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鈐古方 (10)
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鈐古方 (10)
1. 外科
山梔,當歸,木瓜(不犯鐵),茯苓(各一錢),柴胡,芍藥(炒),川芎(各七分),龍膽草(八分),白朮(二錢),熟地(一錢半),炙甘草(五分),
上薑、水煎服。
清心湯(八四),治瘡瘍腫痛,發熱飲冷,脈沉實,睡語不寧。上方即防風通聖散,每料加黃連五錢,每劑用一兩,水煎服。方在攻陣十六。
濟陰湯(八五)治瘍毒純陽,腫痛發熱。
連翹(二錢),山梔(炒),黃芩(炒),黃連(炒),甘草(各一錢),芍藥(一錢半),牡丹皮(一錢二分),金銀花(三錢),
水煎服。大便若秘,量加大黃。
地骨皮散(八六),治瘡瘍氣虛內熱,煩渴不寧。
人參,黃耆,生地黃,地骨皮,柴胡(各一錢半),白茯苓,石膏(煅),知母(各一錢),
水、薑、煎服。
一味苦參丸(八七)治一切癰疽毒瘡,焮腫作痛,或煩躁。
苦參不拘多少為末。
上用水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二三錢,溫酒下。
(陳氏)苦參丸(八八)治遍身瘙癢,癬疥瘡瘍。
苦參(四兩),玄參,黃連,大黃,獨活,枳殼,防風(各二兩),黃芩,梔子,菊花(各一兩),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食後茶酒任下三四十丸,日三服。
五利大黃湯(八九)治時毒焮腫赤痛,煩渴便秘,脈實而數。
大黃(煨),黃芩,升麻(各二錢),芒硝,梔子(各一錢半),
水一鍾半,煎六分。空心熱服。
清涼飲(九十),治癰瘍熱毒熾盛,大便秘結。此即前連翹消毒散。
連翹(一兩),大黃,山梔子,薄葉,黃芩(各五錢),甘草(一兩半),朴硝(二錢半),
上每服一兩,水煎服。
宣毒散(九一)治一切癰毒,其功不可盡述。
大黃(煨),白芷(各五錢)
水二鍾,煎一鍾。食前服。
立齋曰: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劑,若脈沉實,便秘者,毒在臟也,宜服之,其功甚大。若臟腑調和,脈不實者不可用。《醫林集要》方用大黃一斤,白芷六兩,為末,每服三錢,熱酒調下,更用茶清調搽患處,名曰萬金散。蓋因其功而珍之也。或用水跌為丸,以便於服亦可。吳江申僉憲兄患背疽堅硬,脈沉實,乃毒在內,用一服,大小便下汙物,再服而消。
恐患者忽此二藥,故以此嘗驗者告之。
拔毒散(九二),治一切癰疽腫毒,其功不可盡述。
乳香,沒藥,當歸,穿山甲(炮),木鱉子,連翹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,栝蔞仁(八分),牙皂(炒),貝母(各七分),忍冬藤(二錢),大黃(生熟各一錢半),
上水、酒各一鍾,煎一鍾。食前服。此方攻毒止痛化膿之良劑也,屢用屢驗。若膿成或已潰者,大黃可不用,恐泄其真氣,則膿者難潰,潰者難斂也。亦有膿雖潰,脈仍洪數,或沉實,喜冷者,火邪尚在,又所宜用。
白話文:
[外科]
山梔、當歸、木瓜、茯苓、柴胡、炒芍藥、川芎、龍膽草、白朮、熟地、炙甘草
以上藥材,加入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清心湯(治瘡瘍腫痛,發燒口渴,脈象沉實,睡覺時會說夢話):此方即為防風通聖散的基礎,每份藥材額外加入黃連五錢,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此方詳細內容記載於攻陣十六篇。
濟陰湯(治癰瘡腫痛,發熱): 連翹、炒山梔、炒黃芩、炒黃連、甘草、芍藥、牡丹皮、金銀花,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若有便秘,可酌量加大黃的用量。
地骨皮散(治瘡瘍因氣虛而導致體內有熱,感到煩躁口渴): 人參、黃耆、生地黃、地骨皮、柴胡、白茯苓、煅石膏、知母,以上藥材加入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一味苦參丸(治各種癰疽毒瘡,紅腫疼痛,或感到煩躁): 將苦參磨成粉末,不限制用量。將藥粉用水調成糊狀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錢,用溫酒送服。
(陳氏)苦參丸(治全身搔癢、癬疥瘡瘍): 苦參、玄參、黃連、大黃、獨活、枳殼、防風、黃芩、梔子、菊花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飯後以茶或酒送服三四十丸,每日服用三次。
五利大黃湯(治時疫導致的紅腫疼痛,感到煩躁口渴,便秘,脈象強而快): 煨過的大黃、黃芩、升麻、芒硝、梔子,以上藥材加入一碗半水,煎煮至六分。於空腹時趁熱服用。
清涼飲(治癰瘡熱毒熾盛,大便秘結):此方即為之前的連翹消毒散。 連翹、大黃、山梔子、薄荷、黃芩、甘草、朴硝,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一兩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宣毒散(治各種癰毒,功效顯著): 煨過的大黃、白芷,以上藥材加兩碗水,煎煮至一碗。於飯前服用。
名醫李時珍說:「此方為宣洩攻毒之劑,若脈象沉實,且有便秘者,表示毒邪深入體內,宜服用此方,其功效非常大。若身體臟腑平和,脈象不實者,則不宜使用。」《醫林集要》中的配方為:大黃一斤,白芷六兩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酒調服,並用茶水調和藥粉塗抹患處,名為「萬金散」,因其功效顯著而倍受珍視。也可將藥粉用水調成糊狀製成藥丸,方便服用。吳江申僉憲的兄長曾患有背疽,症狀堅硬,脈象沉實,判斷為毒邪內侵,服用此方後,大小便排出污穢之物,再次服用後病症即消除。
為了提醒患者不要忽略這兩味藥,特將此驗方告知。
拔毒散(治各種癰疽腫毒,功效顯著): 乳香、沒藥、當歸、炮製過的穿山甲、木鱉子、連翹、炙甘草、栝蔞仁、炒牙皂、貝母、忍冬藤、生大黃、熟大黃,以上藥材各加入一碗水、一碗酒,煎煮至一碗。於飯前服用。此方為攻毒止痛、促進化膿的良方,屢次使用均有療效。若膿已形成或已潰破,則可不用大黃,以免過於洩氣,導致膿液難以排出或潰破後難以收口。但若膿已潰破,脈象仍強而快,或沉實,且喜冷者,表示體內仍有火邪,也適合使用此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