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類方》~ 第七冊 (2)
第七冊 (2)
1. 目痛
黃耆,炙甘草,當歸,防風(各五分),白芷,蔓荊子(各四分),升麻,柴胡(各七分),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。
上方以黃耆治虛勞,甘草補元氣為君。當歸和血補血為臣。白芷、蔓荊子、防風主療風,升陽氣為佐。升麻導入足陽明、足太陰脾胃,柴胡引至足厥經肝經為使。心火乘金,水衰反制者,亦宜服也。有熱者,兼服黃連羊肝丸。
黃連羊肝丸,治目中赤脈,紅甚眵多,余治同上。
黃連(一錢),白竭羊肝(一個)
先以黃連研為細末,將羊肝以竹刀刮下如糊,除去筋膜,入擂盆中研細,入黃連末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,加至七八十丸,茶清湯下。忌豬肉及冷水。
上方以黃連除熱毒、明目為君。以羊肝,肝與肝合,引入肝經為使。不用鐵器者,金剋木,肝乃木也,一有金氣,肝則畏而不受。蓋專治肝經之藥,非與群隊者比也。肝受邪者,並皆治之。睛痛者加當歸。
決明益陰丸,治畏日惡火,沙澀難開,眵淚俱多,久病不痊者,立皆治之,余治同上。
羌活,獨活,歸尾(酒製),五味子,甘草(炙),防風(各五錢),石決明(煅,三錢),草決明黃芩,黃連(酒製),黃柏,知母(各一兩)
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加至百丸,茶湯下。
上方以羌活、獨活升清陽為君。黃連去熱毒,當歸尾行血,五味收斂為臣。石決明明目磨障,草決明益腎療盲,防風散滯祛風,黃芩去目中赤腫為佐。甘草協和諸藥,黃柏助腎水,知母瀉相火為使。此蓋益水抑火之藥也。內急外弛之病,並皆治之。
加減地黃丸,除風益損湯(俱見為物所傷。)
龍腦黃連膏,㗜鼻碧雲散(俱見目赤。)
當歸補血湯(《原機》),治男子衄血、便血,婦人產後崩漏亡血過多,致睛珠疼痛,不能視物,羞明酸澀,眼睫無力,眉骨太陽俱各痠痛。
當歸,熟地黃(各六分),川芎,牛膝,白芍藥,炙甘草,白朮,防風(各五分),生地黃,天門冬(各四分)
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滓,稍熱服。噁心不進食者,加生薑煎。
上方專補血,故以當歸、熟地黃為君。川芎、牛膝、白芍藥為臣,以其祛風續、絕定痛,而通補血也。甘草、白朮大和胃氣,用以為佐。防風升發,生地黃補腎,天門冬治血熱,謂血亡生風燥,故以為使。
滋陰地黃丸(見目昏。),選奇湯(見頭痛)
抵聖散,治目偏風牽疼痛。
荊芥穗(二兩),芎藭,羌活(去蘆),楮實(麩炒),木賊(各一兩),甘草(炙半兩)
上為細末,每服(二錢)食後茶清調服。
菊花散(《本事》),治肝腎風毒熱,氣上衝眼痛。
甘菊花,牛蒡子(炒。各八兩),防風(三兩),白蒺藜(去刺,一兩),甘草(一兩五錢)
白話文:
目痛
藥方一:
使用黃耆、炙甘草、當歸、防風各五分,白芷、蔓荊子各四分,升麻、柴胡各七分。
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
此方中,黃耆是主藥,用來治療因虛弱引起的勞損;甘草補益元氣。當歸是輔助藥,用來調和並補養血液。白芷、蔓荊子、防風主要治療風邪,升麻是輔助藥,用來升提陽氣。升麻引導藥效到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,柴胡引導藥效到足厥陰肝經。此方適用於心火過旺而剋制肺金,導致水液不足而反受其害的情況。若有發熱症狀,可同時服用黃連羊肝丸。
黃連羊肝丸:
此藥丸用來治療眼睛出現紅血絲,紅腫嚴重且眼屎多的情況,其他症狀的治療方式與前方相同。
使用黃連一錢,新鮮羊肝一個。
先將黃連研磨成細粉,再用竹刀將羊肝刮下成糊狀,去除筋膜,放入擂缽中搗碎,加入黃連粉混合均勻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五十丸,可逐漸增加至七八十丸,用茶水送服。服藥期間忌食豬肉及冷水。
此方中,黃連是主藥,用來清除熱毒、明亮眼睛。羊肝是輔助藥,因肝臟能歸入肝經,所以可引導藥效進入肝經。此藥不用鐵器製作的原因,是因五行中金剋木,而肝臟屬木,若沾染金屬氣息,肝臟會畏懼而拒絕藥效。此方專門針對肝經病症,效果不同於其他綜合藥方。凡是肝臟受邪的病症,都可使用此方治療。眼睛疼痛可加用當歸。
決明益陰丸:
此藥丸用來治療怕光、眼睛畏火、乾澀難以睜開、眼淚和眼屎都很多,以及久病不癒的眼疾,都可見效,其他症狀的治療方式與前方相同。
使用羌活、獨活、酒製當歸尾、五味子、炙甘草、防風各五錢,煅石決明三錢,草決明、黃芩、酒製黃連、黃柏、知母各一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可逐漸增加至一百丸,用茶水送服。
此方中,羌活、獨活是主藥,用來升提清陽之氣。黃連清除熱毒,當歸尾活血,五味子收斂,是輔助藥。石決明能明亮眼睛、消除眼翳,草決明能補腎、治療失明,防風能疏散滯氣、祛除風邪,黃芩可消除眼部紅腫,是佐藥。甘草調和藥性,黃柏滋養腎水,知母瀉降相火,是使藥。此方是滋養陰液、抑制火氣的藥方,適用於內部急迫、外部鬆弛的病症。
加減地黃丸、除風益損湯(這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外傷引起的疾病)。
龍腦黃連膏、㗜鼻碧雲散(這兩種藥方都用於治療眼睛紅腫)。
當歸補血湯:
此藥方出自《原機》,用來治療男子鼻出血、大便出血,婦女產後崩漏、失血過多,導致眼珠疼痛、無法看清、怕光、酸澀、眼睫毛無力,眉骨和太陽穴都痠痛等症狀。
使用當歸、熟地黃各六分,川芎、牛膝、白芍藥、炙甘草、白朮、防風各五分,生地黃、天門冬各四分。
用水兩碗煎煮至剩下一碗,去除藥渣,稍微溫熱後服用。若有噁心、食慾不振的狀況,可加入生薑一起煎煮。
此方專門用於補血,所以當歸、熟地黃是主藥。川芎、牛膝、白芍藥是輔助藥,它們能祛風、舒緩疼痛、促進血液循環。甘草、白朮能調和胃氣,是佐藥。防風能升發陽氣,生地黃能補腎,天門冬能治療血熱,因失血過多容易導致風燥,所以被用作使藥。
滋陰地黃丸(用於治療眼睛昏花),選奇湯(用於治療頭痛)。
抵聖散:
此藥散用來治療眼睛偏癱引起的牽引疼痛。
使用荊芥穗二兩,川芎、去蘆羌活、麩炒楮實、木賊各一兩,炙甘草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二錢,飯後用清茶送服。
菊花散:
此藥散出自《本事》,用來治療因肝腎風毒熱,導致氣血上衝引起的眼痛。
使用甘菊花、炒牛蒡子各八兩,防風三兩,去刺白蒺藜一兩,甘草一兩五錢。