成的傷口。

用牛蒡葉的果實,在六七月收割,曬乾磨成粉末。每次使用時,用干粉直接敷,不能摻雜其他藥物。如果在夏季,蒼蠅、蟲子在傷口上下了蛆,或者因為肌肉癒合,形成了孔洞,就用杏仁研磨成膏,用手捏成條狀,塞進孔洞裡,蛆蟲就會自己出來。

治刺傷,中風、水疼腫。

上用鯉魚目燒灰,研敷患處,汁出即愈。諸魚目皆可,用鮧魚目,尤佳。

松脂方,治刺入肉疼悶,百理不瘥。

上以松脂敷瘡上,以帛裹三五日,當有根出,不痛不癢,不覺自落,甚良。

治針入肉方

上刮指甲末,同酸刺仁搗爛,唾調塗上,次日定出。一方,用酸棗核燒為末,服之。

又方,治烏雄雞刺,在肉中不出者,及治竹、木針刺。

上用烏雞尾翎二七莖,燒作灰,以乳男子奶汁,和封瘡口,其刺即出。

桂蠟丸,治惡刺入肉

白話文:

治療針刺傷、中風和水腫的療法如下:

使用鯉魚骨頭的灰燼,研磨後敷在傷處,如果傷口開始流血,那麼療效便達到了。任何魚類的骨頭都可以使用,其中鮧魚的骨頭效果最佳。

「松脂方」治療針刺進入皮肉所引起的疼痛和窒息,各種療法都無法改善的情況。

使用松脂敷在傷口上,然後用布包覆三到五天,傷口內的根部會自行出現,不再感到疼痛或癢,最終會自然掉落,這種方法非常有效。

針刺肉中的治療方法

取指甲末,與酸刺仁一起搗碎,再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傷口上,第二天傷口就會痊癒。另一個配方是使用酸棗核研磨成粉,服用它。

另一個配方,用於治療烏雄雞刺傷,以及竹子或木頭的針刺。

使用烏雄雞尾巴上的羽毛,兩到七根,燒成灰,然後用乳汁混合,塗抹在傷口上,針刺就會自動出現。

「桂蠟丸」是一種治療惡性針刺深入皮肉的藥物。

上用桂去粗皮,搗為末,熔黃蠟丸。看病大小,置瘡內,濕紙三五重搭蓋,以火熁,候藥丸熔入肉,其刺自出。如無刺所傷者,尤見愈速。

〔精〕,凡諸竹、木刺,入肉中不出,以蠐螬研敷,立出。又方,用白茅根搗敷之,立出。又方,嚼牛膝根罨之,即出。

〔簡〕,治竹、木刺扎入深,不得出。用烏羊糞搗爛,水和,罨於傷處,厚敷之。曾有莊僕,腳心中刺,不得出,苦痛欲死,以此藥黃昏敷之,至四更其刺出,遂安。

〔山〕,蘆葦刺入肉者,細嚼栗子渣,罨傷處。木、竹刺已出,痛者,螻蛄罨之妙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書記載,治療竹木刺入肉的方法有很多。例如,可以將桂枝去皮搗碎,混合黃蠟做成藥丸,敷於傷口,用濕紙包好,以火溫熱,藥丸融化後,刺就會自己出來。如果沒有刺傷,則療效更快。另外,用蠐螬研磨敷於傷處,也可以讓竹木刺快速取出。白茅根搗敷或嚼牛膝根罨敷,也都有效。對於深扎的竹木刺,可以用烏羊糞搗爛,加水敷於傷口,也能讓刺順利取出。甚至有案例證明,用此方法治癒了腳心扎刺的病人。蘆葦刺入肉可用栗子渣細嚼後罨敷,而木竹刺取出後疼痛,則用螻蛄罨敷效果佳。

〔簡〕,治針入肉不出,用螻蛄腦子,同硫黃研細,調敷,以紙花貼定。如覺癢時,其針自出。

〔羅〕神聖膏

取針誤入皮膚。用車脂不拘多少成膏,攤紙上如錢許。二日一換,三五次,其針自出。又取針誤入皮膚,用烏鴉翎三五枚,火炙焦黃色,碾為細末,好醋調成膏子。塗在瘡上,紙蓋一二時,針出效。

〔簡〕,治針入肉不出,用雙仁杏仁,搗爛,以車脂調勻。貼在瘡上,其針自出。

〔世〕,治秀針刺足已出痛者,用黃泥罨之。

〔簡〕,主小兒誤為諸骨及魚骨刺,入肉不出者,水煮白梅肉研爛,調象牙末,厚敷骨刺處自軟。

白話文:

針刺入肉中拔不出來,可以取螻蛄的腦子,和硫黃研磨成細粉,調和後敷在傷口上,用紙花固定。如果感覺癢,針就會自己出來。

針誤入皮膚,可以取車脂適量,做成膏狀,塗抹在紙上,大小像銅錢一樣。每隔兩天換一次,換三到五次,針就會自己出來。也可以取烏鴉的羽毛三到五根,用火烤至焦黃色,研磨成細粉,用好醋調成膏狀,塗在傷口上,用紙蓋住一到兩個時辰,針就會出來。

針刺入肉中拔不出來,可以取雙仁杏仁,搗碎,用車脂調和均勻,敷在傷口上,針就會自己出來。

針刺進腳裡,已經拔出來了,但是還疼痛,可以用黃泥敷在上面。

針或魚骨刺誤入孩子體內,拔不出來,可以用白梅肉煮水,研磨成泥狀,加入象牙末,厚厚地敷在刺入的地方,骨刺就會軟化。

〔圖〕,生象牙主諸物刺入肉,刮取屑,細研,和水敷瘡上,刺立出。如咽中有刺,用水調飲之,舊象梳屑,尤佳。

〔孟〕,魚骨,在肉中不出者,嚼吳茱萸封之,骨當爛出。

〔丹〕,破傷風,血凝心,針入肉遊走,三證如神方,用烏鴉翎,燒灰存性,研細,調一錢服。

白話文:

【象牙】,活象牙對於各種物體刺入肌膚有療效,刮下碎屑,細緻研磨後,與水混合敷在傷口上,刺物會立即取出。如果喉嚨中感覺有刺感,可用水調和藥物服用,舊的象牙梳屑特別好用。

【孟氏法】,魚骨卡在肉裡無法取出,咀嚼吳茱萸封住該處,魚骨會慢慢腐爛出來。

【丹方】,對付破傷風、血液凝固在心臟、針頭深入肌肉遊動這三種狀況,都可用神效方來治療,使用烏鴉的羽毛,燒成灰分保留其活性,研磨成細粉,調和成一錢份量服用。

2. 杖瘡

鬼代丹,主打著不痛。

無名異,沒藥,乳香(各研),地龍(去土),自然銅(醋淬,研),木鱉子(去殼,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如彈子大。溫酒下一丸,打不痛。

〔精〕乳香散,治杖瘡神效。

自然銅(半兩,醋淬七次),乳香,沒藥(各三錢),茴香(四錢),當歸(半兩)

白話文:

鬼代丹主要用來止痛。將無名異、沒藥、乳香研磨成粉,再將地龍去土,自然銅用醋淬過後研磨,木鱉子去殼,所有藥材等量混合,研磨成粉,用蜜煉成彈子大小的丸子。溫酒服用一丸,就能止痛。此外,乳香散則是用於治療杖瘡,效果極佳,由自然銅、乳香、沒藥、茴香、當歸等藥材組成。

上為細末。每服五錢,溫酒調下。

雞鳴散,下杖痛,腹中惡血,甚好。(方見前)。

五黃散,治杖疼定痛。

黃丹,黃連,黃芩,黃柏,大黃,乳香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新水調成膏。用緋絹上,攤貼。

潔古沒藥散,治杖瘡止痛,令瘡不移。

白話文:

雞鳴散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溫酒調服。治療杖傷導致的疼痛、腹中惡血,效果甚佳。(方劑請見前文)。

五黃散

主治杖傷疼痛,能止痛定痛。

配方:

黃丹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乳香(各等分)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調和成膏狀。將膏藥塗在紅色絲絹上,敷貼患處。

潔古沒藥散

主治杖傷瘡口,止痛,防止瘡口移位。

密陀僧,沒藥,乳香(各一兩),干胭脂(一兩半),膩粉(半兩)

上細末,次入龍腦少許,若多更妙。燒蔥與羊骨髓生用,同研如泥,攤在緋帛上貼之。

治杖瘡

片腦,麝香(各五分),龍骨,密陀僧,胭脂,輕粉,乳香,沒藥,寒水石(煅,各一錢)

上為細末。乾摻瘡上,四邊以生麥糊圍定;次用緋紅絹帛貼之。

乳香散,治杖瘡腫痛。

大黃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三錢),乳香,沒藥(各另研,一錢),片腦(少許)

白話文:

將密陀僧、沒藥、乳香各一兩,干胭脂一兩半,膩粉半兩研成細末,再加入少許龍腦,越多越好。將蔥燒熟,與生羊骨髓一起研磨成泥,塗在紅色絲綢上貼於傷處,可治杖瘡。

另取片腦、麝香各五分,龍骨、密陀僧、胭脂、輕粉、乳香、沒藥、寒水石(煅燒)各一錢,研成細末,撒在傷口上,周圍用生麥糊圍住,再用紅色絲綢貼上。

乳香散可治杖瘡腫痛,由大黃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各三錢,乳香、沒藥(分別研磨)各一錢,片腦少許組成。

上為細末,研勻。冷水調攤緋絹上,貼之。

治杖瘡

血竭,輕粉,干胭脂,密陀僧,乳香,沒藥(各等分)

上研細末。先以冷水洗淨拭乾,以豬脂調搽紅紙,貼之愈。

龍腦潤肌散,治杖瘡,熱毒疼痛。

龍腦(一字),輕粉(一錢半),麝香(半錢),密陀僧(二錢),黃丹(一兩)

上為細末。每用乾摻上,用青帛貼之,內留一孔。

丹溪云:杖瘡痛,用黃柏、生地黃、紫荊皮敷,此皆要藥也。只是血熱作痛,用涼藥去瘀血為先,須下雞嗚散之類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冷水調成糊狀,塗抹在紅色絲綢上,貼在患處,可治杖瘡。

另一種治療杖瘡的方法是用血竭、輕粉、干胭脂、密陀僧、乳香、沒藥等藥材,研磨成細粉,先用冷水洗淨患處並擦乾,再用豬油調和藥粉塗抹在紅紙上,貼在患處,可使傷口癒合。

龍腦潤肌散,可治杖瘡,熱毒疼痛。將龍腦、輕粉、麝香、密陀僧、黃丹研磨成細粉,每次取適量直接撒在患處,用青色布包裹,留一個小孔。

丹溪先生說:杖瘡疼痛,可以用黃柏、生地黃、紫荊皮敷貼,這些都是良藥。主要是因为血热导致疼痛,应先用凉药去除瘀血,可服用鸡鸣散之类的药物。

又方,用生地黃、黃柏、童便調敷,或加韭汁。不破者,以韭菜、蔥頭杵貼,冷即易之。膏藥用紫荊皮、乳香、沒藥、生地黃、大黃、黃柏之類。

又方,用木耳盛於木杓內,用沸湯浸爛,攪水令乾,於砂盆內擂細,敷瘡上。

又方,用大黃、黃柏為末,生地黃汁調敷,如干再敷。

又方,用野苧根嫩者,不拘多少,洗淨、同鹽並擂,敷在瘡上神妙。傷重多用鹽。

〔世〕杖瘡丹,用劉寄奴末(六錢),馬鞭草末(四錢),蜜調敷;如濕者乾摻。(馬鞭草即鐵筅帚,此方甚妙)

白話文:

另外,可以用生地黃、黃柏、童尿混合塗抹患處,也可以加入韭菜汁。如果傷口沒有破損,可以用韭菜和蔥頭搗碎敷貼,冷了就換新的。膏藥可以使用紫荊皮、乳香、沒藥、生地黃、大黃、黃柏等材料製作。

另外,可以用木耳放入木勺中,用沸水浸泡至軟爛,攪拌去水,再在砂盆中研磨成粉末,敷於傷口上。

另外,可以用大黃、黃柏研磨成粉末,用生地黃汁調和敷於傷口,如果藥膏乾燥了就再敷一次。

另外,可以用野苧根嫩的部分,不限多少,洗淨後與鹽一起搗碎,敷在傷口上效果很好。傷勢嚴重的話可以多用一些鹽。

杖瘡丹,用劉寄奴末六錢、馬鞭草末四錢,用蜂蜜調和敷於傷口;如果是濕潤的傷口,就乾撒藥粉。(馬鞭草又叫鐵筅帚,這個方法非常有效)

圍藥,治腫未破,用此消腫定疼。

無名異,木耳(去土),大黃(各炒,各等分)

上為極細末,用蜜水調,圍四邊腫處。

敷杖瘡妙方,治棒杖打腫痛者。

豬𧰷聹,地圍荽,田茶菊,地薄荷,血見愁,山薄荷,澤蘭葉,生地黃

上搗爛取汁,泡酒服,以滓敷貼。

又方

金屯葉,寶塔草,山薄荷,豬𧰷聹,芙蓉葉,地薄荷,桑葉尾,澤蘭葉

白話文:

「圍藥」適合治療腫塊未破的情況,能消腫止痛。將木耳(去土)、大黃(各炒,各等分)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蜜水調和,塗抹在腫塊周圍。

「敷杖瘡妙方」用於治療棒杖打傷腫痛。將豬𧰷聹、地圍荽、田茶菊、地薄荷、血見愁、山薄荷、澤蘭葉、生地黃搗爛取汁,加入酒中服用,藥渣則敷貼患處。

另外,金屯葉、寶塔草、山薄荷、豬𧰷聹、芙蓉葉、地薄荷、桑葉尾、澤蘭葉,這些藥材也能用來治療棒杖打傷。

上搗爛取汁,泡酒服。以滓和大黃末敷貼。

又方

豬𧰷聹(多),澤蘭葉,生地黃(根、葉俱用)

上搗爛取汁泡酒服,以渣敷貼。

又方

朴樹葉,水壙葉

上搗爛敷貼。

又方

綠豆粉,側柏葉(各研,等分)

上以雞子清和梣油打勻,調豆粉攪勻,時時以鴨毛掃之。

又方

大黃(三兩),檳榔(三錢),石膏(煅,六兩)

上末,用豬膽汁、雞子清、梣油打勻,入末攪勻,時時鴨毛掃塗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爛取汁,用酒浸泡後服用,渣滓則與大黃末混合敷貼患處。

另外,可以用豬膽汁、澤蘭葉和生地黃(根、葉皆可)搗爛取汁,用酒浸泡後服用,渣滓則敷貼患處。

此外,可以用朴樹葉和水壙葉搗爛敷貼患處。

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綠豆粉和側柏葉研磨成粉末,加入雞蛋清和梣油攪拌均勻,用鴨毛刷塗抹患處。

最後,可以用大黃、檳榔和煅石膏研磨成粉末,加入豬膽汁、雞蛋清和梣油攪拌均勻,用鴨毛刷塗抹患處。

生肌桃花散

輕粉,血竭,密陀僧,干胭脂(各一錢)

上研細。每用乾摻,仍以膏藥貼之。

靈異膏,治杖瘡、金瘡、攧撲皮破、湯火傷、久年惡瘡。

川鬱金(三兩),生地黃(二兩),粉草(一兩),臘豬板脂(一斤)

上銼細,入脂內煎焦黑色,濾去滓。入明淨黃蠟四兩,熬化攪勻,以瓷器貯之,水浸久,去水收。用時先以冷水洗瘡試干,卻敷藥在瘡上,外以白紙貼之,止血定疼,且無瘢痕。湯燙火燒,不須水洗。治凍瘡尤妙。

白話文:

輕粉、血竭、密陀僧、干胭脂各取一錢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用藥時,取適量乾粉,再以膏藥貼敷患處。

靈異膏適用於杖傷、刀傷、跌打皮破、燙火傷、久年惡瘡。川鬱金三兩,生地黃二兩,粉草一兩,臘豬板脂一斤,將以上藥材切碎,放入豬板脂中煎煮至焦黑色,濾去藥渣。加入明淨黃蠟四兩,熬化攪拌均勻,用瓷器盛裝,浸泡於水中一段時間,取出晾乾。使用時,先用冷水清洗患處,擦乾後敷藥,再用白紙覆蓋。此膏藥具有止血止痛、預防疤痕的功效。燙傷或火燒傷時,不必用水清洗。治療凍瘡效果尤其顯著。

乳香膏,治金瘡,杖瘡神效。

乳香,沒藥,川芎,自然銅(各七錢),當歸,羌活,獨活,川牛膝,石膏,劉寄奴,黑牽牛,黃柏皮,破故紙,白膠香,生地黃,熟地黃,赤芍藥,白芍藥,紫金皮,黃丹,白芷(各五錢),黃蠟(一兩),清油(四兩)

白話文:

乳香膏可以治療金瘡、杖瘡,效果非常好。配方包括乳香、沒藥、川芎、自然銅、當歸、羌活、獨活、川牛膝、石膏、劉寄奴、黑牽牛、黃柏皮、破故紙、白膠香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赤芍、白芍、紫金皮、黃丹、白芷,以及黃蠟、清油。

上除膠香、丹、蠟外,余藥為末。入油內煎,以柳枝不住手攪,試將成膏,卻入三味,更試成膏,以生布濾淨,以瓦器盛水,傾在水中,用篦攤開貼。瘡孔深者,捻成膏條,穿入孔中,不問淺深,放瘡上。如作熱加輕粉、片腦、朴硝入膏內,貼之。

銀粉膏,治杖瘡。

光粉(一兩),乳香,沒藥,赤石脂,樟腦(各一錢),水銀(二錢半)

上末,用豬脂(二兩),黃蠟(五錢),熔化調末成膏,油紙攤貼。

白話文:

除了膠香、丹砂和蠟之外,將其他藥材磨成粉末,加入油中煎煮,不停地用柳枝攪拌,直到熬成膏狀。再加入三味藥,繼續熬製成膏,用生布過濾乾淨,倒入裝滿水的瓦器中,用篦子攤開貼敷。如果瘡孔很深,就將膏藥搓成條狀,穿入孔中,不論深淺,都放在瘡口上。如果發熱,就在膏藥中加入輕粉、片腦和朴硝,再貼敷。

銀粉膏,用於治療杖瘡。

將光粉一兩,乳香、沒藥、赤石脂、樟腦各一錢,水銀二錢半,磨成粉末,與豬脂二兩,黃蠟五錢熔化,混合調製成膏,用油紙攤開貼敷。

又方

水銀,樟腦(各二錢),乳香,沒藥,血竭(各一錢),片腦(一分),黃蠟,水牛油,豬油(各一兩)

上末,先將油、蠟溶化,候冷,和末攪勻,油紙攤貼。

牛脂膏,治杖瘡神效。

乳香,沒藥,樟腦(各五錢),黃蠟(四兩),水牛油(一斤)

上末,先熔蠟,次入油,和勻,調末攪勻,油紙攤貼。或以天芋葉,攤貼極妙。

紅膏藥,治杖瘡及臁瘡。

黃丹(飛炒,二兩),乳香,沒藥,兒茶,血竭,硃砂,樟腦,水銀(各一錢),麝香,片腦(各一分),黃蠟,水牛油,豬油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這個配方需要水銀、樟腦、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片腦、黃蠟、水牛油和豬油。首先將油和蠟融化,待其冷卻後,混合藥末攪拌均勻,用油紙攤貼使用。這個藥膏可以有效治療杖瘡。

另一個配方需要乳香、沒藥、樟腦、黃蠟和水牛油。先融化黃蠟,再加入水牛油,攪拌均勻,然後加入藥末混合,用油紙攤貼使用,或者用芋葉攤貼效果更佳。這個藥膏可以治療杖瘡和臁瘡。

最後一個配方需要黃丹、乳香、沒藥、兒茶、血竭、硃砂、樟腦、水銀、麝香、片腦、黃蠟、水牛油和豬油。

上末。先以蠟熔化,次入油和勻,候冷,入末攪勻,油紙攤貼。臁瘡,作隔紙膏貼之。

白膏藥,治杖瘡及臁瘡。

光粉(二兩),甘石(煅水淬,飛過),白石脂(煅),龍骨,乳香,沒藥,楓香,樟腦,水銀(各一錢),麝香,片腦(各一分),黃蠟(半兩),桕蠟(一兩),豬油(一兩半)

上末。先熔蠟,次入油,和勻候冷,調末攪勻,油紙攤貼。臁瘡,作隔紙膏貼之。

黑膏藥,治杖瘡及諸瘡神效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先將蠟熔化,再加入油混合均勻,待冷卻後,加入粉末攪拌均勻,用油紙攤開貼敷。對於臁瘡,可製成隔紙膏貼敷。

防風,荊芥,連翹,大黃,黃連,黃芩,黃柏,當歸,赤芍藥,玄參,紫金皮(各一兩),木鱉子,白芷,杏仁,桃仁,生苄(各五錢),地圓荽,黃花苑,側柏葉,地薄荷,豬𧰷聹(各二兩),乳香,沒藥,兒茶,大黃,當歸(各一兩),杉皮炭,楓香,龍骨(煅),赤石脂(煅),血竭,樟腦(各五錢),孩兒骨(煅),硃砂,水銀(各二錢半),麝香(五分)

白話文:

防風、荊芥、連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當歸、赤芍藥、玄參、紫金皮各一兩,木鱉子、白芷、杏仁、桃仁、生苄各五錢,地圓荽、黃花苑、側柏葉、地薄荷、豬𧰷聹各二兩,乳香、沒藥、兒茶、大黃、當歸各一兩,杉皮炭、楓香、龍骨(煅)、赤石脂(煅)、血竭、樟腦各五錢,孩兒骨(煅)、硃砂、水銀各二錢半,麝香五分。

上將後十五味為末。將前二十一味鍘碎,以水煎熬濃汁,濾去滓,再煎令汁如餳樣,入豬油二斤,慢火熬令汁干,入光粉一斤,旋入攪至黑色成膏,滴水中成珠,可丸不黏手為度。次入黃蠟二兩熔化,出火毒數日。再微熬熔,入乳香後十五味末,攪勻,油紙攤貼。

秘傳杖瘡膏方,專治打傷,又治金瘡及無名腫毒、臁瘡。若跌傷及別樣瘡,忌貼。

香油(四兩,真者佳。將穿山甲、柏枝先入油中煎數沸,去二件渣。乘熱將薄綿濾淨,油復入鍋中煎沸,以次下藥,冬月用油五兩),穿山甲(一片),柏枝(一根,以上二件止取油煎汁,不用渣,取法見前),槐枝(一莖,須另報開小條不用大樹上者,入藥油用此頻攪),府丹(即飛丹,淨水飛去標腳,取細末一兩,作二次入油),水花朱(淨水飛去漂腳,曬乾取細末,二錢),血竭,沒藥,乳香,孩兒茶(以上四件各三錢,槌碎和勻,共入銅鍋,炭火上炒沸過,為細末),新珍珠,新紅象牙(各麵包,燒存性,取細末,油、舊者,不用),麵粉(炭火上燒黃,各一錢),人指甲(炒黃),三七(曬乾,取細末),石乳(銅鍋內炒過,取細末),黃連(細末),黃芩(細末,各三分),海螵蛸(五分,細末),半夏(大者十枚,為細末,以上十六件,俱用極細篩篩過。

白話文:

秘傳杖瘡膏方

製法:

  1. 將後十五味藥材研磨成細粉。
  2. 將前二十一味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至濃縮,過濾掉藥渣,再煎煮至濃稠如飴糖狀。
  3. 加入豬油二斤,以小火慢慢熬煮至藥汁干涸,然後加入光粉一斤,邊攪拌邊加入,直至顏色變成黑色,形成膏狀。
  4. 滴入水中,藥膏能形成圓珠狀且不粘手為宜。
  5. 加入黃蠟二兩,熔化後,放置數日以去除火毒。
  6. 再以小火將黃蠟熔化,加入後十五味藥粉,攪拌均勻,攤貼於油紙上。

功效: 專治打傷,也可用於金瘡、無名腫毒、臁瘡。

禁忌: 若跌傷或其他種類的瘡傷,禁止使用此膏。

香油製法:

  1. 將穿山甲、柏枝放入香油(四兩,真者佳)中煎煮數沸,去除二者藥渣。
  2. 用薄棉布過濾,將油再次倒入鍋中煎煮至沸騰,依序加入其他藥材。冬月用油五兩。
  3. 穿山甲(一片)、柏枝(一根,以上二件只取油煎汁,不用渣,製法見前)
  4. 槐枝(一莖,需選用細枝,不可取自大樹上,加入藥油時,需不停攪拌)
  5. 府丹(即飛丹,用淨水將標腳飛去,取細末一兩,分兩次加入油中)
  6. 水花朱(用淨水將漂腳飛去,曬乾取細末,二錢)
  7. 血竭、沒藥、乳香、孩兒茶(以上四種藥材各三錢,搗碎混合,放入銅鍋中,用炭火煮沸,研磨成細粉)
  8. 新珍珠、新紅象牙(各取麵包大小,燒至存性,研磨成細粉,油浸泡過的或舊者,不用)
  9. 麵粉(用炭火燒至黃色,各一錢)
  10. 人指甲(炒至黃色)
  11. 三七(曬乾,研磨成細粉)
  12. 石乳(在銅鍋內炒過,研磨成細粉)
  13. 黃連(研磨成細粉)
  14. 黃芩(研磨成細粉,各三分)
  15. 海螵蛸(五分,研磨成細粉)
  16. 半夏(大者十枚,研磨成細粉,以上十六種藥材,全部用極細篩子過篩)

注:

  • 藥材的用量和製法可能因個人體質和病症而有所不同。

和勻分作五分,留起一分,看膏藥老嫩加減,止用四分作四次下,下法如下),樟冰(細末四錢),黃蠟(二錢),冰片(一分),麝香(三分),阿魏(成塊者五分,以上四件,待諸藥俱下盡,臨起鍋時方下,攪極勻,取出阿魏渣)

上藥,先將細末藥分五分。其四分以次下鍋如下,其一分,留看藥厚薄以為增減。如四分已下盡,藥尚薄,亦將此分漸下。如正好,留此一分,待貼膏藥時,摻在患處尤妙。

煎法:用上好香油四兩,入銅鍋中,炭火煎沸。沸時入柏枝一莖、穿山甲一片在內,煎數沸,去二藥渣。將薄綿紙乘熱濾淨油,揩淨鍋,復入油於鍋中煎沸,下府丹五錢,用槐條急攪不住手,至成膏方止。候六七煎後,用清水漱淨口,噴清水少許於鍋中,即取起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後分成五份,留下一份觀察藥膏的濃稠度,以決定是否需要增減。剩下的四份藥粉分四次加入鍋中,每次加入的順序如下:先加入樟腦、冰片、麝香和阿魏,等其他藥材都煮完,快要起鍋時再加入阿魏,攪拌均勻後取出阿魏渣。

煎藥的方法是:先用四兩上好的香油放入銅鍋中,用炭火加熱煮沸。沸騰時放入柏枝和穿山甲,煮沸數次後去除這兩種藥材的渣滓。用乾淨的薄棉紙趁熱過濾香油,擦拭乾淨鍋子,再次放入香油加熱煮沸。加入五錢的府丹,用槐樹枝快速攪拌,直到熬成膏狀。熬煮六七次後,用清水漱口,在鍋中噴灑少許清水,即可起鍋。

一起鍋時,於前四分中細末藥,將一分漸漸逐一挑下,急攪如前。此分藥盡,約均和了,將槐條蘸藥滴水,且未要成珠復置鍋火上,急攪,候沸起鍋。

二起鍋,復將前末藥一分,漸下鍋中,急攪如前。約均和,滴水要成珠,復置鍋炭火上,急攪,候沸起鍋。

三起鍋,漸下藥,攪如前。約均和,將藥滴水雖成珠尚要黏手,復置鍋火上如前。

四起鍋,漸下藥如前,急攪。約均和,將藥滴水成珠,珠要將至不黏手了。復置鍋炭火上,候沸起鍋。

五起鍋,即下黃蠟二錢、府丹五錢,急攪如前。將藥滴水成珠,要須不黏手;又不可太老了,如尚黏手,將前留下一分末藥漸下,以不黏手為度。如不黏手了,即下水花朱二錢,次下樟冰末四錢,急攪;方下麝三分、阿魏五分、冰片一分,急攪不住手。量藥已均和了,撩阿魏渣去之。

白話文:

第一次熬藥時,先將藥材的四分之一磨成細粉,然後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加入鍋中,快速攪拌,就像之前一樣。這份藥粉加完後,等到藥汁均勻混合了,就用槐木條沾藥粉滴水,如果水滴還沒有成珠狀,就馬上放回鍋裡,繼續用火快速攪拌,等到藥汁沸騰了就關火。

第二次熬藥時,再將之前磨好的藥粉的四分之一慢慢地加入鍋中,快速攪拌,就像之前一樣。等到藥汁均勻混合了,滴水要成珠狀,再放回鍋裡用炭火快速攪拌,等到藥汁沸騰了就關火。

第三次熬藥時,慢慢地加入藥粉,攪拌方式跟之前一樣。等到藥汁均勻混合了,用藥粉滴水雖然能成珠狀,但還要感覺黏手,再放回鍋裡,就像之前一樣。

第四次熬藥時,慢慢地加入藥粉,就像之前一樣,快速攪拌。等到藥汁均勻混合了,用藥粉滴水能成珠狀,而且珠子快要達到不黏手的狀態。再放回鍋裡,用炭火快速攪拌,等到藥汁沸騰了就關火。

第五次熬藥時,馬上加入黃蠟兩錢、鉛丹五錢,快速攪拌,就像之前一樣。用藥粉滴水能成珠狀,而且要達到不黏手的狀態,但也不能太老了,如果還黏手,就慢慢地加入之前留下的藥粉,直到不黏手為止。如果已經不黏手了,就馬上加入水銀兩錢,接著加入樟腦末四錢,快速攪拌;然後再加入麝香三分、阿魏五分、冰片一分,快速攪拌不停手。等到藥汁均勻混合了,就將阿魏渣撈出去。

以藥入瓷器內,浸冷水中片時,候凝。將藥尋露天天陽淨地,掘坎,將瓷器倒覆於坎中,仍以土覆好,候七日後方起。

一藏法,用油紙及箬,包好瓶口,以防泄氣。

一攤膏藥時,用湯中煎過淨油,單紙攤上藥,不用火烘,止用熱湯入器中,將油紙放器上,以藥放上攤開,又不用太厚,須於紙上照得見為妙。如以絹攤,用湯頓烊藥,攤上。

一貼時,先將萊菔汁、桑葉煎湯,露中露過一宿用。以洗患處方用貼之

一既貼後,每日洗一遍,不要換膏藥。至二三日後血散風去,方換收口黑膏藥。(即萬應膏也。)

白話文:

把藥材放入瓷器中,浸泡在冷水中一段時間,等到藥材凝固。然後,把瓷器放到陽光充足、乾淨的土地上挖一個坑,把瓷器倒扣在坑里,再用土蓋好,等七天后再挖出來。

一種保存方法是用油紙和箬葉包好瓶口,防止藥氣散失。

攤膏藥時,用煮過的水去除油脂,單獨用紙張攤上藥,不要用火烘烤,只用熱水放入容器中,把油紙放在容器上,再把藥放上去攤開,不要太厚,能透過紙張看到藥物就好。如果用絹布攤藥,就用熱水把藥融化,然後攤在絹布上。

貼藥前,先用蘿蔔汁和桑葉煎水,放在露天露水的地方過一夜再用,洗患處後再貼藥。

貼完藥後,每天洗一次,不要換膏藥。等到二三天後血腫消退、風邪散去,再換成收口的黑膏藥(也就是萬應膏)。

萬應膏方,專主杖瘡,收口神效。

香油(二斤,真者,濾淨),黃連,黃柏,黃芩(各五兩),柏枝,槐枝(各一束,以上俱㕮咀,去碎屑),府丹(一斤,水飛,去標腳,曬乾),乳香,沒藥,血竭,孩兒茶(各三錢,以上四件用槌打碎,和勻,入鍋中,炭火炒沸為細末,篩過),象皮灰(用砂炒過,去砂,取細末),海螵蛸(各五分,細末),半夏(一錢,細末),龍骨(五分,以上八味為極細末,用極細篩篩過,和勻,漸入後藥),阿魏(五分)

上將真香油二斤,濾淨,入銅鍋中煎沸。入黃連、黃柏、黃芩,槐條煎三四沸,將細夏布及薄絹紙,濾去渣。揩淨銅鍋,仍入油於鍋中煎沸,入前府丹,用槐條急攪,煎至滴水成珠,乘熱入瓷器中。即將前細末藥八味及阿魏,漸入藥中急攪不停,候和勻,去阿魏渣,藥冷為度,七日後可用,藏、攤、洗法,並如前。凡人一杖後,切不可用手拍之,急用明淨松香、水龍骨,炭火煆過,須多年者佳。

白話文:

萬應膏方專門用於治療杖傷,收口效果奇佳。將香油、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柏枝、槐枝、府丹、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孩兒茶、象皮灰、海螵蛸、半夏、龍骨、阿魏等藥材,依序處理後,混合香油,煎煮至滴水成珠,冷卻後即可使用。杖傷後不可用手拍打,應立即用松香、水龍骨等藥材處理。

二味俱為細末,雞子清調敷,惡血自出。若能預調此藥,以待杖過即敷,尤妙。膝松川不用松香而用大黃,云亦有效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兩個治療方法:

  1. 使用兩種草藥研磨成細粉,然後用雞蛋清調和塗抹在患處,可以促使體內的惡血排出。
  2. 若能在棍棒打擊之前就調製好這種藥物,等到打擊結束後再塗抹在患處,效果更佳。
  3. 膝松川這種草藥在使用時,不需使用松香,而是使用大黃,據稱也有很好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