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11)

1. 隰草部

紅花(四八),味甘微苦微宰,氣微涼,陰中微陽。惟入血脈,多用女科。少用可活血引經,多用能破血通瘀。可下死胎,亦療血暈;達痘瘡血熱難出,散斑疹血滯不消;潤燥活血,止痛通經,亦消腫毒。

紫菀(四九),味苦平微辛。辛能入肺,苦能降氣,故治咳嗽上氣痰喘。惟肺實氣壅,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,乃可用之。若以勞傷肺腎,水虧金燥而咳喘失血者,則非所宜。觀陶氏《別錄》謂其補不足,治五勞體虛,其亦言之過也。

甘菊花(五十)(白菊花根善利水,搗汁和酒服之,大治癃閉),味甘色黃者,能養血散風,去頭目風熱,眩暈疼痛,目中翳膜,及遍身遊風風疹。作枕明目,葉亦可用。

味苦者性涼,能解血中鬱熱,清頭目,去風熱眼目腫痛流浪。根葉辛香,能消癰毒,止疼痛。

野菊花(五一),一名苦薏。根葉莖花皆可同用。味苦辛。大能散火散氣,消癰毒疔腫瘰癧,眼目熱痛,亦破婦人瘀血。孫氏治癰毒方,用野菊連根葉搗爛酒煎,熱服取汗,以渣敷之;或同蒼耳搗汁,以熱酒沖服。冬月用乾者煎服,或為末酒服亦可。

豨薟(五二),味苦,氣微寒,有小毒。此物氣味頗峻,善逐風濕諸毒。用蜜酒層層和灑,九蒸九曝,蜜丸,空心酒吞,多寡隨宜。善治中風口眼歪邪,除濕痹腰腳痿痛麻木。生者酒煎,逐破傷風危急如神。散撒麻疔惡毒,惡瘡浮腫,虎傷狗咬,蜘蛛蟲毒,或搗爛封之,或煎湯,或散敷並良。其掃蕩功力若此,似於元氣虛者非利。

益母草(五三),子名茺蔚味微苦微辛,微寒,性滑而利。善調女人胎產諸證,故有益母之號。能去死胎,滑生胎,活血涼血行血,故能治產難胎衣不下,子死腹中,及經脈不調,崩中漏下,尿血瀉血瘀血等證。然惟血熱血滯,及胎產艱澀者宜之,若血氣素虛兼寒,及滑陷不固者,皆非所宜,不得以其益母之名,謂婦人所必用也。蓋用其滑利之性則可,求其補益之功則未也。《本草》言其久服益精輕身,誠不足信。此外如退浮腫,下水氣,及打撲瘀血,通大小便之類,皆以其能利也。若治疔腫乳癰,丹毒惡毒,則可搗汁飲之,其渣亦可敷貼。

子名茺蔚,功用略同,但子味微甘,稍溫,故能涼血補血,亦益陰氣明目。

瞿麥(五四),味苦,微寒,降也,性滑利。能通小便,降陰火,除五淋,利血脈。兼涼藥亦消眼目腫痛,兼血藥則能通經破血下胎。凡下焦濕熱疼痛諸病,皆可用之。

茵陳(五五),味苦微辛,氣微寒,陰中微陽,入足太陽經。用此者,用其利濕逐熱,故能通關節,解熱滯,療天行時疾,熱狂頭痛,利小水。專治黃疸,宜佐梔子。黃而濕者多腫,再加滲利;黃而燥者乾澀,再加涼潤。只有陰黃一證,因以中寒不運,此非所宜。又解傷寒瘴瘧火熱,散熱痰風熱疼痛。濕熱為痢,尤其所宜。

白話文:

紅花,味道甘甜帶點苦澀,性味偏涼,但帶有微微的陽氣。主要作用是進入血液循環,所以常用於婦科疾病。少量使用可以活血並引導藥力到達需要的地方,大量使用則可以破除瘀血、疏通經絡。可以幫助排出死胎,也能治療因血引起的暈眩;能讓痘瘡的血熱順利發出,也能消散因血滯而產生的斑疹;可以潤燥活血,止痛通經,還能消除腫毒。

紫菀,味道苦澀,性質平和帶點辛味。辛味能進入肺部,苦味能使氣向下走,所以能治療咳嗽、氣喘痰多等症狀。但只適用於肺氣過盛或因火邪損傷肺部而引起的咳嗽、吐膿血等情況。如果是因勞累損傷肺腎,導致陰液不足、肺燥而引起的咳嗽、氣喘、咳血,就不適合使用。陶弘景在《別錄》中說它能補虛、治療五勞體虛,實在是過於誇大了。

甘菊花,味道甘甜,顏色黃的能養血散風,去除頭部和眼睛的風熱,治療眩暈頭痛、眼睛的翳膜,以及全身游走的風疹。做成枕頭可以明目,葉子也可以使用。味道苦的,性質偏涼,能解除血中的鬱熱,清頭目,去除風熱引起的眼睛腫痛流淚。根和葉子帶有辛香味,能消除癰瘡腫毒、止痛。

野菊花,又名苦薏。根、葉、莖、花都可以使用,味道苦辛。主要作用是散火氣,消散癰瘡腫毒、疔瘡、瘰癧,治療眼睛紅腫熱痛,也能破除婦女的瘀血。孫思邈治療癰瘡腫毒的方子中,會用野菊花連根帶葉搗爛後用酒煎煮,熱服發汗,再用藥渣敷在患處;或者與蒼耳一起搗汁,用熱酒沖服。冬天則用乾燥的野菊花煎服,或磨成粉末用酒送服。

豨薟,味道苦澀,性味微寒,帶有小毒。此藥氣味強烈,善於驅除風濕引起的各種毒邪。用蜜酒一層層灑在藥材上,經過九次蒸製、九次曝曬,然後做成蜜丸,空腹用酒吞服,服用劑量可自行調整。主要能治療中風引起的口眼歪斜,去除濕痹引起的腰腿疼痛、麻木等症狀。新鮮的豨薟用酒煎煮,對於治療破傷風等危急情況有奇效。也能治療疔瘡惡毒、惡瘡浮腫、虎咬狗傷、蜘蛛蟲毒等,可以搗爛後敷在患處,或煎煮後清洗,或磨成粉末外敷,效果都不錯。由此可見其掃蕩邪氣的功效強大,但對於元氣虛弱的人可能不利。

益母草,果實叫做茺蔚,味道微苦微辛,性味微寒,性滑而利。主要作用是調理婦女產前產後的各種問題,所以稱為益母草。能幫助排出死胎、滑胎、活血、涼血、行血,所以能治療難產、胎衣不下、胎死腹中、月經不調、崩漏、尿血、瀉血、瘀血等症狀。但只適用於血熱、血瘀,以及產程艱難的情況,如果體質虛弱、氣血不足,或是有滑脫不固等問題,就不適合使用,不能因為它叫益母草就認為所有婦女都必須使用。應該是運用它滑利的特性,而不是期待它有補益的功效。《本草》說它久服能益精輕身,其實不可信。此外,它也能消退浮腫、排除水濕,以及治療跌打損傷、疏通大小便等,都是因為它有利水的作用。若要治療疔瘡、乳癰、丹毒等,可以搗爛後取汁飲用,藥渣也可以敷在患處。

它的果實茺蔚,功效大致相同,但果實味道微甜,性味稍溫,所以能涼血補血,也能滋養陰氣、明目。

瞿麥,味道苦澀,性味微寒,有下降的趨勢,性質滑利。能通利小便、降低陰火、治療五淋、疏通血脈。配合清涼的藥材可以消除眼睛腫痛,配合活血的藥材則能疏通月經、破血下胎。凡是下焦濕熱疼痛的疾病,都可以使用。

茵陳,味道苦澀帶點辛味,性味微寒,帶有微微的陽氣,歸足太陽經。使用此藥,主要是利用它利濕、驅熱的功效,所以能疏通關節、解除熱邪鬱滯、治療時疫、熱病引起的頭痛、通利小便。特別適合治療黃疸,最好配合梔子使用。黃疸伴隨濕氣重的人多有腫脹,要再加一些滲濕利水的藥;黃疸伴隨乾燥的人皮膚乾澀,要再加一些滋潤的藥。只有陰黃這種因中焦虛寒、氣機不暢引起的黃疸,不適合使用此藥。另外,它也能解除傷寒、瘴瘧引起的火熱,散發熱痰、風熱引起的疼痛。對於濕熱引起的痢疾,尤其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