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16)
第七冊 (16)
1. 目癢
驅風一字散,治目癢極難忍。
川烏(炮),川芎,荊芥(各五錢),羌活,防風(各二錢半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食後薄荷湯調下。
乳汁煎(見目淚。)
四生散,治腎風上攻眼目作癢,或作昏花。
白附子,黃耆,獨活,蒺藜(各等分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用豬腰子一枚,批開入藥,濕紙包裹煨熟,細嚼,鹽湯下,風癬酒下。
人參羌活散,治肝熱,眼澀癢昏矇。
羌活,獨活,人參,川芎,柴胡,桔梗,枳殼,赤茯苓,前胡,天麻,甘草,地骨皮
上水煎服,或加防風、荊芥。
菩薩散,治風毒攻眼,昏淚颼癢。
蒼朮,防風,蒺藜(炒。各二兩),荊芥(二兩半),甘草(鹽水炒,七錢半)
上末,每服一錢,入鹽少許,沸湯調下。或用消風散夾和亦佳。
杏仁龍膽草泡散,治風上攻,眊燥赤癢。
龍膽草,當歸尾,黃連,滑石(另研取末),杏仁(去皮尖),赤芍藥(各一錢)
以白沸湯泡,頓蘸洗,冷熱任意,不拘時候。
上方以龍膽草、黃連苦寒去熱毒為君。當歸尾行血,杏仁潤燥為佐。滑石甘寒泄氣,赤芍藥苦酸除癢為使。惟風癢者可用。
白話文:
治療眼睛癢的藥方
驅風一字散:治療眼睛癢到難以忍受。
藥材:炮製過的川烏、川芎、荊芥各五錢,羌活、防風各二錢半。
製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薄荷湯調服。
(另有提到「乳汁煎」可治療眼睛流淚,細節見「目淚」篇。)
四生散:治療腎虛引起的風邪上攻眼睛,導致眼睛癢,或視力模糊。
藥材:白附子、黃耆、獨活、蒺藜各等分。
製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二錢,用豬腰子一枚,切開後將藥粉放入,再用濕紙包好煨熟,仔細咀嚼後用鹽湯送服,或用治療風癬的酒送服。
人參羌活散:治療肝熱引起的眼睛乾澀癢、視力模糊。
藥材:羌活、獨活、人參、川芎、柴胡、桔梗、枳殼、赤茯苓、前胡、天麻、甘草、地骨皮。
服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用水煎服,或可加入防風、荊芥。
菩薩散:治療風邪侵襲眼睛,導致眼睛昏花、流淚、搔癢。
藥材:蒼朮、防風、炒過的蒺藜各二兩,荊芥二兩半,用鹽水炒過的甘草七錢半。
製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。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一錢,加入少許鹽,用沸水調服,或可與消風散一起服用,效果更好。
杏仁龍膽草泡散:治療風邪上攻,眼睛乾澀、發紅、搔癢。
藥材:龍膽草、當歸尾、黃連、另外研磨成粉的滑石、去皮尖的杏仁、赤芍藥各一錢。
使用方法:用滾燙的開水沖泡,然後用藥液沾濕清洗眼睛,冷熱均可,沒有時間限制。
說明:這個藥方以龍膽草、黃連的苦寒之性來清除熱毒,作為主藥;當歸尾有活血功效,杏仁有滋潤乾燥的功效,作為輔助藥;滑石的甘寒之性能疏泄體內氣機,赤芍藥的苦酸之性可以止癢,作為引導藥。此方只適用於風邪引起的眼睛癢。
2. 外障
《簡要》夏枯草散(即補肝散,見目痛。),選奇湯(眉痛。)
羌活除翳湯(東垣),治太陽寒水,翳膜遮睛,不能視物。
麻黃根(二錢半),薄荷葉(二錢),生地黃(酒洗,一錢),當歸根,川芎(各三錢),黃柏(四錢),知母(五錢,酒製),荊芥穗(煎成方入),藁本(各七錢),防風(一兩),羌活(一兩半),川椒(五分),細辛(少許)
上為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半,入荊芥穗,再煎至一盞,去滓,食後稍熱服。忌酒濕面。
撥雲湯(東垣),戊申六月,徐總管患眼疾,於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二個,隱澀難開,兩目緊縮而無疼痛,兩手寸脈細緊,按之洪大無力,知足太陽膀胱為命門相火煎熬,逆行作寒水翳,及寒膜遮睛,與下項藥一服神效。外證呵欠善悲,健忘嚏噴,時自淚下,面赤而白,能食,不大便,小便數而欠,氣上而喘。
黃耆,柴胡(各七分),細辛葉,葛根,川芎(各五分),生薑,甘草梢,川升麻,藁本知母,當歸身,荊芥(各一錢),防風,羌活,黃柏(各一錢半。)
水二大盞,煎至一盞,稍熱服,食後。
流氣飲(《和劑》),治肝經不足,內受風熱上攻,眼目昏暗,視物不明,常見黑花,當風多淚,怕日羞明,堆眵赤腫,隱澀難開,或生障翳,倒睫拳毛,眼弦赤爛,及婦人血風眼,及時行暴赤腫眼,眼胞紫黑,應作眼病,並宜服之。
大黃(煨),川芎,菊花(去梗),牛蒡子(炒),細辛(去苗),防風(去苗),山梔子(去皮),白蒺藜(炒,去刺),黃芩(去蘆),蔓荊子,荊芥(去梗),木賊(去根節),甘草(炙),玄參(去蘆。各一兩),草決明(一兩半),蒼朮(米泔浸一宿,控炒,三兩)
上搗羅為末,每服二錢半,臨臥時用冷酒調下。小兒有患,只令乳母服之。
撥雲散(《寶鑑》),治眼因發濕熱不退,而作翳膜遮睛,昏暗羞明,隱澀難開。
川芎,草龍膽,楮實,薄荷,羌活,荊芥穗,石決明,草決明,蒼朮,大黃,甘草木賊,密蒙花,連翹,川椒,甘菊花,桔梗,石膏,地骨皮,白芷,白蒺藜,檳榔(以上各半兩),石燕(一對,重半兩)
上搗羅細末,每服三錢,溫茶清一盞調下,食後,日三服。忌雜魚鳥諸肉。
溫白丸(見積聚。)
神仙退云丸(東垣),治一節翳暈,內外障昏無睛者。
川芎,當歸(各一兩半),犀角(酒洗),枳實,川楝子,蟬蛻(洗),薄荷葉(不見火),甘菊花(各半兩),栝蔞仁(生者,六錢),蛇蛻,密蒙花,荊芥穗(各二錢,此三味同甘草焙乾,去甘草不用),地骨皮(洗),白蒺藜(微炒,去刺),生地黃(酒洗,焙乾),羌活(各一錢),川木賊(一兩半,去節,童便浸一宿,焙乾)
白話文:
外障
-
夏枯草散(即補肝散,適用於眼睛疼痛)。
-
選奇湯(適用於眉毛疼痛)。
-
羌活除翳湯(出自東垣),治療因太陽經寒邪導致的眼翳遮蔽眼睛,無法看清東西的病症。
藥物組成:麻黃根(二錢半)、薄荷葉(二錢)、生地黃(酒洗,一錢)、當歸根(三錢)、川芎(三錢)、黃柏(四錢)、知母(酒製,五錢)、荊芥穗(後加入,七錢)、藁本(七錢)、防風(一兩)、羌活(一兩半)、川椒(五分)、細辛(少許)。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取三錢,加入三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半,加入荊芥穗,再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飯後稍微溫熱時服用。忌飲酒及食用濕麵。
- 撥雲湯(出自東垣),戊申年六月,徐總管患眼疾,上眼皮下長出黑白兩種翳膜,眼睛緊澀難以張開,兩眼緊縮但不疼痛。診斷後發現兩手寸脈細而緊,按下去卻感覺洪大而無力,判斷為足太陽膀胱經的命門相火過旺,導致寒邪逆行形成寒水翳,及寒膜遮蔽眼睛。服用此藥後效果顯著。患者的其他症狀還有:打呵欠、容易悲傷、健忘、打噴嚏、時常流淚、面色發紅但又顯得蒼白、能吃東西但不大便、小便次數多但量少、氣喘。
藥物組成:黃耆(七分)、柴胡(七分)、細辛葉(五分)、葛根(五分)、川芎(五分)、生薑(一錢)、甘草梢(一錢)、川升麻(一錢)、藁本(一錢)、知母(一錢)、當歸身(一錢)、荊芥(一錢)、防風(一錢半)、羌活(一錢半)、黃柏(一錢半)。
服用方法:加入兩大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稍稍溫熱時飯後服用。
- 流氣飲(出自《和劑》),治療肝經虧虛,內受風熱侵襲上攻導致的眼疾,症狀包括眼睛昏暗、視物不清、眼前常有黑影、迎風流淚、怕光、眼屎多且眼眶紅腫、眼睛緊澀難以張開、或者長出眼翳、睫毛倒插、眼瞼赤爛、以及婦女因血風引起的眼疾、流行性眼紅腫、眼眶發紫發黑等各種眼病。
藥物組成:大黃(煨)、川芎、菊花(去梗)、牛蒡子(炒)、細辛(去苗)、防風(去苗)、山梔子(去皮)、白蒺藜(炒,去刺)、黃芩(去蘆)、蔓荊子、荊芥(去梗)、木賊(去根節)、甘草(炙)、玄參(去蘆,各一兩)、草決明(一兩半)、蒼朮(用米泔浸泡一夜後炒乾,三兩)。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半,臨睡前用冷酒調服。若幼兒患病,只需讓乳母服用即可。
- 撥雲散(出自《寶鑑》),治療眼睛因濕熱不退而形成的翳膜遮蔽眼睛,導致眼睛昏暗、怕光、緊澀難以張開的病症。
藥物組成:川芎、草龍膽、楮實、薄荷、羌活、荊芥穗、石決明、草決明、蒼朮、大黃、甘草、木賊、密蒙花、連翹、川椒、甘菊花、桔梗、石膏、地骨皮、白芷、白蒺藜、檳榔(以上各半兩)、石燕(一對,重半兩)。
服用方法: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熱的茶水調服,飯後服用,每日三次。忌食雜魚、鳥肉等。
-
溫白丸(內容在治療積聚的方劑中)。
-
神仙退雲丸(出自東垣),治療各種眼翳、眼內外障礙導致眼睛昏暗無光的情況。
藥物組成:川芎(一兩半)、當歸(一兩半)、犀角(酒洗)、枳實、川楝子、蟬蛻(洗)、薄荷葉(不見火)、甘菊花(各半兩)、栝蔞仁(生,六錢)、蛇蛻、密蒙花、荊芥穗(各二錢,這三味藥材與甘草一同烘乾,去除甘草不用)、地骨皮(洗)、白蒺藜(微炒,去刺)、生地黃(酒洗,烘乾)、羌活(各一錢)、川木賊(一兩半,去除節,用童便浸泡一夜後烘乾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