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六理集·雜證謨 (1)

1. 述古(共三條)

易老云:寒在胞中,遏塞不入,熱在下焦,填塞不便,須用感北方寒水之化,氣味俱陰之藥,以除其熱,泄其閉塞。

東垣治一人,病小便不利,目睛突出,腹脹如鼓,膝以上堅硬,皮膚欲裂,飲食不下,服甘淡滲利之藥皆不效。予曰:疾急矣,非精思不能處。思至半夜,曰:吾得之矣!經曰膀胱者,津液之腑,必氣化而能出焉。多服滲利之藥而痛益甚,是氣不化也。啟玄子云:無陽則陰無以生,無陰則陽無以化。

甘淡氣薄者皆陽藥,獨陽無陰,欲化得乎?遂以滋腎丸群陰之劑投之,再服愈。

丹溪曰:小便不通,有氣虛,有血虛,有實熱,有痰,有濕,有氣結下焦。血氣乾者,死。

白話文:

第一條: 《易老》說:寒氣積聚在膀胱裡面,導致氣機阻塞不通,熱氣積聚在下焦部位,導致氣機壅塞不順暢。這種情況必須使用具有北方寒水特性的藥物,這些藥物的氣味和性質都屬陰,才能夠去除熱邪,疏通阻塞。

第二條: 李東垣曾經治療一個人,這個人小便不順暢,眼珠突出,肚子脹得像鼓一樣,膝蓋以上的地方都變得僵硬,皮膚好像要裂開,吃不下東西。服用甘淡滲利的藥物都沒效果。李東垣說:病情很危急了,不用心思考是沒辦法處理的。他思考到半夜,說:我找到病因了!《黃帝內經》說膀胱是儲存津液的器官,必須依靠氣化功能才能排出津液。如果多次服用滲利藥物,反而疼痛加劇,這就說明是氣化功能失常了。啟玄子說:沒有陽氣,陰液就不能產生;沒有陰液,陽氣就不能發揮作用。

第三條: 甘淡氣薄的藥物都屬於陽藥,單純的陽藥沒有陰的滋養,怎麼能夠發揮氣化作用呢?於是李東垣使用滋腎丸這種以滋陰為主的方劑來治療,服用兩次就痊癒了。

第四條: 朱丹溪說:小便不通的原因有很多,可能是氣虛、血虛、實熱、痰、濕、或是氣機鬱結在下焦。如果患者的血和氣都枯竭了,那就危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