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九大集·本草正(下) (12)
卷之四十九大集·本草正(下) (12)
1. 金石部
銀硃(二三九)乃水銀同硫黃升煉而成。味辛,溫,有毒。破積滯,劫痰涎,善療瘡癬惡瘡,殺蟲毒蚤蝨。惟燒煙燻之,或以棗肉拌煙擦之,其功尤捷。
蠶砂(二百四十)味甘,性溫。主五臟百病,養神志,安魂魄,通血脈,明耳目,調和五臟。主上盛下虛,痰涎壅盛,頭旋吐逆,霍亂反胃,心腹冷痛。升降陰陽,既濟水火,久服通神明,殺精魅惡鬼,小兒驚吐,其效如神。研末,糯米糊為丸,棗湯服,最為鎮墜神丹也。或以陰陽水送下尤妙。按胡演《丹藥秘訣》云,升靈砂法,用新鍋安逍遙爐上,以蜜揩鍋底,文火下燒,入硫黃二兩,熔化,投水銀半斤,以鐵匙急攪,作青砂頭。如有焰起,噴醋解之。待汞不見星,取出細研,盛入水火鼎內,鹽泥固儕,下以自然火升之,乾水十二盞為度,取出如束針紋者,成矣。
硫黃(二四一)味苦微酸,性熱,有毒。療心腹冷積冷痛霍亂,咳逆上氣,及冷風頑痹寒熱,腰腎久冷,腳膝疼痛,虛寒久痢滑泄。壯陽道,補命門不足,陽氣暴絕,婦人血結,小兒慢驚,尤善殺蟲除疥癬惡瘡。老人風秘,用宜煉服。亦治陰證傷寒,厥逆煩躁,腹痛脈伏將危者,以硫黃為末,艾湯調服二三錢,即可得睡,汗出而愈。
雄黃(二四二)味苦甘辛,性溫,有毒。消痰涎,治癲癇嵐瘴瘧疾寒熱,伏暑瀉痢,酒癖,頭風眩暈。化瘀血。殺精物鬼疰,蠱毒邪氣,中惡腹痛,及蛇虺百蟲獸毒,疥癩疳蟲䘌瘡。去鼻中瘜肉,癰疽腐肉,並鼠屢廣瘡疽痔等毒。欲逐毒蛇,無如燒煙燻之,其畏遺尤速。
自然銅(二四三)味辛平,性涼。能療折傷,散瘀血,續筋骨,排膿止疼痛,亦鎮心神,安驚悸。宜研細水飛用,或以酒磨服。然性多燥烈,雖其接骨之功不可泯,而絕無滋補之益,故用不可多,亦不可專任也。
黃丹(二四四)味辛,微咸微澀。性重而收,大能燥濕,故能鎮心安神,墜痰降火。治雇亂吐逆,咳嗽吐血,鎮驚癇癲狂客忤,除熱下氣,止瘧止痢,禁小便,解熱毒,殺諸蟲毒,治金瘡火瘡濕爛,諸瘡血溢,止痛生肌長肉,收陰汗,解狐臭,亦去翳障明目。
白礬(二四五)味酸澀,性涼,有小毒。所用有四:其味酸苦,可以湧泄,故能吐下痰涎,治癲癇黃疸。其性收澀,可固脫滑,故能治崩淋帶下,腸風下血,脫肛陰挺,斂金瘡止血,燒枯用之,能止牙縫出血,闢狐腋氣,收陰汗腳汗。其性燥,可治濕邪,故能止瀉痢,斂浮腫,湯洗爛弦風眼。其性毒,大能解毒定痛,故可療癰疽疔腫,鼻齆瘜肉,喉痹瘰癧,惡瘡疥癬,去腐肉,生新肉,及虎犬蛇蟲蠱毒。或丸或散,或生或枯,皆有奇效。
石脂(二四六)味甘澀,性溫平。脂有五色,而今之入藥者,惟赤白二種,乃手足陽明、足厥陰、少陰藥也。其味甘而溫,故能益氣調中,其性澀而重,故能收濕固下。調中則可療虛煩驚悸,止吐血衄血,壯筋骨,厚腸胃,除水濕黃疸,癰腫瘡毒,排膿長肉,止血生肌之類是也。固下則可治夢泄遺精,腸風瀉痢,血崩帶濁,固大腸,收脫肛、痔漏陰瘡之類是也。又治產難胞衣不出。東垣曰:胞衣不出,惟澀劑可以下之,即此是也。然脂有五種,雖在《本經》言各隨五色補五臟,又云白入氣分,赤入血分。第五脂之性味略同,似亦不必強分者。且其性黏如膏,故用固爐鼎甚良。
白話文:
銀硃:是水銀和硫磺一起煉製而成的。味道辛辣,性溫,有毒。能消除體內積聚的阻塞物,化解痰液,很適合治療瘡、癬、惡瘡,還能殺滅蟲、毒、跳蚤和蝨子。如果將其燒成煙來燻,或用棗肉拌合後擦拭患處,效果會更快。
蠶砂:味道甘甜,性溫和。主要治療五臟的各種疾病,可以滋養精神,安定魂魄,疏通血脈,使耳目聰明,調和五臟功能。主治上部虛火旺盛、下部虛弱、痰液壅塞、頭暈嘔吐、霍亂反胃、心腹冷痛等症狀。能協調陰陽,調和水火,長期服用能使人精神清明,還能驅除精怪和惡鬼。對於小孩的驚嚇嘔吐,效果非常神奇。將其研磨成粉末,用糯米糊做成藥丸,用棗湯送服,是極佳的鎮靜安神藥。如果用陰陽水送服,效果更好。據胡演的《丹藥秘訣》記載,煉製靈砂的方法是:將新鍋放在逍遙爐上,用蜂蜜塗抹鍋底,用文火加熱,放入二兩硫磺,使其熔化,再投入半斤水銀,用鐵匙快速攪拌,直到形成青砂狀。如果起火,用醋來熄滅。等水銀完全消失不見星點,取出仔細研磨,放入水火鼎中,用鹽泥封固,用自然火加熱,加熱到水蒸發剩十二碗的量為度,取出後像針紋狀,就完成了。
硫黃:味道苦澀,略帶酸味,性熱,有毒。可以治療心腹冷積引起的冷痛、霍亂、咳嗽氣逆、風寒麻痹、寒熱病、腰腎長期寒冷、腿腳疼痛、虛寒性久瀉等症狀。能夠壯陽,補益命門不足,對於陽氣突然衰竭、婦女血塊凝結、小孩慢驚風等症狀有效,尤其擅長殺蟲除疥癬惡瘡。老年人便秘,適合煉製後服用。也可以治療陰證傷寒,四肢冰冷、煩躁不安、腹痛、脈搏微弱等危急情況,將硫黃研磨成粉,用艾草湯調服二三錢,就能安然入睡,出汗後便可痊癒。
雄黃:味道苦中帶甘,又帶辛味,性溫,有毒。能化解痰液,治療癲癇、瘴氣、瘧疾引起的寒熱、暑熱腹瀉、酒癮、頭風眩暈等。能化解瘀血,殺滅精怪、鬼魅、蠱毒、邪氣,以及中惡腹痛,蛇蟲野獸咬傷的毒。還能治療疥瘡、癩瘡、疳蟲、胬肉等。可以去除鼻腔息肉,腐爛的瘡疽,以及老鼠咬傷和廣瘡痔瘡等毒。想要驅逐毒蛇,沒有比燒煙燻更有效的方法,蛇會很快逃離。
自然銅:味道辛平,性涼。能治療跌打損傷,消散瘀血,續接筋骨,排除膿液,止痛,也能鎮靜心神,安撫驚悸。適合研磨成細粉用水調服,或用酒磨服。但藥性偏燥烈,雖然接骨的功效不可磨滅,卻沒有滋補作用,所以不宜多用,也不可過分依賴。
黃丹:味道辛辣,略帶鹹味和澀味。性質沉重有收斂作用,能乾燥濕氣,因此能鎮靜心神,消除痰液,降火。治療霍亂嘔吐、咳嗽吐血、驚嚇癲癇、癲狂、中邪、除熱降氣、止瘧止痢、止小便頻繁、解熱毒、殺滅各種蟲毒,治療金瘡、火瘡、濕疹等各種瘡瘍出血、止痛、生肌長肉、收斂陰汗、去除狐臭,還能消除眼翳,使視力清晰。
白礬:味道酸澀,性涼,有小毒。用途有四:其味酸苦,能催吐,所以能吐出痰液,治療癲癇和黃疸。其性收澀,能固澀,因此能治療崩漏帶下、腸風下血、脫肛陰挺,收斂金瘡止血,燒焦後使用,能止牙齦出血,去除狐臭,收斂陰汗和腳汗。其性乾燥,能治療濕邪,因此能止瀉痢、收斂浮腫,用湯清洗可治療眼瞼潰爛。其性有毒,能解毒止痛,因此能治療癰疽疔腫、鼻癆息肉、喉痹瘰癧、惡瘡疥癬、去除腐肉、生出新肉,以及虎、犬、蛇、蟲、蠱毒等。無論是製成藥丸或散劑,生用或燒製後用,都具有奇特的療效。
石脂:味道甘澀,性溫和。石脂有五種顏色,但現在入藥的只有紅、白兩種,是手足陽明經、足厥陰經和足少陰經的藥物。其味甘溫,所以能補益氣血,調和中焦,其性澀而沉重,所以能收斂濕氣,固攝下焦。調和中焦則能治療虛煩驚悸,止吐血和鼻出血,強壯筋骨,增厚腸胃,去除水濕黃疸、癰腫瘡毒、排膿生肌、止血生肌等。固攝下焦則能治療遺精滑泄、腸風瀉痢、血崩帶濁,鞏固大腸,收斂脫肛、痔漏陰瘡等。還能治療難產和胞衣不下。東垣認為:胞衣不下,只能用收澀劑來幫助排出,指的就是這種藥。雖然《本經》記載石脂有五種,各自對應五色補五臟,又說白色入氣分,紅色入血分,但這五種石脂的性味大致相同,似乎不必強行區分。而且其性質黏稠像膏狀,所以用於固爐鼎效果非常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