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4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40)

1. 目昏花

加減駐景丸,治肝腎氣虛,視物䀮䀮,血少氣多。

車前子(略炒),五味子,枸杞子(各二兩),當歸(去尾),熟地黃(各五兩),楮實(無翳者不用),川椒(炒。各一兩),菟絲子(酒煮,焙,半斤)

上為細末,蜜水煮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,鹽湯亦可。

白附子散,治發散初起黑花,昏蒙內障。

荊芥,白菊花,防風,木賊,白附子,粉草,蒼朮,人參,羌活,蒺藜

上水煎,食後服。

補腎磁石丸,治腎肝氣虛上攻,眼目昏暗,遠視不明,時見黑花,漸成內障。

磁石(火煅紅醋淬),甘菊花,石決明,肉蓯蓉(酒浸,切,焙),菟絲子(酒浸一宿,慢火焙乾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用雄雀十五隻,去毛、嘴、足,留肚腸,以青鹽二兩,水三升,同煮令雄雀爛,水欲盡為度,取出先搗如膏,和藥末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《千金》神麯丸,即磁朱丸。(見前。)

三仁五子丸,治肝腎不足,體弱眼昏,內障生花,不計近遠。

柏子仁,薏苡仁,酸棗仁,菟絲子(酒製),五味子,枸杞子(酒蒸),覆盆子(酒浸),車前子(酒浸),肉蓯蓉,熟地黃,白茯苓,當歸,沉香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用鹽酒送下。

羚羊角散,治肝臟實熱,眼目昏暗,時多熱淚。

羚羊角(鎊),羌活(去蘆),玄參,車前子,黃芩(去黑心),山梔仁,栝蔞(各半兩),胡黃連菊花(各七錢半),細辛(去苗,二錢半)

上為細末,食後竹葉煎湯調服二錢。

蕤仁丸,治眼見黑花飛蠅,澀痛昏暗,漸變青盲。

蕤仁(去皮),地膚子,細辛(去苗),人參,地骨皮(去土),石決明(洗淨,別搗羅),白茯苓(去皮),白朮(各二兩),熟地黃(焙),楮實(各三兩),空青(另研),防風(去杈,各一兩半),石膽(研如粉,半兩),鯉魚膽(五枚),青羊膽(一枚)

上為細末,研勻,以膽汁同煉蜜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後米飲送下。

熟地黃丸(見瞳神散大。)

摩頂膏,治肝腎虛風上攻,眼生黑花,或如水浪。

空青(研),青鹽(研。各半兩),槐子,木香,附子(各一兩),牛酥(二兩),鵝脂(四兩),旱蓮草(自然汁一升),龍腦(半錢),丹砂(二錢半,研)

上為細末,先以旱蓮草汁、牛酥、鵝脂銀器中熬三五沸,下諸藥末,煎減一半即止,盛瓷器中。臨臥用舊鏵鐵一片,重二三兩,蘸藥於頂上摩二三十遍,令人發竅中,次服決明丸。忌鐵器。

又方,治眼前見花,黃黑紅白不定。

附子(炮製,去皮臍),木香(各一兩),硃砂(二錢半),龍腦(半錢),青鹽(一兩半),牛酥(二兩),鵝脂(四兩)

白話文:

目昏花

加減駐景丸: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肝腎虛弱,導致視力模糊、眼花,主要是血氣不足的狀況。

  • 車前子(稍微炒過)、五味子、枸杞子(各80克)、當歸(去掉尾部)、熟地黃(各200克)、楮實(沒有眼翳就不用)、川椒(炒過。各40克)、菟絲子(用酒煮過後烘乾,240克)

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,用蜂蜜水煮成糊狀做成藥丸,像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,也可以用鹽水送服。

白附子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眼睛看到黑影、視力模糊的初期內障。

  • 荊芥、白菊花、防風、木賊、白附子、甘草粉、蒼朮、人參、羌活、蒺藜

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
補腎磁石丸: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腎肝虛弱導致氣上衝,眼睛昏暗、看不清遠處、時常看到黑影,慢慢形成內障的情況。

  • 磁石(用火燒紅後用醋淬過)、甘菊花、石決明、肉蓯蓉(用酒浸泡後切片烘乾)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一晚後用慢火烘乾。各40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十五隻雄麻雀,去除毛、嘴、腳,保留內臟,與青鹽80克和水1500毫升一起煮,直到麻雀煮爛,水快要乾時取出,先搗成膏狀,再和藥末混合做成藥丸,像梧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送服。

《千金方》中的神麯丸,就是磁朱丸。(和前面提到的磁朱丸一樣)

三仁五子丸: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肝腎不足,身體虛弱導致眼睛昏花、內障生出黑影,不論看近看遠都模糊不清的情況。

  • 柏子仁、薏苡仁、酸棗仁、菟絲子(用酒製過)、五味子、枸杞子(用酒蒸過)、覆盆子(用酒浸泡)、車前子(用酒浸泡)、肉蓯蓉、熟地黃、白茯苓、當歸、沉香(各等分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,像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時用鹽酒送服。

羚羊角散:這個藥方是治療肝臟實熱,眼睛昏暗,時常流出熱淚的情況。

  • 羚羊角(磨成粉)、羌活(去掉蘆葦根)、玄參、車前子、黃芩(去掉黑心)、山梔仁、栝蔞(各20克)、胡黃連、菊花(各30克)、細辛(去掉根莖,10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飯後用竹葉煎湯調服8克。

蕤仁丸:這個藥方是治療眼睛看到黑影或像飛蠅一樣的東西,眼睛乾澀疼痛、昏暗,慢慢變成青盲(失明)的情況。

  • 蕤仁(去掉外皮)、地膚子、細辛(去掉根莖)、人參、地骨皮(去掉泥土)、石決明(洗淨後另外搗成粉)、白茯苓(去掉外皮)、白朮(各80克)、熟地黃(烘乾)、楮實(各120克)、空青(另外研磨)、防風(去掉分叉,各60克)、石膽(研成粉末,20克)、鯉魚膽(五個)、青羊膽(一個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用膽汁和煉製過的蜂蜜一起揉合做成藥丸,像桐子一樣大。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熟地黃丸(和瞳神散大一樣的藥方)

摩頂膏: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肝腎虛弱導致風邪上擾,眼睛看到黑影,或像水波蕩漾的情況。

  • 空青(研磨成粉)、青鹽(研磨成粉,各20克)、槐子、木香、附子(各40克)、牛酥(80克)、鵝脂(160克)、旱蓮草(自然汁500毫升)、龍腦(2克)、丹砂(10克,研磨成粉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先將旱蓮草汁、牛酥、鵝脂放入銀器中熬煮三五次沸騰,再加入其他藥末,煎煮到剩一半時停止,裝入瓷器中。睡覺前用一塊舊鐵片,約重二三兩,蘸上藥膏在頭頂摩擦二三十次,讓人感覺頭部發熱,接著服用決明丸。忌用鐵製器具。

又一方:這個藥方是治療眼前看到花朵一樣的影像,顏色不定,有黃色、黑色、紅色、白色。

  • 附子(炮製過,去掉外皮和臍)、木香(各40克)、硃砂(10克)、龍腦(2克)、青鹽(60克)、牛酥(80克)、鵝脂(160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