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瘍醫》~ 卷之五 (20)
卷之五 (20)
1. 手足皴裂
夫秋冬風寒燥烈,人手足為之皸瘃者,血少肌膚虛,故易傷也。外潤以膏瀉,內服益氣和血之藥可也。
東垣潤肌膏,治手足皺澀,皮膚裂開疼痛,不能見風。
珠子瀝青(四兩),白黃蠟(八錢),乳香(二錢)
上三味於鐵器內,用文武火熬下瀝青在鐺內,隨手便下黃蠟、乳香;次入清芝麻油一二匙,候瀝青盡溶開,微微熬動。放大淨水一盆於其傍,以攪藥用匙取一二滴滴於水中試之,如硬再入油,如軟硬合宜,用新綿濾淨,入水中摺疊扯之,以白為度。油當旋旋入,勿令軟了,以瓷器內盛之,或油紙裹亦得。
每用不拘多少,先於火上炙裂子口,卻捻合裂子;藥亦火上炙軟,塗於裂子上,用紙少許貼之,自然合矣。
東垣老人路次方城北獨樹店之客舍,有推小車者,皮膚皴裂甚痛,兩手不能執轅,足不能履地,而車上宿制此藥,敷之即效。明日遂行。自後屢用屢效,故錄於此。
初虞世治手足皴裂,春夏不愈者。
生薑汁,紅糟,白鹽,豬膏(臘月者佳)
上研爛,炒熱擦入皴內,一時雖痛,少頃便皮軟皴合,再用即安。
〔丹〕,手足寒皴裂,臺椒三四合,煮浸半食頃,須臾再浸,又敷以羊、豬髓腦,甚妙。(《梅師方》)
〔世〕,治腳跟皴裂,用頭髮一大握,桐油一碗,於瓦器內熬,候油沸頭髮溶爛出火,攤冷,以瓦器收貯,不令灰入。每用百沸湯泡洗皴裂令軟,敷其上即安。一方,加水粉。
〔山〕,腳裂爛,蒸藕研成膏,敷之。
〔世〕,用五倍子為末,同牛骨髓填縫內,即好。
又治腳指縫爛瘡,撏鵝時取鵝掌黃皮,焙乾燒存性為末,濕則摻之。一方,用生桐油塗之妙。
黃蠟膏,治冬月手足坼裂。
上用清油半兩,盞內慢火煎沸,入黃蠟一塊。同煎熔。入光粉、五倍子末少許,熬令稠紫色為度。先以熱湯洗,火上烘乾,即用藥敷,以紙貼之,其痛立止。入水亦不落。若合藥入粉多,則硬而成塊。旋以火炙,動挑敷,不妨。一方,無五倍子。
白話文:
手足皴裂
秋冬季節風寒乾燥,人們的手腳容易出現裂口,這是因為血氣不足,皮膚乾燥虛弱,所以容易受傷。可以在患處外用膏藥潤澤,內服益氣養血的藥物。
東垣潤肌膏,用於治療手腳皮膚乾燥粗糙、裂開疼痛,怕風。
配方:珠子瀝青(四兩)、白黃蠟(八錢)、乳香(二錢)。
將以上三味藥材放入鐵器中,用文火熬化瀝青,然後依次加入黃蠟、乳香;再加入一兩匙清芝麻油,待瀝青完全溶化後,輕輕攪動。旁邊放一盆清水,用攪藥的勺子取一兩滴滴入水中試驗,如果太硬就再加些油,直到軟硬適中為止。用乾淨的棉布過濾,然後將棉布在水中揉搓,直到變成白色。過程中要不斷少量地加入油,避免膏藥太軟,最後盛放在瓷器中,或用油紙包好。
使用時,不限用量多少,先用火烤熱裂口,然後將裂口合攏;將藥膏也用火烤熱,塗在裂口上,再用少量紙貼住,自然就會癒合。
東垣老人路過方城北獨樹店客棧時,遇到一個推著小車的人,他的皮膚皴裂疼痛難忍,雙手無法握住車轅,雙腳無法著地,於是老人用此藥膏為他敷藥,藥效迅速顯現,第二天此人就能繼續趕路。此後屢試屢效,所以記錄在此。
治療手足皴裂,春夏季節仍未痊癒者:
將生薑汁、紅糟、白鹽、豬膏(臘月裡的豬膏最好)研磨成糊狀,加熱後塗擦在皴裂處。雖然一開始會感到疼痛,但很快皮膚就會軟化癒合,再次使用後便可痊癒。
其他方法:
-
手足寒冷皴裂:用花椒三四合煮水浸泡患處半個時辰,然後再浸泡一次,再敷上羊、豬的骨髓,效果很好。(出自《梅師方》)
-
治療腳跟皴裂:用頭髮一大把,桐油一碗,在瓦器中熬煮,待油沸騰頭髮溶化後離火,攤涼,儲存在瓦器中,避免灰塵進入。每次使用前用沸水浸泡皴裂處使其軟化,然後將藥膏敷在患處即可。另一方,可以加入水粉。
-
治療腳裂:將蒸熟的藕研磨成膏狀,敷在患處。
-
用五倍子研磨成粉末,與牛骨髓混合填入裂縫中。
-
治療腳趾縫爛瘡:宰鵝時取鵝掌黃色的皮,烘乾燒成灰,濕潤時撒在患處。另一方,用生桐油塗抹效果很好。
黃蠟膏,治療冬季手腳裂開:
將清油半兩放入碗中,用小火慢熬至沸騰,加入一塊黃蠟,一起熬化。加入少量光粉、五倍子粉末,熬至稠厚的紫色即可。先用熱水清洗患處,用火烘乾,然後塗抹藥膏,用紙貼住,疼痛立刻止息,即使遇水也不會脫落。如果藥膏中加入的粉末太多,就會變硬成塊,可以隨時用火烤熱,再塗抹,無妨。另一方,不用五倍子。
2. 凍瘡
〔子和〕,經曰:寒瘡流水,俗呼為凍瘡。或經年不愈者,用野中淨土曬乾,以大蒜研如泥,捏作餅子如大觀錢厚薄,量瘡口大小貼之,以艾火加於餅上灸之,不計壯數以泥干為度。去幹餅子再換濕餅子灸,不問多少,直至瘡痂覺痛癢,是瘡可治也。然後口含漿水洗漬,用雞翎二十莖縛作刷子,於瘡上刷洗淨。以此洗刷,不致肌肉損傷也,以軟帛拭乾。用木香檳榔散敷之。如夏月醫之更妙。
〔世〕,足跟紅腫凍瘡。足跟(左足指面後跟赤白肉際骨下,刺入三分,彈針出血,可灸三七壯)
足跟凍瘡潰破,用蔥椒湯洗,刮去腐肉,用三稜針出血,將馬屁勃入生牛骨髓,調和敷之效。
〔禹錫〕,取臘月牡鼠死者一枚,油一大升,煎之使爛絞出渣,再煎成膏,塗凍瘡及拆破瘡。
治凍瘡,用茄根燒成灰,洗了,用雀兒腦髓塗之。
〔丹〕,治凍瘡,用煎熟桐油,調密陀僧敷。
〔山〕,用五倍子,煎湯洗。
如神散(羅氏),治凍瘡皮爛,痛不可忍。用川大黃不拘多少為細末。新水調掃凍破瘡上,痛止立效。
〔子和〕,戴人女僮,足有凍瘡。戴人令服舟車丸、浚川散大下之,遂愈。人或疑之?戴人曰:心火降則寒消,何疑之有。
雉腦膏,治凍瘡久不瘥,年年發歇,先癢後痛,然後腫破出黃水及血出不止。
雄雉腦,(一枚,研爛),黃臘(各等分),清油(減半)
上同於慢火上熬成膏,去滓,入瓷器中盛。每用塗瘡上。
柏葉膏,治凍瘡,手足指欲墜及耳欲落。
柏葉(炙乾為末,四兩),杏仁(去皮研,四十個),頭髮(一拳大),食鹽(半兩,研),乳香(二錢半,研),黃蠟(一兩),油(一升)
上先煎油沸,次下前五味藥,待發盡。再下黃蠟攪勻,瓷盒收。先以熱小便洗瘡,以綿挹干,後以藥塗。即以軟帛裹,勿令寒氣侵入。每日一換,如瘡漸瘥,三四日一換。
橄欖散,治腳凍瘡
上用橄欖核,燒灰存性、為末。入輕粉,油調塗。
一女年數歲,嚴寒上京,兩足受凍不仁,用湯泡漬,至春十指俱爛,牽連未落。予用托裡之劑,助其陽氣自潰脫,得保其生。此因寒邪遏絕,運氣不至,又加熱湯泡漬,故死而不痛也。余嘗見人之嚴寒而出,凍傷其耳,不知痛癢,若以手觸之,其耳即落。當以暖處良久,或熱手熨之無恙。
若以火烘湯泡,其耳即死,至春必潰脫落矣。北方寒氣損人若此,可不察之。
白話文:
凍瘡
古代醫書記載治療凍瘡的方法,大致如下:
一種方法是用曬乾的乾淨泥土,與研磨成泥的大蒜混合,捏成錢幣大小的餅狀,貼在凍瘡患處,再用艾灸加熱餅子,直到泥餅變乾。換上新的濕泥餅繼續灸,直到患處感到疼痛和瘙癢,表示病情好轉。然後用含在嘴裡的清水清洗患處,用雞毛做成的刷子輕輕刷洗乾淨,再用柔軟的布擦乾,最後塗抹木香檳榔散。夏天治療效果更佳。
另一種方法是針對足跟紅腫的凍瘡,用三稜針刺破患處放血,並可以艾灸。如果凍瘡潰爛,則用蔥椒湯清洗,刮除腐肉,放血後,再用生牛骨髓與馬勃混合敷於患處。
還有一種方法是用臘月死去的雄鼠,以油煎煮,絞出渣滓後再煎成膏狀,塗抹在凍瘡上。
其他方法包括用茄子根燒成灰清洗患處後,塗抹雀腦髓;用煎熟的桐油與密陀僧混合敷用;用五倍子煎湯清洗;以及使用川大黃末調水塗抹於潰爛疼痛的凍瘡上止痛。
有一種病例是服用舟車丸和浚川散後痊癒的,醫生解釋說這是因為降心火以消寒邪。
針對久治不癒,反覆發作的凍瘡,可用雄雉腦、黃蠟、清油熬製成膏塗抹。
另一種方法是用柏葉、杏仁、頭髮、食鹽、乳香、黃蠟和油熬製成膏,先用溫熱的小便清洗患處,再塗抹藥膏,並用軟布包裹,防止寒氣入侵。
橄欖核燒成灰,與輕粉混合,用油調和塗抹,也能治療腳凍瘡。
最後,還提到一個案例:一個小孩在嚴寒天氣中雙腳凍傷,用熱水泡後,十指潰爛。醫生使用溫補陽氣的藥物,使其自行潰爛脫落,保住了性命。文中也強調,切勿用熱水泡或火烤凍傷的部位,以免加重病情。北方寒氣的傷害不容忽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