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29)
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29)
1. 和陣
又簡易方:治痰飲流注疼痛。止用大半夏二兩,風化硝一兩,為末,以薑汁煮糊丸,桐子大。薑湯下十五丸。痰在上,臨臥服;在下,食前服。
(丹溪),白螺丸,治痰飲積胃脘痛。
白螺螄殼(牆上年久者,燒),滑石(炒),蒼朮,山梔,香附,南星(各一兩),枳殼,青皮木香,半夏,砂仁(各五錢)
上為末,生薑汁浸蒸餅為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、四十丸,薑湯下。春,加川芎;夏,加黃連;冬,加吳茱萸,各五錢。
(丹溪),潤下丸,降熱痰甚妙。
半夏(二兩,依橘紅制),南星(依橘紅制),炙甘草,黃芩,黃連(各一兩),橘紅(半斤,以水化鹽五錢拌勻,煮乾,焙)
上為末,蒸餅丸,綠豆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白湯下。
(《集成》),潤下丸,治胸膈停痰,降痰甚妙。
橘紅(一斤,鹽五錢,同水浸煮乾),甘草(炙,一兩)
上為末,湯浸蒸餅丸,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(《丹溪》),黃栝蔞丸,治食積作痰,壅滯喘急。
栝蔞仁,半夏,山楂,神麯(炒,等分)
上為末,栝蔞汁丸。薑湯下五十丸。
(《丹溪》),杏仁蘿蔔子丸,治氣壅痰盛咳嗽。
杏仁,蘿蔔子(炒,各一兩)
上為末,粥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白湯下。
(《金匱》),陳皮湯,治嘔吐呃逆。
陳皮(四兩),生薑(半斤)
水七升,煮取三升,溫服一升,下咽即愈。
(《本事》),竹茹湯,治胃熱嘔吐。
半夏(薑汁製),乾葛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
上為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鍾,姜三片,竹茹一彈許,棗一枚,同煎七分,去柤溫服。
橘皮竹茹湯,治吐利後,胃虛膈熱,呃逆者。
人參,竹茹,橘紅(各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
水一鍾半,生薑五片,棗一枚,煎八分溫服。
二汁飲,治反胃。
甘蔗汁(二分),薑汁(二分)
二味和勻,每溫服一碗,日三服則吐止。
(東垣),葛花解酲湯,治飲酒太過,痰逆嘔吐,心神煩亂,胸膈痞塞,手足顫搖,飲食減少,小便不利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砂仁,白豆蔻,葛花(各一錢),青皮,陳皮,豬苓,澤瀉(各七分),神麯,木香(各五分)
水二鍾,生薑五片,煎七分,食遠稍熱服。取微汗,酒病去矣。或為末,姜醋湯調服二、三錢亦可。
《金匱》,豬苓散,治嘔吐,病在膈上,思水者。
豬苓,茯苓,白朮(等分)
上三味,杵為散。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《大全》,人參散,治脾胃虛寒,霍亂吐瀉,心煩腹痛,飲食不入。
人參,當歸,厚朴,橘紅(各二錢),乾薑(炮),炙甘草(各五分)
加棗一枚,水煎服。
《澹寮》,六和湯,治夏秋暑濕傷脾,或飲冷乘風,多食瓜果,以致客寒犯胃,食留不化,遂成痞膈霍亂嘔吐,及廣南夏月瘴疾寒熱等證。
白話文:
和陣
還有一個簡單的方子:治療痰飲引起的身體某處疼痛。只用二兩的大半夏,一兩的風化硝,磨成粉末,用薑汁煮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。用薑湯送服十五丸。如果痰在身體上方,睡前服用;如果痰在身體下方,飯前服用。
(丹溪)白螺丸,治療痰飲積聚在胃脘引起的疼痛。
白螺螄殼(用牆上陳年的,燒過),滑石(炒過),蒼朮,山梔,香附,南星(各一兩),枳殼,青皮,木香,半夏,砂仁(各五錢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三、四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春天,加入川芎;夏天,加入黃連;冬天,加入吳茱萸,各五錢。
(丹溪)潤下丸,降熱痰效果非常好。
半夏(二兩,按照橘紅的製作方法處理),南星(按照橘紅的製作方法處理),炙甘草,黃芩,黃連(各一兩),橘紅(半斤,用水加五錢鹽攪拌均勻,煮乾後烘乾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蒸餅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(《集成》)潤下丸,治療胸膈停滯的痰,降痰效果非常好。
橘紅(一斤,加五錢鹽,一起用水浸泡煮乾),甘草(炙過的,一兩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湯浸泡過的蒸餅做成藥丸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(《丹溪》)黃栝蔞丸,治療因食物積滯而產生痰,導致胸悶氣喘。
栝蔞仁,半夏,山楂,神麯(炒過,等份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栝蔞汁做成藥丸。用薑湯送服五十丸。
(《丹溪》)杏仁蘿蔔子丸,治療因氣機壅塞、痰多引起的咳嗽。
杏仁,蘿蔔子(炒過的,各一兩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粥糊做成藥丸,像桐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(《金匱》)陳皮湯,治療嘔吐、呃逆。
陳皮(四兩),生薑(半斤)。
用水七升,煮到剩下三升,溫熱服用一升,吞下後立即見效。
(《本事》)竹茹湯,治療胃熱引起的嘔吐。
半夏(用薑汁製過),葛根(各三錢),甘草(二錢)。
把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三片生薑,一小撮竹茹,一顆棗,一起煎到剩七分,去掉藥渣,溫熱服用。
橘皮竹茹湯,治療嘔吐腹瀉後,胃虛、胸膈有熱、呃逆的症狀。
人參,竹茹,橘紅(各二錢),甘草(炙過的,一錢)。
用水一碗半,加五片生薑,一顆棗,煎到剩八分,溫熱服用。
二汁飲,治療反胃。
甘蔗汁(兩份),薑汁(兩份)。
把兩種汁混合均勻,每次溫熱服用一碗,每天服用三次,嘔吐就會停止。
(東垣)葛花解酲湯,治療飲酒過量,導致痰逆嘔吐,心神煩亂,胸悶,手腳顫抖,食慾下降,小便不暢。
人參,白朮,茯苓,砂仁,白豆蔻,葛花(各一錢),青皮,陳皮,豬苓,澤瀉(各七分),神麯,木香(各五分)。
用水二碗,加五片生薑,煎到剩七分,稍微熱一點服用。服用後微微出汗,酒病就會痊癒。也可以把藥材磨成粉末,用薑醋湯送服二、三錢。
(《金匱》)豬苓散,治療嘔吐,病在膈上,想喝水的人。
豬苓,茯苓,白朮(等份)。
把以上三味藥材搗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勺,每天服用三次。
(《大全》)人參散,治療脾胃虛寒引起的霍亂吐瀉,心煩腹痛,食慾不振。
人參,當歸,厚朴,橘紅(各二錢),乾薑(炮製過的),炙甘草(各五分)。
加一顆棗,用水煎服。
(《澹寮》)六和湯,治療夏秋季暑濕損傷脾胃,或者因飲冷水、吹風、多吃瓜果,導致寒邪侵犯胃部,食物積聚不化,形成胸悶腹脹、霍亂嘔吐,以及廣南地區夏季流行的瘴氣寒熱等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