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34)

1. 瘡僵肉

〔梅〕,治背瘡肉長疾,皮不及裹,見風即成僵。以寒水石,燒研為細末,敷瘡上,再用銅綠細末上之,肉即不作僵矣。

白話文:

梅瘡導致背部肌肉生長疾病,皮膚無法完全覆蓋,遇風則僵硬。用寒水石燒成灰,研磨成細末,敷在瘡瘍上,再在其上撒上研磨細緻的銅綠末,肌肉就不會僵硬了。

2. 瘡攣急牽陰入腹

《圖經》古方:療惡瘡癰腫,或連陰髀間疼痛,急攣牽入小腹不可忍,一宿則殺人者,用茴香苗葉,搗取汁一升服之,日三四。用其滓,以貼腫上,冬中根亦可用。此外國方,永嘉以來用之,起死神效。

白話文:

古方治療惡性瘡瘍腫痛,或伴隨陰部和大腿內側疼痛,疼痛劇烈收縮牽扯到小腹,痛不可忍,一夜之間就能致死的情況,可用茴香的莖葉搗碎取汁一升服用,每日三到四次。將剩下的藥渣敷貼在腫脹處,冬天也可以用茴香的根。這個偏方是從永嘉地區流傳下來的,有起死回生的功效。

3. 咽喉口舌生瘡

精要犀角膏,治咽喉口舌生瘡。昔有一貴人,因疽而生此證,醫者以為心臟絕,盡皆辭退。愚進此藥,一日而安。

真琥珀(研),生犀角(各一錢),辰砂(研),茯神(去木,各二錢),真腦子(研,一字),人參(去蘆),酸棗仁(去皮,研,各二錢)

上人參、茯神、犀角為細末,人乳缽內別研,藥味和勻,用蜜搜為膏子,以瓷瓶收貯。俟其疾作,每服一彈子大,以麥門冬去心,濃煎湯化服。一日連服五服取效。(此方潰瘍不宜用。)

白話文:

咽喉口舌生瘡可用犀角膏治療。以前有個貴人因為患疽而導致咽喉口舌生瘡,當時的醫生都認為是心臟病危,紛紛拒絕治療。我用這個藥方治療,一天就好了。

藥方成分:琥珀粉、犀角粉各一錢,朱砂粉、茯苓(去木心)各二錢,麝香粉一錢,人參(去蘆頭)、酸棗仁(去皮、研磨)各二錢。

將人參、茯苓、犀角研磨成細粉,再用人乳(母乳)在研缽中研磨,混合所有藥材,用蜂蜜調製成膏狀,用瓷瓶保存。患病時,每次服用米粒大小一顆,用麥門冬(去心)濃煎的湯送服。一天服用五次,直到痊癒。(潰瘍患者不宜使用此方。)

4. 大便秘結

〔薛〕,東垣先生云:瘡瘍熱毒深固,嘔噦心逆,發熱而煩,脈沉而實,腫硬木悶,大便秘結,此毒在臟,宜疏通之,故曰:疏通其內,以絕其源。又曰:瘡瘍及諸病面赤,雖伏火熱,不得妄攻其里,而陽氣怫鬱,邪氣在經,宜發表以去之,故曰:火鬱則發之。凡大便不通,飲食雖多,肚腹不脹,切不可通。若腹痞脹而不通者,乃直腸乾涸也,宜用豬膽汁導之。若腸胃氣虛血涸而不通者,宜用十全大補湯培養之。若瘡症屬陽,或因入房傷腎而不通者,宜用前湯,加姜附回陽,多有得生者。經云:腎開竅於二陰,藏精於腎,津液潤則大便如常。若潰瘍有此,因氣血虧損,腸胃乾涸,當大補為善。設若不審虛實,而一於疏利者,鮮有不誤。一人,仲夏患發背,黯腫尺余,皆有小頭如鋪黍狀,四日矣,此真氣虛而邪氣實,遂隔蒜灸,服活命飲二劑,其邪頓退,乃純補其真,又將生脈散以代茶飲,瘡邪大退。余因他往,三日復視之,飲食不入,中央死肉,大便秘結,小便赤濁。余曰:中央肉死,毒氣盛而脾氣虛也。大便不通,腸虛而不能傳送。小便赤濁,脾虛而火下陷,治亦難矣。彼始云:莫非間斷補藥之過?予曰:然。乃急用六君子加當歸、柴胡、升麻,飲食漸進,大便自通;外用烏金膏塗中央,三寸許,四圍紅腫漸消,中央黑腐漸去,乃敷當歸膏,用地黃丸與前藥間服,將百劑而愈。一男子,腿患癰,因服克伐虧損元氣,不能成膿。余為托裡而潰,大補而斂。但大便結燥,用十全大補湯,加麥門、五味而潤。月餘仍結,惑於人言,乃服潤腸丸而瀉不止。余用補中益氣湯送四神丸數服而止。

潤腸丸,治脾胃伏火,大腸乾燥,或風熱血結,宜用此丸通之。若結在直腸,宜豬膽汁導之。蓋腎主五液,開竅於二陰,若津液滋潤,大便通調。若津液不足,脾氣虧損,必當培補,猶忌前藥。

麻子仁,桃仁(去皮尖,各一兩),羌活,當歸尾,大黃(煨),皂角刺,秦艽(各五錢)

上各另研為末,煉蜜或豬膽汁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白湯下。若使豬膽汁導之而不結燥,急補元氣。

白話文:

大便秘結

薛氏(東垣先生)認為:瘡瘍的熱毒深在且頑固,伴隨嘔吐、噁心、發熱煩躁,脈象沉而有力,腫塊堅硬、脹悶,且大便秘結,這是毒邪深入臟腑的表現,應該疏通內裡,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又說:瘡瘍及其他疾病伴有面部發紅,雖然是伏火熱邪,但不能胡亂攻伐內裡,因為陽氣鬱結,邪氣停留在經絡中,應該先發表散邪。總之,凡是大便不通,但即使飲食很多,肚子也不脹,就絕對不能輕易通便。如果腹部脹滿不通,那是直腸乾燥引起的,可用豬膽汁導引。如果是腸胃氣虛、血液不足導致大便不通,就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來調理。如果是瘡瘍屬陽,或因房事傷腎導致大便不通,可用前述藥方,再加入生薑、附子溫陽回陽,很多都能治癒。經書上說:腎經開竅於二陰,腎臟藏精,津液充足則大便正常。如果潰瘍出現這種情況,是因氣血虧損,腸胃乾燥,應當大補為宜。如果不能正確判斷虛實,而一味追求通利,很少有不犯錯的。

曾有一病人,仲夏時節患發背(背部癰疽),腫脹範圍達一尺多長,上面佈滿像小米粒一樣的小膿頭,已經持續四天了。這屬於真氣不足而邪氣盛實的情況,於是給他用隔蒜灸治療,並服用活命飲兩劑,邪氣頓時減退,接著就開始純粹地補益元氣,又用生脈散代替茶水飲用,瘡瘍的邪氣大大減退。我因為其他事情離開了幾天,三天後再去查看,病人飲食不能進食,中央部位出現壞死組織,大便秘結,小便赤濁。我說:中央部位組織壞死,是毒氣盛而脾氣虛弱造成的。大便不通是腸道虛弱,不能傳送糞便;小便赤濁是脾虛而導致火邪下陷,治療起來相當困難。病人當時說:是不是間斷服用補藥造成的?我說:是的。於是立即使用六君子湯,加入當歸、柴胡、升麻,飲食慢慢恢復正常,大便也自然通暢了;外用烏金膏塗抹在中央壞死部位,約三寸大小的範圍,周圍紅腫逐漸消退,中央的黑色腐肉也漸漸脫落,然後再敷用當歸膏,內服地黃丸和之前的藥物,服用將近一百劑後痊癒。

又有一男子,腿上患癰疽,因為服用損傷元氣的藥物,導致膿腫不能成熟。我幫助他托裡潰膿,再用大補的藥物收斂。但他大便乾燥結實,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,再加入麥冬、五味子潤燥。一個多月後大便仍然乾燥,他聽信他人之言,服用潤腸丸,結果導致瀉下不止。我用補中益氣湯送服四神丸幾服就止住了瀉下。

潤腸丸用於治療脾胃伏火,大腸乾燥,或風熱血瘀導致的大便秘結,可以用此丸通便。如果結滯在直腸,可用豬膽汁導引。因為腎臟主五液,開竅於二陰,如果津液滋潤,大便就能通暢;如果津液不足,脾氣虛弱,就必須培補脾胃,切忌服用前述峻下之藥。

藥物組成:麻子仁、桃仁(去皮尖,各一兩)、羌活、當歸尾、大黃(煨)、皂角刺、秦艽(各五錢)

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或豬膽汁做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十到四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用豬膽汁導引大便後仍然乾燥,要迅速補益元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