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13)
卷之五十一德集·新方八陣 (13)
1. 補陣
以上十味,同角入金華好壇,層層放實,以新汲淡水入壇平肩,用蜜梭布四層包口,以新磚壓之,置大鍋中井字架上,以木甑蓋好,重湯煮三日夜,毋得間斷火候。傍用小鍋燒滾水,不時添注壇內,並鍋水勿使乾涸。日足取起,濾去滓,將汁用羅底絹絞出,入淨砂鍋內,文火熬成膏,約一斤半,外煉蜜二斤,滴水成珠,攙入調和後藥,杵合為丸。
鹿角霜(十兩),人參(五兩),黃耆(蜜炙),芡實(炒),白茯苓,山藥(炒),山茱萸,生地黃(酒洗,飯上蒸過),知母(鹽水炒,各四兩),北五味子(一兩)
夏月加川黃柏四兩,炒褐色。
以上十味為細末,用前膏和勻,木杵搗丸,桐子大。空心淡鹽湯送下百餘丸,隨用煮熟蓮肉或干棗數枚壓之,俾納丹田也。
(《正傳》),鹿角膠丸,治血氣虧損,兩足痿弱,不能行動,久臥床禱者,神效。
鹿角膠(一斤),鹿角霜,熟地(各半兩),當歸(四兩),人參,牛膝,菟絲子(制),白茯苓(各三兩),白朮,杜仲(各二兩),虎脛骨(酥炙),龜板(酥炙,各一兩)
上為末,先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二鍾溶化,加煉蜜搗丸,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鹽薑湯下。
鹿茸丸,治腳氣腿腕生瘡,及陰虛下元痿弱,咳嗽等證。
鹿茸(酥炙,另搗成泥),五味子,當歸,熟地黃(各等分)
酒糊和丸,桐子大。每服四、五十丸,溫酒或鹽湯任下。
(《集驗》),鹿茸丸,治諸虛勞倦。補心腎,益氣血。
鹿茸(酥炙),熟地黃,當歸,枸杞,棗仁(炒),附子(制),牛膝,遠志(薑汁浸炒),山藥,沉香,肉蓯蓉(酒浸,各二兩),麝香(五分)
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鹽湯下。
(《三因》),鹿茸丸,治失志傷腎,腎虛消渴,小便無度。
鹿茸(酥炙),麥門冬,熟地黃,黃耆(炙),五味,肉蓯蓉,雞內金(酒炒),山茱萸,破故紙(炒,各七錢),茯苓,人參,牛膝(酒浸),玄參,地骨皮(各半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七、八十丸,米飲下。
(《本事》),麋茸丸,治腎虛腰痛,不能轉側。
麋茸(鹿茸亦可),菟絲子(制,各一兩),舶茴香(五錢)
上為末,以羊腎二對,用酒煮爛,去膜,研如泥,和丸,桐子大,陰乾。如太乾,以酒糊佐之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溫酒或鹽湯下。
(楊氏),還少丹,治脾腎虛寒,飲食少思,發熱盜汗,遺精白濁,真氣虧損,肌體瘦弱等證。
熟地黃(二兩),山藥,山茱萸,杜仲(薑湯炒),枸杞(二兩),牛膝(酒浸),遠志(薑汁浸炒)肉蓯蓉(酒浸),北五味,川續斷,楮實子,舶茴香,菟絲子(制),巴戟肉(余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鹽酒下。
白話文:
將以上十種藥材,一起放入一個好的金華陶罐中,一層層緊實地放入,然後加入新汲取的清水,水位到陶罐的肩膀處。用四層浸過蜜的布料包住罐口,再用新磚壓住。把陶罐放在大鍋中,架在井字形的支架上,用木製的蒸籠蓋好,用大火連續煮三天三夜,火候不能中斷。旁邊用小鍋燒開水,隨時添加入陶罐中,並注意鍋中的水不要燒乾。時間到了就取出,過濾掉藥渣,將汁液用羅底絹布絞出,放入乾淨的砂鍋中,用小火熬成膏狀,大約有一斤半。另外煉製兩斤蜂蜜,滴入水中能凝結成珠狀時,就加入膏藥中調和,再用杵搗成藥丸。
藥丸組成:鹿角霜(十兩),人參(五兩),黃耆(用蜜炙過),芡實(炒過),白茯苓,山藥(炒過),山茱萸,生地黃(用酒洗過,在米飯上蒸過),知母(用鹽水炒過,以上各四兩),北五味子(一兩)。
夏天服用時,可以再加入炒至褐色的川黃柏四兩。
將以上十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前面煉製好的藥膏調和均勻,用木杵搗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天早上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一百多顆,隨後吃煮熟的蓮子肉或幾枚紅棗來壓制,以使藥力歸入丹田。
(《正傳》)鹿角膠丸,主治氣血虧損,雙腿萎軟無力,不能行走,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,效果顯著。
藥丸組成:鹿角膠(一斤),鹿角霜,熟地黃(各半兩),當歸(四兩),人參,牛膝,菟絲子(製過),白茯苓(各三兩),白朮,杜仲(各二兩),虎脛骨(用酥油炙過),龜板(用酥油炙過,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先將鹿角膠用兩鐘無灰酒溶解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一百顆,空腹用鹽薑湯送服。
鹿茸丸,主治腳氣導致的腿腳腫痛生瘡,以及陰虛導致的下元衰弱,咳嗽等症狀。
藥丸組成:鹿茸(用酥油炙過,另外搗成泥),五味子,當歸,熟地黃(各等份)。
用酒糊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四、五十顆,可以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(《集驗》)鹿茸丸,主治各種虛勞倦怠之症。可以補益心腎,增強氣血。
藥丸組成:鹿茸(用酥油炙過),熟地黃,當歸,枸杞,酸棗仁(炒過),附子(製過),牛膝,遠志(用薑汁浸泡後炒過),山藥,沉香,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,各二兩),麝香(五分)。
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用鹽湯送服。
(《三因》)鹿茸丸,主治因意志消沉而導致的腎虛,以及腎虛引起的消渴症,小便次數頻繁。
藥丸組成:鹿茸(用酥油炙過),麥門冬,熟地黃,黃耆(炙過),五味子,肉蓯蓉,雞內金(用酒炒過),山茱萸,破故紙(炒過,各七錢),茯苓,人參,牛膝(用酒浸泡過),玄參,地骨皮(各半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七、八十顆,用米湯送服。
(《本事》)麋茸丸,主治腎虛引起的腰痛,不能轉動身體。
藥丸組成:麋茸(鹿茸也可以),菟絲子(製過,各一兩),舶茴香(五錢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兩對羊腎,用酒煮爛,去除外膜,搗成泥狀,與藥粉混合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陰乾。如果太乾,可以加入酒糊輔助。每次服用三、五十顆,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(楊氏)還少丹,主治脾腎虛寒,食慾不振,發熱盜汗,遺精白濁,真氣虧損,身體消瘦等症狀。
藥丸組成:熟地黃(二兩),山藥,山茱萸,杜仲(用薑湯炒過),枸杞(二兩),牛膝(用酒浸泡過),遠志(用薑汁浸泡後炒過),肉蓯蓉(用酒浸泡過),北五味子,川續斷,楮實子,舶茴香,菟絲子(製過),巴戟肉(其餘各一兩)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顆,空腹用鹽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