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16)
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16)
1. 芳草部
當歸(七八),味甘辛,氣溫。氣輕味重,可升可降,陰中有陽。其味甘而重,故專能補血,其氣輕而辛,故又能行血。補中有動,行中有補,誠血中之氣藥,亦血中之聖藥也。頭止血上行,身養血中守,尾破血下流,全活血不走。大約佐之以補則補,故能養營養血,補氣生精,安五臟,強形體,益神志,凡有形虛損之病,無所不宜;佐之以攻則通,故能祛痛通便,利筋骨,治拘攣癱瘓燥澀等證。營虛而表不解者,佐以柴、葛、麻、桂等劑,大能散表;衛熱而表不斂者,佐以六黃之類,又能固表。惟其氣辛而動,故欲其靜者當避之;性滑善行,大便不固者當避之。凡陰中火盛者,當歸能動血,亦非所宜;陰中陽虛者,當歸能養血,乃不可少;若血滯而為痢者,正所當用。其要在動、滑兩字。若婦人經期血滯,臨產催生,及產後兒枕作痛,俱當以此為君。小兒痘疹驚癇,凡屬營虛者,必不可少。
川芎(七九),味辛微甘,氣溫,升也,陽也。其性善散,又走肝經,氣中之血藥也。反藜蘆。畏硝石、滑石、黃連者,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。芎、歸俱屬血藥,而芎之散動尤甚於歸,故能散風寒,治頭痛,破瘀蓄,通血脈,解結氣,逐疼痛,排膿消腫,逐血通經。同細辛煎服,治金瘡作痛。同陳艾煎服,驗胎孕有無。(三四月後,服此微動者,胎也。)以其氣升,故兼理崩漏眩運;以其甘少,故散則有餘,補則不足。惟風寒之頭痛,極宜用之,若三陽火壅於上而痛者,得升反甚。今人不明升降,而但知川芎治頭痛,謬亦甚矣。多服久服,令人走散真氣,能致暴亡,用者識之。
芍藥(八十)(反藜蘆),味微苦微甘略酸,性頗寒。氣薄於味,斂降多而升散少,陰也。有小毒。白者味甘,補性多。赤者味苦,瀉性多。生者更涼,酒炒微平。其性沉陰,故入血分,補血熱之虛,瀉肝火之實,固腠理,止熱瀉,消癰腫,利小便,除眼疼,退虛熱,緩三消。諸證於因熱而致者為宜,若脾氣寒而痞滿難化者忌用。止血虛之腹痛,斂血虛之發熱。白者安胎熱不寧,赤者能通經破血。此物乃補藥中之稍寒者,非若極苦大寒之比。若謂其白色屬金,恐傷肝木,寒伐生氣,產後非宜,則凡白過芍藥,寒過芍藥者,又將何如?如仲景黑神散、芍藥湯之類,非皆產後要藥耶?用者還當詳審。若產後血熱而陰氣散失者,正當用之,不必疑也。
丹皮(八一),味辛苦,氣微涼,氣味俱輕,陰中陽也。赤者行性多,白者行性緩,入足少陰及手厥陰經。忌葫蒜。
涼骨蒸無汗,散吐衄於血,除產後血滯寒熱,祛腸胃蓄血症堅,仍定神志,通月水,治驚搐風癇,療癰腫住痛。總之,性味和緩,原無補性,但其微涼而辛,能和血涼血生血,除煩熱,善行血滯,滯去而鬱熱自解,故亦退熱。用此者,用其行血滯而不峻。
白話文:
當歸
當歸的味道甘甜帶辛辣,性質溫和。氣味輕而味道重,所以既能上升也能下降,屬於陰中有陽的藥材。它的味道甘甜而厚重,所以特別擅長補血;氣味輕而辛辣,所以又能活血。它補血的同時帶有流動的特性,活血的同時又能補益,真可說是血液中的氣藥,也是血液中的聖藥。當歸頭部能止血並使氣血上行,身體部分則能養血並固守中焦,尾部則能破血並使血下行,使全身的血都能活絡運行。當歸大概來說,搭配補藥就能發揮補益作用,所以能滋養氣血,補氣生精,安定五臟,強健體魄,增進精神,對於各種虛損的病症都相當適合。搭配攻伐藥物,則能疏通經絡,所以能止痛通便,使筋骨靈活,治療拘攣、癱瘓、乾燥等症狀。如果營血虛弱而導致表證無法解除,搭配柴胡、葛根、麻黃、桂枝等藥物,能有效發散表邪;如果是衛氣熱盛而導致表證無法收斂,搭配六黃丸之類的藥物,又能鞏固表證。但因為當歸的氣味辛辣而具有流動性,所以想要使其安靜的人應該避免使用;又因為其性質滑利而容易滑腸,所以大便不固的人也應該避免使用。凡是陰虛火旺的人,當歸容易使血妄動,也不適合使用;陰虛陽虛的人,當歸能補養血液,是不可或缺的藥材;如果是因為血滯而導致痢疾,則正是應該使用的藥物。總之,當歸的關鍵在於「動」和「滑」這兩個字。若婦女經期血滯,生產時需要催生,以及產後惡露不盡疼痛,都應該以此藥為主要藥材。小兒痘疹、驚癇等病症,凡是屬於營血虛弱的,都不可缺少當歸。
川芎
川芎的味道辛辣帶點甘甜,性質溫和,氣性上升,屬於陽性藥材。它的藥性善於發散,又入肝經,是氣藥中的血藥。它與藜蘆相剋,並畏懼硝石、滑石、黃連,因為這些藥物的性質沉寒,會抑制川芎的升散之性。川芎和當歸都屬於血藥,但川芎的散動作用比當歸更強,所以能驅散風寒,治療頭痛,破除瘀血,疏通血脈,解除氣結,止痛,排除膿液消腫,通經活血。與細辛一起煎服,可治療金瘡疼痛。與陳艾一起煎服,可用於檢驗是否懷孕。(懷孕三四個月後,服用此藥若出現輕微胎動,則表示懷孕。)由於它氣性上升,所以也兼具治療崩漏和眩暈的功效;由於它的甘味較少,所以發散有餘而補益不足。尤其適合風寒引起的頭痛,若是因為三陽經的火氣壅塞於上而引起的頭痛,服用此藥反而會加重病情。現在的人不明白藥物的升降原理,只知道川芎能治療頭痛,實在是大錯特錯。大量或長期服用川芎,會導致真氣散失,甚至可能導致猝死,使用者必須謹慎。
芍藥
芍藥的味道微苦、微甘,帶點酸味,性質偏寒,氣味比較薄弱,收斂下降的作用較多,而升散作用較少,屬於陰性藥材。芍藥帶有小毒。白芍藥味道甘甜,補益的功效較多;赤芍藥味道苦澀,瀉的作用較多。生芍藥的藥性更涼,用酒炒過後則比較平和。芍藥的性質沉陰,所以能入血分,補血熱虛弱,瀉肝火實證,固斂肌膚,止熱瀉,消癰腫,利小便,消除眼痛,退虛熱,緩解消渴病。適合各種因熱而引起的病症,若脾氣虛寒、痞悶難化的則忌用。可止血虛引起的腹痛,收斂血虛引起的發熱。白芍藥能安胎,治療胎熱不安;赤芍藥則能通經破血。此藥是補藥中稍微偏寒的,但並非像極苦大寒的藥物那般。有人認為白芍藥屬金,會損傷肝木,寒性會傷伐生氣,所以產後不宜使用,但如果真是這樣,那比芍藥更白、更寒的藥物,又該如何使用呢?像是張仲景的黑神散、芍藥湯等藥方,不都是產後的常用藥方嗎?用藥者還是應該仔細審查。如果產後因為血熱而導致陰氣耗散,則正應該使用芍藥,不必懷疑。
丹皮
丹皮的味道辛苦,性質微涼,氣味都比較輕淡,屬於陰中有陽的藥材。赤丹皮的活血作用較強,白丹皮的活血作用較緩慢。它入足少陰經和手厥陰經。忌食葫蒜。
能清涼骨蒸潮熱無汗,散血中的吐血、鼻血,消除產後血滯的寒熱症狀,祛除腸胃的蓄血和堅硬腫塊,安定神志,通經,治療驚風抽搐,癰腫疼痛。總而言之,丹皮的藥性平和,沒有補益的作用,但它微微帶涼且辛辣,能調和血液,清涼血液,促進血液生成,消除煩熱,善於疏通血滯,血滯消除後鬱熱自然就會解除,所以也能退熱。使用此藥,是看中它能活血化瘀,但藥性不峻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