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18)
第七冊 (18)
1. 外障
羌活,獨活,甘草根(炒),當歸身(酒製),防風,五味子(各半兩),黃連(酒洗或拌。銼,炒火色,一兩),石決明(燃存性,五錢),草決明,黃芩,黃柏,知母(各一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綠豆大。每服五十丸,漸加百丸止,臨臥清茶送下。常以助陽湯多服,少服此藥,一則妨飲食,二則力大,如升陽湯不可多服。
升陽泄陰丸(一名升陽柴胡湯)
羌活,獨活,甘草根,當歸身,白芍藥,熟地黃(各一兩),人參,生地黃(酒洗,炒),黃耆,白朮,楮實(酒炒。各半兩),澤瀉,陳皮,白茯苓,防風(各三錢),知母(酒炒,三錢,如大暑加一錢),柴胡(去苗,一錢半),肉桂(半錢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熱服。另合一料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食遠茶清送下,每日五十丸,與前藥各一服,不可飽服。如天氣熱甚,加五味子三錢或半兩,天門冬去心半兩,楮實亦加半兩。
上三方,合治一證。空心,補陽湯;臨臥,連柏丸;食遠,升陽泄陰丸。
羌活勝風湯(《原機》),治眵多眊燥,緊澀羞明,赤脈貫睛,頭痛鼻塞,腫脹涕淚,腦巔沉重,眉骨痠疼,外翳如雲霧絲縷,秤星螺蓋。
白朮(五分),枳殼,羌活,川芎,白芷,獨活,防風,前胡,桔梗,薄荷(各四分),荊芥,甘草(各三分),柴胡(七分),黃芩(五分)
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熱服。
上方為風熱不制而作也。夫竅不利者,皆脾胃不足之證。故先以白朮、枳殼調治胃氣為君。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獨活、防風、前胡諸治風藥皆主升發為臣。桔梗除寒熱,薄荷、荊芥清利上焦,甘草和百藥為佐。柴胡解熱,行少陽厥陰經,黃芩療上熱,主目中赤腫為使。又治傷寒愈後之病。
熱服者,熱性炎上,令在上散,不令流下也。生翳者,隨翳所見經絡加藥。翳凡自內眥而出者,加蔓荊子治太陽經,加蒼朮去小腸膀胱之濕。內眥者,手太陽、足太陽之屬也。自銳眥而入客主人斜下者,皆龍膽草,為膽草味苦,與膽昧合,小加人參,益三焦之氣,加藁本乃太陽經風藥。銳眥客主人者,足少陽、手少陽、手太陽之屬也。
凡自目系而下者,倍加柴胡行肝氣,加黃連瀉心火。目系者,足厥陰,手少陰之屬也。自抵過而上者,加木通導小腸中熱,五味子酸以收斂。抵過者,手太陽之屬也。
㗜鼻碧雲散(見目痛。),還陰救苦湯(見目赤。)
撥雲退翳丸,治陽蹺受邪,內眥即生赤脈縷,縷根生瘀肉,瘀肉生黃赤脂,脂橫侵黑睛,漸蝕神水,銳眥亦然,俗名攀睛。
蔓荊子,木賊(去節),密蒙花(各二兩),川芎,白蒺藜(去刺),當歸(各一兩半),菊花,荊芥穗,地骨皮(各一兩),川椒皮(七錢),天花粉(六錢),薄荷葉,楮桃仁,黃連,蟬蛻(各半兩),蛇蛻(炙),甘草(炙。各三錢)
白話文:
外障
將羌活、獨活、炒甘草根、酒製當歸身、防風、五味子(各半兩),以及酒洗或拌炒至火色的黃連(一兩),燃燒存性的石決明(五錢),草決明、黃芩、黃柏、知母(各一兩)研磨成細粉,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逐漸增加到一百丸,睡前用清茶送服。平時可以多服用助陽湯,少服用這種藥丸,因為一方面會影響食慾,另一方面藥力較強。升陽湯也不宜多服。
升陽泄陰丸(又名升陽柴胡湯)
將羌活、獨活、甘草根、當歸身、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一兩),人參、酒洗後炒過的生地黃、黃耆、白朮、酒炒楮實(各半兩),澤瀉、陳皮、白茯苓、防風(各三錢),酒炒知母(三錢,如在大暑天可加一錢),去苗的柴胡(一錢半),肉桂(半錢)切碎,每次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趁熱服用。另外將相同的藥材做成一份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在飯後用清茶送服,每日五十丸,與前面煎煮的藥湯各服一次,不可吃太飽。如果天氣很熱,可以加五味子三錢或半兩,去心的天門冬半兩,楮實也加半兩。
以上三個藥方,是合起來治療一種疾病。在空腹時服用補陽湯;在睡前服用連柏丸;在飯後服用升陽泄陰丸。
羌活勝風湯(出自《原機》),治療眼屎多、眼睛乾澀、畏光、眼睛出現紅絲、頭痛鼻塞、腫脹流涕、頭頂沉重、眉骨痠痛、外翳(眼疾)像雲霧絲線、秤星螺蓋一樣。
白朮(五分),枳殼、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獨活、防風、前胡、桔梗、薄荷(各四分),荊芥、甘草(各三分),柴胡(七分),黃芩(五分)。
將以上藥材作為一劑,用水兩碗,煎至一碗,去藥渣後趁熱服用。
這個藥方是針對風熱未被抑制而引起的疾病。眼睛出現問題,大多是脾胃虛弱所致。所以先用白朮、枳殼調理胃氣,作為主要藥物。羌活、川芎、白芷、獨活、防風、前胡這些治療風邪的藥物都主要起到升發的作用,作為輔助藥物。桔梗能去除寒熱,薄荷、荊芥能清利上焦(指人體的上部,主要為心、肺),甘草調和各種藥物,作為佐藥。柴胡能解熱,行走於少陽、厥陰經,黃芩能治療上熱,針對眼睛紅腫,作為使藥。這個藥方也能治療傷寒病癒後引起的疾病。
趁熱服用,是利用藥的熱性往上走,使藥力在上方發散,而不是向下流動。眼翳的產生,要根據翳出現的經絡,來增加相應的藥物。如果翳從內眼角出現,就加蔓荊子來治療太陽經,加蒼朮來去除小腸、膀胱的濕氣。內眼角屬於手太陽經和足太陽經的範圍。如果翳從外眼角往斜下方蔓延,都加龍膽草,因為龍膽草味苦,與膽的屬性相合,可以少量加人參,來增強三焦的氣,加藁本是針對太陽經的風邪。外眼角屬於足少陽經、手少陽經和手太陽經的範圍。
如果翳從眼睛內部向下發展,要加倍用柴胡來疏通肝氣,加黃連來瀉心火。眼睛內部屬於足厥陰經和手少陰經的範圍。如果翳從眼眶向上發展,加木通來疏導小腸中的熱,用五味子酸味來收斂。眼眶屬於手太陽經的範圍。
(這裡提到的)㗜鼻碧雲散(見目痛章節),還陰救苦湯(見目赤章節)。
撥雲退翳丸,治療陽蹺受到邪氣侵襲,內眼角出現紅絲,紅絲根部產生瘀肉,瘀肉又產生黃赤色的脂膜,脂膜橫向侵蝕黑眼珠,逐漸損壞神水(眼睛的透明液體),外眼角也會出現同樣情況,俗稱「攀睛」。
蔓荊子、木賊(去節)、密蒙花(各二兩),川芎、白蒺藜(去刺)、當歸(各一兩半),菊花、荊芥穗、地骨皮(各一兩),川椒皮(七錢),天花粉(六錢),薄荷葉、楮桃仁、黃連、蟬蛻(各半兩),炙蛇蛻、炙甘草(各三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