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三十貫集·雜證謨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貫集·雜證謨 (9)

1. 便血論治(共十條)

一、怒氣傷肝,血因氣逆而下者,宜化肝煎、枳殼湯之類主之。若逆氣散而微有火者,宜黃芩芍藥湯主之。若肝邪乘胃,以致脾虛失血者,自無煩熱氣逆等證,宜從前脾胃氣虛證治,不得平肝以再傷脾氣也。

一、凡因勞倦,七情,內傷不足,而致大便動血者,非傷心脾,即傷肝腎。此其中氣受傷,故有為嘔惡痞滿者,有為疼痛泄瀉者,有為寒熱往來,飲食不進者。時醫不能察本,但見此證,非雲氣滯,即云痰火,而肆用寒涼,妄加攻擊,傷而又傷,必致延綿日困。及其既甚,則多有大便下紫黑敗血者,此胃氣大損,脾元脫竭,血無所統。

故注泄下行。陽敗於陰,故色為灰黑。此危劇證也,即速用回陽等劑猶恐不及,而若輩猶云:今既見血,安可再用溫藥,必致其斃。籲!受害者殊為可憫,害人者殊為可恨。

白話文:

一、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氣不順,血隨著逆行的氣往下走,應該用化肝煎、枳殼湯之類的方子來治療。如果逆行的氣消散,但稍微有點火氣,則應該用黃芩芍藥湯來治療。如果肝氣侵犯到胃,導致脾虛而失血,這時沒有煩躁發熱、氣逆等症狀,應該依照之前脾胃氣虛的治療方式,不能再用平肝的藥物來傷害脾氣。

二、凡是因過度勞累、情緒波動、內傷不足等原因導致大便出血的,不是傷到心脾,就是傷到肝腎。這是因為身體的氣受到損傷,所以會有噁心嘔吐、胸悶腹脹的症狀,或者會有疼痛腹瀉的症狀,或者會有忽冷忽熱、食慾不振的症狀。現在的醫生不能了解病因的根本,只看到這種症狀,不是說氣滯,就是說有痰火,而任意使用寒涼藥,隨意攻伐,使病情雪上加霜,必定導致病情纏綿不愈。等到病情嚴重時,往往會有大便排出紫黑色敗血的情形,這是胃氣大傷、脾氣耗竭,血失去了控制的結果。

因此血才會像注水一樣往下流。陽氣衰敗於陰氣,所以血的顏色呈現灰黑色。這是很危險的重症,即使趕快用回陽的藥物恐怕都來不及,但那些庸醫還說:現在已經看到出血了,怎麼還可以用溫熱的藥,必定會導致死亡。唉!受害的人實在可憐,害人的人實在可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