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16)

1. 補陣

肉蓯蓉丸,治腎虛耳聾。

肉蓯蓉(酒浸,焙),菟絲子(酒浸煮,研),山茱萸,白茯苓,熟地黃,人參,官桂,防風,芍藥,黃耆(各五錢),附子(炮),羌活,澤瀉(各二錢半),羊腎(一對薄切,去筋膜,炙乾)

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

四味肉蓯蓉丸,方在固陣。治小便不禁。

黃耆丸,治虛風羸瘦,心神虛煩,筋脈拘攣,疼痛少睡。

黃耆(炙),人參,熟地黃,白茯苓,薏苡仁,山茱萸(各一兩),棗仁,羌活(去蘆),當歸羚羊角屑,枸杞子,桂心(各七錢半),防風,遠志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梧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溫酒下,不拘時。

二丹丸,治風邪健忘,和血養神定志,內安心神,外華腠理。

丹參,天門冬,熟地黃(各一兩半),麥門冬,白茯苓,甘草(各一兩),人參,丹皮,遠志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桐子大,以硃砂半兩為衣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加至百丸,空心煎愈風湯送下。

(《海藏》),益血丹,治大便燥,久虛亡血。

當歸(酒浸,焙),熟地黃(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彈子大。細嚼酒下一丸。

(《集要》),四神丸,治稟賦虛弱,小便頻數不禁。

五味子,菟絲餅(各四兩),熟地黃(六兩),肉蓯蓉(一斤,去甲)

上為末,酒煮山藥糊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湯下。

(《局方》),虎骨四斤丸

宣州木瓜(去穰),天麻(去蘆),肉蓯蓉(洗淨),牛膝(焙乾,各一斤),附子(炮去皮臍,二兩),虎骨(酥炙,一兩)

上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,春秋五日,夏三日,冬十日,取出焙乾,入附子、虎骨,共為末,用前浸藥酒打麵糊丸,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鹽湯送下。

加味四斤丸,治肝腎二經氣血不足,足膝痠痛,步履不隨,如受風寒濕毒以致腳氣者,最宜服之。

虎脛骨(一兩,酥炙),乳香(另研),沒藥(另研,各五錢),川烏(炮去皮,一兩),肉蓯蓉,牛膝(各一兩半),天麻(一兩),木瓜(一斤,去穰,蒸)

上各為末,先將木瓜、蓯蓉搗膏,加酒糊和杵丸,桐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。

(《三因》),加味四斤丸,治腎虛肺熱,熱淫於內,致筋骨痿弱,不能收持。

肉蓯蓉(酒洗),牛膝(酒洗),天麻,木瓜,鹿茸(酥炙),熟地黃,五味(酒浸),菟絲子(酒煮,等分)
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。劉宗厚曰:按此方云:熱淫於內,而用溫補,何也?然陰血衰弱,血不養筋,筋緩不能自收持。今陽燥熱淫於內,故用此以養陽滋陰,陰實則水升火降矣。

白話文:

肉蓯蓉丸,治療腎虛引起的耳聾。

藥材包括: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煮過後研磨)、山茱萸、白茯苓、熟地黃、人參、官桂、防風、芍藥、黃耆(各五錢)、附子(炮製過)、羌活、澤瀉(各二錢半)、羊腎(一對,切薄片,去除筋膜,烤乾)。

將以上藥材煉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空腹用溫酒送服。

四味肉蓯蓉丸,藥方在固陣篇。治療小便失禁。

黃耆丸,治療虛弱引起的身體消瘦、心神虛煩、筋脈攣縮、疼痛、睡眠少。

藥材包括:黃耆(烤過)、人參、熟地黃、白茯苓、薏苡仁、山茱萸(各一兩)、棗仁、羌活(去除蘆頭)、當歸、羚羊角屑、枸杞子、桂心(各七錢半)、防風、遠志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、八十丸,用溫酒送服,不拘時間。

二丹丸,治療風邪引起的健忘,有調和氣血、滋養精神、安定心志的作用,使內心平靜,使皮膚潤澤。

藥材包括:丹參、天門冬、熟地黃(各一兩半)、麥門冬、白茯苓、甘草(各一兩)、人參、丹皮、遠志(各半兩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,外層包上硃砂半兩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可以加到一百丸,空腹用煎好的愈風湯送服。

益血丹,出自《海藏》,治療大便乾燥,久病耗血。

藥材包括:當歸(用酒浸泡後烘乾)、熟地黃(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,大小如彈珠。細嚼後用酒送服一丸。

四神丸,出自《集要》,治療先天體質虛弱,小便頻繁且失禁。

藥材包括:五味子、菟絲餅(各四兩)、熟地黃(六兩)、肉蓯蓉(一斤,去除鱗甲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煮山藥糊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用鹽湯送服。

虎骨四斤丸,出自《局方》

藥材包括:宣州木瓜(去除瓤)、天麻(去除蘆頭)、肉蓯蓉(洗淨)、牛膝(烘乾,各一斤)、附子(炮製後去除皮臍,二兩)、虎骨(用酥油烤過,一兩)。

先將前面四味藥材用無灰酒五升浸泡,春秋季節五天,夏季三天,冬季十天,取出後烘乾,加入附子、虎骨,一同研磨成粉末,用之前浸泡藥材的酒和麵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鹽湯送服。

加味四斤丸,治療肝腎二經氣血不足,導致腿腳酸痛,行走不便,如果是由於感受風寒濕毒引起的腳氣,尤其適合服用此藥。

藥材包括:虎脛骨(一兩,用酥油烤過)、乳香(另外研磨)、沒藥(另外研磨,各五錢)、川烏(炮製後去除皮,一兩)、肉蓯蓉、牛膝(各一兩半)、天麻(一兩)、木瓜(一斤,去除瓤,蒸)。

將以上藥材各自研磨成粉末,先將木瓜、肉蓯蓉搗成膏狀,加入酒糊和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七、八十丸,空腹用溫酒或鹽湯送服,都可以。

加味四斤丸,出自《三因》,治療腎虛肺熱,熱邪在體內積聚,導致筋骨痿弱,不能活動。

藥材包括:肉蓯蓉(用酒洗過)、牛膝(用酒洗過)、天麻、木瓜、鹿茸(用酥油烤過)、熟地黃、五味子(用酒浸泡)、菟絲子(用酒煮過,等量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和成藥丸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飯前用溫酒或米湯送服。劉宗厚說:按照這個藥方來看,既然說“熱邪在體內積聚”,卻用溫補的藥材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陰血衰弱,血不足以滋養筋脈,筋脈鬆弛不能活動。現在陽氣過盛而熱邪在內積聚,所以用這個藥方來滋養陽氣,滋潤陰液,當陰液充足,則水液可以向上升,火氣可以向下消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