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六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3)

1. 胸腹傷

凡胸前跌出骨不得入,令患人靠實處,醫人以兩腳踏患人兩腳,以手從脅下過背外,相叉抱住患人背,後以手於其肩掬起其胸脯,其骨自入,卻用定痛膏、接骨膏敷貼。凡胸脯骨有拳槌傷,外有腫,內有痛,外用定痛膏敷貼,內用破血藥利去瘀血,次用消血草擂酒服。如刀傷,先宜安骨、定皮合口、挪令平正,卻以封口藥掞瘡口,外以補肌散以雞子清調敷貼,內服補損藥、活血丹之類。凡胸骨肋斷,先用破血藥,卻用定痛膏、接骨膏敷貼。

皮破者,用補肉膏敷貼。凡胸脅傷重,血不通者,用綠豆汁生薑和服。一以壯力人在後擠住,自吐其血,次用破血藥。肚上被傷,肚皮俱破,腸出在外,只腸全斷,難醫,傷破而不斷者,皆可治療。

凡腸出,可以病人手,搭在醫人肩,隨其左右收起,以麻油潤瘡口,整入腹,卻以通關散,吹鼻打噴嚏,令腸自入,用桑白皮線向皮內縫合後,以封口藥塗傷處,外以補肌散,以雞子清調勻敷貼,或散血膏更妙。線上,以花乳石散敷之。肚皮裂開者,用麻縷為線,或槌桑白為線,亦用花乳石散敷線上,須用從里重縫肚皮,不可縫外重皮,留外皮開,用藥摻待生肉。若腸上有小損孔,以燈火照之,腸中有氣射燈,不可治。

又一法,腸出吊起病人手,用醋煎山豆根汁,服一口至二口,卻以針於病人頸上一刺,其腸自入。凡肚皮傷破,孔大肚腸與脂膏俱出,放入內則用縫,如孔小隻有膏出,用手掰去膏,不用縫。此膏出者,已無用了,不可復入肚中,反成禍患,只須掰去不妨,此是閒肉,但放心去之。

肚內被傷者,專用利大小腸,不可待秘,恐成重患。

白話文:

胸腹傷

胸部跌傷導致骨頭突出無法復位時,讓傷者靠在堅實的地方,醫生用雙腳踩住傷者雙腳,雙手從傷者腋下繞過背部交叉抱住其背部,然後用手托起傷者胸脯,使骨頭自行復位。之後,敷上定痛膏、接骨膏。胸部骨骼遭受重擊,外腫內痛,外敷定痛膏,內服破血藥以排出瘀血,再服用消血草研磨後加入酒服下。如果是刀傷,應先安放骨骼,使皮膚傷口閉合,使其平整,再用封口藥塗抹傷口,外敷以雞蛋清調和的補肌散,內服補損藥、活血丹等。胸骨或肋骨斷裂,先服用破血藥,再敷上定痛膏、接骨膏。如果皮膚破損,則敷上補肉膏。胸脅部受傷嚴重,血液不通暢,服用綠豆汁和生薑的混合物。讓體力強壯的人從後面用力擠壓,使傷者自行吐出淤血,然後服用破血藥。

腹部受傷,肚皮破裂,腸子外露,如果腸子完全斷裂,則難以治療;如果腸子只是受傷但未斷裂,則可以治療。腸子外露時,讓傷者雙手搭在醫生肩膀上,醫生根據腸子的位置慢慢將其收回,用麻油潤滑傷口,將腸子送回腹中,然後用通關散吹入鼻中,使其打噴嚏,幫助腸子自行回納。用桑白皮線縫合腹壁內層,再用封口藥塗抹傷口,外敷以雞蛋清調和的補肌散,或用散血膏效果更好。縫線處,敷上花乳石散。腹部裂開,用麻線或桑樹皮捶打成的線縫合,縫線處敷上花乳石散。縫合時應從內層縫合,不要縫合外層皮膚,讓外層皮膚自然癒合,再敷藥促進肉芽生長。如果腸子上有小孔,用燈火照射,如果腸子有氣體射向燈火,則無法治療。

另一種方法是,將傷者的手吊起,服用醋煎山豆根汁一到兩口,然後用針刺傷者頸部,腸子就會自行回納。腹部傷口破裂,傷口較大,腸子和脂肪都外露,需縫合;如果傷口較小,只有脂肪外露,用手將脂肪去除即可,不必縫合。外露的脂肪已經失去作用,不能再放回腹中,否則會造成危害,直接去除即可,這些是無用的組織,不必擔心。

腹部內部受傷,應服用通利大小腸的藥物,避免便秘,以免病情加重。

2. 腰臀股膝傷

凡腰骨損斷,用門一片放地下,一頭斜高些,令患人覆眠,以手伸上搬住其門,下用三人拽伸,以手按損處三時久,卻用定痛膏、接骨膏敷貼,病人渾身動作一宿至來日,串處無痛,卻可自便左右翻轉,仍用破血藥。

凡臀股左右跌出骨者,右入左,左入右,用腳踏進,撙捺平正用藥,如跌入內,令患人盤腳,按其肩頭,醫用膝旅入,雖大痛一時無妨,整頓平正,卻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,只宜仰臥,不可翻臥,大動後恐成損患。凡腰腿傷,全用酒佐通氣血藥,俱要加杜仲。凡胯骨從臀上出者,用二三人捉定腿拔伸,仍以腳捺送入,卻用前等膏敷貼。

如在襠內出者,則難治。凡腳骨傷甚難整,當臨時相度,難泥一說。凡兩腿左右打跌骨斷者,以手法整其骨,以手拽正,上拽七分於前,下拽五分於後整定,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。以夾縛縛時,先縛中正,後縛上下,外用副夾。若上下有腫痛無慮,五日方可換藥。凡辨腿胯骨出內外者,如不黏膝,便是出向內,從內捺入平正;如黏膝不能開,便是出向外,從外捺入平正,臨機應變。

凡腳盤出臼,令患人坐定,醫人以腳從腿上一踏一搬,雙手一撙捺,搖二三次,卻用接骨膏、定痛膏,或理傷膏敷貼。凡膝蓋損斷,用手按捺進平正後,用前膏敷貼,桑白皮夾縛,作四截縛之。其膝蓋骨跌銼開者,可用竹箍箍定,敷藥夾定,要四截縛之,膝蓋不開也。若腫痛,須用針刀去血,卻敷貼,用夾。

若或內外踝骨,左右腳盤,銼跌損傷,用腳踏直拽正,按捺平正,卻敷貼前膏。若膝頭骨跌出臼,牽合不可太直,不可太曲,直則不見其骨稜,曲則亦然,只可半直半曲,以竹箍箍住膝蓋骨,以繩縛之。凡骨節損折,肘臂腰膝出臼蹉跌,須用法整頓歸元,先用麻藥與服,使不知痛,然後可用手法治之。

白話文:

腰臀股膝傷治療方法:

腰椎骨折:將門板一端墊高,讓患者俯臥其上,用手抓住門板,再由三人拉伸患者身體,同時用手按壓患處三刻鐘。之後,敷上接骨膏和止痛膏。患者整夜保持此姿勢,次日若無疼痛,即可自由翻身,並服用活血化瘀藥物。

臀部或大腿骨錯位:無論是右側骨頭移至左側,還是左側移至右側,都應以腳踩住患處,將其撥正後再用藥。如果骨頭移至體內,則讓患者盤腿而坐,醫者按壓其肩部,並用膝蓋頂入患處,即使一時疼痛劇烈也無妨,待骨頭復位後,敷上接骨膏和止痛膏。患者只能仰臥,不可翻身,以免加重病情。腰腿損傷,均需用酒送服活血化瘀藥物,並需加入杜仲。髖骨脫臼:需由二至三人抓住患者腿部用力拉伸,同時用腳將骨頭送回原位,再敷上上述膏藥。

骨頭移至腹股溝內:此種情況較難治療。

腳部骨折:因情況複雜多變,需根據實際情況處理,無法一概而論。

雙腿骨折:需用手將斷骨復位,上端向前拉七分,下端向後拉五分,使其整齊,再敷上接骨膏和止痛膏。用夾板固定時,應先固定中間部位,再固定上下部位,並輔以外部夾板。如有腫痛,需五天後再換藥。

判斷腿部和髖骨內外錯位:如果膝蓋能活動自如,則骨頭移向內側,需從內側撥正;如果膝蓋不能彎曲,則骨頭移向外側,需從外側撥正,需臨機應變。

腳踝脫臼:讓患者坐下,醫者用腳踩住患者腿部,雙手撥正,輕輕搖動兩三次,再敷上接骨膏、止痛膏或理傷膏。

膝蓋骨折:用手將斷骨撥正,再敷上膏藥,並用桑白皮做成四截夾板固定。如果膝蓋骨粉碎性骨折,可用竹片固定,再敷藥並用夾板固定,也需四截縛之,防止膝蓋活動。如有腫痛,需用針刀放血,再敷藥並用夾板固定。

腳踝或腳掌骨折:用腳踩住患處,將其拉直並撥正,再敷上膏藥。

膝蓋脫臼:復位時,切忌過直或過彎,應保持半直半彎的狀態,用竹片固定膝蓋,並用繩子綁好。

其他骨骼損傷:對於肘、臂、腰、膝等關節脫臼,應先服用麻醉藥,待患者失去知覺後再進行復位。

3. 腳傷

腳有六臼四折骨。凡腳板上𦙀交處出臼,須用一人拽去自用手,摸其骨節或骨突,出在內用手正從此骨頭拽歸外;或骨出向外,須用力拽歸內則歸窠。若只拽不用手整入窠內,誤人成痼疾也。宜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,夾縛四折骨,用正副夾縛束。六出臼,只宜以布帛包縛,不可夾之。

凡腳膝出臼,與手臂肘出臼同,或出內出外,只用一邊夾縛定,此處筋脈最多,時時要曲直不可定放,又恐再出窠,時時看顧,不可疏慢,宜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夾縛。凡腳大腿根出臼,此處身上骨是臼,腿根是杵,或出前,或出後,須用一人手把住患人身,一人拽腳用手盡力搦,歸窠矣。

或是銼開,又可用軟綿繩從腳縛,倒吊起,用手整骨節,從上墜下自然歸窠,卻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夾縛。

白話文:

腳傷

腳部有六個臼關節和四個容易骨折的地方。如果腳掌骨骼錯位,需要一個人拉住患者的腳,患者自己用手觸摸錯位的骨節或突出的骨頭,如果是向內錯位,就用手將骨頭從內側拉回外側;如果是向外錯位,就用力將其拉回內側,使之復位。如果只拉而不用手將骨頭歸位,容易造成慢性疾病。應當使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,並用夾板固定四個容易骨折的地方,使用正副夾板固定。至於六個臼關節錯位,只需用布帛包紮固定,不可使用夾板。

腳踝錯位,與手臂肘部錯位相同,不論內外錯位,只需單側使用夾板固定即可。因為此處筋脈豐富,要經常活動腳踝,不可長時間固定不動,以免再次錯位,需時時觀察照料,不可疏忽大意,應當使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並使用夾板固定。至於大腿根部錯位,此處髖關節是臼,股骨頭是杵,不論向前或向後錯位,都需要一個人扶住患者身體,另一個人拉住患者的腿,用力將其復位。

或者可以將患處輕微切割,也可以用軟棉繩綁住腳部,將患者倒吊起來,用手調整骨節,讓骨頭自然下墜復位,然後使用接骨膏、定痛膏敷貼並使用夾板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