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九大集·本草正(下)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九大集·本草正(下) (4)

1. 竹木部

五加皮(百七一)味辛,性溫。除風濕,行血脈,壯筋骨,明目下氣。治骨節四肢拘攣,兩腳痹痛,風弱五緩,陰痿囊濕,疝氣腹痛,小便遺瀝,女人陰癢。凡諸浸酒藥,惟五加皮與酒相合,大能益人,且味美也。仙家重此,謂久服可以長生,故曰:寧得一把五加,不用金銀滿車。雖未必然,然亦必有可貴者。

川楝子(百七二)味苦,性寒,有小毒,陰也。能治傷寒瘟疫煩熱狂躁,利小水,瀉肝火,小腸膀胱濕熱,諸疝氣疼痛,殺三蟲疥癩,亦消陰痔。丸散湯藥任意可用,甄權言其不入湯使,則失之矣。

苦楝根,味大苦。殺諸蟲,尤善逐蛔。利大腸,治遊風熱毒惡瘡。苦酒和塗疥癬甚良。

女貞子(百七三)味苦,性涼,陰也,降也。能養陰氣,平陰火,解煩熱骨蒸,止虛汗消渴,及淋濁崩漏,便血尿血,陰瘡痔漏疼痛。亦清肝火,可以明目止淚。

桑白皮(百七四)味甘微辛微苦,氣寒。氣味俱薄,升中有降,陽中有陰。入手太陰肺臟。氣寒味辛,故瀉肺火;以其味甘,故緩而不峻。止喘嗽唾血,亦解渴消痰,除虛勞客熱頭痛。水出高原,故清肺亦能利水。去寸白,殺腹臟諸蟲。研汁治小兒天吊驚癇客忤,及敷鵝口瘡,大效。作線可縫金瘡。既瀉肺實,又云補氣,則未必然。

黃柏(百七五)味苦微辛,氣寒,陰中微陽,降也,善降三焦之火。制各以類,但其性多沉,尤專肝腎,故曰足少陰本經、足太陽、厥陰之引經也。清胃火嘔噦蛔蟲,除伏火骨蒸煩熱,去腸風熱痢下血,逐二便邪火結淋。上可解熱渴口瘡,喉痹癰瘍;下可去足膝濕熱,疼痛痿蹶。此其性寒潤降,去火最速。丹溪言其制伏龍火,補腎強陰。然龍火豈沉寒可除?水枯豈苦劣可補?陰虛水竭,得降愈亡,撲減元陽,莫此為甚。水未枯而火盛者,用以抽薪則可,水既竭而枯熱者,用以補陰實難,當局者慎勿認為補劑。予嘗聞之丹溪曰:火有二:君火者,人火也,心火也,可以濕伏,可以水滅,可以直折,黃連之屬可以制之;相火者,天火也,龍雷之火也,陰火也,不可以水濕折之,當從其性而伏之,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。按此議論,若有高見,而實矯強之甚,大是誤人。夫所謂從其性者,即《內經》從治之說也。經曰:正者正治,從者反治。正治者,謂以水制火,以寒治熱也。從治者,謂以火濟火,以熱治熱也,亦所謂甘溫除大熱也。豈以黃連便是正治,黃柏便是從治乎?,即曰黃連主心火,黃柏主腎火,然以便血溺血者,俱宜黃連,又豈非膀胱、大腸下部藥乎?治舌瘡口瘡者,俱宜黃柏,又豈非心脾上部藥乎?總之,黃連、黃柏均以大苦大寒之性,而曰黃連為水,黃柏非水,黃連為瀉,黃柏為補,豈理也哉?若執此說,誤人多矣,誤人多矣。

白話文:

五加皮:味道辛辣,性質溫和。可以祛除風濕,促進血液循環,強健筋骨,使眼睛明亮,並能使氣向下運行。可以用來治療關節四肢的攣縮、兩腳麻木疼痛、風邪導致的肢體軟弱無力、男性陰莖萎縮、陰囊潮濕、疝氣腹痛、小便淋漓不盡、女性陰部搔癢。凡是需要浸泡藥酒的藥材,只有五加皮和酒最為相合,不僅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,而且味道也很好。修道之人很看重它,認為長期服用可以長生不老,所以說:「寧可得到一把五加,也不要用裝滿一車的金銀來換。」雖然這句話未必完全屬實,但五加皮肯定有它珍貴的地方。

川楝子:味道苦澀,性質寒涼,帶有小毒,屬性為陰。能夠治療傷寒、瘟疫引起的煩熱狂躁,利小便,瀉肝火,以及小腸、膀胱的濕熱,各種疝氣疼痛,殺死體內寄生蟲和疥癬,也能消除陰部痔瘡。可以製成丸劑、散劑或湯藥,隨意使用。甄權說它不能加入湯藥,這是錯誤的。

苦楝根:味道極苦。能夠殺死各種寄生蟲,尤其擅長驅除蛔蟲。能通利大腸,治療遊走性風熱毒瘡。用苦酒調和塗抹,對疥癬有很好的療效。

女貞子:味道苦澀,性質寒涼,屬性為陰,有下降的作用。能夠滋養陰氣,平息陰虛火旺,解除煩熱骨蒸,止虛汗、消渴,以及淋濁、崩漏、便血、尿血、陰部瘡瘍、痔瘡疼痛。也能清肝火,可以使眼睛明亮、停止流淚。

桑白皮:味道甘甜、略帶辛辣和苦澀,藥性寒涼。氣味都比較淡薄,既有上升作用也有下降作用,屬於陰陽兼具。主要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。藥性寒涼,味道辛辣,所以能夠瀉肺火;因為味道甘甜,所以藥性緩和而不猛烈。可以止喘嗽、吐血,也能解渴、化痰、消除虛勞客熱引起的頭痛。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,所以能清肺也能利水。能驅除寸白蟲,殺死腹部各種寄生蟲。將其研磨取汁,可以治療小兒驚風、癲癇、受驚嚇以及鵝口瘡,效果很好。可以用作縫合金瘡的線。雖然說它可以瀉肺熱,又說能補氣,這是未必可靠的。

黃柏:味道苦澀,略帶辛辣,藥性寒涼,屬性為陰中略帶陽,有下降的作用,擅長降三焦之火。作用歸屬各不相同,但其藥性多為沉降,尤其專注於肝腎,所以說是足少陰腎經、足太陽膀胱經、足厥陰肝經的引經藥。可以清除胃火引起的嘔吐、蛔蟲,消除伏火、骨蒸煩熱,去除腸風熱毒引起的痢疾下血,驅逐大小便的邪火結淋。對上可以解除熱渴、口瘡、咽喉腫痛、癰瘍;對下可以去除足膝濕熱、疼痛、痿軟無力。它的藥性寒涼、滋潤、下降,去除火氣最快。朱丹溪說它能制伏龍火,補腎強陰。然而龍火難道可以用寒涼來消除嗎?陰虛枯竭可以用苦劣之物來滋補嗎?陰虛水枯,使用下降之藥反而會使情況更糟,耗損元陽,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。如果水未枯竭,只是火盛,可以用它來釜底抽薪;如果水已經枯竭而出現虛熱,用它來補陰就十分困難,用藥者要謹慎,不要認為它是補藥。我曾經聽朱丹溪說:火有兩種,君火是人身上的火,是心火,可以用濕潤來制伏,可以用水來撲滅,可以直接壓制,黃連等藥物可以控制它;相火是天上的火,是龍雷之火,是陰火,不能用水濕來壓制,應當順從它的特性來制伏,只有黃柏等藥物可以使其下降。按這個說法,好像很有見地,但實際上是過於牽強,大錯特錯,會誤導人們。所謂「順從它的特性」,就是《黃帝內經》中所說的「反治」方法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正者正治,從者反治。」正治是指用水來制火,用寒來治熱。反治是指用火來幫助火,用熱來治療熱,也就是所謂的「甘溫除大熱」。難道說黃連是正治,黃柏就是反治嗎?即使說黃連主治心火,黃柏主治腎火,但是對於便血、尿血的人,都應該用黃連,難道黃連就不是治療膀胱、大腸下部的藥嗎?治療舌瘡、口瘡,都應該用黃柏,難道黃柏就不是治療心脾上部的藥嗎?總之,黃連、黃柏都具有大苦大寒的藥性,卻說黃連屬水,黃柏不屬水;黃連是瀉藥,黃柏是補藥,這是沒有道理的。如果堅持這種說法,會誤導很多人,會誤導很多人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