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61)
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61)
1. 攻陣
巴霜,大黃,乾薑(俱為末)
上等分,和勻煉蜜丸,石臼內杵千餘下如泥,丸如小豆大。夜臥時溫水下一丸,氣實者加一、二丸,如卒病,不計時候服。如卒死口噤,即斡口折齒灌之。司空裴秀亦作散用,用其急也。孕婦忌用。
《和劑》,神保丸,治心膈痛,腹痛,血痛,腎氣脅下痛,大便不通,氣噎,宿食不消。
木香,胡椒(各二錢半),乾蠍(七枚),巴豆(十粒,去皮心研)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,麻子大,硃砂三錢為衣。每服五丸,用柿蒂湯,或薑、醋、茶、蜜、茴香、木香等湯,隨宜送下。
《寶藏》,感應丸,治宿食積滯腹痛,胸膈痞悶,疼痛吐瀉。
南木香,肉豆蔻,丁香(各兩半),乾薑(炮,一兩),巴霜(七十粒),百草霜(二兩),杏仁(一百四十粒,去皮尖,研)
上先將前四味為末,後入三味同研勻,外用好黃蠟六兩溶化,以絹濾淨,更用好酒一升,於銀、石器內煮蠟數沸,傾出,其蠟自浮,聽用。凡春夏修合,先用香油一兩,銚內熬令香熟,次下酒蠟四兩,同化成汁,就銚內乘熱拌和前藥成劑,分作小錠,油紙裹放,旋丸服之。若秋冬須用香油一兩五錢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薑湯下。
大金花丸,治中外諸熱,淋秘溺血,嗽血,衄血,頭痛骨蒸,咳嗽肺痿。
黃連,黃芩,黃柏,梔子,大黃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滴水丸,小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涼水、茶清任下。本方去大黃,倍加梔子,名梔子金花丸。
《千金》,大硝石丸,治痞積。
硝石(六兩),大黃(八兩,另研),人參,甘草(各三兩)
上為細末,用好陳醋三升,以瓷器微火熬丸。每入醋一升,先入大黃,不住手攪使微沸,盡一刻又入一升,再熬微干,又下一升,並下余藥再熬,使可丸,如雞子黃大,每服一丸,白湯化下;或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、五十丸。服後當下如雞肝,或如米泔赤黑色等物乃效。下後忌風冷,宜軟粥將息。
(東垣),枳實導滯丸,治傷濕熱之物,不得旋化而作痞滿,悶亂不安。
黃芩,茯苓,白朮,黃連(各三錢),枳實(熱炒),神麯(各五錢,炒),澤瀉(二錢),大黃(煨,一兩)
上為末,湯浸蒸餅為丸。食遠白湯下五十丸。
《秘方》,化滯丸,理諸氣,化諸積。奪造化,有通塞之功;調陰陽,有補瀉之妙。久堅沉痼者,磨之自消;暴滯積留者,導之自去。此與鄧山房感應丸略同,但彼方猶有沉香、檀香、砂仁、香附四味。
南木香,丁香,青皮,橘紅,黃連(各二錢半),莪朮(煨),三稜(各五錢),半夏曲(三錢)
上八味,共為細末。
巴豆(去殼,滾湯泡去心膜,用好醋浸少頃,慢火熬至醋乾,用六錢研細,入前藥,又研勻,再入後烏梅膏。巴豆若干,止用梅四錢五分),烏梅肉(焙乾為末,用五錢,以米醋調略清,慢火熬成膏,和入前藥)
白話文:
攻陣
將巴豆霜、大黃、乾薑都研磨成粉末,等量混合均勻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放在石臼中搗杵上千次,直到像泥一樣細膩,然後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晚上睡覺時,用溫水服用一丸,如果體質強壯,可以增加到一到兩丸。如果遇到突發急病,不需計較時間,隨時服用。如果病人突然昏迷口不能開,就強行撬開他的嘴巴,掰斷牙齒灌藥。司空裴秀也曾將此藥做成散劑使用,那是因為要用它的藥效快速。孕婦禁用此藥。
《和劑》神保丸,治療胸膈疼痛、腹痛、血痛、腎氣引起的脅下痛、大便不通、氣逆、消化不良等症狀。
將木香、胡椒各取二錢半,乾蠍七枚,巴豆十粒(去皮心後研磨),一起研成粉末,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如麻子大小,再用三錢硃砂做外衣。每次服用五丸,可以用柿蒂湯,或薑湯、醋湯、茶湯、蜜湯、茴香湯、木香湯等,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湯送服。
《寶藏》感應丸,治療因積食導致的腹痛、胸膈悶脹、疼痛嘔吐和腹瀉。
將南木香、肉豆蔻、丁香各取兩錢半,乾薑(炮製過)一兩,巴豆霜七十粒,百草霜二兩,杏仁一百四十粒(去皮尖研磨),先將前四味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後三味一同研磨均勻,另外將六兩好的黃蠟融化,用絹布過濾乾淨,再用一升好酒,在銀器或石器中將蠟煮沸數次,倒出,蠟自然浮在上面,備用。春夏兩季製作時,先用一兩香油,在鍋中熬熱,再加入四兩酒蠟,使其融合成汁,趁熱將之前研磨好的藥粉與蠟汁混合均勻,做成小錠,用油紙包好,隨時可搓成藥丸服用。秋冬季節則需用一兩五錢香油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用薑湯送服。
大金花丸,治療體內外各種熱症,小便淋漓不暢、尿血,咳嗽出血,鼻出血,頭痛骨蒸,咳嗽肺痿等症狀。
將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大黃等份研磨成細粉,用水滴成藥丸,如小豆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涼水或茶水送服。本方去除大黃,加倍梔子,則稱為梔子金花丸。
《千金》大硝石丸,治療痞塊積聚。
將硝石六兩,大黃八兩(另研),人參、甘草各三兩研磨成細粉,用三升好的陳醋,在瓷器中用小火熬製藥丸。每加入一升醋,先放入大黃,不停攪拌,使其微沸,過一刻鐘再加入一升醋,繼續熬煮至稍微乾燥,再加入一升醋,並加入剩餘的藥材繼續熬煮,使其可以搓成丸,如雞蛋黃大小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白開水化開服用;或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三五十丸。服藥後會排出像雞肝或米泔樣的紅黑色的物質,才算有效。排泄後要避免風寒,應喝軟粥調養。
(東垣)枳實導滯丸,治療因飲食濕熱之物,不能及時消化而引起的痞滿、心煩不安。
將黃芩、茯苓、白朮、黃連各三錢,枳實(炒過)、神麯(炒過)各五錢,澤瀉二錢,大黃(煨過)一兩,研磨成粉末,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。飯後用白開水送服五十丸。
《秘方》化滯丸,調理各種氣機,消除各種積聚。功效神奇,可以疏通閉塞,調節陰陽,具有補瀉的妙用。對於長期堅硬的積塊,可以將其磨消;對於新近形成的積滯,可以引導其排出。此藥與鄧山房的感應丸略有相似,但後者多了沉香、檀香、砂仁、香附四味。
將南木香、丁香、青皮、橘紅、黃連各取二錢半,莪朮(煨過)、三稜各五錢,半夏曲三錢,共研磨成細粉。
巴豆(去殼,用開水泡去心膜,用好醋浸泡片刻,用小火熬至醋乾,取六錢研磨成細粉,加入之前的藥粉中,再次研磨均勻,然後加入烏梅膏。巴豆的用量根據情況,但烏梅的用量固定為四錢五分),烏梅肉(烘乾研磨成粉末,取五錢,用米醋調成稀糊狀,小火熬成膏,與之前的藥粉混合均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