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鈐古方 (1)
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鈐古方 (1)
1. 卷之六十四春集·外科鈐古方
2. 外科
仙方活命飲(一)治一切瘡瘍,不成膿者內消,已成膿者即潰,此止痛消毒之聖藥也。
穿山甲(蛤粉炒黃),白芷,防風,天花粉,赤芍藥,歸尾,乳香,沒藥,貝母,皂刺,甘草(各二錢),金銀花,陳皮(各三錢),
酒一碗,煎數沸。溫服。
托裡消毒散(二)治瘡疽元氣虛弱,或行攻伐不能潰散,服之未成即消,已成即潰,腐肉即去,新肉即生。若腐肉既潰而新肉不能收斂,屬氣虛者,四君子湯為主;屬血虛者,四物湯為主;氣血俱虛者,十全大補湯為主,並忌寒涼消毒之劑。
人參(隨證增減),黃耆(鹽水拌炒),當歸,川芎,芍藥(炒),白朮(炒),茯苓(各一錢),金銀花,白芷(各七分),甘草,連翹(各五分),
上水煎服。陳氏托裡消毒散內多陳皮。方在痘瘡。
秘方托裡散(三)治一切瘡毒,始終常服,不致內陷。
栝蔞(大者一個,杵),當歸(酒拌),黃耆(鹽水炒),白芍藥,甘草(各一兩半),熟地,天花粉,金銀花,皂刺(炒,各一兩),
上每用藥五兩,以無灰酒五茶鍾,入瓷器內,厚紙封口,再用油紙重封,置湯鍋內蓋煮,至藥香取出分服,直至瘡愈。立齋曰:此方藥品平易,消毒之功甚大,且不動臟腑,不傷血氣,不問陰陽腫潰,屢用屢效,真仙方也。常治發背腦疽勢盛者,更用隔蒜灸之。若脈沉實,大小便秘者,先用疏通而後用此,其功甚捷。
若火毒已退,不作膿,或不潰者,更宜托裡;潰而不斂,及膿清者,用峻補。
神功托裡散(四)一名金銀花散。治癰疽發背,腸癰乳癰,及一切腫毒,或焮痛,憎寒壯熱。
金銀花,黃耆,當歸,甘草(等分),
上用酒水各一鍾,煎至一鍾。分病上下,食前食後服之,少頃,再服一劑,柤敷息處。不問老少虛實皆可服。若為末,酒調服尢妙。
參耆托裡散(五)治瘡瘍氣血俱虛,不能起發,或腐潰不能收斂,及惡寒發熱者。
人參(氣虛多用之),黃耆(炒),白朮(炒),當歸,熟地,芍藥(酒炒),茯苓,陳皮(各一錢),
上水煎服。
參耆內托散(六)方在痘疹七。治癰疽膿毒不化,及潰後作痛。
托裡養營湯(七)治瘰癧流注,及一切癰疽不足之證,不作膿,或不潰,或潰後發熱,或惡寒,肌肉消瘦,飲食不思,睡臥不寧,盜汗不止。
人參,黃耆(炙),當歸(酒拌),川芎,芍藥(炒),白朮(炒,各一錢),熟地(二錢),五味子(炒研),麥冬,甘草(各二分),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。食遠服。
托裡黃耆湯(八)治癰疽氣虛作渴甚效。
黃耆(蜜炒,六錢),甘草,天花粉(各一錢),
水二鍾,煎八分。頻服之。加人參一錢亦可。若氣血俱虛,膿血大泄而作渴,或兼發熱者,宜用托裡養營湯。
白話文:
外科
仙方活命飲 (一) 這個藥方能治療各種瘡瘍,還沒化膿的可以讓它消散,已經化膿的可以讓它快速潰破,是止痛消腫的良藥。
藥材包括:穿山甲(用蛤粉炒黃)、白芷、防風、天花粉、赤芍藥、當歸尾、乳香、沒藥、貝母、皂刺、甘草(各二錢)、金銀花、陳皮(各三錢)。
用一碗酒,將藥材煎煮數次沸騰,溫熱服用。
托裡消毒散 (二) 這個藥方治療瘡疽,適用於元氣虛弱,或是使用攻伐的藥物後反而無法使瘡瘍潰破的情況。服用這個藥方,還沒形成的瘡瘍可以消散,已經形成的可以潰破,腐爛的肉會去除,新的肉會長出來。如果腐肉已經潰爛,但是新肉無法長好,屬於氣虛的,就用四君子湯為主;屬於血虛的,就用四物湯為主;氣血都虛的,就用十全大補湯為主。同時要避免使用寒涼的消毒藥物。
藥材包括:人參(根據情況增減用量)、黃耆(用鹽水拌炒)、當歸、川芎、芍藥(炒過)、白朮(炒過)、茯苓(各一錢)、金銀花、白芷(各七分)、甘草、連翹(各五分)。
用水煎煮服用。陳氏托裡消毒散裡面會多加陳皮。這個藥方也用在治療痘瘡。
秘方托裡散 (三) 這個藥方治療各種瘡毒,從頭到尾經常服用,不會讓瘡毒向內侵犯。
藥材包括:栝蔞(大的用一個,搗碎)、當歸(用酒拌過)、黃耆(用鹽水炒過)、白芍藥、甘草(各一兩半)、熟地、天花粉、金銀花、皂刺(炒過,各一兩)。
每次取藥五兩,用無灰酒五茶杯,放入瓷器中,用厚紙封口,再用油紙封一層,放在湯鍋裡煮,煮到藥香出來就取出分次服用,直到瘡瘍痊癒。李時珍說:這個藥方藥材平和易得,消毒的效果很大,而且不會傷到內臟,不傷氣血,不論瘡瘍是陰性還是陽性,腫脹還是潰爛,都有效,真是仙方啊。經常治療背部發疽、腦後發疽,病情嚴重的,可以搭配隔蒜灸來治療。如果脈象沉實,大小便不通暢的,要先用藥疏通,然後再用這個藥方,效果會很快。
如果火毒已經消退,瘡瘍不化膿,或是不潰爛,更應該用托裡的方法治療;如果已經潰爛但是不收口,或是膿液很清淡,就要用大補的藥。
神功托裡散 (四) 又名金銀花散。治療癰疽、背部發疽、腸癰、乳癰,以及各種腫毒,或是紅腫疼痛、怕冷發熱。
藥材包括:金銀花、黃耆、當歸、甘草(等分)。
將藥材用水和酒各一碗,煎煮至剩下一碗。根據病位在上或在下,在飯前或飯後服用,過一會兒再服一劑,藥渣敷在患處。不論是老人還是小孩,體虛還是體實都可以服用。如果將藥材磨成粉,用酒調服,效果更好。
參耆托裡散 (五) 治療瘡瘍,因為氣血虛弱,無法使瘡瘍發起來,或是潰爛後無法收口,而且會怕冷發熱。
藥材包括:人參(氣虛嚴重就多用)、黃耆(炒過)、白朮(炒過)、當歸、熟地、芍藥(用酒炒過)、茯苓、陳皮(各一錢)。
用水煎煮服用。
參耆內托散 (六) 這個藥方在痘疹的章節裡有提到。治療癰疽膿液無法化開,以及潰爛後疼痛。
托裡養營湯 (七) 治療瘰癧、流注,以及各種癰疽,屬於正氣不足的病症。這些病症的特點是瘡瘍不化膿,或是不潰爛,或是潰爛後發熱,或是怕冷,肌肉消瘦,食慾不佳,睡不好,盜汗不止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黃耆(炙過)、當歸(用酒拌過)、川芎、芍藥(炒過)、白朮(炒過,各一錢)、熟地(二錢)、五味子(炒過研磨)、麥冬、甘草(各二分)。
用水二碗,加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煎煮至剩七分,在飯後服用。
托裡黃耆湯 (八) 治療癰疽,因為氣虛而口渴,效果很好。
藥材包括:黃耆(用蜂蜜炒過,六錢)、甘草、天花粉(各一錢)。
用水二碗,煎煮至剩八分,多次服用。可以加入人參一錢。如果氣血都虛,膿血大量流失而口渴,或是同時發熱,就應該用托裡養營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