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8)

1. 目赤

黃連羊肝丸,助陽活血湯(俱見目痛。)

千金磁朱丸(見內障。)

芍藥清肝散(《原機》),治眵多眊燥,緊澀羞明,赤脈貫睛,臟腑秘結者。

白朮,川芎,防風,羌活,桔梗,滑石,石膏(各三分),黃芩,薄荷,荊芥,前胡炙甘草,芍藥(各二分半),柴胡,山梔,知母(各二分),大黃(四分),芒硝(三分半)

水二盅,煎至一盅,食後熱服。

上方為治淫熱反克而作也。風熱不制之病,熱甚大便硬者,從權用之,蓋苦寒之藥也。苦寒敗胃,故先以白朮之甘溫,甘草之甘平主胃氣為君。次以川芎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羌活之辛溫升散清利為臣。又以芍藥、前胡、柴胡之微苦,薄荷、黃芩、山梔之微苦寒,且導且攻為佐。

終以知母、滑石、石膏之苦寒,大黃、芒硝之大苦寒,祛逐淫熱為使。大便不硬者,減大黃、芒硝,此逆則攻之治法也。大熱服者,反治也。

通氣利中丸,治證同上。

白朮(一兩),白芷,羌活(各半兩),黃芩,滑石(取末,各一兩半),大黃(二兩半),牽牛(取末,一兩半),

除滑石、牽牛另研極細末外,余合為細末,入上藥和勻,滴水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加至百丸,食後臨睡茶湯下。

上方以白朮苦甘溫,除胃中熱為君;白芷辛溫解利,羌活苦甘平微溫,通利諸節為臣;黃芩微苦寒,療熱滋化,滑石甘寒,滑利小便,以分清濁為佐;大黃苦寒,通大便,瀉諸實熱,牽牛辛苦寒,利大便,除風毒為使,逆攻之法也。風熱不制之病,熱甚而大便硬者,亦可兼用。

然牽牛有毒,非神農藥,今與大黃並用者,取性猛烈而快也。大抵不宜久用,久用傷元氣,蓋從權之藥也。量虛實加減。

黃連天花粉丸,治同上。

黃連,菊花,川芎,薄荷(各一兩),連翹(二兩),天花粉,黃芩,山梔子(各四兩),黃柏(六兩)

為細末,滴水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百丸,食後臨臥茶清下。

上方為淫熱反克,臟腑不秘結者作也。風熱不制之病,稍熱者亦可服。以黃連、天花粉之苦寒為君,菊花之苦甘平為臣,川芎之辛溫,薄荷之辛苦為佐,連翹、黃芩之苦微寒,黃柏、梔子之苦寒為使。合之則除熱清利,治目赤腫痛。

黃連爐甘石散,治眼眶破爛,畏日羞明,余治同上。

爐甘石(一斤),黃連(四兩),龍腦(量入)

先以爐甘石置巨火中,煅通紅為度。另以黃連,用水一碗,瓷器盛貯,納黃連於水內,卻以通紅爐甘石淬七次,就以所貯瓷器置日中曬乾,然後同黃連研為細末。欲用時,以一二兩再研極細,旋量入龍腦,每用少許,井花水調如稠糊,臨睡以箸頭蘸敷破爛處,不破爛者,點眼內眥,銳眥尤佳。不宜使入眼內。

白話文:

目赤

黃連羊肝丸和助陽活血湯(這兩種藥方都可參考目痛的治療。)

千金磁朱丸(參考內障的治療。)

芍藥清肝散(出自《原機》),適用於眼屎多、眼睛乾燥、緊澀、怕光、眼白出現紅絲、同時伴有便秘的患者。

藥方組成:白朮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、桔梗、滑石、石膏(各三分),黃芩、薄荷、荊芥、前胡、炙甘草、芍藥(各二分半),柴胡、山梔子、知母(各二分),大黃(四分),芒硝(三分半)。

用水兩盅煎至一盅,飯後溫熱服用。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體內邪熱反撲導致的眼疾。對於風熱引起的疾病,如果熱象嚴重且大便乾硬,可以酌情使用這個藥方,因為它屬於苦寒藥。苦寒的藥容易損傷脾胃,所以先用白朮的甘溫和甘草的甘平來補益胃氣作為主藥。接著用川芎、防風、荊芥、桔梗、羌活的辛溫升散之性來輔助,作為輔助藥。再以芍藥、前胡、柴胡的微苦、薄荷、黃芩、山梔子的微苦寒之性,來引導並攻邪,作為佐藥。

最後用知母、滑石、石膏的苦寒和大黃、芒硝的大苦寒之性,來驅逐邪熱,作為使藥。如果大便不乾硬,則要減少大黃和芒硝的用量。這是“逆治”的治療方法。如果是大熱證狀,反而不適合用這個藥方,要用反向的治療方法。

通氣利中丸,治療的病症和上面一樣。

藥方組成:白朮(一兩),白芷、羌活(各半兩),黃芩、滑石(磨成粉,各一兩半),大黃(二兩半),牽牛子(磨成粉,一兩半)。

除了滑石和牽牛子單獨磨成極細粉末外,其餘藥材混合磨成細末,再和滑石、牽牛子粉末混合均勻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可以增加到一百丸,飯後或睡前用茶湯送服。

這個藥方用白朮的苦甘溫之性來清除胃中熱邪,作為主藥;用白芷的辛溫解利之性,羌活的苦甘平微溫之性,來疏通經絡,作為輔助藥;用黃芩的微苦寒之性來清熱滋養,滑石的甘寒之性來滑利小便,分清濁,作為佐藥;用大黃的苦寒之性來通大便,瀉實熱,牽牛子的辛苦寒之性來利大便,清除風毒,作為使藥,這也是“逆攻”的治療方法。對於風熱引起的疾病,如果熱象嚴重且大便乾硬,也可以同時使用這個藥方。

但牽牛子有毒,不是神農本草經中的藥材,現在和黃連一起使用,是取它藥性猛烈迅速的特性。但它不適合長期服用,長期服用會損傷元氣,屬於權宜之計。要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實來調整用量。

黃連天花粉丸,治療的病症和上面一樣。

藥方組成:黃連、菊花、川芎、薄荷(各一兩),連翹(二兩),天花粉、黃芩、山梔子(各四兩),黃柏(六兩)。

磨成細末,滴水做成丸子,如梧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以增加到一百丸,飯後或睡前用茶水送服。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體內邪熱反撲,但沒有便秘的患者。對於風熱引起的疾病,如果熱象稍重也可以服用。用黃連、天花粉的苦寒之性作為主藥,菊花的苦甘平之性作為輔助藥,川芎的辛溫、薄荷的辛苦之性作為佐藥,連翹、黃芩的苦微寒之性,黃柏、梔子的苦寒之性作為使藥。綜合起來可以清熱利濕,治療眼紅腫痛。

黃連爐甘石散,治療眼眶潰爛,怕光,其他症狀的治療和上面相同。

藥方組成:爐甘石(一斤),黃連(四兩),冰片(適量加入)。

先將爐甘石放在大火中燒紅。另取黃連,用水一碗,用瓷器盛放,將黃連放入水中,再將燒紅的爐甘石放入水中淬七次,然後將盛放黃連水的瓷器放在太陽下曬乾。然後將黃連和爐甘石一起磨成細末。使用時,再取一兩或二兩磨成極細粉末,加入適量的冰片,用井水調成糊狀,睡前用筷子頭蘸取塗抹在潰爛處,沒有潰爛的地方,可以點在內眼角,尤其是內眼角效果更好。不要讓藥進入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