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二 (33)
卷之二 (33)
1. 出血
東垣聖愈湯,治諸惡瘡血出不止,以寒水石細末,摻之立止。或瘡時間作黑色,不可潰也,藥力去盡卻紅和。如血出多而心煩不安,不得眠睡,此亡血也,此湯主之。
熟地黃,生地黃(各三錢),當歸身(一錢半),川芎(二錢),黃耆(五分),人參(三分)
上㕮咀。都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。去滓,稍熱,服無時。(按此方,參耆與歸地輕重懸殊,必有訛也。)
濟主犀角地黃湯,治胃火血熱妄行,吐衄或大便下血者。
犀角(鎊末),生地黃,赤芍藥,牡丹皮(各一錢半),升麻,黃芩(炒,各一錢)
上水煎熟,入犀角末服。
若因怒而致,加山梔、柴胡。若脾氣虛而不能攝,用歸脾湯。若肝脾火動而妄行,用加味逍遙散。若脾氣虛而不能統,用補中益氣湯,加炮黑乾薑。若血虛有火而妄行,用四物加炮姜。若腎經虛火而血妄行,用六味丸料。不應,急加肉桂以引虛火歸源。
獨參湯,治一切失血,或膿水出多,血氣俱虛,惡寒發熱,作渴煩躁。蓋血生於氣,故血脫補氣,陽生陰長之理也。用人參二兩,棗十枚,姜十片,水煎徐徐服。
托裡消毒散加減法,膿多帶赤,血虛也,去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三味,加歸地、參朮。如不應,暫用八珍湯,加牡丹皮。忿怒晡熱而出血,肝火血虛也,去三味,加牡丹皮、炒黑山梔,熟地。如不應,暫用八珍湯送六味丸。面青脅脹而出血,肝氣虛而不能藏血也,去三味加山茱、山藥、五味子。如不應,兼六味丸。食少體倦而出血,脾氣虛而不能攝血也,去三味加參朮、歸地。兼鬱怒少寐,更加遠志、酸棗仁、茯神、龍眼肉。如不應,暫用歸脾湯。
白話文:
出血
東垣聖愈湯用於治療各種惡瘡出血不止。將寒水石研磨成細末,敷在患處即可止血。如果瘡瘍久治呈黑色,不能潰爛,藥效發揮完全後,瘡瘍會轉為紅色並癒合。如果出血量多,伴隨心煩意亂、失眠等症狀,這是由於失血造成的,此方可有效治療。
藥方組成:熟地黃、生地黃(各3錢)、當歸身(1.5錢)、川芎(2錢)、黃耆(0.5錢)、人參(0.3錢)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取所有藥材混合,每次一劑,用約150毫升水煎煮至約100毫升,去渣,稍溫服,不拘時辰。(註:此方中人參、黃耆與當歸、地黃用量相差甚大,可能有誤。)
濟主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胃火血熱導致的妄行出血,如吐血、鼻出血或大便出血。
藥方組成:犀角(磨成粉末)、生地黃、赤芍藥、牡丹皮(各1.5錢)、升麻、黃芩(炒,各1錢)
用法:水煎煮藥液,加入犀角粉末服用。
若出血是由於憤怒引起,可加入山梔子、柴胡;若因脾氣虛弱,不能攝血,則使用歸脾湯;若因肝脾火旺而妄行出血,則使用加味逍遙散;若因脾氣虛弱,不能統攝血液,則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炮黑乾薑;若因血虛夾有內熱而妄行出血,則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炮薑;若因腎經虛火而妄行出血,則使用六味地黃丸。若以上方法無效,應立即加入肉桂,引導虛火歸經。
獨參湯用於治療各種失血,或膿水流出過多,伴隨血氣兩虛、惡寒發熱、口渴煩躁等症狀。因為血液的生成依靠氣血,所以失血應從補氣入手,遵循陽氣生長陰氣滋生的原則。藥方組成:人參2兩,大棗10枚,生薑10片。水煎服。
托裡消毒散加減法:膿液多且顏色鮮紅,表明血虛,應去除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三味藥,加入當歸、生地黃、人參、白朮。若無效,暫時使用八珍湯並加入牡丹皮。若因憤怒、胸悶發熱而出血,表明肝火血虛,應去除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三味藥,加入牡丹皮、炒黑山梔子、熟地黃。若無效,暫時使用八珍湯並服用六味地黃丸。若面色青白,脅肋脹滿並出血,表明肝氣虛弱,不能藏血,應去除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三味藥,加入山茱萸、山藥、五味子。若無效,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。若食慾不振,身體倦怠並出血,表明脾氣虛弱,不能攝血,應去除金銀花、連翹、白芷三味藥,加入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生地黃。如果伴有鬱怒、失眠,則需額外加入遠志、酸棗仁、茯神、龍眼肉。若無效,暫時使用歸脾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